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环境促进了图书馆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同时也带来了读者需求、传统服务模式与理念的改变。本文对“互联网+”战略背景下国内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实践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分析和归纳,总结出图书馆跨界融合的模式、类型和特点,充实图书馆跨界融合的理论并为实践提供借鉴。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归纳出跨界融合的的概念,并运用案例分析法,列举了大量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对图书馆的跨界融合实践进行研究,归纳出图书馆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图书馆与文化休闲类行业之间的融合、图书馆与移动终端的融合以及其他可提供阅读空间的机构跨界合作,并总结出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具体模式。总结出图书馆与各个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的需要资源共享、业界范围拓展、利益双赢和文化认同。这是图书馆跨界融合过程中一种必然的选择,但不要为跨界而跨界,要永葆图书馆服务的初心。旨在为图书馆与其他行业之间跨界融合道路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跨界融合;图书馆
随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人们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我们真正走进了互联网时代,而且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以及网络带来的周边产品。图书馆在互联网的冲击和支持下,开始对日常管理和服务进行转型。传统的面对面的借还服务模式和到图书馆内阅读图书、报刊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人们快速的生活节奏。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各行各业都跃跃欲试,想要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对企业进行转型和改革,让不同行业与行业之间进行跨界融合,这股跨界的潮流愈来愈兴盛。很多行业在跨界的过程中找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些已经濒临破产的传统行业在经过跨界融合的过程中,找到新的发展方向,重新给企业定位,让企业转危为安,让企业的员工更有工作的动力;而有一些行业在跨界的过程中,突破自我,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又在边界找到了新的行业,并积极进行拓展。“互联网+”促进了不同行业的创新和改革,让很多行业进行了重新洗牌。例如,“互联网+”与教育相融合,成就线上教学模式“;互联网+”与医疗相融合,实现网上就医;“互联网+”与交通相融合,实现了交通分流。事物的发展都是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在这个过程中,也都会遇到人们的怀疑、不理解,甚至是抗拒。但是,事实和时间会给出证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一项正确且长远的项目,“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广大人们的认可,人们对于互联网技术越来越依赖,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习惯也越来越跟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各行各业在“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下,都在自己行业边界上做着不断的改变,不断进行跨界的实践,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不单单只做传统自己的产品,而是对自己行业边界上的产业也进行发展,有的行业甚至跨界到与其原来的行业完全不相干的产业。例如,淘宝的出现,让快递行业迅猛发展,却让商场和实体店的发展越来越困难;电子阅读的出现,让更多的读者体验到随时随地就能看书查找资料,却让出版行业的纸质图书的道路越走越难;微信和QQ的出现,让更多的人实现视频交流、语音通话,却让人们忘了通讯的最初方式。这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很多人说“互联网+”与各个行业之间的融合让很多内行走投无路,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濒临倒闭和破产,很多客户都跑到了外行的产业中。但是,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内行抢走外行饭碗的事情,这是一种趋势,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是这种趋势打败了一成不变规模。现在,跨界融合已经不是什么新型事物,每个行业都在寻找新的机遇与挑战,而“互联网+”的加入让这种寻找变得越来越普遍,让竞争越来越激烈,跨界的方式也演变的多种多样。现在的跨界融合,既有互联网与行业之间的融合,又有各个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跨界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企业发展,而是一种寻找突破和创新的必然趋势。
2015年 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在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技术加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中,从此,“互联网+”一跃而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2015年 7月 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拉开了我国“互联网+ ”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大幕。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在诸多学者所归纳的有关“互联网+ ”的特征中,跨界融合被称为“互联网+”最主要的特征和出路,各行业与互联网之间存在一定的跨度,特别是传统行业,两者能够融合到一起就是一种创新。
一、图书馆跨界融合理念的由来
2000年,中国国内首次提出并实践了图书馆跨界合作,这是图书馆第一次历史性的研究和改革,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在2008年时,这项研究和实践工作成为了国内的热点研究项目。典型的研究有:刘细文等探讨了图书馆跨界服务的内涵、模式和实践;他们认为图书馆的跨界服务就是要跨越传统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边界,参与文献、信息、知识的生产、分析、传播和利用过程,达到丰富服务内涵、拓展服务疆域的目标。跨界合作的基础是“互联网+”技术的支撑,它将不同行业的新兴技术进行充分利用,讓跨界合作得到更多人们的关注,让跨界合作推广到各行各业。在图书馆的跨界融合中,得到了图书馆人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他们对图书馆的跨界融合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融合的过程中得到了政府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图书馆人和社会人士积极探讨在“互联网+”技术的背景下,图书馆与社会各个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这里既包括对公共图书馆的跨界融合、高校图书馆的跨界融合以及中小学图书馆的跨界融合,又有图书馆与社会各个行业之间的跨界合作,比如,图书馆与书店之间的合作、图书馆与移动终端设备之间的合作、图书馆与咖啡店之间的合作。通过对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深入探讨提出了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新的改革理念,为图书馆与不同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提出了新的启示。图书馆的跨界融合为图书馆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在“互联网+”技术促进各行各业跨界融合之前,跨界合作这种方式就已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换句话说,跨界融合并不是一个新兴技术或是词语,而是早就已经在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学习中应用已久。比如,我都知道飞机的出现加快了人们的生活速度,从前人们想要从一个城市到达另一个城市,需要火车或是车行很远的距离浪费很长的时间,但是飞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飞机的速度是火车或是汽车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大大减少的人们出行所用的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在这样一个常见的交通工具上我们也能能看到跨界行业的融合。