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因声明义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p2002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学的回归,吟诵这一古老的读书方式和教学手段也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引入语文教学课堂,丰富了古诗文教学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将吟诵教学等同于音乐教学,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吟诵调的教学而忽略对文本的解读,对声韵的分析。
  吟诵不是歌唱,吟诵的基础是语言;吟诵教学不是音乐教学,吟诵教学的基础是文本。笔者认为,在吟诵教学中,吟诵是“法”,学会吟诵“法”不是目的地,而是出发地,真正的目的地是古诗文,是文本,吟诵教学是通过吟诵之声来学习理解品味古詩文,最终将“文”化入学生心灵。因此,在吟诵教学中,需要把学吟法和品诗文结合起来,通过学会吟诵,理解声音的涵义,来达到品味诗文的目的。
  因声明义,就是通过声音来明白古诗文的涵义。具体而言,就是在吟诵教学过程中,通过吟诵之声让学生先从感性的角度对诗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感知,然后通过声韵分析对诗文进行深入的理解鉴赏品读,再经过反复吟诵涵咏体会作者的情感、诗文的韵味,让学生的心灵真正与故人之情相通,与诗文之情相通,达到滋润心灵、陶冶情操的教学效果。
  笔者通过对诗歌吟诵教学片段的三个案例来具体阐释“立足文本、因声明义”的吟诵教学原则。
   诗歌吟诵规则“入短韵长”教学环节的案例:
  【教学案例】
   师: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种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了的读音!
   生:是“入声”!
  师:虽然我们现在普通话中没有入声,但是古代有入声,古人吟诗的时候会用到入声。那我们在吟诵的时候遇见入声字应该怎么办呢?
  生:“入短韵长”!
   师:对,入声字要吟诵得短一些,或者顿住。
   (教学片断一:《古朗月行》)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古朗月行》(李白)的前四句来练习一下“入短韵长”的吟诵规则。同学们注意:“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一句中,“不、识、月、作、白、玉”都是入声字,“盘”是韵字。
  (学生自由吟诵,教师个别指导)
   师:同学们对这句诗的吟诵有什么感觉?
  学生甲:吟诵是拉长声读书,可是,在这一句里,十个字有六个字是入声,都没有办法拉长声!
   学生乙:所以,诗歌一开始的节奏就比较快啦!
  学生丙:而且,老师说入声字可以顿住,我在吟诵的时候不但声音顿住了,连脑袋都顿住了(笑),结果就变成了边吟诗边点头,和小鸡啄米似的!(全班哄堂大笑)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形象,很有意思,那我们再体会一下,你什么时候会发出快节奏的声音呢?或者说,你在什么情况下语速会比较快呢?
  学生甲:吵架的时候!
   学生乙:开心的时候说话也会比较快!
   学生丙:总之就是有情绪的时候,不淡定的时候!
  师:是的,我们的声音都是有意义的,入声字通常表示强烈的情感,这个情感可以是开心的,也可以是不开心的,总之是强烈的!那同学们再结合这句诗的文义,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
  学生乙:一个小孩儿,不认识月亮,指着月亮说是白玉盘!
   师:那再加入声音,就是用一顿一顿小鸡啄米的声音来感受一下!
  学生甲:小朋友活泼可爱,蹦蹦跳跳的画面!
   学生乙:所以情感是欢快的!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是对的,所以,这一句六个入声字,吟诵起来就宛如儿童的口吻!我们吟诵时要通过声音体会诗文的涵义!
  (教学片断二:《七步诗》)
  师:“入短韵长”的规则是指入声字吟短,韵字拉长!请同学们试着吟诵曹植的《七步诗》,诗中的入声字是“作、汁、泣、急”。
  生:老师,这首诗韵字是入声字!
   师:所以这首诗押入声韵!那同学们考虑一下,吟诵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入声韵是要拖长还是吟短?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师:其实,可以有两种吟诵方式,一种是按入声字的吟诵方法来读,直接顿住或者吟短;另外一种是先顿住,再拖长!吟诵是读书方式,是通过吟诵的声音来品味古诗文的读书方式,我们可以在遵循吟诵规则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吟诵方式。但是,我们要知道,最好的吟诵是有真情实感的吟诵,而不是炫耀吟诵技巧。回到这首《七步诗》,我们要考虑的是曹植为什么押了入声韵?我们知道,中国诗歌是押韵的,所以,韵字很重要,要拖长,那入声字的情感又是强烈的,当入声字被诗人放到了韵字的位置,也就意味着——
  生:韵字相当相当重要!感情相当相当强烈!
  师:我们结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曹植和曹丕的感情纠葛,七步成诗的典故来试着加入情感吟诵一下这首诗。
  (学生反复涵咏,教师请个别学生示范吟诵)
   师:同学们说说吟诵着这首诗有什么感受,想想曹植在吟这首诗的时候是什么状态?
  学生甲:吟诵到每一句的最后都顿住,感觉曹植好像话说不下去啦!
   师:为什么说不下去了?
  学生甲:因为很痛苦,很难过!
   师:我们还在什么情况下说不出话?或者说话断断续续的?
  学生乙:哭的时候,哽咽的时候。
   师:所以,通过声音,我们就能感受到曹植当时痛苦悲切之情,似乎能听到他的哽咽之声。
  (教学片断三:《不第后赋菊》)
  师:我们再来吟诵一首押入声韵的诗歌《不第后赋菊》,这是一位落榜考生的诗作,因为“不第”就是科举考试没考中!我先不说作者是谁,只告诉你们这首诗中“月、八、杀、甲”都是入声字。
  (教师请一位同学吟诵,其他同学点评)
   师:这位同学认为这首诗歌的韵字不但要吟短,而且最好能顿住。为什么?
