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语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流利又准确的语言表达是学生与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是,不同言语错误总是伴随英语学习的始终。在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中,及时分析学生言语错误可为教师提供反馈,教师可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所选用教学方法产生的效果。言语错误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但许多教师对学生言语错误缺乏科学认识,从而导致对错误进行不合理的分析和处理。
符担性理论归纳
本文将从符担性(affordance)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言语搭配错误。托马斯(Stoffregen)将符担性理论归纳为三点:第一,符担性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第二,符担性是机体———环境系统的特性。第三,符担性信息的提取受到意图的制约。一个机体—环境系统有无数的符担性,但机体只能提取与意图相关的符担性。符担性在外语学习领域扮演重要作用,首先符担性在个体(语言学习者)和语言表达间建立关系,这种关系事实上是潜在的行为或可能的联系;其次,语言的符担性蕴含于语言表达之中,积极学习者作出相应选择时可以获得所需符担性;最后,学习者所获得的符担性促进其更多行为,并导致更高层次的互动。
为了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言语错误的问题结症所在,笔者从符担性理论视角出发,将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言语搭配错误分为错位搭配言语错误、无意义搭配言语错误、模糊搭配言语错误、无关搭配言语错误。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总结出言语搭配错误原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教师科学的对学生言语搭配错误进行规避与纠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错位搭配言语错误
符担性理论的核心是“环境提供或配给有感知能力动物的‘价值’与‘意义’也许是有利的,也许是有害的”在小学英语课中,当教师提供给学生不恰当的语言环境时,学生无法正确识别环境中的符担性,便会将语法、句型“张冠李戴”。
【案例1】一位教师在讲授小学精通英语Unit 3“This is my father” Lesson 13时,目的使学生在情景中理解、会说“This my 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以及“Who is this”等句子,并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自由运用。围绕本课教学重点,教师设置了“Pair work” “Describe the family photos”等机械操练,其中在“Pair work”中教师创设了以下情景:
T:Ok,everyone.Who can use this sentence(教师指着黑板上“This is my father”这一句型) and introduce your partner to us.Any volunteers?
S1:(学生配合)Good morning,Miss Wang.This is my Zhang Li.
S2:Pleased to meet you.
T:No,you can’t use “my”before the name.
S1:(学生十分尴尬,但并未理解)
T:S3,have a try please.
S3:This is my Wang Liang.
T:(教师不知所措)
在此案例中,存在三对不匹配的“搭配关系”:教师指着黑板例句的肢体动作与学生之间、教师指令与学生之间、教学过程中的机械操练与学生之间等不恰当的搭配关系。学生对任何一种不恰当的搭配关系的识别均可能输出“This is my 姓名”的错误句式。教师的肢体语言、教师指令和机械操练都隐含着“介绍同伴时应用“This is my 姓名”的符担性。当第一位学生说出“This is my Zhang Li”时,其他同学并无反应,说明学生并未明白错误的真正原因。
无意义搭配言语错误
尽管符担性可以向我们提供某些暗示,但主要还是取决于我们的行为、反应或某种举止的克制,以及我们是否会有意识地决定探究特定的属性、性质或特征。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当教师向学生提供有严重错误的语言环境,学生没有主动思考语言环境的正确性,就容易出现“徒劳无功”的错误。
【案例2】一位教师在讲授“I’m cleaning my room”一课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课堂参与和情景活动中学会现在进行时的基本用法,能在听说读写中运用现在进行时。为了巩固课本中的单词和句型,教师做出以下设计:
T:Everyone please look at the screen,what is this man doing?(图片展示一个男人看电视)
Ss:He is watching TV.
T:Good,and look at the picture,he is standing,right?Could you read after me?Standing.
Ss:Standing.
T:What is he doing?(教师指着图片再次提问)
S:He is standing.
T:Very good.And am I standing?
Ss:Yes.You are standing.
T:I am standing,but you are sitting.Right?
