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建筑工程主要质量通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从而达到防治的作用。
【关键词】屋面;楼板渗漏;外墙渗漏;钢筋混凝土梁板裂缝
建筑工程的主要质量通病主要有屋面、楼板渗漏,钢筋混凝土梁板裂缝、砌体裂缝、门窗渗漏。
1.屋面、楼板渗漏
出现屋面、楼板渗漏的部位,大部分在洞口边、管周、断面变化的部位。
1.1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渗漏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1.1原因分析
(1)斜屋面变坡交接处、老虎窗与屋面连接处,设计的深度不够,很多工程没有局部施工详图,该部位由施工、监理人员现场发挥,由于受力钢筋位置配置不足和不合理,不能满足板块支座弯矩应力的要求。
(2)构造设计不当。为了追求建筑形式而将泛水高度过分降低,使屋面与屋面连接处、屋面与墙体交接处的防水高度,低于下暴雨瞬时积水高度;屋面变坡处、老虎窗与屋面连接等处防水处理不当,也形成屋面渗漏的一大隐患。
(3)施工缝位置留置不当。如将施工缝位置留设在屋面变坡处、屋面与屋面交接处,这些都是结构应力转换的部位,容易产生裂缝而导致屋面渗漏。
(4)混凝土施工塌落度选择不当。如施工时用水量过多,混凝土在凝结水化过程中,由于内部多余水分蒸发后,在混凝土中形成微小的空隙,而混凝土体积减小产生收缩,这些空隙连在一起便形成毛细孔隙,成为雨水渗入的通道,从而引发收缩裂缝渗水。
(5)施工方法不当。斜屋面的坡度在30度以上时,如仍采用底板支模灌筑,则容易造成施工质量事故,如局部板厚不满足设计要求,至使结构出现裂缝;钢筋配置不到位,负筋很容易被踩低,无法和混凝土一起抵挡弯矩而使板产生裂缝;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也是屋面渗漏的隐患。
1.1.2预防措施
(1)加大设计深度。目前施工图采用的是平面整体标注法标注,设计应加大设计深度,斜板边界部位,如屋面变坡处、老虎窗与屋面交接处,虽然不是工程结果的重要部位,但却关系到重要的使用功能,设计应有上述部位的详细施工大样图。应根据工程特点、地区自然条件等,按照屋面防水等级的设防要求,进行防水构造设计,重要部位应有详图,屋面排水系统、保温隔热系统应通过计算确定。
(2)加强防渗措施。在结构层上,一是严格按构造要求做好预留洞口边的板筋、板负筋、加强筋等钢筋的制作和安装;二是增加一定高度的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配筋反梁,反梁的高度应按规范要求并考虑屋面构造层厚度,并且与屋面的混凝土同时浇筑,提高结构层的防水能力。在防水层施工时,要严格按屋面防水细部构造要求施工,一要处理好基层、泛水以及断面变化部位的锐角都要做成圆弧,减少板的连接应力,便于卷材铺贴。二是做好局部附加层的施工。
(3)保证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施工质量。一是提高模版质量。模版应采用双面支模灌筑混凝土斜板,并将模板支撑牢固,以防走模。二是保证受力钢筋的有效高度和板的厚度。施工前认真校对检查钢筋型号、规格、数量,防止错用,每隔500mm放一个50mm×50mm×15mm的混凝土垫块,与板筋扎牢,或采用特制的塑料垫件,尤其是容易引起混凝土裂缝的预埋管的下方,要优先保证垫件的数量;负筋采用Ω形的钢筋登,每隔500mm放一个,与负筋绑扎。
(4)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根据施工季节和屋面倾角大小,选择最佳塌落度,并且加强振捣。对已灌筑好的混凝土斜板,应在灌筑10-12h及时进行浇水养护,保证混凝土处在足够的湿润状态,连续养护期不少于15d,以提高混凝土斜板抗拉强度及抗裂性。
1.2平屋面及楼层渗漏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2.1平屋面局部渗水
除存在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渗漏相同原因并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1)不上人屋面的上人口边渗水。主要位置设置不当。有的上人口一侧设在屋面女儿墙边,无形中增加施工难度。措施建议上人口反梁外侧面距离女儿墙内墙面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m。
(2)排风道、管周渗水。主要原因是设计不合理,管周与排风道的间距不足100mm,给排风道、管周的砌体防护和防水层施工增加难度。措施建议屋面排风道边有管道的,二者的间距要有200-250mm。
(3)水落口管周、变形缝渗水。屋面铺设保温层后,水落口管周及变形缝出现渗水的现象增加。由于设计及有关施工要求不明确,从现场实际情况看,大部分出水口底部留在保温层上方,造成管周积水,是渗水的主要原因。措施建议水落口周边的防水层要在混凝土结构层,且管周半径300-500mm以及变形缝附近200mm的范围内不要铺设保温层。