比如,我们知道飞机场的提供人们等候飞机的场所,在飞机没有起飞之前,机场工作人员需要在这里为每一位客人进行安检,人们需要在这里等待很长时间。飞机场等待大厅中有很多的商铺或是餐馆,这就是典型的商业与飞机场的跨界融合与合作。对于飞机场来说,他们将一部分场地出租给商铺和个人可以增加飞机场的收入;对于商铺和个人来说,飞机场的客流量比较大,而且一般等待飞机的时间也比较长,在这段时间内人们可以在这些商铺和餐馆中打发时间,享受美食,这也是商铺和餐馆增加销售额的一种方式;对于等待飞机的人们来说,与其漫步目的坐着等飞机,不如去机场的购物店去逛逛,机场中的商铺一般都是免税店,人们在这里购物也可以免去一部分商品税,这也可以降低人们购物的成本。尤其是对一些平时工作非常紧张的商业人士,他们平时没有时间去逛街去购置个人物品,在这个空闲的时间正好可以满足他们的购物需求。这种跨界融合的合作模式是一种常见的跨界场景,只要是通过简单的跨界合作就可以满足不同阶层不同人们的需求。可能有人会说,飞机场也不是我们常常去的场所,毕竟出差和旅行的机会是有限了,而且通常飞机票比较贵,我们不可能常坐飞机,那么,笔者在给大家列举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楼下小超市,在人们的印象中,超市是卖各个各样生活用品和食品的地方,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面,我们家里缺少东西的时候就可以就近去购买。就在这样一个常见且常用的地方也存在着跨界融合的情况,你看在这里消费者不仅可以购买生活用品和食品,超市还提供水电煤气费的代收缴服务,甚至在人们没在家或是不方便的时候,可以代收快递等服务项目。这都是我们身边的跨界融合。跨界融合不仅为一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给人们带来了便捷。我们周边还有很多跨界融合的实例,但是都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因为大多数跨界融合的发展和渗透的都比较缓慢,从某一行业跨界的开始到人们开始接触和接受这个跨界融合的模式,它的前行进度是一点一点非常慢的,慢到可能人们还没有发现跨界融合就已经完成了,人们就已经顺其自然的接受了这种跨界的模式。所以,人们还没有来得及对这种现象进行总结和分析,自然也就没有出现“跨界”这个概念。但是现如今不同了,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的快,可以程度上是日新月异,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它给人们带来的冲击是非常大的,跨界融合的现象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人们已经感受到来自跨界融合的影响,跨界行为正从四面八方深入到我们的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于是乎,人们从被动的开始关注跨界融合,到现在开始主动的研究它。在对“跨界”一词进行解释和描述时,我们会发现人们会给予它“跨界融合”、“跨界合作”等常见的称谓。与之前相比较,现在的跨界方式,无论是速度上,还是方式上甚至是涉及的范围上,都有着前所未有的强度和广度,跨界必将成为各行各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跨界”一词,从事物的指向性来研究,它是让原本归属于一种属性的事物,通过转型、改造后进入到另一种属性的运行中,在进入的过程中,事物本身的主体地位不改变,只是归属的种类发生了改变。不管是以前所谓的“跨界”,还是现在依托“互联网+”技术为背景的跨界,都是原有行业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而是在周边行业甚至是完全不相干的行业中增加了以前没有的行业项目。只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这种跨界融合的合作更加明显、更加广泛,也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跨界的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一种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与创新。这种创新一般发生在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边界地带,这是因为在这个边界地带中既有不同行业之间的相同与相似的交叉点,又存在着原来行业中没有的事物,这就是行业创新的主要地带。跨界融合的本质在于协同合作,共求创新,因此,行业与行业之间不能各自筑起包围的壁垒,这种自我隔离的方式并不是保全自己的最好方式,自给自足、故步自封所带俩的后果只能是被时代和人们所淘汰。跨界的基础是要以信任和分享为基础,“求同存异”的观点才应该是行业者应有的姿态,只有这样才能打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隔阂,让每个行业者都打开心扉,促进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全方位且多种多样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寻找彼此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优势更加明显,让劣势逐渐改进。这种深度的合作不仅只存在于产业技术上,还存在于日常管理、人力部门的资源引进和利用、资本输出和输入、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借鉴等等,这都是需要进行深度合作的。以前,我们所说的“跨界”是小范围的,身边的跨界,但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展现给全球的人们,它将整个地球通过物理方式进行融合,跨界逐渐由实体跨界转变为虚拟跨界。这种跨界方式的原理是将世界上的各行各业、各个角落进行普遍联系。这样方式的跨界让不同行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而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这种物与物之间的跨界还没有停止,随着信息资源在传播途径以及传播速度的快速发展,人与组织能力的跨界也在逐渐演变生成。
图书馆行业的跨界概念,是在“互联网+”技术的依托下,不断吸取科学技术的优势,尤其是互联网技術方面的知识,让图书馆的发展不再是孤立无援的,帮助图书馆与各行各业之间建立起信息资源之间的互补与共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融合与共建,实现资源、人力、物资、技术等方面的重新整合,让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全方位服务。图书馆在跨界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好定位,找好方向,不能为了跨界而跨界,要将跨界作为图书馆改革和转型的手段,而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图书馆的宗旨始终是为读者服务,因此,无论是与哪个行业进行跨界,都不能破坏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损害读者的利益。图书馆在跨界过程中,要借鉴其他行业与行业之间的成功的跨界例子,不能故步自封,要打破原有的服务模式,将新的、优质的服务理念引入到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中,尽最大可能将自身的优势和服务理念发挥到极致。“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跨界融合是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也必将会对其他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起到引导的作用。 二、“互联网+图书馆”发展思路
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只是未来改变生产和生活的一种工具,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深入,它已经慢慢向生产要素进行转变。目前,“互联网+”已经融入到很多传统行业中,它对行业自身的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生产规模、营销手段等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创新和改变,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空间。当前行业发展中,各个行业已经不在仅仅注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是将客户的体验和服务提升到企业的重点发展要素中。客户只有在体验产品时对这个产品很满意,有很高的购买兴趣,才有可能购买这个产品。而当客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企业在售后服务上做的很好,用户才会继续推荐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图书馆作为传统的服务行业,更加注重读者的体验和用户服务,因此,图书馆很早就利用互联网来管理馆内的日常事物。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读者需求的不断改变,图书馆资源种类逐步细分化,图书馆发展也遇到了一定的困境。因此,将“互联网+”的理念融入到图书馆发展中,会对图书馆进行重新的定位,促进图书馆可持续的发展和转型。“互联网+”技术有六个主要的特征,分别是:1、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2、创造新型行业价值;3、重新塑造行业结构;4、推动开放性共享;5、重视人性发展;6、连接各个方面资源。