在该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师没有对stand一词进行分析,只要略加思考便可体会到“I am standing”存在着严重的错误,此类说法在英语表达中根本不存在。英语中除了瞬间动词一般不用于进行时态以外,一些表示状态和心理活动的东西也很少用于进行时态。这时,教师给学生以错误的语言输入,所有语言环境(教师话语、图片)都给出stand可以用进行时态来描述的符担性,教师进行机械操练,学生盲目模仿,自然得出不正确的语言输出。在该教学活动中,即使学生给出教师预设的回答也属于搭配的言语错误。教师可更换指示图片,例如一只小鸟站在树上,便可使用standing的进行时态即“The bird is standing on the tree”进行操练。 模糊搭配言语错误
英语教师在课堂给学生的语言仅为学生语言学习提供了一种潜在习得的可能性。学生在自身理解其符担性后,采取习得必备的学习行为以后才能实现语言习得。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当教师没有明确提供语法、词汇的符担性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努力程度等差异,有些学生无法感知模糊的语言环境的符担性,从而产生“迷离恍惚”的错误。
【案例3】教师在讲解小学精通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 31“Would you like to take a trip?”时,该课目标为识别“zoo,farm”等词汇,并会对“Would you like to…”的提问进行回答,课本中给出的句式为“I want to …”,在Lesson 26中学生已对“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 some beef.”对话句式有了一定了解。学生在第26课时所学“I’d like...”后搭配的是名词而非本课的动词,对于新授课中的“I’d like go to...”句型学生并不理解,与上一单元所学句型易混淆。在此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直接相关的环境要素有:教师的提问“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 和图片。图片上的地点仅给学生提供一种符担性,一种潜在的意义,即可以选择去的地方。而教师的提问具有较模糊的符担性,学生无法对此进行准确识别,如果教师在提问之前先对“would(’d)like 名词”句型进行复习,再延伸出与动词搭配的句型,可使学生真正理解该句型的含义。学生更容易感知到用“would like to go to...”的符担性,会减少学生发生该言语搭配错误的几率。
【案例4】一位教师在讲授四年级下册Unit 5“What will you do this weekend?”Lesson 27时,其目标是掌握一般将来时的用法,运用“What will you do...?”对他人将要做哪些事进行询问。在呈现环节,教师设计了转盘游戏,将本课及前课短语写入转盘,学生甲随机转动转盘并挑选一个短语,其余学生运用“What will you do this afternoon?”对他进行提问,学生甲用所选短语进行回答。
T:Boys and girls,let’s play a game together.Now,I want one student to come to the front and choose one activity from the table,then the others will ask him or her“What will you do this afternoon?”.Then he or she will answer us.Clear?
Ss:Yes.
T:Good,who want to play this game?(很多学生举手,跃跃欲试)
S1:(走上讲台,通过旋转转盘,选择play computer)
T:Now,please ask him.
Ss:What will you do this afternoon?
S1:I’m play computer this afternoon.
T:I am or I will?
S1:(学生不知所措)
T:That’s OK.Sit down please.Who can help him?What will you do this afternoon?
S2:I’ll play computer this afternoon.
依据符担性理论,学生对环境符担性的理解具有差异性。在此案例中,有的学生因熟练掌握一般进行时,对教师“What will you do this afternoon?”的提问可进行正确回答。反之,有的学生未能进行准确回答是因为他们尚未掌握一般将来时。在本案例中,与学生相关的主要环境有:转盘和教师提问“What will you do this afternoon?”转盘上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一种符担性,一种潜在的意义,即“可以选择参加的活动”;教师的提问具有较模糊的“使用一般将来时”的语法符担性,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准确使用一般将来时进行回答,而有些学生很难识别这一符担性。若教师使用具有明显的“一般将来时”语法符担性的词语提问,如“tomorrow,next day”,会降低学生类似不恰当言语的错误率。
无关搭配言语错误
符担性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事物,其功能与价值不是由认识主体来加工的,来自于环境的刺激信息中已经提供了该事物的功能与价值。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当教师设置的语言环境不存在某物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学生便会出现“不相关联”的错误。
【案例5】一位教师在讲解三年级下册Unit 5 “It’s a parrot.”Lesson 29时,在复习已学动物名词“owl、dog、parrot、panda、quail、rabbit、rooster”并做成卡片,并引出本课新单词“elephant、tiger”;利用“What’s this”进行提问,强化“It is a/an tiger/elephant/panda...”句型。教师通过设计一个游戏来巩固该句型:
T:I have a magic box,I’ll invite one student to come to the front.Who want to play this game?(一个学生主动走上讲台)
T:Please select one animal from the box.
S1:(选出了tiger)
T:S1,please show us your card.(学生举起卡片向全班同学展示)
T:(对全班同学提问)Now,I want to ask you a question.“What’s this?”
S2:It’s tiger.
T:It’s tiger?(教师用升调反问)
S2:It’s a tiger.