1.2.2楼层局部渗水
卫生间楼板及管周、排风道周边渗水。一是由施工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基本上是出现在房屋交付使用时就会发现。二是业主装修时重新铺设卫生间内的排水管道的位置和方向,破坏了原有的防水层,或改造后管道接头渗水等,因此引起的邻里纠纷时有发生。措施建议:属于施工原因造成的,施工单位要按规范要求施工,尤其是防水层的厚度、高度和细部,并经蓄水试验合格。属于二次装修造成的,要求物业管理部门告知业主,装修时尽量不要破坏防水层,一旦破坏,要在铺设面层前,重新施工防水层。
2.钢筋混凝土梁板裂缝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板筋位置不当引起温度、湿度变化,混凝土徐变的影响,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发生。这些裂缝虽属于非结构受力因素引起的,但现浇板裂缝既影响美观,又容易使住户产生心理上的不安,而且裂缝不仅会影响抗渗效果,也易造成水分侵蚀钢筋,影响使用耐久性。
2.1现场浇筑钢筋混凝土梁板裂缝的预防措施
(1)模板支撑必须按经审批的方案实施,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检查。 (2)混凝土侧模拆模应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48小时后,底模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拆模。拆除支撑的楼板作为上部支撑的支承面时,应对楼板的强度、挠度、裂缝进行验算;后浇带两侧的支撑拆除时间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设计文件无明确要求时,应待后浇带闭合并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拆除。
(3)施工中应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及钢筋间距。应使用定型预制保护层垫块,且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块,在易开裂部位适当加密;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或支撑,保证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不位移。钢筋工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确定专人负责,全程控制。
(4)现浇板板底钢筋绑扎完后方可进行水电管线预埋,结束后方可进行上层钢筋绑扎。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分散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线管方向应增设??8@150mm、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线管并排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线管间的最小间距不小于20mm。
(5)预拌混凝土必须做好试配,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水泥用量应控制在270~45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应大于15%; 水灰比应控制在0.4~0.5;C30及以下混凝土石子用量不得少于1350kg/m3(现浇板控制用水量不大于180kg/m3)。
(6)混凝土进入浇筑现场时应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高层住宅不宜大于180mm,其它住宅不宜大于150mm。预拌混凝土严禁现场加水,改变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
(7)混凝土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自由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采用溜槽或串桶;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振捣高度不得大于600mm。
(8)混凝土板必须使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初凝前宜进行二次振捣和初次抹压工艺,板混凝土在二次振捣后应进行表面一次抹压,终凝前应进行表面二次抹压,以减少板表面的细微龟裂。
