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地区城镇聚落演变研究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5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山南地区是藏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人文与自然资源丰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高原气候对当地的城镇聚落产生了影响。本文对桑耶寺内外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提出改善桑耶镇镇域环境、整合周边人文和自然资源、进行区域性保持与开发等建议。
  关键词:山南地区;桑耶寺;城镇聚落
  中图分类号:K9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114-02
  一、桑耶寺历史沿革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593—650年)统一了西藏高原,建立了吐蕃政权。公元633年迁都拉萨,为例巩固新兴的吐蕃政权,削苯兴佛。公元8世纪初期,赤德祖赞(698-755)在位时,亦弘佛抑苯,并宣布吐蕃全民信仰佛教.印度传入的佛教密宗融汇了苯教和汉传佛教的一些因素,成为藏传佛教。他还建造了一批佛寺,桑耶寺即创建于此时。
  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晚期政权解体。朗达玛禁佛兴苯,禁佛导致佛教经典被焚、僧侣还俗、寺庙建筑被毁,所幸桑耶寺只是被封,没有遭到严重破坏。但是随后的地方割据战争却使其损毁严重。至10世纪中后期佛教复兴为止,对桑耶寺的破坏才告一段落。在100多年的时间里,桑耶寺也经历了几次小规模的维修。至11世纪中叶,佛教复兴,与藏地的本土信仰充分融合,形成了众多流派。主要的教派有宁玛派(红教)、格鲁派(黄教)、萨迦派等。当时桑耶寺成为宁玛派的中心寺院,宁玛派对桑耶寺进行了全面修缮,这也是建寺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修缮活动。11世纪后半叶,该寺亦逐渐衰败。17世纪初,萨迦派喇嘛对寺院进行修缮,从此,原为藏传佛教宁玛派中心寺院的桑耶寺改由萨迦派管理,仅护法神殿仍归宁玛派僧侣住持。17世纪中叶,桑耶寺曾遭一场大火,大殿被烧毁。到六世达赖仓央嘉措(1683-1706年)后,才又陆续修复。18世纪后期,桑耶寺逐渐兴盛,清驻藏大臣松筠《西招图略·西藏图考》记载:“桑耶寺在西藏南,与甘丹寺相近,土城内建大寺一坐,楼阁经堂佛像俱装金,与大小昭寺相类,住坐堪布大喇嘛一名,掌事僧官二名,管理喇嘛约数千众,均于城内居住。”①
  二、桑耶寺的宗教文化价值
  (一)历史渊源。桑耶寺是研究藏传僧伽制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史料”。如“桑耶七觉士”,之后在寺内逐步确定了寺院教育的体制与僧伽制度,如供僧侣学习和诵经的经堂、翻译经论、讲学修行、专修道场,桑耶寺成为了集佛像、经典、僧侣三宝于一体的大型寺院,是西藏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寺院。11世纪,桑耶寺成为宁玛派的中心寺院,17世纪初由萨迦派管理,后又被格鲁派统治。因而,桑耶寺作为吐蕃本土僧侣的产生之地,延续了近13个世纪,见证了西藏佛教僧伽制度的诞生、发展与变更,乃研究不同时期、不同佛教派别僧伽制度的重要“资料”。桑耶寺是藏、汉、印度建筑技术的集合体,主殿乌孜大殿的结构综合了西藏、汉地和印度三种建筑风格。桑耶寺位于藏、印通道之上,吸引着大批汉地僧侣到吐蕃弘法,并取道“吐蕃道”前往印度寻求佛法,桑耶寺为僧侣传播、交流、弘扬佛法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都表明吐蕃时期藏域与其相邻的中原、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交流密切。吐蕃时期,佛教僧侣在西藏弘扬佛教主要是通过大规模的将梵、汉文佛经翻译为藏文进行,这项事业便始于桑耶寺落成之后。在赞普赤松德赞的大力提倡和慷慨资助之下,桑耶寺专设固定译场,自内地、印度以及于阗等地邀请大批僧侣,互相切磋,培养了一批藏族翻译人才,规模一度达到300人,堪称译经史上的一大壮举。桑耶寺也因此成为西藏佛教重要的译经、学习场所,在佛经翻译史上影响深远。
