核医学放射性废水槽式衰变池容积的评价与设计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提供评价与设计核医学槽式衰变池容积的计算方法,为医疗机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和管理部门等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并推导计算式,建立槽式衰变池容积与废水放射性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医疗机构的核医学科患者诊疗量、核素使用量以及废水产生量等存在差异,槽式衰变池的评价与设计的结果也不相同,但结果均应符合GB18871-2002和HJ1188-2021标准要求:每月排放的总活度≤10 n ALImin,每一次排放的活度≤1 n ALImin;总n α≤1 Bq/L、总n β≤10 Bq/L、n 131I活度浓度≤10 Bq/L。放射性废水注满后暂存时间≥10倍最长半衰期,n 131I住院治疗废水暂存时间≥180 d。n 结论:本文提供的计算方法可用于核医学槽式衰变池容积的评价与设计。“,”Objective:To provide the calculation method for evaluating and designing the volume of nuclear medicine intermittent decay pool, so as to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medical institution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stitutions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s, etc.Methods:By construct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and deriving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olume of intermittent decay pool and the radioactivity level of wastewater was established.Results: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the amount of nuclide used and the amount of waste water produced in the nuclear medicine department at differ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so the evaluation and design of the intermittent decay pool were also different as a result . But the result should meet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of the standards GB 18871-2002 and HJ 1188-2021: the total activity discharged every month ≤10 n ALImin, and the activity discharged once≤1 n ALImin; gross alpha activity ≤1 Bq/L, gross β activity ≤10 Bq/L, n 131I activity concentration ≤10 Bq/L; the temporary storage time after filled with radioactive wastewater ≥10 times longest half-life, and the temporary storage time of n 131I in patient waste water ≥180 d.n Conclusions:The calculation method provided in this paper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and design the volume of intermittent decay pool in nuclear medicine departments.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影响四肢主要动脉损伤修复术后早期肢体血运的术前危险因素,以期为预防动脉修复术后发生肢体血运障碍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创伤手外科收治的139例(140侧肢体)四肢主要动脉损伤伴肢端缺血患者资料。男112例,女27例;中位年龄为30(20,44)岁。以术后患肢早期(48 h内)是否发生血运障碍为主要结局指标,将患者性别、年龄、缺血时间、损伤机制、损伤部位、是否伴发骨折、软组织损伤情况、手术时间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n P<0.
目的:改良2017年提出的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并归纳其复位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7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难复组)。男7例,女10例;年龄为(73.2 ± 16.1)岁。在2017分型基础上,重新将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2型(难复2021分型):Ⅰ型交锁型,根据交锁位置又分为3个亚型:ⅠA型(矢状位交锁)7例,ⅠB型(大转子交锁)1例,ⅠC型(小转子交锁)1例;Ⅱ型分离型,根据严重程度分为4个亚型:ⅡA型(矢状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 571例股骨骨折患者资料。男1 079例,女1 492例;年龄为14~96岁,平均67.1岁。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1 15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951例,股骨干骨折309例,股骨髁骨折153例。2 41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157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每周,非手术患者入院48 h内及住院期间每周均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DVT的发生情况。记录股骨不
目的:探讨经第2骶骨翼髂骨螺钉(Sn 2AI)固定技术在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治疗中的适应证,并评估该技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创伤骨科和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应用Sn 2AI固定技术治疗的18例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资料。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40岁(20~64岁);骨盆骨折根据Tile分型:B2型3例,C1型10例,C2型5例。合并骶神经损伤3例,根据Gibbons神经损伤分级:Ⅱ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病因概率的计算方法,为我国职业放射工作人员男性乳腺癌的病因判定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日本原爆幸存者拟合得到的男性乳腺癌超额相对危险(ERR)模型与美国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委员会(BEIR)VII提供的女性乳腺癌超额绝对危险(EAR)模型两种方法,对既往1例被诊断为男性乳腺癌病例进行乳腺剂量及其病因概率的计算。结果:通过男性乳腺癌ERR模型计算病因概率(n PC)均值为94.6%,95%n PC上限为98.3%。女性乳腺癌EAR模型与女性乳腺癌发病基线,n
目的:探讨急诊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固定骶髂关节螺钉治疗不稳定型骨盆后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急诊接受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26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置钉分为两组:观察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为(45.9 ± 10.1)岁;利用天玑n ?(TiRobot)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置钉。对照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为(49.2 ± 11.3)岁;按传统方式在X线透视下徒手置钉。所有患者均于伤
2022年1月,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尹禹臣、孔祥慧、张文越等,以及新乡市职业病防治研究所王轩、毛喻萱、王建伟等,在n Radiation Medicine and Protection发表“一例由于介入治疗导致背部皮肤大面积损伤的物理剂量重建”(n Physical dosimetric reconstruction of a case of large area back skin injury due to overexposure in an interventional pr
期刊
目的:探讨单独应用改良Stoppa入路或结合髂窝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36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28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5.2岁(27~78岁);左侧15例,右侧21例。骨折按Judet-Letournel分型:前柱骨折13例,前柱加前壁骨折3例,双柱骨折12例,前方加后半横形骨折6例,T形骨折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6 d(2~12 d)。所有患者采用单独改良Stoppa入路或结合髂窝入路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
成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仍然是目前创伤骨科医生面临的一项艰难挑战,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不同。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术前身体状况等,其中股骨颈骨折的分型方法对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目前临床上经典的成年人股骨颈骨折分型方法主要有Garden分型、AO/OTA分型及Pauwels分型等。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先进的技术应用于临床,如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从而出现了新的分型方法,但各自都存在不足,有待于完善。本文就成年人股骨颈骨折分型的研究进展及治疗原则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TiRobot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经皮通道螺钉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期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44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30例,女14例;年龄为11~78岁,平均40.6岁。骨折Tile分型:C1型20例,C2型23例,C3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41 d,平均8.2 d。所有患者均采用TiRobot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行经皮骨盆通道螺钉内固定术。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累计透视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末次随访时骨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