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化专家,用经济的眼光看世界;
“过非主流、半靠谱、有盈利的人生”
提起甘地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瘦小的印度人高举“非暴力”的大旗,引领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最终让印度脱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了消弭印度国内各民族、各宗教间的紧张冲突,他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多次绝食,希望警醒各派力量,以非暴力的方式来达成妥协。
甘地的“非暴力”哲学与政治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全世界的人民,推动了许多国家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变革,避免了代价高昂的流血和暴力事件,确实功德无量。
我们知道,印度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较为落后,在甘地生活的20世纪前半叶,当时的印度更加贫穷。所以甘地不仅在哲学、政治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对如何振兴印度经济也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虽然甘地被人称为“圣雄”,但圣雄可不是什么都在行的,比如在经济学领域,甘地就露怯了。
甘地认为,世界上的痛苦根源不是人们的需求、欲望得不到满足,而恰恰是人们有无节制、不断增长的欲望,因此节制欲望就能获得快乐。因此,辛苦工作是每个人的需要,它能给人们带来欢乐,不工作的人才是痛苦的。
甘地的这个观点实际上是提醒人们不要贪图享乐,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这个本意并不错,但是人们工作正是为了让生活变得美好,让自己生活得更为舒适,欲望的满足的确带来了快乐,而不是痛苦。这与甘地的观点是有冲突的。
在印度的一种重要经济作物——棉花上面,甘地犯了更严重的经济学错误。
人类关于棉花的最早文字记载,来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在公元前5世纪提到,印度有一种奇怪的树,可以长出羊毛,其实那就是棉花,印度人很早就用棉花来制作织物。古代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曾经赞美印度的棉布,说那是全世界最美的织物。
甚至到了大航海时代,印度的棉布也是全球畅销货,欧洲人大量购买印度的棉布,到17世纪末期的时候,全世界纺织品贸易的四分之一都是印度纺织品。然而当工业革命开始后,欧洲人发明的织布机击败了印度土产棉布,欧洲纺织品甚至还倾销到了印度境内。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19世纪中期开始,由于英国放宽了技术出口限制,一批印度商人抓住机遇,引进了一些织布机,开始在印度设厂,制造棉布,逐渐夺回了被欧洲人占领的国内纺织品市场。根据统计,1896年的时候,印度本土棉布只占国内需求总量的8%,但是到了1945年,印度国产棉布已经占了国内需求总量的76%,可谓大获全胜!
就在这时,甘地站了出来。也许是对英国的殖民统治过于痛恨的缘故,甘地不仅反对本国向英国出口棉花,而且还反对从英国引进任何织布机,以及其他各种先进的工业技术。在他看来,印度人只有回到过去的农耕时代,才能彻底摆脱殖民者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们必须逐渐恢复过去那种简单的生活方式,铁路、电报、医院、律师、医生……所有这些东西都必须丢弃掉……你不能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实现非暴力的理想,这种理想只能从自给自足的乡村中找到。”
别吃惊,这正是甘地在一次集会上所说的话。
以身作则,甘地特意学会了纺线,自己给自己做衣服,并号召民众用印度的传统方式生产各种生活必需品。很多人知道,古老的印度纺车是甘地经济思想的象征。只要一有空,甘地就会转动他的纺车,并呼吁把纺车送进每一户人家。即使在他绝食抗议多日后开始恢复进食时,他也要求周围人搬来纺车,用一双瘦弱的手艰难地转动。
多么感人的一幕!可惜他的经济学只能让贫穷的印度更加贫穷。不向欧美国家出口棉花,印度就缺乏必要的外汇,无力购买国外先进的技术和商品,导致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坚持土法织布,效率极低,生产出来的棉布质量也让人不敢恭维。
经济学家曾经专门研究了甘地的经济政策,发现人人纺纱织布的经济模式对当时的印度经济并无真正的促进作用,反倒是后来利用国外先进的织布机进行生产的模式普及开来,推动了印度纺织业的快速发展。
印度最初的国旗中间有个轮子,据说就是甘地提议加上去的,代表印度古老的纺车。甘地此举当然是希望印度人能够自力更生,完全不依靠外界来获得幸福。但是他也许不知道,那种纺车并不是印度人发明的,而是12世纪由古代的波斯人发明,在14世纪传入印度的,它把印度当时的织布效率提高了至少6倍!