  (二)桑耶寺的总体规划布局。桑耶寺融合汉、印建筑风格,但仍保持了藏式建筑形制。建筑屋面(楼面)、墙体的建造普遍采用典型的藏式传统技术,大梁上排布密肋小梁,密肋小梁之上铺木板或密排短木条构成楼板层,其上再打阿嘎土两层,做成屋面或楼面。墙体或为块石砌筑,或为块石和片石间层砌筑,或为夯土、土坯砌就,或为土石混合砌筑。屋面形式多为藏式平顶,整个寺院体现了藏式传统建筑多样的建筑形式。寺院主殿乌孜大殿上部、中部和底部分别吸收了印度、内地和西藏的建筑技法,是多民族建筑工艺融合的杰作,在中国建筑史上也较为罕见。桑耶寺的结构布局和建筑风格对后世佛寺建造影响深。远桑耶寺是以整个寺庙的平面布局、分散的空间形制来反映佛教宇宙观的,这一设计理念在藏族建筑史上有重要影响,阿里地区的第一座佛寺——托林寺就继承了这一设计理念,作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中心寺院,其主殿迦萨殿就是仿照桑耶寺而建。比如其大殿,分为内、外圈,内圈的中心大殿代表须弥山,内外圈间回廊代表金山与铁围山间的海,外圈的外墙代表铁围山,位于殿堂十字中轴线上的四殿代表四大部洲,两侧的小殿代表八小部洲,四角建有四佛塔,显然迦萨殿的建设受到了桑耶寺的启发。清乾隆时期在承德建造的普宁寺是仿照桑耶寺的又一例证,修建之时乾隆要求“仿西藏桑摩耶寺建造”,整个普宁寺后半部分建筑布局与桑耶寺相同,仅规模略小。桑耶寺布局形制与建筑风格作为西藏地区佛教寺院的一种典型,备受推崇推崇,模仿者甚众,可见其影响之巨。
  (三)桑耶寺的内部空间特征。首先,桑耶寺建筑形制与外部装饰是藏式传统建筑艺术集大成者。桑耶寺建筑极富雪域高原建筑的形式美、色彩美、装饰美。建筑外型轮廓多为上小下大的梯形,墙体收分明显,显现出敦厚、稳定的建筑风格;外墙面多为红、白、黄三色,配以黑色的门套、窗套,视觉效果良好;建筑外立面局部做重点装饰,如窗楣有挑出的椽头、板子组成的挑檐,门头有斗拱、替木、椽头、角梁组成的挑檐,所用木构件着成绿、黄、红、蓝等色;屋顶以藏式平顶为主,个别融合汉式屋面,并覆以蓝、绿色的琉璃瓦;室内露明的木构件,如梁、枋、替木、柱、斗拱也多施彩画;檐墙上装饰铜质法轮、盘长等,门窗也多装饰门框帘和窗楣帘。整体而言,无论是室内装饰还是室外装饰,简洁明快是其主调,充分显示了藏式传统建筑装饰的特色。其次,桑耶寺佛教造像反映出山南地区藏民高超的雕刻与泥塑技艺。桑耶寺的乌孜大殿内石刻造像为释迦像(即“千佛像”)、四大天王、菩萨、观音菩萨、罗汉等,均经后人涂彩设色,其他各殿内也奉有石刻或泥塑造像,其总数约1500余尊,这些造像题材主要有千佛、四大天王、菩萨、罗汉像级莲花生、阿底峡、米拉日巴等西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也有绿度母、塔等,造像数量庞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整体构图美观,人物形象精致细腻,生动逼真。此外,立于乌孜大殿东门外的“桑耶寺兴佛盟誓碑”造型古朴庄严,文字严谨,雕刻技艺高超。寺院内的这些珍贵历史文物,反映出了藏区工匠们精湛的雕刻、塑造技巧,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三、桑耶镇的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区域性保持
  (一)面临的问题。桑耶镇地处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河谷地带,该河谷地带生态环境脆弱。自然因素对桑耶寺的影响很大,例如强烈的光照和紫外线、昼夜温差大、降水多且集中、沙尘暴等,对暴露在室外的建筑构件和壁画、石刻等文物造成严重危害。另外,山南地区地处地震带上,板块构造不稳定,易发地震,例如1770年的大地震,震中在扎囊,乌孜大殿被震塌一角。人为因素方面,酥油灯等对文物建筑造成安全威胁,油烟等对壁画和佛像等也造成破坏。