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為把握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尤其是研究的热点问题,现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2003~2010年的文献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地探索。结果发现,一方面,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人员区域性特征明显,一般以所在地区重点大学为核心,而且合作网络以核心研究人员为中心,呈放射状,网络化特征不明显,同时不同团队之间的交流明显不足;另一方面,研究主题非常广泛,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并重,并与时代紧密结合,宏观层面的研究体现了较强的政策导向;同时,实证研究与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趋势更为明显,使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更为深入,更符合我国国情。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趋势;社会网络分析;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0[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T2011-12(03)-1723
一、引言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自身的体系与特色,来自于理论界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整合使得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了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尤其是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准确的把握,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与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本文将共词分析法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2003-2010年的文献为基础,一方面,利用武汉大学虚拟团队开发的ROST 内容挖掘软件进行词频统计和共现分析,形成共词矩阵,在此基础上用SPSS进行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从而发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此阶段的研究热点变化趋势;另一方面,利用社会网络分析,通过可视化的手段挖掘的合作网络,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学者间的合作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展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的合作网络图谱,为促进学科内外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学科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二、研究数据获取与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
共词分析法是内容分析中的一种分析方法,其思想来源于文献计量学的引文耦合与共被引概念,即当两个能够表达某一学科领域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向的专业术语(一般为主题词或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时,表明这两个词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并目出现的次数越多,表明关系越密切、距离越近[ 马费成.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结构探讨——以共词分析为方法.情报学报,2008(2) :93-101.]。共词分析能够判断学科领域中主题间的关系, 进而展现该学科的研究结构[ 冯璐, 冷伏海. 共词分析方法理论进展[ J ] .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6, ( 2) : 88- 92.]。它是对社会网络中行为者之间相互关系进行量化研究,将被分析对象视为社会行动者和他们关系的集合[ 朱庆华,李亮.社会网络分析法及其在情报学中的应用.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8 (2): 179-183.]。研究的原理在于,关键词是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面它们的共现则体现为节点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在虚拟的关键词网络中,通过关键词共现的频次不同,可以定量地确定某个关键词在网络中的地位,它反映了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当关键词为文献研究者时,社会网络分析呈现的将是研究者的网络图谱。
2、研究数据来源
笔者选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003- 2010年) 的上刊载的论文为基本的数据来源。作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非常重要的学术期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在行业内的声誉较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能充分反映我国近年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状况。在剔除活动介绍、征稿、采访、会议信息、无明确作者等后的文献进行分年代整理,最后获得研究文献2479篇。因为2003年之前的电子期刊论文较少,可能不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因此,在本文研究范围中并未涉及,但应该能大体上反映近几年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3、数据处理过程
