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小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古道在这里转了个弯。河面上,有一条破船。老豁守在船上,像一只倔强的老鱼鹰。
  我捏着一元硬币,放在老豁手里。老豁的手像干姜,一脸榆树皮泛着古铜色的晨光。
  开船喽!一嗓子震得河水哗啦哗啦响。船,晃晃悠悠前去了。
  老豁嘴不豁,牙豁。老豁小时候骑老绵羊扮英雄,栽了跟头,弄丢了一颗门牙,硬是没找到,一直也没再长出新的来。
  老豁与爹相依为命。老豁的爹是渔民,一年四季水上漂,日子勉强过得去。
  当年,发了一场洪水,老豁一网撒下去,捞上来一个女人。女人叫秀,外乡人,投河,没死成。秀人长的不赖,年轻,和老豁顺理成章地过起了小日子。
  有人说:老豁,我撒鱼,咋就网不到美人哩?
  老豁笑。
  后来秀的男人找来,还带着乡政府的人。老豁暴跳着吼:她挨你的打,受你的气,俺不能让她再掉进你火坑里……
  秀又哭又闹,不愿意走,骂男人是阴魂不散狠心的鬼。
  男人耷拉着头,闷闷的,连个屁也不放。最终,秀还是被人弄走了。
  老豁的爹一口气没上来,驾鹤西去。老豁埋了爹,在床上躺着,四五日不吃不喝。
  那天,河里淹死了两个游泳上学的孩子。老豁知道了,起来又吃又喝,开船摆渡。一晃就是几十年,有钱坐船,没钱也坐船,谁又愿意去对面过桥多走五里路?
  上岸嘍!老豁抽出腰上的烟袋,又是一嗓子。
  我回过神来,纵身一跃,上了岸。
  大兄弟,慢走。嘿嘿,你嫂子回来啦,有空来我家喝一杯。
  嫂子?我蒙了,抬頭向堤上望,孤零零的小屋上,飘荡着缕缕炊烟。
其他文献
欢笑镇爆出一条大新闻,有一位60岁的妇女居然像20岁的女孩一样青春不老,脸上一点儿皱纹都没有。人们议论纷纷:“是不是整过容啊?”“听说整容专家鉴定过了,不是整容整的。”“那怎么可能呢,60岁的人还像20岁,绝对不可能!”  电视台主持人正在采访那位60岁的妇女:“请问你是怎么做到脸上不长皱纹的?”妇女回答:“我1O岁的时候,看到我才30多岁的妈妈,就因为每天笑每天笑,长了一脸皱纹,从那个时候开始,
期刊
那些贴着求印者姓名的印石放在书架上半年多了,楚秋石还是没有动过任何一块。这半年来,他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那块寿山田黄石上。  楚秋石出身书画篆刻世家,数十年来潜心刀石,运刀尽得笔墨之妙,印风古拙厚重却又不失细腻流畅,登门求印者多为海内外书画界收藏界的名家,过手的名贵印石自然不少,可是却没有一块能和那块寿山田黄相比。  “寿山田黄,印石之王。”那块田黄绝对是寿山田黄中的极品,色如枝头黄杏初熟,通体明透
期刊
我和同桌赵方琪是绝配,人称双花煞星派,前桌是两个男生,面!我和赵方琪把他们的桌子和椅子挤成零距离亲密接触,两个可怜的家伙反抗无效,只好双腿盘在椅子上打坐听课、后桌是传统搭档一男一女,面!男生总是欺负同桌李绿荷,李绿荷是个小胖子,同桌给她取外号叫绿绿蛙,还说:“我娱乐绿绿蛙,快乐给大家!”我和赵方琪只要预备齐回头,盯住那个男生的脸,不用出手,他立马匍匐在桌子上讨饶:“大姐、二姐,我心服口服,五体投地
期刊