(9)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混凝土应当单独制配,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10)混凝土现浇板浇筑完成后12h以内应覆盖养护,可采用麻袋或薄膜包裹覆盖,并淋水保湿;对普通混凝土上述过程至少应持续7d,对添加缓凝剂的混凝土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混凝土浇筑后24小时内,严禁支模、加荷。
(11)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堆载。施工时的临时荷载不得超过设计文件规定的荷载限制,且应分散布置。
2.2加强验收后商品房空置房间的管理
部分商住房验收后都要空置一段时间,空置期间,房间门、窗长期紧闭,此时室内的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而且在竣工验收后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容易发生板角裂缝现象。这是因为置于空气中混凝土处于收缩状态,这种收缩状态自其浇筑完成后可连续2年左右。在正常的湿度低于80%时,混凝土内部的自由水(非化学结合水)蒸发加速,从而加剧混凝土的收缩。在一定时间段(一般自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年内)保持空置房间内的相对湿度与室外相对湿度基本一致并不低于85%。这一要求可采取经常开窗的方法得以实现,有条件的地方定期洒水增加湿度则效果更好。
3.填充墙裂缝
目前,框架及剪力墙结构填充墙,设计使用的材料有多孔砖、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墙体裂缝多发生外墙墙体于梁底的裂缝的问题,从材料使用上看,填充材料使用加气混凝土块比较多,其次使用空心砖,使用多孔砖的比较少。
(1)施工顺序及组织不符合日砌筑高度不超过一步脚手架的规定。住宅楼的填充墙高度2.2-2.4m之间,一次性砌的梁底。
措施建议:填充墙按要求分段组织施工,即下部脚手架高度内组砌为一段,搭设脚手架组砌至斜砖或顶砖下为一段,待墙体施工完成14天后填砌梁底斜砖、顶砖为一段,在粉刷前填塞梁底的缝隙为一段,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不得少于20d后再粉刷。
(2)砖缝厚薄不均,多数组砌前,没有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未立皮数杆,砌到哪算到哪,以致部分填充墙墙体上方出现平转、半砖、甚至有的还出现碎砖。
措施建议:组砌前要进行施工设计,计算好皮数杆,用规范允许范围的砂浆厚度调整皮数,个别部位经调整,还难以符合要求的,可以在楼面用1:3水泥砂浆调整,砌筑时灰缝应均匀密实。
(3)通缝、透缝,竖缝砂浆宽窄不一,半砖、断砖上墙,缝隙无砂浆。出现较多的是在加气混凝土砌块组砌的填充墙上。
措施建议:一要熟悉不同的砌体,对通缝的不同规定;二在组砌前,除了要立皮数杆外,还要摆砖,确定每层砖的竖缝宽度后再组砌,避免立缝出现透缝或瞎缝。
(4)外墙梁底收缩裂缝。经检查,采用加气砌体的占大多数。主要原因是,多数施工单位不了解加气砌体的特性,本身砌块的强度较低,符合要求的强度仅有M3,现行规范又取消了M2.5,最低标号的砂浆为M5,而这种砌体比较理想的砌筑砂浆是M3.5-4.0,砌筑时采用的砂浆强度比较高,多数在M10以上,加上目前砌体组砌后,没有养护的要求。所以,很容易出现收缩(下降)偏大、砂浆与砌体离析的现象。
措施建议:外墙墙体尽量设计不要选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如果采用,在外墙梁底与砌体交接处,要有抗裂防渗的措施,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不得少于20d后再粉刷,并在粉刷层内设置金属加强网。
4.门窗渗漏
随着我国民用住宅的大规模发展,住宅建筑日趋高层化,因应建筑采光和外观美化的需要,门窗的单体面积日趋大型化和墙体化,导致其雨水渗漏问题越来越突出。
4.1原因分析
(1)面积较大的窗户采用单块玻璃较大,没有合理分隔,附加加强框,风压较大时,门窗振动导致型材缝隙进水,门窗设计不合理导致渗漏。 (2)门窗框与门窗口墙体之间密封胶存在气泡、开裂,部分冬季进行打胶的门窗,密封胶失去粘结力,密封不严而渗漏。
(3)现场窗框直接固定在保温层上,局部采取了防水加强处理,导致某些部位暴风雨后门窗膀保温层与墙体间出现渗漏。
(4)门窗框材料拼接缝隙、螺栓孔没有打胶,或打胶不密实,导致渗漏。
(5)合页调整不到位,采用的pvc胶条弹性较差,窗扇加工偏差较大,导致门窗框与门窗扇之间缝隙较大,密封不严渗漏。
(6)门窗型材与玻璃间填充玻璃胶条,缝隙间没有打胶密封,在风压作用下,门窗扇型材与玻璃间密封不严渗漏。
(7)泄水孔设置不当和采用的部分外泄水孔盖在风压下紧闭堵塞泄水孔,导致向内泛水。