(1)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按照年代对《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文献进行分类,采用自定义方式存储文献信息,导入到excel表中,进行关键词、作者及作者单位分列处理,获取文献关键词与作者单独列。
(2)将原始文献Excel表导入SPSS中进行作者、作者单位、年份的频数统计。
(3)以所有关键词、文章题名及作者作为分析文本,导入ROST CM软件进行词频统计,形成共现矩阵,并经处理后获得简化共现矩阵。
(4)将共现矩阵导入SPSS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与多维尺度分析。
(5)将原始共现矩阵导入UCINET软件进行社会网络分析。
三、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1、论文年份分析
2、论文作者分布
以第一作者或者独立发表文章的作者统计,共涉及作者1697人,仅发表1篇文章1305人,占作者总数的76.9%,发表2篇人数220人,占总数的13.0%,发表超过3篇及以上的为172人,占总人数10.1%,其中发表超过6篇及以上为27人,占1.6%。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涵盖的研究学者相当广泛,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相关领域的研究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学者众多,而且相对分散。
以第二、三作者超过1篇以上,归并进行处理,列出总数为6篇及以上31位作者姓名及论文篇数,如表2所示,共发表论文272篇,占搜集样本文献篇数10.97%,反映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核心学者群体。
表2总数为6篇及以上研究者姓名及论文数量
3、论文作者单位分布
以第一作者单位进行统计分析,其总数超过800家[ 由于作者单位名称纷繁复杂,同一单位来源于不同部门情况较多,基于研究需要的考虑,此处没有精确统计。],以高校和研究机构居多,来自于企业界数量众多,而且来源相对分散。本文列出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论文篇数前50位的单位名单,如表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呈现较强的区域分布特征,而且以211重点大学为重要的研究阵地。
表3第一作者单位发表论文篇数前50位的单位
4、论文作者共同社会网络分析
本文将每篇文章的作者作为一行导入内容挖掘软件ROST CM建立高产作者合作对。合作对的产生没有考虑合作关系的方向性,同时,论文作者出现3位及以上作者时,认为每个作者之间都存在合作关系,而不仅考虑其他作者与第一作者的合作关系。
在社会网络分析中,有4个核心研究角度:(1)密度(Density),反映的是社会网络关系的密切程度。密度越大,表明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越密切;(2)度中心性分析(Degree CentrMity),如果一个行为者与其他行为者存在越多的直接联系,那么该行为者就居于中心地位;(3)中间中心性分析(Betweenness Centrality),如果一个点处于许多其他点对的最短途径上,则该点具有较高的中间中心度,它越可能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处于网络的中心,它测量行动者对资源的控制程度;(4)紧密中心性分析(Closeness Centrality),是通过一个给定节点的最短路径的总和。距离越短,表明该行动者越容易与其他行动者发生联系。
在本文中,由ROST CM提取200个高频作者,探讨其研究的合作关系。图1为2003--2010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合作网络的社会网络分析图谱。其中每一个节点的大小表示该作者的度中心性,也就是说与之有合作关系的合作人越多的作者其节点越大;线条的粗细表示每一个合作对之间的合作次数,线条越粗,表示两个作者之间合作的次数越多。
本文对合作网络中作者的中心性进行了测算,以便精确地揭示作者在合作网络中所处的地位。如表4所示,列出标准化后具有最高度中心性的前20位作者的中心性及最高前7位中间中心性作者的中心性测算结果。中间中心性只取前7位,是因为从第8位开始,中间中心性均为零,这意味着具有“中介”作用的作者人数极少。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的合作呈现如下特点:
(1)研究团队合作网络大体例呈放射状,网络化特征不明显
从图1可以看出,南京大学赵曙明团队、北京大学王垒团队、上海交通大学石金涛与杨帆团队,中山大学吴能全团队构成了最为紧密的研究团队。团队成员相对较多,合作方式与形式复杂。如以赵曙明为核心,关联涉及众多的团队成员。其次,北京大学萧鸣政团队、华南师范大学张建武团队、浙江大学王重鸣团队、武汉大学关培兰团队呈现出紧密性特征。其中王重鸣任职于浙江大学,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以此浙江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网络,呈现出网络结构,而不仅仅呈现放射状。
图1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合作网络的社会网络分析图谱(2003—2010)
表4具有最高度中心性与中间中心性的作者
(2)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合作网络松散,不同团队之间的交流明显不足
发表论文作者单位排在前2位的中国人民大学与首都经贸大学的作者合作并不紧密,以独立发表论文数量居多,研究力量相对分散,内部的学科团队成员整合不够,学术团队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不同团队之间的交流明显不足,能够充当桥梁与纽带作用的研究人员数量明显偏少。当然,这也可能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相关研究所需投入的资源在团队内部即可以满足、不需要与其他团队形成密切交流的氛围有关。
四、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主题分析
为了更清楚地分析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近几年的研究趋向,本文从整理得到的2479篇文献中逐一抽取关键词并整理得到分行的所有关键词的文档集。文献关键词能鲜明而直观地表述文献论述或表达的主题,使读者在未看学术论文的文摘和正文之前便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论文论述的主题,而各关键词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某一主题的多篇论文,关键词之间,相互交叉,关系错综复杂。
1、构建共现矩阵及其整理
通过ROST CM内容挖掘软件对这些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按词频由高到低排序,从中截取频次居前150位的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并根据关键词同时出现的频率构建129×129共现矩阵。对得到的矩阵对共现强度为零的进行了剔除,形成59×59共现矩阵(片段见表5)。
