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头强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f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间,孩子哭闹,当母亲的舍不得打,就连吓带哄,找一个具体的狠物或狠人说事儿。
  在慈惠墩,也是这样的。孩子坐在地上撒泼打滚儿地哭,母亲会说,快起来,地上有蛇!孩子眼都不睁地接着哭。母亲又说,老虎来了,谁哭吃谁!孩子依旧号啕。母亲又说,大灰狼来了,狼牙尖儿呢,比老虎咬着更疼!孩子依然啜泣不止。有脚步声由远至近,母亲会凭空指着脚步声悚然地说,哭吧,光头强来了。孩子即刻云开雾散,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恐惧地四下逡巡。
  光头强是谁?会比狼虫虎豹更狠?
  光头强来了,浓密的头发一直从头顶长到下巴,浓眉怒眼,膀大腰圆,无冬历夏都会习惯性地和人边说话边挽袖子,一只胳膊上刺了一条蛇般模样的蹩脚青龙,另一只胳膊刺着一柄工艺笨拙的宝剑,剑前还有一个大大的字:忍。刺“忍”字的人偏又大多不忍,还平地生事,反是众人遇到胳膊上刺这字的,大多会忍了。
  光头强的诨名源于小时候,七八岁上还不长头发,人们喊他时就在名字前擅自加了形象。后来家遭变故,父母双亡,成了孤儿的光头强从慈惠墩消失了几年,再出现,就成了这副模样,还带了一个外乡女子来,说是他老婆。他既不种田,也不打鱼,全靠这副凶神恶煞的模样在街上横行,在集市上强拿强要,好在具体到每个摊贩,他拿得也不多,这家一小块肉,那家一把菜,各家也就忍了。光头强挽着袖子说,我不白吃的,今后有什么事,我保护你们。
  再有别的无赖强行来拿,摊贩们会去找光头强,光头强果然会噔噔地跑来,把那人撵走。也有过路的两三个混混儿不买光头强的账,斜着眼睛问,你是什么人?光头强并不答话,乜斜着眼睛把对方盯住,慢慢地挽袖子,先露出张牙舞爪的青龙,后露出宝剑和“忍”。有时,对面的人还没看到“忍”字就忍了,悄不声地溜走。人们更加认可了光头强的白拿,哪天他没来摊上白拿东西,人们还纳闷,今天怎么没来呢?
  可谁也没想到,光头强竟然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熊包!
  有一次集市上又来了几个混混儿,白拿白要,有人就去找光头强。一溜小跑,到了光头强家,哗啦一下推开门,见光头强的媳妇正一手持刀,一手抓着扭弯了脖子的鸡,血从鸡脖子直淌。
  强哥呢?
  屋里呢,有事?
  来了吃白食的,请他辛苦一趟,把人攆走!
  强,有人找!光头强媳妇扯着沙哑的鸭嗓子朝屋里喊。
  光头强在里面应着走出来,刚出屋门,看他老婆一眼,就哼一声软在地上。
  怎么回事?来请他的人吓蒙了。
  光头强的媳妇说,他晕血,刚才我杀鸡他是躲到屋里去了。快,帮我掐人中!
  慈惠墩的人们再不买光头强的账,任凭他把袖子挽到了腋窝,露出的胳膊再多些,再拿谁摊上的东西,摊主会说,放下,这是卖的,给钱再拿!卖肉的郑屠夫还故意当着光头强的面儿,把自己粗壮的胳膊上割破一点皮肉,让血慢慢淌。
  集市上,再没有光头强的身影……
  五年过去,附近一座荒废了多年的小雷音寺又燃起了香火,汉水两岸的善男信女纷至沓来。慈惠墩去烧香回来的人却说,那里的和尚眼熟得很,怎么那么像光头强呢?
  光头强?光头强会皈依了佛门?
  好奇的人约着一起再去,仔细打量了,果然是光头强。
  有人就喊,强, 是你吗?
  这一喊,原本有节奏的木鱼声一下就慌乱了,和尚的大眼珠子咕噜一下朝众人望过来,念一句佛号:南……南无……无阿弥陀佛!
  真的是他,光头强!
  强,你怎么来当和尚了呢?
  光头强打个稽首,说,各位乡亲,我皈依佛门,不去打扰大家,反让佛祖来保佑大家,岂不是好事?
  好事好事啊,强,你多在佛祖面前烧香,祈求咱那儿五谷丰登,每个人都生意兴隆!
  好的好的,强一指佛像前的功德箱说,只要大家心诚,我一定做到!
  好的好的!众人纷纷解囊。
  每天晚上,光头强会撸起袖子,露着青龙和宝剑,花费很长时间清点功德箱里的钱。旁边一个鸭嗓子的比丘说,我这主意不错吧?这不比你在菜场挨家拿菜强多了,也不担惊受怕,还都是主动给送来的。
  光头强忙把食指竖唇前,说,别多嘴,你平日里少说话,把僧帽儿压低些,把胸脯子勒紧点儿,别让人看出是个娘们儿来!