(8)部分窗台抹灰存在空鼓、裂缝、起砂,导致密封不严渗漏,部分飘窗顶板存水、渗漏,个别窗台泛水倒坡,导致存水、渗漏。
4.2预防措施
(1)加强设计,外门窗设计应明确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等物理性能指标。7层及7层以上外窗的抗风压性能应按结构计算的风荷载确定并不宜低于4级;1~6层外窗的抗风压性能不宜低于3级;气密性能不应低于4级;7层及7层以上外窗的水密性不宜低于3级;1~6层外窗的水密性不宜低于2级;其性能等级划分应符合GB/T7106(7107、7108)-2002的规定。
(2)门窗安装前应进行三项性能(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和导热系数的见证取样检测,安装完毕后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气密性现场检验。
(3)门窗框制作尺寸按洞口的尺寸制作,确保安装后窗框和面层间的空隙尺寸为8~15mm;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固定后的外框与墙体应根据饰面材料确定间隙。
(4)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点间距:转角处180mm,框边处不大于500mm。固定方法如下:①砼墙洞口采用射钉或塑料膨胀螺钉固定;②承重多孔砖墙洞口采用塑料膨胀螺钉固定,并不得固定在砖缝处。③非承重空心砖墙体洞口应采用钻洞填入C20砼或予埋砼实心砌块的方式,用胀锚螺钉固定,不允许直接固定在空心砖薄壁上。④砼(重质、轻质)空心砌块墙体洞口,应采用予埋实心砌块或连接铁件的方式安装。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
(5)门窗框与墙身间缝隙,应于洞口清理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剂,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
(6)门窗框外侧应留5mm宽的打胶槽口(外墙面层为粉刷层时,宜贴“┴”型塑料条做槽口),清理干净干燥后,贴美纹纸,打密封胶,密封胶应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密封胶做到表面光滑,无杂物、气泡。严禁在涂料面层上打密封胶。
(7)外门窗框料与墙体间缝隙密封完成后,应做淋水试验。
总之对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的工程质量问题要从设计、施工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
[1]毛鹤琴.土木工程施工(第三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上下册)(缩印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屋面;楼板渗漏;外墙渗漏;钢筋混凝土梁板裂缝
建筑工程的主要质量通病主要有屋面、楼板渗漏,钢筋混凝土梁板裂缝、砌体裂缝、门窗渗漏。
1.屋面、楼板渗漏
出现屋面、楼板渗漏的部位,大部分在洞口边、管周、断面变化的部位。
1.1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渗漏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1.1原因分析
(1)斜屋面变坡交接处、老虎窗与屋面连接处,设计的深度不够,很多工程没有局部施工详图,该部位由施工、监理人员现场发挥,由于受力钢筋位置配置不足和不合理,不能满足板块支座弯矩应力的要求。
(2)构造设计不当。为了追求建筑形式而将泛水高度过分降低,使屋面与屋面连接处、屋面与墙体交接处的防水高度,低于下暴雨瞬时积水高度;屋面变坡处、老虎窗与屋面连接等处防水处理不当,也形成屋面渗漏的一大隐患。
(3)施工缝位置留置不当。如将施工缝位置留设在屋面变坡处、屋面与屋面交接处,这些都是结构应力转换的部位,容易产生裂缝而导致屋面渗漏。
(4)混凝土施工塌落度选择不当。如施工时用水量过多,混凝土在凝结水化过程中,由于内部多余水分蒸发后,在混凝土中形成微小的空隙,而混凝土体积减小产生收缩,这些空隙连在一起便形成毛细孔隙,成为雨水渗入的通道,从而引发收缩裂缝渗水。
(5)施工方法不当。斜屋面的坡度在30度以上时,如仍采用底板支模灌筑,则容易造成施工质量事故,如局部板厚不满足设计要求,至使结构出现裂缝;钢筋配置不到位,负筋很容易被踩低,无法和混凝土一起抵挡弯矩而使板产生裂缝;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也是屋面渗漏的隐患。
1.1.2预防措施
(1)加大设计深度。目前施工图采用的是平面整体标注法标注,设计应加大设计深度,斜板边界部位,如屋面变坡处、老虎窗与屋面交接处,虽然不是工程结果的重要部位,但却关系到重要的使用功能,设计应有上述部位的详细施工大样图。应根据工程特点、地区自然条件等,按照屋面防水等级的设防要求,进行防水构造设计,重要部位应有详图,屋面排水系统、保温隔热系统应通过计算确定。