结合邱均平、马瑞敏与李晔君(2008)[ 邱均平,马瑞敏,李晔君(2008). 关于共被引分析方法的再认识和再思考. 情报学报,27(1):69-74.]、叶晓华与王艳(2008)[ 叶晓华,王艳(2008). 台湾传播研究典范可视化(1998-2007):共引分析的方法.中国传媒报告,7(4):81-97]两组研究者的处理方法,矩阵对角线采用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的最大共现次数+1来表示(片段见表5),并将原始矩阵直接输入统计软件进行因素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
表559×59关键词共现矩阵片段
2、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用尽可能少的因子去描述众多的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研究对象的变量分组, 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 而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 张勤, 马费成. 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范式——以共词分析为方法 . 管理科学学报, 2007, 12 ( 6) : 65- 75.]。用因子分析法可以將众多的观测变量浓缩成少数几个因子,即根据相关性大小把研究对象的变量进行分组,把相关性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 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用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始资料的大部分信息。本文将将原始共引矩阵Excel表导入SPSS,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并应用最大方差旋转(Varimax),因素负荷值默认为1。旋转后的结果见表6,共提取12个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68.9%。
表6因素分析结果
关键词 因素载荷
3、多维尺度分析
多维尺度分析是根据变量间的相异性以较少的维度呈现变量间的结构与距离,越相似的对象,其两点间的距离越近,越相异的对象间距越远。因为本文中获得共现矩阵是相似矩阵,利用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测度将其转化为非相似临近矩阵后,利用PROXSCAL方法进行分析,压力系数(STRESS-I)为0.273,表明其构面解释能力不高,构面配合程度较差,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将数据导入UNINET中,采用non-metric MDS进行分析,构形方法为Torsca,压力系数为0.049,具有较好的构面效度。
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将MDS得到的点图划分为群图。如图2所示,归为相同因素的关键词基本按照两个维度呈现集中分布,尤其以人才、劳动关系、满意度相关分布较为集中,因此,本文仅画出分割较为清晰的几大类,其他几类内部略有交叉,无法用分割图形来清楚表达,故略去其他几类。大体上反映出关键词的分类情形。
4、社会网络分析
将关键词共现矩阵导入到NetDraw进行社会网络分析,能清楚地观察到关键词之间的联结关系。结果如图3所示,点的大小表示该关键词的度中心性,也就是说与之共同出现的次数,越多的关键词其节点越大;线条的粗细表示每一个关键词同时出现的次数,线条越粗,表示两个关键词同时出现的次数越多。如图3所示,展现了2003-2010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的热点领域。
图3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的热点领域(2003-2010)
5、研究发现
通过对关键词的共现矩阵进行因素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发现从近几年来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的范围、热点、重点及其研究趋向。
(1)研究范围较为广泛,涵盖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宏观与微观层面
从因素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涉及到研究的12个方面,大体是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来进行的研究。宏观层面,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以人为本”理念、人才问题、劳动关系、人力资源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微观层面,如绩效管理、满意度、薪酬福利、培训、激励机制、劳动合同、新员工相关问题研究。同时,结合不同地区与企业类型的差异性,深入探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的适用性与可行性。
(2)研究方法上强化多学科交叉整合,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双重导向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广泛借鉴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多学科的交叉整合,近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已经从单纯的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发展到围绕我国的国情进行的拓展研究,尤其是近5年,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实践研究也从简单的描述性分析进展到广泛采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计量方法探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作用机理,并呈现出快速深入发展的局面。如研究题名中有“为例”的论文数量达到124篇,已占涵盖文章的5%。
