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教学双主体的有效互动

来源 :中州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学是有目的性、有指向性的育人活动,提高其有效性势在必行。本文将“体育教师” 和“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双主体”进行论述,不仅超越了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客体”模式,还有助于从新的视角探索体育教学本质,揭示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实现体育教学双主体的有效互动,进一步深化我国体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体育教学;双主体;有效互动
  1前言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出台,体育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得以更加明确,课程设计的落脚点被放在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上。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为一种交往活动,体育教学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身心交流活动,是一种主体间的交往行为。〔1〕体育教学实践是一个社会过程,它不是孤立地“教”与被动地“学”的过程,也不是两种活动的简单相加。体育在教学交往过程中正不断地转化为主体生机勃勃的精神,那么体育“教、学”就是当下充满意义的、愉快的、最佳的生活方式。体育教学是一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学生作为一个能动的主体,与体育知识、技术等教育内容之间发生“主体—客体”的对象性关系即学习活动,同时教师与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纽带建立起“主体—主体”的双向交互主体关系。
  目前,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主体—主体”双向的交互主体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体育教学中那种单纯的以“物的世界”中主客体的眼光和方式来研究和对待体育教育中人和人之间相互作用的错误做法,体育教学重过程的主动参与,要求体育教师从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出发来进行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优化教学策略,使学生完善自己。体育教学“主体—客体”的传统模式则被体育教学“双主体”模式所取代,主体的主导作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就如何实现体育教学“双主体”有效互动,使得体育教学更科学、更具可操作性则存在着明显的欠缺。因此,对体育教学双主体的有效互动进行研究,对于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体育教学主体之历史考察
  20世纪以来,西方各国社会和经济迅速发展,学校教育随之走向科学化、普及化,极大地推动了国外教学思想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各种流派,深刻影响着我国体育教学实践活动。
  2.1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主客体关系
  受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导论”的影响,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兴趣爱好研究,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灌输的状态,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体育课死气沉沉,学生甚至不喜欢上体育课。
  新中国成立以来,增强体质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的学校体育实践,一贯倡导体育教学应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为主。随着“技术教育论”与“全面教育”的相继提出,仍然忽视学生发展的权利与需要,形成被动的、局限于技术掌握和身体锻炼的体育教学。传统的体育教学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且大多都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强制性教学内容,学生缺乏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的主动性。体育课堂教学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再练习的呆板的教学组织形式,过度强调和看重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低估学生能动性和潜能。以竞技运动项目的竞争规则考核普通学生,用统一的标准来评判学生成绩,这种结果性评价造成学生认为只要达到及格标准就行的尴尬局面。〔2〕体育教学以过去的主体性哲学作为理论依据,体育教学模式是“主体(教育者)——客体(受教育者)”模式,此种用对待物的方式来对待人的模式是不合理的。这种在体育教学中过分注重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从而忽视了受教育者在自身教学过程发展中的主体性。教育者是教学的主体,是知识的掌控者、拥有者。受教育者被认为是接受教育的客体和知识的“容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这些均是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表现。
  2.2现代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审视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的师生观,认为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设计教案、组织教学、管理学生,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只能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安排。这不仅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也对学生作为“人”的平等权利缺乏应有的尊重。〔3〕“学生中心论”认为“学生”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强调学生具有自我建构知识、自我发展心智的能力,除学生之外,其他教育要素皆为外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只是作为一个“中介”。教师在教育中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也被忽略,甚至被完全取代。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的“主导”功能特性以及“主体”的角色内涵,使得两者不是同一范畴的概念,且这种师生观依旧没有摆脱“主客二元论”的思维模式,仍未能将学生与教师置于平等的对话关系。〔4〕目前,“双主体论”从本质上超越了“主导——主体”论,认为教师和学生均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作为教学活动的行为者,二者共同构成主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教师中心论”,还是“学生中心论”,均导致现代师生关系的中心论与对象化思维惯性。因此,将主体间性引入教育之中,才能将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置之于平等的位置,从而走出主客二元对立的羁绊。
  3体育教学“双主体”之内涵及表现阐释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体育教学过程的主动行为者,均具有主动教育功能,因而均是主体。体育教学“双主体”的内涵由体育教学主体演变而来,作为相对独立的教育行为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两个实体都作为主体,并发挥其主体性。
  3.1体育教师的主体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同时也是互动教学的调控者和设计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任何贬低教师作用而极端提升学生地位的思想和做法都是不合时宜的,也与现代教育理论相违背。体育教学活动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控制,是在教师的控制下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有意识地自觉地进行的活动,而这种控制是教师的自觉控制。〔5〕体育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不断增强自身的交流意识,发挥好设计者与调控者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作为互动过程的设计者,就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活动所采用的形式,选择好要采用的方式和方法;教师作为互动过程的调控者,就要通过设置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并能对互动过程进行及时控制和调节。   3.2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学生作用的发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体育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学生的主体性在体育教学中,体现为学生在老师的激励指导下,积极地、主动地、带着感情投入到体育活动当中去,并尽量激发个人的学习潜能,包括反馈修正提高的能力。〔6〕要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服从的现象,需要从师生关系重建入手,以确保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具有一种实实在在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等方式激发起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参与其中,成为其真正的主体。同时,学生要具有探究和质疑精神,对某些比较容易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4体育教学“双主体”有效互动模式及其策略分析