从经济学上讲,闭关锁国、退回农耕时代,都违反了基本的经济规律,会给一个国家带来经济灾难。圣雄甘地在哲学、政治上,是举世罕有的伟人,可惜在经济上,他是个十足的幼稚者。
“过非主流、半靠谱、有盈利的人生”
提起甘地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瘦小的印度人高举“非暴力”的大旗,引领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最终让印度脱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了消弭印度国内各民族、各宗教间的紧张冲突,他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多次绝食,希望警醒各派力量,以非暴力的方式来达成妥协。
甘地的“非暴力”哲学与政治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全世界的人民,推动了许多国家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变革,避免了代价高昂的流血和暴力事件,确实功德无量。
我们知道,印度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较为落后,在甘地生活的20世纪前半叶,当时的印度更加贫穷。所以甘地不仅在哲学、政治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对如何振兴印度经济也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虽然甘地被人称为“圣雄”,但圣雄可不是什么都在行的,比如在经济学领域,甘地就露怯了。
甘地认为,世界上的痛苦根源不是人们的需求、欲望得不到满足,而恰恰是人们有无节制、不断增长的欲望,因此节制欲望就能获得快乐。因此,辛苦工作是每个人的需要,它能给人们带来欢乐,不工作的人才是痛苦的。
甘地的这个观点实际上是提醒人们不要贪图享乐,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这个本意并不错,但是人们工作正是为了让生活变得美好,让自己生活得更为舒适,欲望的满足的确带来了快乐,而不是痛苦。这与甘地的观点是有冲突的。
在印度的一种重要经济作物——棉花上面,甘地犯了更严重的经济学错误。
人类关于棉花的最早文字记载,来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在公元前5世纪提到,印度有一种奇怪的树,可以长出羊毛,其实那就是棉花,印度人很早就用棉花来制作织物。古代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曾经赞美印度的棉布,说那是全世界最美的织物。
甚至到了大航海时代,印度的棉布也是全球畅销货,欧洲人大量购买印度的棉布,到17世纪末期的时候,全世界纺织品贸易的四分之一都是印度纺织品。然而当工业革命开始后,欧洲人发明的织布机击败了印度土产棉布,欧洲纺织品甚至还倾销到了印度境内。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19世纪中期开始,由于英国放宽了技术出口限制,一批印度商人抓住机遇,引进了一些织布机,开始在印度设厂,制造棉布,逐渐夺回了被欧洲人占领的国内纺织品市场。根据统计,1896年的时候,印度本土棉布只占国内需求总量的8%,但是到了1945年,印度国产棉布已经占了国内需求总量的76%,可谓大获全胜!
就在这时,甘地站了出来。也许是对英国的殖民统治过于痛恨的缘故,甘地不仅反对本国向英国出口棉花,而且还反对从英国引进任何织布机,以及其他各种先进的工业技术。在他看来,印度人只有回到过去的农耕时代,才能彻底摆脱殖民者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们必须逐渐恢复过去那种简单的生活方式,铁路、电报、医院、律师、医生……所有这些东西都必须丢弃掉……你不能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实现非暴力的理想,这种理想只能从自给自足的乡村中找到。”
别吃惊,这正是甘地在一次集会上所说的话。
以身作则,甘地特意学会了纺线,自己给自己做衣服,并号召民众用印度的传统方式生产各种生活必需品。很多人知道,古老的印度纺车是甘地经济思想的象征。只要一有空,甘地就会转动他的纺车,并呼吁把纺车送进每一户人家。即使在他绝食抗议多日后开始恢复进食时,他也要求周围人搬来纺车,用一双瘦弱的手艰难地转动。
多么感人的一幕!可惜他的经济学只能让贫穷的印度更加贫穷。不向欧美国家出口棉花,印度就缺乏必要的外汇,无力购买国外先进的技术和商品,导致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坚持土法织布,效率极低,生产出来的棉布质量也让人不敢恭维。
经济学家曾经专门研究了甘地的经济政策,发现人人纺纱织布的经济模式对当时的印度经济并无真正的促进作用,反倒是后来利用国外先进的织布机进行生产的模式普及开来,推动了印度纺织业的快速发展。
印度最初的国旗中间有个轮子,据说就是甘地提议加上去的,代表印度古老的纺车。甘地此举当然是希望印度人能够自力更生,完全不依靠外界来获得幸福。但是他也许不知道,那种纺车并不是印度人发明的,而是12世纪由古代的波斯人发明,在14世纪传入印度的,它把印度当时的织布效率提高了至少6倍!
从经济学上讲,闭关锁国、退回农耕时代,都违反了基本的经济规律,会给一个国家带来经济灾难。圣雄甘地在哲学、政治上,是举世罕有的伟人,可惜在经济上,他是个十足的幼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