2.1 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
所谓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就是我们常说的跨界融合,即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跨出自己本身的行业,通过资源信息共享、产业流程重新架构、数据信息重复利用、平台公用等方式将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边界的行业进行融合,本行业中没有的,而别的行业中有的就进行补充;本行业有的,但是不够高、精、尖的,也要进行补充。通过这种深度的融合使行业与行业之间进行互补和升华。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包括借还图书、文献信息收集与整理、报刊杂志的借阅与征订、新书编目等等,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文献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整理后的大量资源信息可以为读者提供检索和查询服务。但是,目前读者在需要查询信息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到图书馆去查阅文献和信息资源,而是直接上网用搜索引擎去查找,尽管网上查找的信息并不全面、也不权威。但是用户也不愿意走进图书馆去查找更为有学术价值的资料。无容置疑,互联网和信息服务机构,让用户在获得信息越来越方便,但是却上图书馆离人们越来越远。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图书馆中的资源系统无法给用户更为广阔的体验空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量越来越庞大,用户的需求越来越高,图书馆自身很多实用性的功能都无法做到精准使用,比如在访问高峰时间段图书馆系统无法保证每个用户在访问时都顺畅不卡顿;用户在检索信息时只能查找到信息系统中已经有的信息资源,无法为用户提供更为宽广的信息资源;而但用户想使用定位功能时,图书馆现有的技术也不能做到精准定位等等,这都是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的软肋。图书馆要想在信息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互联网+”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位图书馆人的思维设计中,通过跨行业融合的模式,将出版社这个资源的提供者、信息平台这个服务提供者、搜索引擎这个技术提供者以及用户联系在一起,借助各方优势资源,将图书馆更好的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去,拓宽图书馆的发展途径,最终实现共建共赢。
2.2 创造新型行业价值
“互联网+”的核心技术理念就是创新。“互联网+ 图书馆”也要将创新的理念普及到图书馆的各个分支领域和每一个图书馆人心中,用创新带动整个图书馆行业的业务水平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进而形成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目标新动力。图书馆要想创新,首先就要在观念上进行改变。图书馆属于传统行业,内设部门和日常工作都有固定的模式,要创新就要改变,将应用软件的设计、数据流通与利用、控制参数直接加入到业务工作中,给创新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路,实现“研究性”工作职能;其次,传统图书馆以手工人力操作为主,为了创新,要将更多的技术手段加入到日常工作中,这样可以大大的减轻和简化常规操作流程和人力负担,把更多的精力和能力投入到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系统和信息之间的互联与沟通、信息提醒等更具有创造力和科技型的工作上;第三,图书馆不在固步自封,要主动与用户和各领域合作伙伴进行沟通与协作,进而拓展开发空间,为应用创新提供跟多的机会。图书馆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主要可以从“简单便捷”和“深入精细”这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所谓“简单便捷”,就是将图书馆日常工作和常规管理运行方式进行化简,通过新技术的融入,将物联网和无人自助操作设备加入到日常运行中,使管理员和用户在工作和体验的时候,可以避免重复性、复杂性的工作,减少体力劳动,压缩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所谓“深入精细”,就是将图书馆的工作进行细分,让工作内容更加深入、细致,扎实的将工作做到实处,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做出自身特色,将日常简单普通的工作做成精品。信息科技在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服务也是越来越高,传统的普通型信息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给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信息优势为用户进行私人订制,将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定向化要求加入到服务中,比如,借阅服务、检索服务、学科和藏书分类服务等等,这些服务一旦开展,就需要图书馆加大技术和人力的投入,让图书馆服务不断提升和发展,做出图书馆服务的特色。
三、图书馆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
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跨界融合的方式之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颠覆了传统行业经营形态。当前比较热门的“互联网+ ”就是这种融合趋势。“互联网+”技术是当今各行各业跨界融合的主要技术依托,互联网背景下的跨界融合让很多传统行业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以前,这些传统行业都只顾着销售和服务本行业之中的产品,这种行业模式已经逐渐被时代所淘汰,现在比较热门的就是将这些传统的行业与“互联网+”技术进行相互融合。图书馆作为传统的服务行业,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都更喜欢使用电子设备去查找信息资源、阅读书籍、浏览新闻,如果图书馆不再进行改革和转型,那么会让更多的读者远离图书馆。实现传统图书馆与互联网的融合使图书馆服务上网上线,这也是图书馆“互联网+ ”的主要形式。“互联网+”的技术依赖主要有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图书馆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技术,可以迅速实现与互联网的融合。“互联网+”图书馆的主要形式,就是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让原本只能在图书馆里面做的操作搬到互联网上面去做,比如,名师讲座、查找资料、外借和归还图书等等,这些原来只能是读者必须到图书馆里面才能完成的才做,现在只要借助互联网技术,读者只要在互联网终端,并配备一台电子设备就可以自己完成,并且不受时间和地点以及环境的限制。图书馆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主要用到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等。图书馆在改革和转型的过程中,或直接或间接的利用这些科学技术,实现图书馆与互联网的快速融合。 3.1 与新媒体跨界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选择利用新媒体(微信、微博、支付宝、二维码等)推广服务。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手机的广泛使用,大量手机APP应运而生,特别是当前的微信、支付宝、二维码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轻易将图书馆装入自己的口袋。人们对于移动终端设备的依赖是愈演愈烈,我们常说一句话:“出门可以不带钱、不带钥匙,但是不能不带手机。”这足以证明,像手机这样的移动终端设备已经完全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那么这些移动终端设备给到底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神奇的东西就让我们只带一个手机就可以安枕无忧呢?它的功能真的大到可以让我们把它当做钱包、遥控器、电脑、电视机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了,因为这些移动终端设备中都藏着新媒体服务。这里所说的新媒体,不是以前常说的户外广告、数字报纸、数字杂志、触摸媒体等,而是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才可以使用的二维码、支付宝、微信、APP等。这些新媒体给越来越多的行业带来了跨界的新模式。图书馆作为传统的服务行业,也在积极主动的进行转型和跨界,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看看新媒体给不同行业带来的新的生机和挑战,也都选择利用这些新媒体手段为图书馆也开辟一片新的天空。现在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普遍应用的时代,人们对于手机以及其他电子设备的使用高度认可,手机APP软件大量上市,这些APP软件不仅涵盖范围广,而且形式和内容也是多种多样,即使只是有关一个内容的APP就可能有上千种,比如,让人们学习英语的APP,只要在应用商店的搜索栏中输入“英语”两个字,就会检索出上千条有关英语的APP软件,如米拉外教、懒人英语、英语趣配音等等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的英语APP。