(3)研究选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国家政策导向趋势明显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2003年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后,学者围绕全国性、区域性或行业性人才开发与培养的宏观政策及其效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成为近几年极具特色的热点研究问题。2004年开始讨论制订劳动合同法,在2004-2006年,学术界围绕劳动合同法制定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至今劳动关系问题仍然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如图4展现了2006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所刊登文章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图。
图4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的热点领域(2006年)
五、结论及讨论
本文基于文献研究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03-2010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刊登的部分论文进行了整理与分析,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者网络特点及研究的主题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得到如下两点基本结论:
1、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人员区域性特征明显,一般以所在地区重点大学为核心,而且合作网络以核心研究人员为中心,呈放射状,网络化特征不明显,同时不同团队之间的交流明显不足。
2、研究主题非常广泛,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并重,并与时代紧密结合,宏观层面的研究体现了较强的政策导向,同时,实证研究与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趋势更为明显,使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更为深入,更符合我国国情。
本文研究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刊载的论文为基础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深度,仅仅是以作者署名情况及关键词作为分析对象,实际上的研究网络及研究主题较之更为复杂,关键词的选取可能会影响到文章的立意与结论,因此,本文亦只涉及表层现象,难免会出现以偏概全的谬误,尤其是对研究主题的分析,更应深入探讨具有代表性文献的研究主题、方法及结论,希望能够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马费成.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结构探讨——以共词分析为方法.情报学报,2008(2) :93-101.
冯璐, 冷伏海. 共词分析方法理论进展 .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6, ( 2) : 88- 92.
朱庆华,李亮.社会网络分析法及其在情报学中的应用.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8 (2): 179-183.
邱均平,马瑞敏,李晔君(2008). 关于共被引分析方法的再认识和再思考. 情报学报,27(1):69-74.
叶晓华,王艳(2008). 台湾传播研究典范可视化(1998-2007):共引分析的方法.中国传媒报告,7(4):81-97
张勤, 马费成. 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范式——以共词分析为方法 . 管理科学学报, 2007, 12 ( 6) : 65- 75.
图2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关键词MDS图(2003-2010)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趋势;社会网络分析;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0[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T2011-12(03)-1723
一、引言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自身的体系与特色,来自于理论界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整合使得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了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尤其是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准确的把握,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与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本文将共词分析法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2003-2010年的文献为基础,一方面,利用武汉大学虚拟团队开发的ROST 内容挖掘软件进行词频统计和共现分析,形成共词矩阵,在此基础上用SPSS进行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从而发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此阶段的研究热点变化趋势;另一方面,利用社会网络分析,通过可视化的手段挖掘的合作网络,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学者间的合作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展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的合作网络图谱,为促进学科内外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学科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二、研究数据获取与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