在此案例中直接影响学生言语错误的三个环境要素为盒子、卡片和教师提问,这些环境要素都没有直接提供一种“在名词前使用不定冠词”的符担性。一些认知能力较低的学生便产出“It’s tiger”之类的缺少冠词的句子。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及时使用升调提示学生,当学生成功识别出教师话语中所承载的“使用冠词”的符担性时,便可自行纠错。教师可以通过增加“a/an”冠词的卡片,学生会较容易的感知到此类卡片所承载的“使用冠词”的符担性,减少遗漏冠词的错误率。
以上为小学英语课堂中常见的学生言语搭配错误类型,通过对错误的分析可将学生言语错误产生的原因归纳为:学生错误地识别其与环境的联系,或环境给出无意义的联系,或环境未给出清晰的联系,或环境中不存在某物与语言学习者之间的联系。希望一线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符担性理论,预防和减少学生言语搭配错误,并采用符担性理论进行相应的教学反思。
符担性理论归纳
本文将从符担性(affordance)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言语搭配错误。托马斯(Stoffregen)将符担性理论归纳为三点:第一,符担性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第二,符担性是机体———环境系统的特性。第三,符担性信息的提取受到意图的制约。一个机体—环境系统有无数的符担性,但机体只能提取与意图相关的符担性。符担性在外语学习领域扮演重要作用,首先符担性在个体(语言学习者)和语言表达间建立关系,这种关系事实上是潜在的行为或可能的联系;其次,语言的符担性蕴含于语言表达之中,积极学习者作出相应选择时可以获得所需符担性;最后,学习者所获得的符担性促进其更多行为,并导致更高层次的互动。
为了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言语错误的问题结症所在,笔者从符担性理论视角出发,将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言语搭配错误分为错位搭配言语错误、无意义搭配言语错误、模糊搭配言语错误、无关搭配言语错误。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总结出言语搭配错误原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教师科学的对学生言语搭配错误进行规避与纠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错位搭配言语错误
符担性理论的核心是“环境提供或配给有感知能力动物的‘价值’与‘意义’也许是有利的,也许是有害的”在小学英语课中,当教师提供给学生不恰当的语言环境时,学生无法正确识别环境中的符担性,便会将语法、句型“张冠李戴”。
【案例1】一位教师在讲授小学精通英语Unit 3“This is my father” Lesson 13时,目的使学生在情景中理解、会说“This my 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以及“Who is this”等句子,并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自由运用。围绕本课教学重点,教师设置了“Pair work” “Describe the family photos”等机械操练,其中在“Pair work”中教师创设了以下情景:
T:Ok,everyone.Who can use this sentence(教师指着黑板上“This is my father”这一句型) and introduce your partner to us.Any volunteers?
S1:(学生配合)Good morning,Miss Wang.This is my Zhang Li.
S2:Pleased to meet you.
T:No,you can’t use “my”before the name.
S1:(学生十分尴尬,但并未理解)
T:S3,have a try please.
S3:This is my Wang Liang.
T:(教师不知所措)
在此案例中,存在三对不匹配的“搭配关系”:教师指着黑板例句的肢体动作与学生之间、教师指令与学生之间、教学过程中的机械操练与学生之间等不恰当的搭配关系。学生对任何一种不恰当的搭配关系的识别均可能输出“This is my 姓名”的错误句式。教师的肢体语言、教师指令和机械操练都隐含着“介绍同伴时应用“This is my 姓名”的符担性。当第一位学生说出“This is my Zhang Li”时,其他同学并无反应,说明学生并未明白错误的真正原因。
无意义搭配言语错误
尽管符担性可以向我们提供某些暗示,但主要还是取决于我们的行为、反应或某种举止的克制,以及我们是否会有意识地决定探究特定的属性、性质或特征。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当教师向学生提供有严重错误的语言环境,学生没有主动思考语言环境的正确性,就容易出现“徒劳无功”的错误。
【案例2】一位教师在讲授“I’m cleaning my room”一课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课堂参与和情景活动中学会现在进行时的基本用法,能在听说读写中运用现在进行时。为了巩固课本中的单词和句型,教师做出以下设计:
T:Everyone please look at the screen,what is this man doing?(图片展示一个男人看电视)
Ss:He is watching TV.
T:Good,and look at the picture,he is standing,right?Could you read after me?Standing.
Ss:Standing.
T:What is he doing?(教师指着图片再次提问)
S:He is standing.
T:Very good.And am I standing?
Ss:Yes.You are standing.
T:I am standing,but you are sitting.Right?