类似这种的APP还有很多,我们出门常用的电子地图也是有不同的版本,如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等,这些APP都是有不同的公司开发并出品的,虽然各有各的特色,但是能让人们最长使用的还是导航功能。现在人们离不开手机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一部小小的手机真的可以代替很多东西去完成大量事情,比如,人们利用微信可以进行交流和沟通,甚至可以利用视频功能进行电话会议,微信中有组建群功能,可以让需要的某一项服务或是沟通的某一群人拉进一个群中,这样在发布信息的时候就只在这个群中发布,不需要在联系每一个人,而不需要这些信息的人,就不用进群,免去了大量信息的打扰。微信还可以代替人们手中的钱和钱包,这就是二维码技术,在客人需要付款,店家需要收款的时候,只要店家出示收款的二维码,而顾客只要用手机打开微信功能的扫一扫,就可以付款。这个二维码技术的产生让很多事情变得很方便、很快捷,二维码的使用范围也非常的广泛。二维码分为可变二维码和专属二维码,所谓可变二维码,就是只一部手机或是一个微机号只有一个二维码,这个二维码一般是不会改变,它通常用作添加好友之类的操作方式,但是为了安全起见二维码是有时间期限的,到了某一个时间期限,这个二维码就会失效了。专属二维码一般是为了收付款所用,因为涉及到金钱交易,因此,为了保证每一位用户的支付安全,系统会给每一个微信号码设定一个不变的收款二维码。我们在逛商场、超市,购物的时候都会看到商家把自己的收款二维码打印出来后粘贴在比较固定且明显的地方,以便客人进行付款操作。拥有同样功能的APP还有支付宝,這也是一款专门用来支付、转账的APP软件。这些APP软件已经是当今市面上非常性能非常成熟、人们使用广泛的软件,图书馆正好可以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和现成的APP软件对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进行改进和跨界融合,有了这些技术人们就可以很轻松的将原本要去图书馆办理的业务,以及需要随身携带的纸质图书馆,都装进一部小小的手机中,并随身携带,随时随地不受环境影响,想看就看,简单的说,就是把一座大型图书馆装进了读者口袋中。除此之外,有条件有能力的图书馆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特色去开发专属于自己的图书馆APP和图书馆官网,并借助互联网技术开拓自己的服务形式和范围。例如,国家图书馆作为我国大型的国家级图书馆,一直以来都为全国的读者服务,也是全国范围内各个类型图书馆的风向标和指南针,它通过自己组建、对外购买、合作共享等方式,积累了大量的数字资源,极大的丰富了馆藏资源,为读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借阅服务。同时,国家图书馆也在积极的推动与新媒体合作的服务项目,并通过手机APP软件、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广大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更加便捷的服务。国家图书馆在推动全国公共图书馆面向普通公众的数字化服务上也作出杰出的贡献,如“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推广项目”等。目前,在大量的新闻报道和文献记录中,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利用微博、微信、支付宝、二维码、图书馆APP等新媒体进行图书馆的“互联网+ ”探索。搜索关键词图书馆、微博、微信、二维码等词条,就会检索出上万条与之相关的新闻和论文,这都表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正在和已经利用新媒体方式对图书馆进行转型。这些新技术的加入没有改变传统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和服务理念,但是却改变了服务方法,如传统图书馆在读者需要外借图书时,只能是使用卡片的记录方式,将读者信息、外借时间、本书信息都记录在卡片中,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而且还容易在操作时出现错误。现在很多图书馆通过尝试,已经开始使用微信进行预约、外借、查询等功能,并通过使用二维码记录读者和图书的信息。因此,读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在手机或是官网上完成查询、预约、缴费、咨询等智能化的服务项目。
2015年 4月,对于图书馆来说一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上海图书馆利用微信和支付宝平台,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线上查询功能。这个功能一经退出就吸引了广大的上海市民,当地市民开始纷纷使用手机登录上海图书馆的服务界面,热情而欣喜的体验着网上图书馆所带来的全新的服务体验,人们被“互联网+ 图书馆”所深深吸引,依托互联网技术背景下的图书馆给读者带来了更多更优质的服务,也让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逐渐攀升。有了上海图书馆的成功例子,随后很多图书馆也都借用微信和支付宝平台建立自己的掌上图书馆,并陆续推出更多服务读者的新功能,比如,一键续借功能,当读者所借的图书已经临近归还期限,但是读者还没有看完这本书还想继续多看一些时间的时候,读者就可以办理续借手续。如果是在以前还没有建立掌上图书馆的时候,读者需要带着这本书来到图书馆的借阅室,找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完成一系列续借的操作,但是,现在不同了,读者可以利用手机通过微信或是支付宝就可以在家自己进行操作。读者只要登录图书馆界面,在相应的功能区域点击续借按键就可以完成。这就是一键续借的好处,读者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 3.2 利用新技术进行网络升级
依托互联网技术,图书馆与互联网行业进行了深度融合,这种跨界合作让图书馆本身的硬件设施进行了升级,不管是在性能上,还是在服务管理上,都进行了技术的改革和创新,跨界后的图书馆给读者提供了新的服务体验。现在很多学者和图书馆人正在用行动证明“互联网+”技术与图书馆的跨界合作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新学科和新方向,它给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创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将“互联网+”与图书馆作为一项科研项目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发表了很多对图书馆界有一定影响的论文和著作。河南工业大学图书馆通过部署端到端的戴尔“任意云”客户端计算解决方案,让“互联网+ ”为图书馆“加”了最新科技基础平台、虚拟化和虚拟化瘦客户机等新内容,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图书馆。图书馆可以借助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对网络设施进行升级,比如云技术,图书馆可以将云技术运用到图书馆的服务和后台管理中,让图书馆的装备比以前更加完善,当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进入图书馆官网或是图书馆系统软件时,不用在再担心这些网站和软件的终端设备会遭到病毒的侵入,或是病毒软件的恶意攻击,因为超快的访问速度可以直接到达访问的程序和数据库。这样就可以让软件开发商和图书馆软件技术的管理人员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如何提升图书馆的网络服务上。图书馆通过简便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将更多时间用以为学生扩展图书馆IT服务,实现学生、校方、IT管理者的三赢。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的成功例子,这些典型的例子都给图书馆的“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运作模式,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和服务模式为自己量身定做深度合作的方式和方向,这种深度的合作将会给图书馆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带来彻底的改变,进而帮助图书馆对传统的工作流程再细分,将必须保留的部分进行保留,将可以改变的部分进行改变,最终促进图书馆行业的改革和创新。
四、结束语
跨界融合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于图书馆而言无外乎兩种可能,要么是图书馆行业向外行业跨界,要么就是其他行业向图书馆行业跨界。图书馆作为传统的服务行业,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冲击下,图书馆原有的职能正在一点一点被忽略,图书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在逐渐下降,为了图书馆为了更好的发展,让更多的读者利用图书馆,喜欢图书馆,图书馆只有主动出击积极与其他行业进行跨界融合,将自身的理念植入到不同行业与读者的心中,不为跨界而跨界,不为合作而合作,要永葆为读者服务的初心,才能不被融合掉!图书馆只有不断向外拓展和寻找生存与服务空间,让图书馆这个不断变化的有机体,适应当代的变换。
参考文献:
[1] 屠淑敏,冯亚慧,李玲丽,等.互联网思维视野下的公共图书馆跨界服务思考—跨界OR被跨界[J].图书与情报,2015(1):125-130.