共词分析法是内容分析中的一种分析方法,其思想来源于文献计量学的引文耦合与共被引概念,即当两个能够表达某一学科领域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向的专业术语(一般为主题词或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时,表明这两个词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并目出现的次数越多,表明关系越密切、距离越近[ 马费成.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结构探讨——以共词分析为方法.情报学报,2008(2) :93-101.]。共词分析能够判断学科领域中主题间的关系, 进而展现该学科的研究结构[ 冯璐, 冷伏海. 共词分析方法理论进展[ J ] .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6, ( 2) : 88- 92.]。它是对社会网络中行为者之间相互关系进行量化研究,将被分析对象视为社会行动者和他们关系的集合[ 朱庆华,李亮.社会网络分析法及其在情报学中的应用.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8 (2): 179-183.]。研究的原理在于,关键词是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面它们的共现则体现为节点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在虚拟的关键词网络中,通过关键词共现的频次不同,可以定量地确定某个关键词在网络中的地位,它反映了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当关键词为文献研究者时,社会网络分析呈现的将是研究者的网络图谱。
2、研究数据来源
笔者选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003- 2010年) 的上刊载的论文为基本的数据来源。作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非常重要的学术期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在行业内的声誉较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能充分反映我国近年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状况。在剔除活动介绍、征稿、采访、会议信息、无明确作者等后的文献进行分年代整理,最后获得研究文献2479篇。因为2003年之前的电子期刊论文较少,可能不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因此,在本文研究范围中并未涉及,但应该能大体上反映近几年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3、数据处理过程
(1)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按照年代对《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文献进行分类,采用自定义方式存储文献信息,导入到excel表中,进行关键词、作者及作者单位分列处理,获取文献关键词与作者单独列。
(2)将原始文献Excel表导入SPSS中进行作者、作者单位、年份的频数统计。
(3)以所有关键词、文章题名及作者作为分析文本,导入ROST CM软件进行词频统计,形成共现矩阵,并经处理后获得简化共现矩阵。
(4)将共现矩阵导入SPSS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与多维尺度分析。
(5)将原始共现矩阵导入UCINET软件进行社会网络分析。
三、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1、论文年份分析
2、论文作者分布
以第一作者或者独立发表文章的作者统计,共涉及作者1697人,仅发表1篇文章1305人,占作者总数的76.9%,发表2篇人数220人,占总数的13.0%,发表超过3篇及以上的为172人,占总人数10.1%,其中发表超过6篇及以上为27人,占1.6%。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涵盖的研究学者相当广泛,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相关领域的研究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学者众多,而且相对分散。
以第二、三作者超过1篇以上,归并进行处理,列出总数为6篇及以上31位作者姓名及论文篇数,如表2所示,共发表论文272篇,占搜集样本文献篇数10.97%,反映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核心学者群体。
表2总数为6篇及以上研究者姓名及论文数量
3、论文作者单位分布
以第一作者单位进行统计分析,其总数超过800家[ 由于作者单位名称纷繁复杂,同一单位来源于不同部门情况较多,基于研究需要的考虑,此处没有精确统计。],以高校和研究机构居多,来自于企业界数量众多,而且来源相对分散。本文列出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论文篇数前50位的单位名单,如表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呈现较强的区域分布特征,而且以211重点大学为重要的研究阵地。
表3第一作者单位发表论文篇数前50位的单位
4、论文作者共同社会网络分析
本文将每篇文章的作者作为一行导入内容挖掘软件ROST CM建立高产作者合作对。合作对的产生没有考虑合作关系的方向性,同时,论文作者出现3位及以上作者时,认为每个作者之间都存在合作关系,而不仅考虑其他作者与第一作者的合作关系。
在社会网络分析中,有4个核心研究角度:(1)密度(Density),反映的是社会网络关系的密切程度。密度越大,表明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越密切;(2)度中心性分析(Degree CentrMity),如果一个行为者与其他行为者存在越多的直接联系,那么该行为者就居于中心地位;(3)中间中心性分析(Betweenness Centrality),如果一个点处于许多其他点对的最短途径上,则该点具有较高的中间中心度,它越可能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处于网络的中心,它测量行动者对资源的控制程度;(4)紧密中心性分析(Closeness Centrality),是通过一个给定节点的最短路径的总和。距离越短,表明该行动者越容易与其他行动者发生联系。
在本文中,由ROST CM提取200个高频作者,探讨其研究的合作关系。图1为2003--2010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合作网络的社会网络分析图谱。其中每一个节点的大小表示该作者的度中心性,也就是说与之有合作关系的合作人越多的作者其节点越大;线条的粗细表示每一个合作对之间的合作次数,线条越粗,表示两个作者之间合作的次数越多。
本文对合作网络中作者的中心性进行了测算,以便精确地揭示作者在合作网络中所处的地位。如表4所示,列出标准化后具有最高度中心性的前20位作者的中心性及最高前7位中间中心性作者的中心性测算结果。中间中心性只取前7位,是因为从第8位开始,中间中心性均为零,这意味着具有“中介”作用的作者人数极少。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的合作呈现如下特点:
(1)研究团队合作网络大体例呈放射状,网络化特征不明显
从图1可以看出,南京大学赵曙明团队、北京大学王垒团队、上海交通大学石金涛与杨帆团队,中山大学吴能全团队构成了最为紧密的研究团队。团队成员相对较多,合作方式与形式复杂。如以赵曙明为核心,关联涉及众多的团队成员。其次,北京大学萧鸣政团队、华南师范大学张建武团队、浙江大学王重鸣团队、武汉大学关培兰团队呈现出紧密性特征。其中王重鸣任职于浙江大学,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以此浙江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网络,呈现出网络结构,而不仅仅呈现放射状。
图1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合作网络的社会网络分析图谱(2003—2010)
表4具有最高度中心性与中间中心性的作者
(2)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合作网络松散,不同团队之间的交流明显不足
发表论文作者单位排在前2位的中国人民大学与首都经贸大学的作者合作并不紧密,以独立发表论文数量居多,研究力量相对分散,内部的学科团队成员整合不够,学术团队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不同团队之间的交流明显不足,能够充当桥梁与纽带作用的研究人员数量明显偏少。当然,这也可能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相关研究所需投入的资源在团队内部即可以满足、不需要与其他团队形成密切交流的氛围有关。
四、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主题分析
为了更清楚地分析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近几年的研究趋向,本文从整理得到的2479篇文献中逐一抽取关键词并整理得到分行的所有关键词的文档集。文献关键词能鲜明而直观地表述文献论述或表达的主题,使读者在未看学术论文的文摘和正文之前便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论文论述的主题,而各关键词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某一主题的多篇论文,关键词之间,相互交叉,关系错综复杂。
1、构建共现矩阵及其整理
通过ROST CM内容挖掘软件对这些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按词频由高到低排序,从中截取频次居前150位的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并根据关键词同时出现的频率构建129×129共现矩阵。对得到的矩阵对共现强度为零的进行了剔除,形成59×59共现矩阵(片段见表5)。
结合邱均平、马瑞敏与李晔君(2008)[ 邱均平,马瑞敏,李晔君(2008). 关于共被引分析方法的再认识和再思考. 情报学报,27(1):69-74.]、叶晓华与王艳(2008)[ 叶晓华,王艳(2008). 台湾传播研究典范可视化(1998-2007):共引分析的方法.中国传媒报告,7(4):81-97]两组研究者的处理方法,矩阵对角线采用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的最大共现次数+1来表示(片段见表5),并将原始矩阵直接输入统计软件进行因素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
表559×59关键词共现矩阵片段
2、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用尽可能少的因子去描述众多的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研究对象的变量分组, 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 而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 张勤, 马费成. 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范式——以共词分析为方法 . 管理科学学报, 2007, 12 ( 6) : 65- 75.]。用因子分析法可以將众多的观测变量浓缩成少数几个因子,即根据相关性大小把研究对象的变量进行分组,把相关性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 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用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始资料的大部分信息。本文将将原始共引矩阵Excel表导入SPSS,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并应用最大方差旋转(Varimax),因素负荷值默认为1。旋转后的结果见表6,共提取12个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68.9%。
表6因素分析结果
关键词 因素载荷
3、多维尺度分析
多维尺度分析是根据变量间的相异性以较少的维度呈现变量间的结构与距离,越相似的对象,其两点间的距离越近,越相异的对象间距越远。因为本文中获得共现矩阵是相似矩阵,利用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测度将其转化为非相似临近矩阵后,利用PROXSCAL方法进行分析,压力系数(STRESS-I)为0.273,表明其构面解释能力不高,构面配合程度较差,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将数据导入UNINET中,采用non-metric MDS进行分析,构形方法为Torsca,压力系数为0.049,具有较好的构面效度。
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将MDS得到的点图划分为群图。如图2所示,归为相同因素的关键词基本按照两个维度呈现集中分布,尤其以人才、劳动关系、满意度相关分布较为集中,因此,本文仅画出分割较为清晰的几大类,其他几类内部略有交叉,无法用分割图形来清楚表达,故略去其他几类。大体上反映出关键词的分类情形。
4、社会网络分析
将关键词共现矩阵导入到NetDraw进行社会网络分析,能清楚地观察到关键词之间的联结关系。结果如图3所示,点的大小表示该关键词的度中心性,也就是说与之共同出现的次数,越多的关键词其节点越大;线条的粗细表示每一个关键词同时出现的次数,线条越粗,表示两个关键词同时出现的次数越多。如图3所示,展现了2003-2010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的热点领域。
图3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的热点领域(2003-2010)
5、研究发现