在该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师没有对stand一词进行分析,只要略加思考便可体会到“I am standing”存在着严重的错误,此类说法在英语表达中根本不存在。英语中除了瞬间动词一般不用于进行时态以外,一些表示状态和心理活动的东西也很少用于进行时态。这时,教师给学生以错误的语言输入,所有语言环境(教师话语、图片)都给出stand可以用进行时态来描述的符担性,教师进行机械操练,学生盲目模仿,自然得出不正确的语言输出。在该教学活动中,即使学生给出教师预设的回答也属于搭配的言语错误。教师可更换指示图片,例如一只小鸟站在树上,便可使用standing的进行时态即“The bird is standing on the tree”进行操练。 模糊搭配言语错误
英语教师在课堂给学生的语言仅为学生语言学习提供了一种潜在习得的可能性。学生在自身理解其符担性后,采取习得必备的学习行为以后才能实现语言习得。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当教师没有明确提供语法、词汇的符担性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努力程度等差异,有些学生无法感知模糊的语言环境的符担性,从而产生“迷离恍惚”的错误。
【案例3】教师在讲解小学精通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 31“Would you like to take a trip?”时,该课目标为识别“zoo,farm”等词汇,并会对“Would you like to…”的提问进行回答,课本中给出的句式为“I want to …”,在Lesson 26中学生已对“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 some beef.”对话句式有了一定了解。学生在第26课时所学“I’d like...”后搭配的是名词而非本课的动词,对于新授课中的“I’d like go to...”句型学生并不理解,与上一单元所学句型易混淆。在此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直接相关的环境要素有:教师的提问“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 和图片。图片上的地点仅给学生提供一种符担性,一种潜在的意义,即可以选择去的地方。而教师的提问具有较模糊的符担性,学生无法对此进行准确识别,如果教师在提问之前先对“would(’d)like 名词”句型进行复习,再延伸出与动词搭配的句型,可使学生真正理解该句型的含义。学生更容易感知到用“would like to go to...”的符担性,会减少学生发生该言语搭配错误的几率。
【案例4】一位教师在讲授四年级下册Unit 5“What will you do this weekend?”Lesson 27时,其目标是掌握一般将来时的用法,运用“What will you do...?”对他人将要做哪些事进行询问。在呈现环节,教师设计了转盘游戏,将本课及前课短语写入转盘,学生甲随机转动转盘并挑选一个短语,其余学生运用“What will you do this afternoon?”对他进行提问,学生甲用所选短语进行回答。
T:Boys and girls,let’s play a game together.Now,I want one student to come to the front and choose one activity from the table,then the others will ask him or her“What will you do this afternoon?”.Then he or she will answer us.Clear?
Ss:Yes.
T:Good,who want to play this game?(很多学生举手,跃跃欲试)
S1:(走上讲台,通过旋转转盘,选择play computer)
T:Now,please ask him.
Ss:What will you do this afternoon?
S1:I’m play computer this afternoon.
T:I am or I will?
S1:(学生不知所措)
T:That’s OK.Sit down please.Who can help him?What will you do this afternoon?
S2:I’ll play computer this afternoon.
依据符担性理论,学生对环境符担性的理解具有差异性。在此案例中,有的学生因熟练掌握一般进行时,对教师“What will you do this afternoon?”的提问可进行正确回答。反之,有的学生未能进行准确回答是因为他们尚未掌握一般将来时。在本案例中,与学生相关的主要环境有:转盘和教师提问“What will you do this afternoon?”转盘上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一种符担性,一种潜在的意义,即“可以选择参加的活动”;教师的提问具有较模糊的“使用一般将来时”的语法符担性,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准确使用一般将来时进行回答,而有些学生很难识别这一符担性。若教师使用具有明显的“一般将来时”语法符担性的词语提问,如“tomorrow,next day”,会降低学生类似不恰当言语的错误率。
无关搭配言语错误
符担性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事物,其功能与价值不是由认识主体来加工的,来自于环境的刺激信息中已经提供了该事物的功能与价值。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当教师设置的语言环境不存在某物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学生便会出现“不相关联”的错误。
【案例5】一位教师在讲解三年级下册Unit 5 “It’s a parrot.”Lesson 29时,在复习已学动物名词“owl、dog、parrot、panda、quail、rabbit、rooster”并做成卡片,并引出本课新单词“elephant、tiger”;利用“What’s this”进行提问,强化“It is a/an tiger/elephant/panda...”句型。教师通过设计一个游戏来巩固该句型:
T:I have a magic box,I’ll invite one student to come to the front.Who want to play this game?(一个学生主动走上讲台)
T:Please select one animal from the box.
S1:(选出了tiger)
T:S1,please show us your card.(学生举起卡片向全班同学展示)
T:(对全班同学提问)Now,I want to ask you a question.“What’s this?”
S2:It’s tiger.
T:It’s tiger?(教师用升调反问)
S2:It’s a tiger.
在此案例中直接影响学生言语错误的三个环境要素为盒子、卡片和教师提问,这些环境要素都没有直接提供一种“在名词前使用不定冠词”的符担性。一些认知能力较低的学生便产出“It’s tiger”之类的缺少冠词的句子。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及时使用升调提示学生,当学生成功识别出教师话语中所承载的“使用冠词”的符担性时,便可自行纠错。教师可以通过增加“a/an”冠词的卡片,学生会较容易的感知到此类卡片所承载的“使用冠词”的符担性,减少遗漏冠词的错误率。
以上为小学英语课堂中常见的学生言语搭配错误类型,通过对错误的分析可将学生言语错误产生的原因归纳为:学生错误地识别其与环境的联系,或环境给出无意义的联系,或环境未给出清晰的联系,或环境中不存在某物与语言学习者之间的联系。希望一线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符担性理论,预防和减少学生言语搭配错误,并采用符担性理论进行相应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