[2] 刘志迎,徐毅,洪进.众创空间从“奇思妙想”到“极致产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128.
关键词:互联网+;跨界融合;图书馆
随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人们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我们真正走进了互联网时代,而且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以及网络带来的周边产品。图书馆在互联网的冲击和支持下,开始对日常管理和服务进行转型。传统的面对面的借还服务模式和到图书馆内阅读图书、报刊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人们快速的生活节奏。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各行各业都跃跃欲试,想要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对企业进行转型和改革,让不同行业与行业之间进行跨界融合,这股跨界的潮流愈来愈兴盛。很多行业在跨界的过程中找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些已经濒临破产的传统行业在经过跨界融合的过程中,找到新的发展方向,重新给企业定位,让企业转危为安,让企业的员工更有工作的动力;而有一些行业在跨界的过程中,突破自我,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又在边界找到了新的行业,并积极进行拓展。“互联网+”促进了不同行业的创新和改革,让很多行业进行了重新洗牌。例如,“互联网+”与教育相融合,成就线上教学模式“;互联网+”与医疗相融合,实现网上就医;“互联网+”与交通相融合,实现了交通分流。事物的发展都是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在这个过程中,也都会遇到人们的怀疑、不理解,甚至是抗拒。但是,事实和时间会给出证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一项正确且长远的项目,“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广大人们的认可,人们对于互联网技术越来越依赖,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习惯也越来越跟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各行各业在“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下,都在自己行业边界上做着不断的改变,不断进行跨界的实践,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不单单只做传统自己的产品,而是对自己行业边界上的产业也进行发展,有的行业甚至跨界到与其原来的行业完全不相干的产业。例如,淘宝的出现,让快递行业迅猛发展,却让商场和实体店的发展越来越困难;电子阅读的出现,让更多的读者体验到随时随地就能看书查找资料,却让出版行业的纸质图书的道路越走越难;微信和QQ的出现,让更多的人实现视频交流、语音通话,却让人们忘了通讯的最初方式。这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很多人说“互联网+”与各个行业之间的融合让很多内行走投无路,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濒临倒闭和破产,很多客户都跑到了外行的产业中。但是,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内行抢走外行饭碗的事情,这是一种趋势,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是这种趋势打败了一成不变规模。现在,跨界融合已经不是什么新型事物,每个行业都在寻找新的机遇与挑战,而“互联网+”的加入让这种寻找变得越来越普遍,让竞争越来越激烈,跨界的方式也演变的多种多样。现在的跨界融合,既有互联网与行业之间的融合,又有各个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跨界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企业发展,而是一种寻找突破和创新的必然趋势。
2015年 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在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技术加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中,从此,“互联网+”一跃而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2015年 7月 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拉开了我国“互联网+ ”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大幕。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在诸多学者所归纳的有关“互联网+ ”的特征中,跨界融合被称为“互联网+”最主要的特征和出路,各行业与互联网之间存在一定的跨度,特别是传统行业,两者能够融合到一起就是一种创新。
一、图书馆跨界融合理念的由来
2000年,中国国内首次提出并实践了图书馆跨界合作,这是图书馆第一次历史性的研究和改革,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在2008年时,这项研究和实践工作成为了国内的热点研究项目。典型的研究有:刘细文等探讨了图书馆跨界服务的内涵、模式和实践;他们认为图书馆的跨界服务就是要跨越传统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边界,参与文献、信息、知识的生产、分析、传播和利用过程,达到丰富服务内涵、拓展服务疆域的目标。跨界合作的基础是“互联网+”技术的支撑,它将不同行业的新兴技术进行充分利用,讓跨界合作得到更多人们的关注,让跨界合作推广到各行各业。在图书馆的跨界融合中,得到了图书馆人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他们对图书馆的跨界融合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融合的过程中得到了政府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图书馆人和社会人士积极探讨在“互联网+”技术的背景下,图书馆与社会各个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这里既包括对公共图书馆的跨界融合、高校图书馆的跨界融合以及中小学图书馆的跨界融合,又有图书馆与社会各个行业之间的跨界合作,比如,图书馆与书店之间的合作、图书馆与移动终端设备之间的合作、图书馆与咖啡店之间的合作。通过对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深入探讨提出了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新的改革理念,为图书馆与不同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提出了新的启示。图书馆的跨界融合为图书馆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在“互联网+”技术促进各行各业跨界融合之前,跨界合作这种方式就已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换句话说,跨界融合并不是一个新兴技术或是词语,而是早就已经在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学习中应用已久。比如,我都知道飞机的出现加快了人们的生活速度,从前人们想要从一个城市到达另一个城市,需要火车或是车行很远的距离浪费很长的时间,但是飞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飞机的速度是火车或是汽车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大大减少的人们出行所用的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在这样一个常见的交通工具上我们也能能看到跨界行业的融合。比如,我们知道飞机场的提供人们等候飞机的场所,在飞机没有起飞之前,机场工作人员需要在这里为每一位客人进行安检,人们需要在这里等待很长时间。飞机场等待大厅中有很多的商铺或是餐馆,这就是典型的商业与飞机场的跨界融合与合作。对于飞机场来说,他们将一部分场地出租给商铺和个人可以增加飞机场的收入;对于商铺和个人来说,飞机场的客流量比较大,而且一般等待飞机的时间也比较长,在这段时间内人们可以在这些商铺和餐馆中打发时间,享受美食,这也是商铺和餐馆增加销售额的一种方式;对于等待飞机的人们来说,与其漫步目的坐着等飞机,不如去机场的购物店去逛逛,机场中的商铺一般都是免税店,人们在这里购物也可以免去一部分商品税,这也可以降低人们购物的成本。尤其是对一些平时工作非常紧张的商业人士,他们平时没有时间去逛街去购置个人物品,在这个空闲的时间正好可以满足他们的购物需求。这种跨界融合的合作模式是一种常见的跨界场景,只要是通过简单的跨界合作就可以满足不同阶层不同人们的需求。