寺院管理欠缺,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费不足,人们对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另外,城镇规划不当,影响了桑耶寺的总体布局结构,降低了景观质量,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二)山南地区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第一,资源特色。桑耶寺知名度高,以藏传佛教文化为特色,是研究吐蕃史、古代藏族建筑和艺术的珍贵资料。桑耶寺以雅鲁藏布江宽谷、青朴和桑耶山沟谷风光为背景,周边自然景观得天独厚。第二,利用潜力。首先,文化资源独具特色,吸引力强。桑耶寺是西藏地区历史上第一座三宝俱全的正规寺院,规模宏大,布局奇特。它是保存较好的兼具历史、科学、艺术、宗教价值的古建筑群,承载着厚重的藏域文化和佛教文化信息。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西藏地区著名的旅游景区。桑耶寺作为一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产,如能得到整体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发挥其旅游资源优势,对彰显山南地区悠久历史文化传统,提升地区文化品味,改善地区基础设施,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能促进桑耶寺的保护,使其成为高原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其次,桑耶寺所在的扎囊县还有朗塞林古庄园、扎塘寺、敏珠林寺、青朴沟、扎央溶洞等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此外,桑耶镇距离拉萨较近,交通便捷。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协同开发,能够实现桑耶寺文化价值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使旅游业成为扎囊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桑耶镇的区域性保护措施。区域性保护的重点就是要使桑耶寺保护与山南地区、扎囊县和桑耶镇的城镇建设、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协调。通过环境整治、水土保持、基础设施改造等措施改善居民居住环境。通过开发桑耶寺这个旅游资源,提高当地藏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桑耶寺是重要的宗教文化向心地和历史文化感受区。桑耶寺是西藏地区第一座“三宝”俱全的佛教寺院,是建于吐蕃时期的宏伟的、壮丽的建筑群,藏传佛教的僧侣出家修行制度始于该寺,许多藏传佛教仪轨的形成也与该寺有着密切联系,在佛教信徒中仍享有崇高的地位,是藏区重要的佛教拜谒之地,也是山南地区悠久历史与文明的象征和载体。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在尊重藏民和僧侣宗教信仰及生活习俗的前提下,对桑耶寺进行适度展示,吸引更多参观者来到桑耶寺,感受山南地区的高原文化和宗教魅力,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
  注 释:
  ①(清)松筠,黄沛翘.西招图略·西藏图考[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149.
  参考文献:
  〔1〕油顺禄.西藏山南地区旅游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2〕毛中华.江孜古城一个西藏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9.
  〔3〕拉巴卓嘎.西藏山南地区地名研究[D].西藏大学,2014.
  〔4〕唐岭飞,周波,王瑾.西藏山南地区民居院门文化刍议[J].西藏研究,2005,(04):78-83.
  〔5〕山南地区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山南地区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9.