(2)加强防渗措施。在结构层上,一是严格按构造要求做好预留洞口边的板筋、板负筋、加强筋等钢筋的制作和安装;二是增加一定高度的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配筋反梁,反梁的高度应按规范要求并考虑屋面构造层厚度,并且与屋面的混凝土同时浇筑,提高结构层的防水能力。在防水层施工时,要严格按屋面防水细部构造要求施工,一要处理好基层、泛水以及断面变化部位的锐角都要做成圆弧,减少板的连接应力,便于卷材铺贴。二是做好局部附加层的施工。
(3)保证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施工质量。一是提高模版质量。模版应采用双面支模灌筑混凝土斜板,并将模板支撑牢固,以防走模。二是保证受力钢筋的有效高度和板的厚度。施工前认真校对检查钢筋型号、规格、数量,防止错用,每隔500mm放一个50mm×50mm×15mm的混凝土垫块,与板筋扎牢,或采用特制的塑料垫件,尤其是容易引起混凝土裂缝的预埋管的下方,要优先保证垫件的数量;负筋采用Ω形的钢筋登,每隔500mm放一个,与负筋绑扎。
(4)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根据施工季节和屋面倾角大小,选择最佳塌落度,并且加强振捣。对已灌筑好的混凝土斜板,应在灌筑10-12h及时进行浇水养护,保证混凝土处在足够的湿润状态,连续养护期不少于15d,以提高混凝土斜板抗拉强度及抗裂性。
1.2平屋面及楼层渗漏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2.1平屋面局部渗水
除存在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渗漏相同原因并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1)不上人屋面的上人口边渗水。主要位置设置不当。有的上人口一侧设在屋面女儿墙边,无形中增加施工难度。措施建议上人口反梁外侧面距离女儿墙内墙面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m。
(2)排风道、管周渗水。主要原因是设计不合理,管周与排风道的间距不足100mm,给排风道、管周的砌体防护和防水层施工增加难度。措施建议屋面排风道边有管道的,二者的间距要有200-250mm。
(3)水落口管周、变形缝渗水。屋面铺设保温层后,水落口管周及变形缝出现渗水的现象增加。由于设计及有关施工要求不明确,从现场实际情况看,大部分出水口底部留在保温层上方,造成管周积水,是渗水的主要原因。措施建议水落口周边的防水层要在混凝土结构层,且管周半径300-500mm以及变形缝附近200mm的范围内不要铺设保温层。
1.2.2楼层局部渗水
卫生间楼板及管周、排风道周边渗水。一是由施工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基本上是出现在房屋交付使用时就会发现。二是业主装修时重新铺设卫生间内的排水管道的位置和方向,破坏了原有的防水层,或改造后管道接头渗水等,因此引起的邻里纠纷时有发生。措施建议:属于施工原因造成的,施工单位要按规范要求施工,尤其是防水层的厚度、高度和细部,并经蓄水试验合格。属于二次装修造成的,要求物业管理部门告知业主,装修时尽量不要破坏防水层,一旦破坏,要在铺设面层前,重新施工防水层。
2.钢筋混凝土梁板裂缝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板筋位置不当引起温度、湿度变化,混凝土徐变的影响,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发生。这些裂缝虽属于非结构受力因素引起的,但现浇板裂缝既影响美观,又容易使住户产生心理上的不安,而且裂缝不仅会影响抗渗效果,也易造成水分侵蚀钢筋,影响使用耐久性。
2.1现场浇筑钢筋混凝土梁板裂缝的预防措施
(1)模板支撑必须按经审批的方案实施,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检查。 (2)混凝土侧模拆模应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48小时后,底模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拆模。拆除支撑的楼板作为上部支撑的支承面时,应对楼板的强度、挠度、裂缝进行验算;后浇带两侧的支撑拆除时间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设计文件无明确要求时,应待后浇带闭合并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拆除。