可能有人会说,飞机场也不是我们常常去的场所,毕竟出差和旅行的机会是有限了,而且通常飞机票比较贵,我们不可能常坐飞机,那么,笔者在给大家列举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楼下小超市,在人们的印象中,超市是卖各个各样生活用品和食品的地方,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面,我们家里缺少东西的时候就可以就近去购买。就在这样一个常见且常用的地方也存在着跨界融合的情况,你看在这里消费者不仅可以购买生活用品和食品,超市还提供水电煤气费的代收缴服务,甚至在人们没在家或是不方便的时候,可以代收快递等服务项目。这都是我们身边的跨界融合。跨界融合不仅为一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给人们带来了便捷。我们周边还有很多跨界融合的实例,但是都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因为大多数跨界融合的发展和渗透的都比较缓慢,从某一行业跨界的开始到人们开始接触和接受这个跨界融合的模式,它的前行进度是一点一点非常慢的,慢到可能人们还没有发现跨界融合就已经完成了,人们就已经顺其自然的接受了这种跨界的模式。所以,人们还没有来得及对这种现象进行总结和分析,自然也就没有出现“跨界”这个概念。但是现如今不同了,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的快,可以程度上是日新月异,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它给人们带来的冲击是非常大的,跨界融合的现象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人们已经感受到来自跨界融合的影响,跨界行为正从四面八方深入到我们的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于是乎,人们从被动的开始关注跨界融合,到现在开始主动的研究它。在对“跨界”一词进行解释和描述时,我们会发现人们会给予它“跨界融合”、“跨界合作”等常见的称谓。与之前相比较,现在的跨界方式,无论是速度上,还是方式上甚至是涉及的范围上,都有着前所未有的强度和广度,跨界必将成为各行各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跨界”一词,从事物的指向性来研究,它是让原本归属于一种属性的事物,通过转型、改造后进入到另一种属性的运行中,在进入的过程中,事物本身的主体地位不改变,只是归属的种类发生了改变。不管是以前所谓的“跨界”,还是现在依托“互联网+”技术为背景的跨界,都是原有行业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而是在周边行业甚至是完全不相干的行业中增加了以前没有的行业项目。只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这种跨界融合的合作更加明显、更加广泛,也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跨界的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一种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与创新。这种创新一般发生在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边界地带,这是因为在这个边界地带中既有不同行业之间的相同与相似的交叉点,又存在着原来行业中没有的事物,这就是行业创新的主要地带。跨界融合的本质在于协同合作,共求创新,因此,行业与行业之间不能各自筑起包围的壁垒,这种自我隔离的方式并不是保全自己的最好方式,自给自足、故步自封所带俩的后果只能是被时代和人们所淘汰。跨界的基础是要以信任和分享为基础,“求同存异”的观点才应该是行业者应有的姿态,只有这样才能打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隔阂,让每个行业者都打开心扉,促进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全方位且多种多样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寻找彼此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优势更加明显,让劣势逐渐改进。这种深度的合作不仅只存在于产业技术上,还存在于日常管理、人力部门的资源引进和利用、资本输出和输入、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借鉴等等,这都是需要进行深度合作的。以前,我们所说的“跨界”是小范围的,身边的跨界,但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展现给全球的人们,它将整个地球通过物理方式进行融合,跨界逐渐由实体跨界转变为虚拟跨界。这种跨界方式的原理是将世界上的各行各业、各个角落进行普遍联系。这样方式的跨界让不同行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而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这种物与物之间的跨界还没有停止,随着信息资源在传播途径以及传播速度的快速发展,人与组织能力的跨界也在逐渐演变生成。
图书馆行业的跨界概念,是在“互联网+”技术的依托下,不断吸取科学技术的优势,尤其是互联网技術方面的知识,让图书馆的发展不再是孤立无援的,帮助图书馆与各行各业之间建立起信息资源之间的互补与共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融合与共建,实现资源、人力、物资、技术等方面的重新整合,让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全方位服务。图书馆在跨界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好定位,找好方向,不能为了跨界而跨界,要将跨界作为图书馆改革和转型的手段,而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图书馆的宗旨始终是为读者服务,因此,无论是与哪个行业进行跨界,都不能破坏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损害读者的利益。图书馆在跨界过程中,要借鉴其他行业与行业之间的成功的跨界例子,不能故步自封,要打破原有的服务模式,将新的、优质的服务理念引入到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中,尽最大可能将自身的优势和服务理念发挥到极致。“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跨界融合是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也必将会对其他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起到引导的作用。 二、“互联网+图书馆”发展思路
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只是未来改变生产和生活的一种工具,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深入,它已经慢慢向生产要素进行转变。目前,“互联网+”已经融入到很多传统行业中,它对行业自身的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生产规模、营销手段等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创新和改变,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空间。当前行业发展中,各个行业已经不在仅仅注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是将客户的体验和服务提升到企业的重点发展要素中。客户只有在体验产品时对这个产品很满意,有很高的购买兴趣,才有可能购买这个产品。而当客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企业在售后服务上做的很好,用户才会继续推荐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图书馆作为传统的服务行业,更加注重读者的体验和用户服务,因此,图书馆很早就利用互联网来管理馆内的日常事物。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读者需求的不断改变,图书馆资源种类逐步细分化,图书馆发展也遇到了一定的困境。因此,将“互联网+”的理念融入到图书馆发展中,会对图书馆进行重新的定位,促进图书馆可持续的发展和转型。“互联网+”技术有六个主要的特征,分别是:1、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2、创造新型行业价值;3、重新塑造行业结构;4、推动开放性共享;5、重视人性发展;6、连接各个方面资源。
2.1 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
