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蒙氏教育思想在家庭中的应用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_x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不是全新的产物,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之先进。其理念遵循了自然教育精神,提倡自我教育原则,重视儿童自主能动性。以《有吸收力的心灵》为基础,就蒙氏教育思想在家庭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对推进现实的幼教发展是有益的。
  关键词:蒙氏教育思想;家庭;有吸收力的心灵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1-0067-02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自20世纪传入中国,并于20世纪80、90年代在我国幼儿教育界兴起。虽然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不是一种全新的产物,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之先进,在当代的教育中它仍然具有超前性且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吸收力的心灵》是蒙台梭利最受欢迎、最能体现她富有革命意义的教育思想的著作。阅读完此书,笔者发现,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不仅体现在学校教育中,它在家庭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为父母了解孩子、教育孩子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蒙台梭利强调,人生最初两年会影响人的一生。在生理学上,2岁时脑容量已达到成人的80%;在心理学上,埃里克森认为这一阶段是幼儿发展信任感的重要时期,皮亚杰认为这时孩子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这些都对孩子未来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阶段的幼儿主要生活在家庭之中。家庭中父母的照料行为以及环境都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极其显著的影响。因此,分析蒙台梭利在《有吸收力的心灵》中的理念,探索其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一、认识有吸收力的心灵
  蒙台梭利指出儿童有一颗有吸收力的心灵,他有独自学习的能力。“具有吸收力的心灵”可以接受一切事物,对任何事物都抱有希望,不论贫富、不论何种宗教信仰都会最终在儿童身上有所体现。由此可以肯定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更不是一张完全空白、成人可随意在上面涂画的白纸。
  儿童并不是什么都不懂,需要成人慢慢教。在我们肉眼无法看到的地方,儿童已经以自己的方式认识这个世界。作为儿童最重要的陪伴者,父母应该在孩子尚未出生之前就已经形成这样的想法,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一张被任意涂画的白纸,他们在默默地探索着这个世界。因此,父母要在意识上改变传统的对儿童的看法,不仅要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生存的需要,还要有包容的精神接纳孩子这颗有吸收力的心灵。在意识上转变,父母才能更好地将想法付诸行动,为儿童创造一个供自由成长的环境。
  二、营造环境,孩子能进行自我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不是成人按照一定的教材自上而下传递知识的过程, 而是成人通过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协助儿童的“潜在生命力”主动发展的过程。她尤其强调儿童的知识不是通过教育得到的,而是通过儿童在他们特定的环境中吸取经验而得来的。这个观点体现了两个方面:①强调儿童主体,儿童是自我教育获得知识;②强调儿童环境的重要性,儿童从环境中吸取知识。
  我们不难看到,为了所谓的“不输在起跑线上”,父母为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孩子会骄傲地和你说他(她)去了哪些兴趣班,但不会兴奋地告诉你他们学了什么,他们有时候也说不出学会了什么。导致这样的情况出现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点:①父母自以为“为了孩子好”做的选择;②家庭中不能提供相应的环境刺激。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各种兴趣班中获得全面的发展,自己却做个甩手掌柜,忽视了家庭环境的作用。艺术家的后代表现出超强的艺术能力,一方面来自于遗传,另一面来自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自身热爱艺术,他们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营造了艺术的氛围,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接受熏陶,逐渐获得相应的发展。当儿童吸收了身处其中的环境,他们才真正地借助环境创造了自己的独特的心理与精神世界。儿童作为主体,主动地吸收了周围各种动与静的环境。所以在幼儿期,父母不应该将教育孩子的工作完全寄托于他人,而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丰富探索元素的环境,让孩子浸润于其中。
  三、耐心对待,了解孩子的需求
  蒙台梭利指出这个时期(最初两年)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因为他所面临的所有障碍都是由环境和他自身能力的限制造成的。她还指出如果不能在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适当的照料和理解,他们就会出现心理创伤和成长衰退的现象。
  我们不难发现,一岁到两岁的幼儿会比几个月大的婴儿表现出更多的哭闹行为。因为婴儿的需求更多集中在吃和睡上,照料者很容易把握婴儿的规律并及时作出响应。而一至两岁的幼儿需求激增,能爬能走,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但是他们的探索行为总会受到照料者严厉的阻止:“宝贝,不行!”面对这样的阻碍,充满想法却碍于言语难以清晰表达的幼儿便会表现出激烈的哭闹行为,照料者会误解幼儿在无理取闹,并采取更多的抑制措施。
  这种成长衰退现象在当今不是一个鲜见的现象。家庭里迎来第二个孩子时,成长衰退现象在第一个孩子身上有明显的表现。第一个孩子可能会重新表现出遗尿、吮手指、摹仿婴儿等行为,而这些行为本该已经被克服。致使这种情况出现的重要原因是父母对新生婴儿投入更多的关爱,相对忽视了第一个孩子,而且给予第一个孩子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父母没有跟第一个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和疏导,新生婴儿的到来、分享爸妈的爱、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等一系列的事情都打乱了幼儿的原有规律,让他们觉得焦虑不安。