  选自《小说月刊》
其他文献
我躺在树丫上吃桃子。吃了多少桃子,我记不清了。我眼前全是桃子,血红血红的,就挂在树枝上。我响着饱嗝时,就听见下面小姨的声音飘了上来。小姨说,筋头,你给我下来!小姨一向疼我。我说,没事小姨,掉不下去。小姨听后,音量就开大了。小姨说,给我下来!我从树丫上跳下来,站在小姨面前。小姨目光就落在我脸上,说,筋头,那3块钱,你怎么给扔了?不是让你送给柱子吗?我脸唰一下就白了,暗忖:小姨怎么知道了?见我不作声,
期刊
局长的小名叫大孩,但除了在家时父母偶尔叫一声,当了局长后整天被局长之声淹没,连他的大名也鲜有人叫了。有一天,不知谁在办公楼上喊了一声大海,局长正在聚精会神地思考一个问题,便不由自主地应了一声。应过之后,局长就愣了:是谁叫我的小名?他怎么知道我小名的?他气愤地走出办公室,见单位的政工科长老刘站在走廊上正给新来的一位青年说着什么。他猛然想起来了,新来的年轻人叫牛大海,当地方言海与孩同音,刚才老刘是在叫
期刊
阳城被贬为湖南道州刺史,撵出了京城。这也好,阳城是唐德宗时期的进士,本来就不想做官。当初,若不是唐德宗亲自动员,他是不会为皇帝出任谏议大夫的。谏议大夫就是专门给朝廷提意见的官员。阳城书生气十足,提意见居然提到了皇帝宠信的要员身上,且言辞激烈。皇帝的心也是肉长的,也是气不得的。皇帝一生气,就把阳城给贬了。  来到道州后,自然要遍访民间,体察民情。很快,阳城就发现这里有一种奇特的贡品。奇就奇在它不是金
期刊
相裕亭,中国作协会员。著有长篇盐河系列小说三部。其中,《盐河人家》获连云港市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看座》获“中骏杯”《小说选刊》双年奖、第16届中国微型小说一等奖、入围“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风吹乡间路》获“花果山”文学奖;《忙年》获“冰心图书”奖;连续六届获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偷盐》入选2005年中国小说排行榜。结集出版了《盐河旧事》20余部作品集。  早年,盐区人外出混事,出门就奔
期刊
他哼着鼻音喜滋滋地洗完头发,顺手从前往后捋了一把,很是自豪的神态。  这头发,可是他的宝贝。已近五十知天命的年纪, 一头黑亮亮的头发给他减龄不少,加之脸上没有皱纹,看起来就像是正值而立之年。“看看人家,没有一根白发,可是越活越年轻了呢。”谁见了他,都情不自禁啧啧感叹。  这一天,他如往常一样——就那么顺手往后捋了一把,借势摇摇头,像是在水中快活戏水的鸭子,把满脑袋的水珠甩得四散,在阳光里跌出灵动的
期刊
大清朝每有危急,便征调达斡尔兵,取其敢死能战。乾隆年,朝廷调嫩江达斡尔五百兵丁西征新疆伊犁。從嫩江到伊犁,那可是万里之遥呀!  双胞胎一步虎、二步虎,两丁抽一,当弟的二步虎西征,当哥的一步虎守家。极东极西,兄弟分手,等于永诀,痛苦至极不在话下。  远征军走出三千里,在大戈壁遭遇叛军。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战斗过后,清点兵丁,死死伤伤,饥饥渴渴,个个无力站立,无力行走。带队总管踢起二步虎:“二步虎,拿
期刊
宋徽宗年间,朝廷昏庸腐败,各地冤狱甚多。起初,武功高强的刘三在鹅城做捕头,捉拿犯人反应迟钝,老是慢了半拍,许多犯人得以从容脱身。上司一怒之下,罚他去做刽子手。谁知他做刽子手一反常态,出手甚快,人称快刀刘。监斩官“砍了”的话还在嘴边打旋,刘三已将死刑犯头颅斩下,扑通一声跌落尘埃。那死刑犯像是不知头已掉了似的,兀自跪着,半晌,方见颈部鲜血涌出。  这天,刘三正在衙门喝茶,鹅城太守汪明镜忽派人来传,让他
期刊
婺州多奇事。华府就出奇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华府却一味喜纳丑女,从姨太太至丫鬟,无一不丑,成了丑女荟萃之地,一时被人称为丑府。  凡事都有个过程,华府自然也是如此。  华府是婺州城里响当当的大户,家财万贯,庭院高深。华老太爷长得仪表堂堂,器宇轩昂,娶的四房姨太太个个美若天仙,府中的丫鬟也无不清秀可人。只是姨太太们争风吃醋,明里较劲,暗里使法,貌合神离。有姨太太说不过,气不过的,遂向老爷告状。
期刊
河北省井陉县的苍岩山,有位来自西藏的高僧,法号清明。传说高僧会药术,善针灸,还在庙里供着佛教圣物嘎巴拉。  嘎巴拉,是高僧圆寂后的眉骨和指骨做的佛珠。高僧的眼睛,是阅佛经、明世情的窗口。而做法事时,指骨的使用最频繁。因此,嘎巴拉最有因缘和悟性。一副嘎巴拉灵骨佛珠,需要几十甚至上百位高僧的眉骨和指骨,花费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它价值连城,又难觅真容。  民国二十六年10月,日本鬼子入侵晋东,在娘子
期刊
湘南的岛上住着一位少女,也许十七,也许十八,总之是可以被称为少女的年纪。她走路时像只野生的小鹿,又扎着高高的马尾,额前的碎发在阳光下发出金色的光。  她全然是个少女。  少女每天都会搭乘“江之电”列车上下学。早晨,上行的车在东边,隔着窗,可以远远望见镰仓的大佛。  大佛在岛上最高的坡顶,已看过八百年的风雪。  少女不敢直视它的眼睛。每每经过,都会低下头,在心里小声地问好。  大佛沉默不语。  四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