所谓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就是我们常说的跨界融合,即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跨出自己本身的行业,通过资源信息共享、产业流程重新架构、数据信息重复利用、平台公用等方式将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边界的行业进行融合,本行业中没有的,而别的行业中有的就进行补充;本行业有的,但是不够高、精、尖的,也要进行补充。通过这种深度的融合使行业与行业之间进行互补和升华。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包括借还图书、文献信息收集与整理、报刊杂志的借阅与征订、新书编目等等,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文献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整理后的大量资源信息可以为读者提供检索和查询服务。但是,目前读者在需要查询信息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到图书馆去查阅文献和信息资源,而是直接上网用搜索引擎去查找,尽管网上查找的信息并不全面、也不权威。但是用户也不愿意走进图书馆去查找更为有学术价值的资料。无容置疑,互联网和信息服务机构,让用户在获得信息越来越方便,但是却上图书馆离人们越来越远。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图书馆中的资源系统无法给用户更为广阔的体验空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量越来越庞大,用户的需求越来越高,图书馆自身很多实用性的功能都无法做到精准使用,比如在访问高峰时间段图书馆系统无法保证每个用户在访问时都顺畅不卡顿;用户在检索信息时只能查找到信息系统中已经有的信息资源,无法为用户提供更为宽广的信息资源;而但用户想使用定位功能时,图书馆现有的技术也不能做到精准定位等等,这都是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的软肋。图书馆要想在信息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互联网+”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位图书馆人的思维设计中,通过跨行业融合的模式,将出版社这个资源的提供者、信息平台这个服务提供者、搜索引擎这个技术提供者以及用户联系在一起,借助各方优势资源,将图书馆更好的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去,拓宽图书馆的发展途径,最终实现共建共赢。
2.2 创造新型行业价值
“互联网+”的核心技术理念就是创新。“互联网+ 图书馆”也要将创新的理念普及到图书馆的各个分支领域和每一个图书馆人心中,用创新带动整个图书馆行业的业务水平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进而形成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目标新动力。图书馆要想创新,首先就要在观念上进行改变。图书馆属于传统行业,内设部门和日常工作都有固定的模式,要创新就要改变,将应用软件的设计、数据流通与利用、控制参数直接加入到业务工作中,给创新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路,实现“研究性”工作职能;其次,传统图书馆以手工人力操作为主,为了创新,要将更多的技术手段加入到日常工作中,这样可以大大的减轻和简化常规操作流程和人力负担,把更多的精力和能力投入到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系统和信息之间的互联与沟通、信息提醒等更具有创造力和科技型的工作上;第三,图书馆不在固步自封,要主动与用户和各领域合作伙伴进行沟通与协作,进而拓展开发空间,为应用创新提供跟多的机会。图书馆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主要可以从“简单便捷”和“深入精细”这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所谓“简单便捷”,就是将图书馆日常工作和常规管理运行方式进行化简,通过新技术的融入,将物联网和无人自助操作设备加入到日常运行中,使管理员和用户在工作和体验的时候,可以避免重复性、复杂性的工作,减少体力劳动,压缩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所谓“深入精细”,就是将图书馆的工作进行细分,让工作内容更加深入、细致,扎实的将工作做到实处,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做出自身特色,将日常简单普通的工作做成精品。信息科技在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服务也是越来越高,传统的普通型信息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给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信息优势为用户进行私人订制,将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定向化要求加入到服务中,比如,借阅服务、检索服务、学科和藏书分类服务等等,这些服务一旦开展,就需要图书馆加大技术和人力的投入,让图书馆服务不断提升和发展,做出图书馆服务的特色。
三、图书馆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
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跨界融合的方式之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颠覆了传统行业经营形态。当前比较热门的“互联网+ ”就是这种融合趋势。“互联网+”技术是当今各行各业跨界融合的主要技术依托,互联网背景下的跨界融合让很多传统行业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以前,这些传统行业都只顾着销售和服务本行业之中的产品,这种行业模式已经逐渐被时代所淘汰,现在比较热门的就是将这些传统的行业与“互联网+”技术进行相互融合。图书馆作为传统的服务行业,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都更喜欢使用电子设备去查找信息资源、阅读书籍、浏览新闻,如果图书馆不再进行改革和转型,那么会让更多的读者远离图书馆。实现传统图书馆与互联网的融合使图书馆服务上网上线,这也是图书馆“互联网+ ”的主要形式。“互联网+”的技术依赖主要有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图书馆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技术,可以迅速实现与互联网的融合。“互联网+”图书馆的主要形式,就是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让原本只能在图书馆里面做的操作搬到互联网上面去做,比如,名师讲座、查找资料、外借和归还图书等等,这些原来只能是读者必须到图书馆里面才能完成的才做,现在只要借助互联网技术,读者只要在互联网终端,并配备一台电子设备就可以自己完成,并且不受时间和地点以及环境的限制。图书馆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主要用到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等。图书馆在改革和转型的过程中,或直接或间接的利用这些科学技术,实现图书馆与互联网的快速融合。 3.1 与新媒体跨界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选择利用新媒体(微信、微博、支付宝、二维码等)推广服务。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手机的广泛使用,大量手机APP应运而生,特别是当前的微信、支付宝、二维码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轻易将图书馆装入自己的口袋。人们对于移动终端设备的依赖是愈演愈烈,我们常说一句话:“出门可以不带钱、不带钥匙,但是不能不带手机。”这足以证明,像手机这样的移动终端设备已经完全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那么这些移动终端设备给到底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神奇的东西就让我们只带一个手机就可以安枕无忧呢?它的功能真的大到可以让我们把它当做钱包、遥控器、电脑、电视机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了,因为这些移动终端设备中都藏着新媒体服务。这里所说的新媒体,不是以前常说的户外广告、数字报纸、数字杂志、触摸媒体等,而是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才可以使用的二维码、支付宝、微信、APP等。这些新媒体给越来越多的行业带来了跨界的新模式。图书馆作为传统的服务行业,也在积极主动的进行转型和跨界,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看看新媒体给不同行业带来的新的生机和挑战,也都选择利用这些新媒体手段为图书馆也开辟一片新的天空。现在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普遍应用的时代,人们对于手机以及其他电子设备的使用高度认可,手机APP软件大量上市,这些APP软件不仅涵盖范围广,而且形式和内容也是多种多样,即使只是有关一个内容的APP就可能有上千种,比如,让人们学习英语的APP,只要在应用商店的搜索栏中输入“英语”两个字,就会检索出上千条有关英语的APP软件,如米拉外教、懒人英语、英语趣配音等等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的英语APP。类似这种的APP还有很多,我们出门常用的电子地图也是有不同的版本,如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等,这些APP都是有不同的公司开发并出品的,虽然各有各的特色,但是能让人们最长使用的还是导航功能。