通过对关键词的共现矩阵进行因素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发现从近几年来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的范围、热点、重点及其研究趋向。
(1)研究范围较为广泛,涵盖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宏观与微观层面
从因素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涉及到研究的12个方面,大体是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来进行的研究。宏观层面,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以人为本”理念、人才问题、劳动关系、人力资源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微观层面,如绩效管理、满意度、薪酬福利、培训、激励机制、劳动合同、新员工相关问题研究。同时,结合不同地区与企业类型的差异性,深入探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的适用性与可行性。
(2)研究方法上强化多学科交叉整合,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双重导向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广泛借鉴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多学科的交叉整合,近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已经从单纯的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发展到围绕我国的国情进行的拓展研究,尤其是近5年,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实践研究也从简单的描述性分析进展到广泛采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计量方法探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作用机理,并呈现出快速深入发展的局面。如研究题名中有“为例”的论文数量达到124篇,已占涵盖文章的5%。
(3)研究选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国家政策导向趋势明显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2003年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后,学者围绕全国性、区域性或行业性人才开发与培养的宏观政策及其效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成为近几年极具特色的热点研究问题。2004年开始讨论制订劳动合同法,在2004-2006年,学术界围绕劳动合同法制定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至今劳动关系问题仍然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如图4展现了2006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所刊登文章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图。
图4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的热点领域(2006年)
五、结论及讨论
本文基于文献研究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03-2010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刊登的部分论文进行了整理与分析,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者网络特点及研究的主题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得到如下两点基本结论:
1、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人员区域性特征明显,一般以所在地区重点大学为核心,而且合作网络以核心研究人员为中心,呈放射状,网络化特征不明显,同时不同团队之间的交流明显不足。
2、研究主题非常广泛,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并重,并与时代紧密结合,宏观层面的研究体现了较强的政策导向,同时,实证研究与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趋势更为明显,使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更为深入,更符合我国国情。
本文研究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刊载的论文为基础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深度,仅仅是以作者署名情况及关键词作为分析对象,实际上的研究网络及研究主题较之更为复杂,关键词的选取可能会影响到文章的立意与结论,因此,本文亦只涉及表层现象,难免会出现以偏概全的谬误,尤其是对研究主题的分析,更应深入探讨具有代表性文献的研究主题、方法及结论,希望能够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马费成.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结构探讨——以共词分析为方法.情报学报,2008(2) :93-101.
冯璐, 冷伏海. 共词分析方法理论进展 .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6, ( 2) : 88- 92.
朱庆华,李亮.社会网络分析法及其在情报学中的应用.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8 (2): 179-183.
邱均平,马瑞敏,李晔君(2008). 关于共被引分析方法的再认识和再思考. 情报学报,27(1):69-74.
叶晓华,王艳(2008). 台湾传播研究典范可视化(1998-2007):共引分析的方法.中国传媒报告,7(4):81-97
张勤, 马费成. 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范式——以共词分析为方法 . 管理科学学报, 2007, 12 ( 6) : 65- 75.
图2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关键词MDS图(2003-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