年轻的弓箭手有一张祖传的乌黑的弓。  这是他视若生命的朋友。这把弓让他的气势压过了军中一千多号一流的弓箭手,而被称为“神箭手”。他矫健的身影、乌黑的良弓常常出现在冲锋陷阵的敢死队中。刀光剑影、飞箭如蝗,他不仅要箭无虚发地发射,还要闪身躲避一支支挟着冷风与寒气的呼啸而来的羽箭。战争的残酷让人感叹生命的弱小和无助,但命运之神却常常眷顾于他,除了几处不大不小的伤疤,他身上并无致命之伤。在一次重要的战役中
期刊
男人把车子停得离渡口很远,踮起脚尖眺望着渡口,男人走的时候,这个渡口还不叫桃花渡,他只知道船上的渡娘叫桃花。  风很大,男人的领带飘了出来,他抓住领带塞进洁白的衬衫里面,他那高档的西服已经扣不起来。渡娘提着滴水的竹竿哼着黄梅戏《孟姜女》的段子,他熟悉,也会唱。渡娘的长发束在脑后,他记得那时,渡娘喜欢散着头发,任凭河风凌乱。  车里的女人问,要去看看吗?  男人没有回答,看什么呢?看河那边的故乡?看
期刊
这是发生在长征路上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郑大嫂把三个女红军迎进贴着大红喜字的院门时,太阳正在落山,燕子正在归巢。那时的郑大嫂还是一个刚刚被人称作大嫂不足一个月的新媳妇。  郑大嫂在围裙上搓着手对女红军说:“将就一点吧,总比睡在外面强。”  最小的女红军亲呢地拉住郑大嫂的胳膊:“大嫂,咱们是一样的姐妹,也都是穷人。”  郑大嫂笑着摸了摸小红军的头说:“你这年纪,该是做我妹妹呢。”然后便飞快地卷到了灶
期刊
木屋外,是老人精心培育的大片郁郁葱葱的金丝楠苗圃。  老人提着一壶酒走进屋来,古铜色的肌肤在阳光下,似金丝楠木般闪眼。我要苗木十万株。那汉子开了海口。  你了解金丝楠么?  当然。它是国内最珍稀的树种,品质高贵,木质坚实,木纹华丽,千年不腐。过去只限是皇家用木。  说得不错。但你可知这树的骄贵脾气?  树还有脾气?那汉子好奇。  伙计,讲究着呢。你那儿种不了,气候不宜,水土不服,别活糟蹋了我宝贵资
期刊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小吴来津城打工十二个年头了。尽管当年的小吳快熬成了老吴,可心中的梦想还是没能实现。何尝是没实现,简直是一线希望都没有。  十二年前,小吴临出家门时,爹还想把儿子留下。爹把还没抽尽的旱烟袋,磕到身旁的老磨盘上,说:“富贵呀,咱乡下自打包产到户,日子一年比一年滋润了,去年,咱家又盖了三间大瓦房,看今年的雨水,风调雨顺的,一定又是个好年景,你就不能煞下心与我和你娘过安稳日子吗?”  
期刊
一  这天上午,我和战友们头顶烈日,整齐如一地排列在操场上,等待首长检阅。检阅结束,将有部分符合条件的士兵,进入国庆大典方阵,接受训练。  挑选近乎苛刻。而我的身高,比一米七九的标准,却低了要命的半公分。  望着越来越近的首长们,我紧张得微微发颤。可是,首长们像没有看到我一样,迈着比铁还要坚定的步子,径直从我面前走了过去。  我沮丧得想哭。  最前面的那个首长,突然停下脚步,扭身望着我:身高?  
期刊
民国27年,日本鬼子攻下了乌鸦岭,随后把街北的大庙改成了军部。军部距离戏堂仅三百米左右。鬼子们爱听戏,特别爱听泗州戏。泗州戏俗称“拉魂腔”、“太平调”、“猎户腔”,是流传于古泗州一带的民间剧种。女人听了拉魂腔,面饼贴到后背上;男人听了拉魂腔,丢了媳妇忘了娘。从东庄到西庄,要听还是拉魂腔,听戏要听周姑子,吃肉要吃牛肚子。可见老百姓对泗州戏的痴迷。日本鬼子经过耳濡目染,竟个个迷上了。尤其是小队长麻野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