  师生之间的互动存在着正向互动和反向互动两种类型。在正向互动中,教师状态向正向发展,可以正向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学习自主性与能动性。同样,学生状态向正向发展,可以形成一股推动力,激励教师改善和提升其教的状态,从而构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正向互动,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则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教学效果的自然“滑坡”。〔7〕
  4.1构建体育教学双主体互动模式
  师生互动教学是一种双向的、交互影响的,多方位、多层次的双边相互作用的过程。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承认学生为独立的教学主体,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双主体互动模式运用自我概念、认识、解释、磋商等,对课堂中师生互动何以发生、师生在互动中的角色定位给予了较好的解释。〔8〕体育教学师生互动是发生于师生之间的一种人际互动。体育教学是师生的身体活动行为外显性极强的活动过程,要求师生以更积极主动、精神饱满的状态参与教学互动,否则,体育教学活动就体现不出竞争与合作的特点。教师和学生通过互动,彼此传递信息,把自己的观念、情感、态度、意见、要求等传达给对方,去影响对方的观念和行为,从而实现体育教学活动的协调一致。同时,体育教学目标定位除包含增强体质外,还要把培养完善的人作为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体育教学包含对学生身体培养,学生情感、意志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等方面。体育教学注重融合学生的学习思想情感,鼓励学生不断合作和交流,加强学习理解体验的过程,学习课程知识和运动技能,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为学生的互动合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互动运动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认知体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
  4.2体育教学双主体有效互动的策略
  4.2.1树立主体间性观念
  2001年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是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往,通过信息交往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
  主体间性作为主体间关系的规定,是指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关性、统一性。主体间性以个人主体性为基础,它体现了两个或多个个人主体的内在关系,强调各主体间的协调与合作。〔9〕主体间性注重实践和交往,交往的双方都是主体,交往实际上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一种存在,交往成为互动的前提与条件。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
  体育教学具有活动场地大、身体活动多、教学资源广、师生间交往互动频繁的显著特征。体育教学的人与人之间交往不仅要建立在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上,而且也要建立在情感、意志、道德、信念的理解与共识上,并通过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主体交往互动,来实现主体间性。体育教学实践中,作为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是交互的,交互双方作为整体性的存在,缺一不可。将主体间性引入体育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主要包括:1)使教育价值的取向趋于合理化。体育教学主体间性能够使教育走出那种‘单向度’的危机,使教育把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与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使命;2)教育内容逐渐丰富和综合化。主体间性教学有利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促使师生关系走向合理化。通过对话、体验、沟通、理解等建立主体间良好的行为境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优化传统的授受关系。
  4.2.2构建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10〕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教学过程中地位的平等,主要包括知和情两个层面。从知的层面来讲,教师和学生只是先知与后知的关系,不存在所谓的尊卑关系;从情的层面来讲,学生与教师一样,拥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意志,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拥有舒展生命、表达自己的空间。〔11〕
  我国长期以来的体育教学实践显示,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有意无意地总会以权威的架势出现,体育教师所奉行的是不平等原则,是在不平等意识支配下与学生进行着交往。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被控制”感觉,导致出现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形成师生关系的不和谐,从而影响体育教学效果。体育教学过程是在保持一定的教学纪律与秩序基础上,要创设积极、宽松、和谐的体育教学气氛,形成师生合作的人际互动情景,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而有效的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取决于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则会使教师在和学生交谈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来改变教师的教学思路、方法,学生会以一种愉快的心情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技能、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来说,体育教师必须多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做到因材施教,进一步促使教师与学生形成感情融洽、平等相处的良好关系。体育教师仪表要严整,示范动作要准确优美,要一专多能,不仅要会教学生技术动作,更应提高自身的运动水平,还要有广博的知识,使学生在学有所得的同时,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现代体育教学强调在课堂内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活动与交往的参与者,他们自主地介入的对话、讨论、交流的关系,具有自主的话语言说权利和行为表现权。〔12〕当然,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成功交往的前提,这种主体性的发挥取决于学生的自主活动状态。同时在体育教学人际交往中学生总是对教师产生一定的态度,而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也直接影响着能否自由、顺畅、平等地进行对话、讨论、交流和比赛。   4.2.3丰富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式
  体育教学师生交往中关键因素在于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接受并进行信息的内部加工,正确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目前,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个体或集体的交往互动多,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少或不足,相对忽视学生同伴之间相互影响的学习作用,未突出学生主体的地位。〔13〕这从客观上要求在强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等沟通(下转第44页)(上接第40页)方式的基础上,要多注重横向信息沟通方式作用的发挥,即强化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学生在信息沟通中是否表现得积极主动与学生内向交流的活跃程度有着密切关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能不停顿地处于人际互动中,他们需要而且必须进行内向交流,需要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内部加工和整合,并在亲自练习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其技术和技能水平,促进学生的内向交流,是影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节奏,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思考和亲身练习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思考、练习和掌握的余地,避免脱离学生实际掌握能力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练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坤,董满秀.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新走向—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中国学校体育,2007(11):18-19.
