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所修建的莫高窟第158窟涅槃像中有一折叠佛枕,佛枕图案由多个联珠立鸟团窠组成。联珠圈纹是萨珊波斯时期的典型图案,而联珠内的鸟形象属含绶鸟的变体,更接近我国传统凤鸟形象,团窠外圈的三段波浪式莲瓣纹颇具吐蕃特色,联珠、莲瓣、凤鸟、十样花共同组成了佛枕的花纹图案。本文从小小的佛枕着手,探索萨珊波斯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吐蕃文化以及佛教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与融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所修建的莫高窟第158窟涅槃像中有一折叠佛枕,佛枕图案由多个联珠立鸟团窠组成。联珠圈纹是萨珊波斯时期的典型图案,而联珠内的鸟形象属含绶鸟的变体,更接近我国传统凤鸟形象,团窠外圈的三段波浪式莲瓣纹颇具吐蕃特色,联珠、莲瓣、凤鸟、十样花共同组成了佛枕的花纹图案。本文从小小的佛枕着手,探索萨珊波斯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吐蕃文化以及佛教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与融合。
其他文献
高比例新能源发电是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挖掘新能源发电、储能以及柔性负荷等柔性可控资源的无功电压潜力能有效提高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源网荷储互动的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方法。该方法从负荷需求侧响应出发,基于市场实时电价信息,以负荷转移成本和用户购电成本为基础,提出基于价格驱动需求响应的负荷平移策略;利用储能系统协调新能源发电出力和负荷平移规则,构建综合考虑源网荷储互动的
目的:比较714岁学龄期儿童近视患病率及男女不同性别间差异,了解各年龄段眼球屈光参数的变化,分析眼轴和身高、体重相关性,初步分析影响近视发生和眼轴发展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浙江温州地区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期间714岁儿童共计2226例(2226只眼),选取右眼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60例1160眼,女1066例1066眼。经盐酸环喷
由于全球能源紧张及环境污染的加剧,各国开始着眼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因此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电动汽车等无污染的电源或设备迅速发展并普及;与此同时,为降低电力系统在调频方面产生的污染及投资费用,需求侧调频技术应运而生。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输出功率具有的波动性、间歇性使其接入大电网时对电能质量影响较大,而微电网作为消纳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重要系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未来电力发展方向之一的孤岛微
日益频发的极端自然灾害和人为攻击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造成巨大威胁,弹性配电网技术能有效提高配电系统对极端事件的抵御、响应以及快速恢复负荷的能力。同时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配电网中开始接入多样化的灵活资源,这些灵活资源可用于提升配电网正常情况下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但在极端事件与弹性提升方面的潜力尚未被有效挖掘。本文围绕弹性提升的配电网灵活资源优化展开系统性综述,对广泛分布于源网荷侧的各种灵活资源类型、
无论是世界主流立法例,还是从损害的属人性要求出发,社会组织都不得以生态环境受损为由请求污染者直接承担赔偿责任。我国《民法典》虽然在侵权责任编中确立了普通环境侵权和生态环境侵权的二元模式,但是并不意味着社会组织有权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诉讼。环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之时,应当明确区分为造成社会公众具体损害的情形和仅造成生态环境自身损害的情形。前者可以由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后者则可以由监管机关提起生态
随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外部性影响日益加剧,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云南绿孔雀”案作为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的典型案例,突破了传统“无损害即无救济”的司法救济理念,转向以预防环境风险为目标的事前救济模式,实现前瞻性的司法保护。由于立法规则模糊,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应在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以法律法规为遵循、以绿色原则为指引、以风险预防为原则的体系建构下,加强预防性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贵州省松桃县大路锰矿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矿区出露地层青白口系下江时期红子溪组(Pt31dh)、清水江组(Pt31dq),南华系富禄组两界河段(Pt32bf2),寒武系杷榔组(∈2p)、清虚洞组(∈2q)、高台组(∈3g)、石冷水组(∈3sh)、娄山关组(∈3-4l),第四系(Q)。锰矿石自然类型为原生碳酸锰矿石,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结构以微—泥晶结构为主,其次为含砂屑泥晶结构;有益
急性肝衰竭是临床上危急重症之一。笔者在梳理历代中医辨治思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认识,深入探讨急性肝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指出"邪实"盛极、正气在极短时间内急遽受损而至"本虚",进而出现"邪实本虚"并存的病机演变特点;据此提出"祛邪为主,兼以扶正"的基本治则,临床治疗需从祛邪(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与扶正(补益正气)两个方面切入,并应密切注意病情快速转归,为中医药治疗急性肝衰竭提供参考和借鉴。
《民法典》第一千两百三十二条在环境民事侵权中创设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但该条却未直接指明惩罚性赔偿能否适用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对此,学界现有持赞成观点的“肯定说”和与之相对的“否定说”。两种观点看似有着多重对立,但分歧之根本是对“惩罚是否过重”的问题有不同认识,分别代表着保护环境和保护行为人合法权益两种立场。两种学说均有不足之处,更为恰当的路径是以“肯定说”为基础,兼采“否定说”观点,提出“限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