现在人们离不开手机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一部小小的手机真的可以代替很多东西去完成大量事情,比如,人们利用微信可以进行交流和沟通,甚至可以利用视频功能进行电话会议,微信中有组建群功能,可以让需要的某一项服务或是沟通的某一群人拉进一个群中,这样在发布信息的时候就只在这个群中发布,不需要在联系每一个人,而不需要这些信息的人,就不用进群,免去了大量信息的打扰。微信还可以代替人们手中的钱和钱包,这就是二维码技术,在客人需要付款,店家需要收款的时候,只要店家出示收款的二维码,而顾客只要用手机打开微信功能的扫一扫,就可以付款。这个二维码技术的产生让很多事情变得很方便、很快捷,二维码的使用范围也非常的广泛。二维码分为可变二维码和专属二维码,所谓可变二维码,就是只一部手机或是一个微机号只有一个二维码,这个二维码一般是不会改变,它通常用作添加好友之类的操作方式,但是为了安全起见二维码是有时间期限的,到了某一个时间期限,这个二维码就会失效了。专属二维码一般是为了收付款所用,因为涉及到金钱交易,因此,为了保证每一位用户的支付安全,系统会给每一个微信号码设定一个不变的收款二维码。我们在逛商场、超市,购物的时候都会看到商家把自己的收款二维码打印出来后粘贴在比较固定且明显的地方,以便客人进行付款操作。拥有同样功能的APP还有支付宝,這也是一款专门用来支付、转账的APP软件。这些APP软件已经是当今市面上非常性能非常成熟、人们使用广泛的软件,图书馆正好可以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和现成的APP软件对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进行改进和跨界融合,有了这些技术人们就可以很轻松的将原本要去图书馆办理的业务,以及需要随身携带的纸质图书馆,都装进一部小小的手机中,并随身携带,随时随地不受环境影响,想看就看,简单的说,就是把一座大型图书馆装进了读者口袋中。除此之外,有条件有能力的图书馆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特色去开发专属于自己的图书馆APP和图书馆官网,并借助互联网技术开拓自己的服务形式和范围。例如,国家图书馆作为我国大型的国家级图书馆,一直以来都为全国的读者服务,也是全国范围内各个类型图书馆的风向标和指南针,它通过自己组建、对外购买、合作共享等方式,积累了大量的数字资源,极大的丰富了馆藏资源,为读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借阅服务。同时,国家图书馆也在积极的推动与新媒体合作的服务项目,并通过手机APP软件、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广大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更加便捷的服务。国家图书馆在推动全国公共图书馆面向普通公众的数字化服务上也作出杰出的贡献,如“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推广项目”等。目前,在大量的新闻报道和文献记录中,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利用微博、微信、支付宝、二维码、图书馆APP等新媒体进行图书馆的“互联网+ ”探索。搜索关键词图书馆、微博、微信、二维码等词条,就会检索出上万条与之相关的新闻和论文,这都表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正在和已经利用新媒体方式对图书馆进行转型。这些新技术的加入没有改变传统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和服务理念,但是却改变了服务方法,如传统图书馆在读者需要外借图书时,只能是使用卡片的记录方式,将读者信息、外借时间、本书信息都记录在卡片中,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而且还容易在操作时出现错误。现在很多图书馆通过尝试,已经开始使用微信进行预约、外借、查询等功能,并通过使用二维码记录读者和图书的信息。因此,读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在手机或是官网上完成查询、预约、缴费、咨询等智能化的服务项目。
2015年 4月,对于图书馆来说一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上海图书馆利用微信和支付宝平台,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线上查询功能。这个功能一经退出就吸引了广大的上海市民,当地市民开始纷纷使用手机登录上海图书馆的服务界面,热情而欣喜的体验着网上图书馆所带来的全新的服务体验,人们被“互联网+ 图书馆”所深深吸引,依托互联网技术背景下的图书馆给读者带来了更多更优质的服务,也让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逐渐攀升。有了上海图书馆的成功例子,随后很多图书馆也都借用微信和支付宝平台建立自己的掌上图书馆,并陆续推出更多服务读者的新功能,比如,一键续借功能,当读者所借的图书已经临近归还期限,但是读者还没有看完这本书还想继续多看一些时间的时候,读者就可以办理续借手续。如果是在以前还没有建立掌上图书馆的时候,读者需要带着这本书来到图书馆的借阅室,找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完成一系列续借的操作,但是,现在不同了,读者可以利用手机通过微信或是支付宝就可以在家自己进行操作。读者只要登录图书馆界面,在相应的功能区域点击续借按键就可以完成。这就是一键续借的好处,读者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 3.2 利用新技术进行网络升级
依托互联网技术,图书馆与互联网行业进行了深度融合,这种跨界合作让图书馆本身的硬件设施进行了升级,不管是在性能上,还是在服务管理上,都进行了技术的改革和创新,跨界后的图书馆给读者提供了新的服务体验。现在很多学者和图书馆人正在用行动证明“互联网+”技术与图书馆的跨界合作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新学科和新方向,它给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创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将“互联网+”与图书馆作为一项科研项目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发表了很多对图书馆界有一定影响的论文和著作。河南工业大学图书馆通过部署端到端的戴尔“任意云”客户端计算解决方案,让“互联网+ ”为图书馆“加”了最新科技基础平台、虚拟化和虚拟化瘦客户机等新内容,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图书馆。图书馆可以借助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对网络设施进行升级,比如云技术,图书馆可以将云技术运用到图书馆的服务和后台管理中,让图书馆的装备比以前更加完善,当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进入图书馆官网或是图书馆系统软件时,不用在再担心这些网站和软件的终端设备会遭到病毒的侵入,或是病毒软件的恶意攻击,因为超快的访问速度可以直接到达访问的程序和数据库。这样就可以让软件开发商和图书馆软件技术的管理人员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如何提升图书馆的网络服务上。图书馆通过简便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将更多时间用以为学生扩展图书馆IT服务,实现学生、校方、IT管理者的三赢。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的成功例子,这些典型的例子都给图书馆的“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运作模式,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和服务模式为自己量身定做深度合作的方式和方向,这种深度的合作将会给图书馆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带来彻底的改变,进而帮助图书馆对传统的工作流程再细分,将必须保留的部分进行保留,将可以改变的部分进行改变,最终促进图书馆行业的改革和创新。
四、结束语
跨界融合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于图书馆而言无外乎兩种可能,要么是图书馆行业向外行业跨界,要么就是其他行业向图书馆行业跨界。图书馆作为传统的服务行业,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冲击下,图书馆原有的职能正在一点一点被忽略,图书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在逐渐下降,为了图书馆为了更好的发展,让更多的读者利用图书馆,喜欢图书馆,图书馆只有主动出击积极与其他行业进行跨界融合,将自身的理念植入到不同行业与读者的心中,不为跨界而跨界,不为合作而合作,要永葆为读者服务的初心,才能不被融合掉!图书馆只有不断向外拓展和寻找生存与服务空间,让图书馆这个不断变化的有机体,适应当代的变换。
参考文献:
[1] 屠淑敏,冯亚慧,李玲丽,等.互联网思维视野下的公共图书馆跨界服务思考—跨界OR被跨界[J].图书与情报,2015(1):125-130.
[2] 刘志迎,徐毅,洪进.众创空间从“奇思妙想”到“极致产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