  (责任编辑 王文江)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中非贸易和投资不断增长,人员往来的频密和扩大,西方国家出于“酸葡萄”心理,对中非关系中的负面个案进行较大规模的炒作,对中国在非洲软实力的建设构成主要的舆情挑战。本文从国际关系理论的情感与认知角度,从中非之间象牙走私的负面个案来分析中国在非负面形象“标签化”以及破解之道。  关键词:中非关系;情感认知;象牙走私;负面形象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
期刊
摘 要:美国传教士李佳白在华传教的45年间,正是中国黄河水灾频发时期,他目睹了中国受灾人民的惨状,后在《万国公报》等报刊发表多篇文章,探寻黄河水灾之原因,及其治水、赈灾之方法。虽然他的治理方法在当时没有受到重视,但对于现今中国黄河水患的治理仍有借鉴意义。同时,对于研究外国传教士在华活动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李佳白;黄河水患;治水;以工代赈  中图分类号:K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 要:迟子建小说明显的地域标志成为她自身的创作标签。《别雅山谷的父子》承续了东北地域文化书写,大兴安岭茂密的森林寄托着她对特殊地理空间的文化体认和主体关切。作品通过鄂伦春人生存场景和地方文化风俗的描写,表达了对原住民文化衰落的担忧,对少数民族文化生存的观照。鄂伦春人自然自得的生活,善待自然的观念,强烈的家园意识,都使作品有了丰富的地方内涵和文化意义。  关键词:地域文化书写;家园意识;生态意识 
期刊
摘 要:韩知古家族是辽代最为显赫的汉人权贵家族。韩知古家族成员对皇权的巩固和统治秩序的稳定做出卓越贡献。同时,韩知古家族地位的嬗变与皇权关系紧密相连,由此进一步揭示了皇权对其家族的支配与制约作用。  关键词:皇权支配;辽代;韩知古家族;命运  中图分类号:K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004-04  辽王朝是由契丹人建立的北方民族政权。在辽政权统治时期活
期刊
摘 要:从16世纪末歌剧诞生之初的“用音乐表演的戏剧”到如今“音乐戏剧”,尽管表述不同,但歌剧与音乐始终紧密相连。那么,歌剧与音乐谁为主导?只有当戏剧冲突高潮与音乐高潮重叠在一起,两者才会同步进行,同时音乐对歌剧还有统帅全局的结构作用。因而,音乐必须始终处于歌剧的中心,但它又应该注意与其他戏剧因素相结合。  关键词:音乐;歌剧;主导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
期刊
摘 要:我国声乐艺术已经取得很大发展,但人们对于歌曲欣赏没有停留在固有的一些艺术形式上,人们关注的作品种类多样,从题材到内容以及艺术形式。而作为中国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中的古典诗词,它与声乐相结合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古诗词声乐作品,令人魂牵梦萦。古诗词歌曲的演唱群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逐渐由少数人选择演唱发展到整个高校声乐专业学生的演唱。学会研究分析古典诗词声乐作品,把握其中所蕴含的“情”、“境”、“景”
期刊
摘 要: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是苏联当代著名作家及诗人帕斯捷尔纳克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的问世引起了世界各界人士的关注,一时间众说纷纭,反响热烈,主人公尤里·日瓦戈的形象更是影响了几代人的思想和行为。本文从对《日瓦戈医生》这部作品的认识开始谈起,根据主人公所处的时代,分析尤里·日瓦戈的英雄形象,研究其个性和心理特征,阐释小说《日瓦戈医生》的社会影响、历史功能和思想意义。  关键词:尤里·日瓦戈;时代的
期刊
摘 要:创新能力是指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在处理和客体的关系中弃旧图新、破旧立新的独创性能力。创新能力是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动力之一,是国家科技、综合国力发展的新要求。本文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江南大学及周边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主要研究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个人、教师、学校和社会因素,并从这四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方法及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调查;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歙县三阳村,其民俗音乐“打秋千”在2010年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打秋千”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对其音乐的文化背景、音乐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徽州祭祀音乐传承与保护的系列思考,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徽州民间音乐,引起人们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  关键词:徽州祭祀音乐;传承与保护;打秋千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学风建设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品质的重要标志,为更好的把握学校的学风情况,课题组从2013年开始研究影响学校学风的因素,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并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作用、职业规划教育、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考风考纪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六个方面给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学风建设;问卷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