  儿童非常敏感,一点点粗鲁行为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父母需要对幼儿有更多的耐心,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让孩子保持沉默,而强行的压制反而会阻碍孩子的成长,这对孩子的发展非常不利。所以与其“以强制强”,父母不如耐心倾听,时刻关注,对孩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其实是个良性的循环:只有耐心地探索了解孩子的整个生活,父母才会明白孩子出现某些行为的原因,并有的放矢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不良行为便逐渐减少,父母也因此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从而建立安全和谐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有效观察中,要着重观察教师对两类情况的处理。一方面是通过对教师在游戏中的引导和表现,反思教师的游戏设计能力,另一方面看是否在基于充分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设计游戏的环节。  关键词:幼儿游戏;有效性观察;课堂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1-0043-02  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每天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在游戏中,通过语言、交流和合作,
期刊
摘 要:玩具是幼儿最亲密的伙伴,教师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创新、实用、安全等多方面为幼儿设计、制作丰富多彩的玩教具,让幼儿在充满奇思妙想的玩具世界中,尽情游戏,让玩具伴随幼儿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自制玩教具;身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1-0035-03  玩具是幼儿最亲密的伙伴,也是促进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商品玩具飞
期刊
摘 要:“安吉游戏”作为一种时尚的教育模式,已经在海内外显现积极效应,这说明“安吉游戏”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在农村背景下引入“安吉游戏”教育模式,需要转变教育认识,因地制宜开展创新学习,精心设计教育教学策略,在具体探索中寻求“安吉游戏”更多的支撑点,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安吉游戏;教育尝试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1
期刊
摘 要:我们发现广泛的学习内容不可能仅仅依靠教师设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完成,也难以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实现。因此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开展以“快乐生活驿站”为载体、模拟真实生活情境的自主体验室游戏。同时也帮助教师解决当前的一些实际问题,为教师组织、开展“快乐生活驿站”的自主体验室游戏提供具体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快乐生活驿站;体验游戏;自主体验室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绘本教学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具体体现为识图、读图、绘图教学等实践行为。教师从绘本教材选择、目标制定、情境设计、教法优化等方面展开教学,激发幼儿参与热情,引导幼儿感知、体验绘本的内涵,提升绘本教学的适应性、针对性、兴趣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园;绘本教学;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1-0053-02
期刊
摘 要:幼儿课程游戏化,要从幼儿教学角度展开。通过游戏选择、游戏引导、游戏操作、游戏开发等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形成教学重要成长力量,为全面提升幼儿认知和技能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设计;情境;形式;提升品质;创生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1-0045-02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符合幼儿
期刊
摘 要:幼儿园小班的主要教育活动是游戏,但有许多活动是通过课堂学习去完成的。按照教学安排,小班一天起码有3~4节活动是以课堂的形式去完成的。在幼儿平日的活动中,要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关键词:小班幼儿;倾听习惯注意力;倾听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1-0049-02  小班的幼儿一般是在3~4岁之间,在学习和活
期刊
摘 要:据权威研究表明:孩子在2~4岁的时候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儿童的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各种教育和影响,其可塑性越强,此时,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事半功倍。教师从生活制度、自理能力、培养原则、家园同步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提供借鉴。  关键词:幼儿;生活习惯;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1-0051-0
期刊
关键词:歌唱游戏;小青蛙找家;音乐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1-0061-02  一、活动目标  1.准确辨识每一句歌词内容,学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2.逐渐掌握“寻找小青蛙的家”和“争当小青蛙”的游戏玩法。  3.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图谱、钢琴。  三、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将故事图画出示在前面。)
期刊
摘 要:为给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愉快、活泼且自由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应抓住实效活动,改变你听我讲的老套路,把握新的机遇,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抽象的文字、易混淆的知识点化作鲜活的情境,让幼儿置身其中,刺激思维,以提高幼儿参与度,实现高效活动、有目的活动,把教育教学变成一趟幼儿的“发现之旅”。  关键词:幼儿;有效提问;发现之旅;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