  〔2〕徐瑞芳.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的研究
  〔J〕.福建体育科技,1999,18(1):36-37.
  〔3〕邓志红.论体育教学中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J〕.体育教学与训练,1992,(3):13-14.
  〔4〕屈东华,史友宽.高等体育教育双主体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J〕.浙江体育科学,2003,25(1):35-37.
  〔5〕金红珍.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辨析〔J〕.体育世界,2009(6):71-73.
  〔6〕潘凌云,王健.从客体性、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当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更迭与融合〔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2):129-133.
  〔7〕王家瑾.从教与学的互动看优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研究,1997(1):51-55.
  〔8〕郑金洲.互动教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9〕岳伟,王坤庆.主体间性:当代主体教育的价值追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2(2):1-6.
  〔10〕杨园园.体育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J〕.教育教学研究,2010(24):62-63.
  〔11〕郑金洲.互动教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12〕张惠芳.体育教学交往的缺失、阻隔与重建〔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0):65-67.
  〔13〕钱钧,史兵.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J〕.体育学刊,2010,17(1):45-49.
  (责任编辑:李远伟)
其他文献
【摘要】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中的新生事物,近些年来发展迅猛。独立学院目前体育理论课教学各方面都不尽如人意,与国家要求和学生需要有较大差距,要充分发挥体育理论课的功能和教育作用,就应建立体育理论教学管理系统;“化整为零”,对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采用新模式;严格执行国家理论课教学时数规定,提高独立学院体育理论课内涵;全面提高独立学院在职教师现代体育教育理论水平。  【关键词】独立学院;高校;公
公众价值体现了一定时点上资产或负债的真实价值,可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使会计收益更全面、真实、可靠,提升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以
[摘 要]本文根据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结合上海某高职的教学现状和改革发展的目标,分析科学合理地制定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方法。  [关键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090-01    1 会计行业分析  (1)行业的优势和威胁。财会行业一直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统领各项工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法等对运动员文化素质的重要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良好的文化素质有助于运动员掌握和增进竞技能力,且可以增强运动员退役后的社会适应性,扩大就业途径,并得出加大运动训练体制的改革力度、提高教练员的文化素质、加大对退役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再教育等提高运动员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运动员; 文化素质  1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构成包括身体、心理、技
【摘要】文化是体育的灵魂,文化是体育发展和进步的原动力。缺失文化的体育是残缺不全的,甚至会导致运动者的畸形发展。2013年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是完善前期发展,承上启下完成目标的一年,它的主题就是“保民生、促和谐”,而体育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在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本研究从体育文化的内涵出发,论述了体育的文化价值、表现形式以及社会转型期的体育文化建设,旨在更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些年来,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并就此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青少年学生犯罪现象依然令我们十分担忧!如何进一
<正> 全球信息化是大势所趋 当前,电子商务是各个国家和各大公司争夺的焦点,也是我国信息化的重点内容。现在各国都在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逐步从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所以我
目的:探讨胸腔镜治疗心包积液手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我院行胸腔镜治疗心包积液手术3例。手术室护士做好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并给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术前建立足够
随着移动设备软硬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手机平台上为用户提供诸如自主移动学习系统之类的各种增值服务已成为移动市场的一个新的发展热点。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