  生:因为入声字表示感情很强烈,结合题目“不第”和文义,顿住就能表现出作者生气甚至愤怒的情感。
  师:现在我告诉大家,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末的农民起义军黄巢。同学们想想,如果你们是黄巢——
  生:那厉害了,要起义,要杀人......(全班大笑)
   师:所以,入声韵吟诵时不但要顿住,还要——
  生:恶狠狠!咬牙切齿!使劲地吟诵!
   师:重重地吟诵。现在,老师再介绍一首押入声韵的宋词——岳飞的《满江红》。
  生:都是想要上阵杀敌啊!
  师:虽然一首是诗,一首是词,但都押入声韵。同学们结合作者岳飞和黄巢的经历、诗歌创作背景,作一对比,反复吟诵试试。
  由上述教学案例来看,在吟诵教学中,教师可遵循“立足文本、因声明义”的教学原则,首先通过对声音意义的讲授,再通过声韵分析,结合诗歌创作背景、作者经历、文义和诗歌意象来引导学生全面透彻的领悟古诗文的内涵,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对古诗文的领悟运用到吟诵上,经过反复涵咏将对文本的理解与吟诵的声音融会贯通,让古诗文真正的入情入心。
  【本文系笔者(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职业院校古诗文吟诵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以兰州市四所职业学校为例》中的一部分.】
  (作者单位: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教育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今人才培养要求,在教学当中教师也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与课堂组织教学策略,从而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文章当中便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组织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磁州窑素以白地黑绘装饰艺术称著于世,不仅给今人保存了众多弥足珍贵的宋金元文人书画杰作,而且给我们提供了十分难得的研究资料,其中反映文人爱国及抗争精神的装饰题材,值得予以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  宋金、金元战争,导致国破家亡,民不聊生。残酷的民族压迫、科举考试的停废,一些士人和画师只好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到磁州窑场“安身立命”。他们中不少人挺起嬴弱的胸脯,以磁州窑为阵地,以“画笔”为刀枪,以书画为战
标志性事件:第一款5G个人电脑  当地时间1月7日,美国拉斯维加斯,在人称“消费电子界科技风向标”的CES 2020上,联想发布了全球首款5G个人电脑YOGA 5G(美国版本称为Lenovo Flex 5G),预计今年春季正式开售。  YOGA 5G搭载了高通骁龙的8cx 5G芯片和X55 5G调制解调器,配置支持5G的Nano sIM插槽,支持mmWave毫米波全频段和sub-6GHz 5G网络
【内容摘要】本文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角度出发,讨论如何从教师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建构起自己的认知体系。  【关键词】高中数学 建构主义 教学目标 问题 互动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讲的是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积极学习知识、分析知识、掌握知识,并自主构建起一个知识框架的建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是来源于教师,而是来源于在教师或他人的辅助教学下,他们利用自己的学习主观
【内容摘要】对于小学教育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几点关于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英语 渗透 途径  引言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要根据学生的实
作为教师,创建一个团结向上、具有强大向心力和严谨、活泼的学习氛围的学生集体是心中的理想,培养出“三好学生”(家中好孩子、学校好学生、社会好公民)更是每个教师的价值所在。但是,在如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学生个性张扬,家庭特色各异,社会影响明显,教师该如何做才能达成目标呢?在多年的教师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班级良好氛围的形成与教师对每个学生成长过程中欣赏性的多元化评价密切相关。  成长中的学生没有好坏之分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网络热点舆情事件共201起。经统计发现,全国性63起、华北44起、华东22起、华中19起、华南18起、西南16起、西北13起、东北6起。其中,“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王娜娜事件’调查结果公布:13人被处理 3人移交司法机关”“1小时挣万元在线教师收入超‘网红’”等舆情热度比较高。  全国性教育舆情围绕教育改革  舆论聚
“晋宣王司马懿,自顾其背”、“蜀先主刘备,自见其耳”。司马懿和刘备,一个能睹自己后背,一个能见自己双耳,这比网络上炫反手摸肚脐的厉害千万倍吧?  近段时间,从“反手摸肚脐”、“酒窝夹笔套”到“反手摸脸”等,引起了网络一股“炫腹”、“炫脸”热,有人认为是一种病,有人觉得是“炫技”,有人视为秀身材、颜值。翻了古代传奇志怪笔记小说《独异志》后,顿觉现代人借助手机、网络显摆出来的玩意儿,在古人眼里简直就是
【内容摘要】弹簧问题是高考中的热点。弹簧问题涉及到高中物理力学问题、运动问题、能量问题、动量问题等多个方面。问题符合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仅考查了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又可以体现教育对人才选拔的标准。本文从弹簧振子以及碰撞问题两方面进行论述,让学生能够加深对弹簧问题的掌握和理解。  【关键词】高中物理 弹簧振子 临界条件 碰撞  一、 弹簧振子问题  弹簧振子是最简单的机械
【内容摘要】长久以来我国的小学教育所重视的都是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及社会化发展方面的教学培养,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小学阶段学生所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小学开设有相关的教学课程,但这种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是“照本宣科”,脱离了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不仅不能够解决现在小学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更是连预防都做不到。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教师想要大幅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就必须立足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