(3)施工中应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及钢筋间距。应使用定型预制保护层垫块,且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块,在易开裂部位适当加密;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或支撑,保证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不位移。钢筋工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确定专人负责,全程控制。
(4)现浇板板底钢筋绑扎完后方可进行水电管线预埋,结束后方可进行上层钢筋绑扎。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分散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线管方向应增设??8@150mm、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线管并排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线管间的最小间距不小于20mm。
(5)预拌混凝土必须做好试配,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水泥用量应控制在270~45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应大于15%; 水灰比应控制在0.4~0.5;C30及以下混凝土石子用量不得少于1350kg/m3(现浇板控制用水量不大于180kg/m3)。
(6)混凝土进入浇筑现场时应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高层住宅不宜大于180mm,其它住宅不宜大于150mm。预拌混凝土严禁现场加水,改变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
(7)混凝土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自由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采用溜槽或串桶;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振捣高度不得大于600mm。
(8)混凝土板必须使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初凝前宜进行二次振捣和初次抹压工艺,板混凝土在二次振捣后应进行表面一次抹压,终凝前应进行表面二次抹压,以减少板表面的细微龟裂。
(9)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混凝土应当单独制配,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10)混凝土现浇板浇筑完成后12h以内应覆盖养护,可采用麻袋或薄膜包裹覆盖,并淋水保湿;对普通混凝土上述过程至少应持续7d,对添加缓凝剂的混凝土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混凝土浇筑后24小时内,严禁支模、加荷。
(11)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堆载。施工时的临时荷载不得超过设计文件规定的荷载限制,且应分散布置。
2.2加强验收后商品房空置房间的管理
部分商住房验收后都要空置一段时间,空置期间,房间门、窗长期紧闭,此时室内的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而且在竣工验收后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容易发生板角裂缝现象。这是因为置于空气中混凝土处于收缩状态,这种收缩状态自其浇筑完成后可连续2年左右。在正常的湿度低于80%时,混凝土内部的自由水(非化学结合水)蒸发加速,从而加剧混凝土的收缩。在一定时间段(一般自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年内)保持空置房间内的相对湿度与室外相对湿度基本一致并不低于85%。这一要求可采取经常开窗的方法得以实现,有条件的地方定期洒水增加湿度则效果更好。
3.填充墙裂缝
目前,框架及剪力墙结构填充墙,设计使用的材料有多孔砖、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墙体裂缝多发生外墙墙体于梁底的裂缝的问题,从材料使用上看,填充材料使用加气混凝土块比较多,其次使用空心砖,使用多孔砖的比较少。
(1)施工顺序及组织不符合日砌筑高度不超过一步脚手架的规定。住宅楼的填充墙高度2.2-2.4m之间,一次性砌的梁底。
措施建议:填充墙按要求分段组织施工,即下部脚手架高度内组砌为一段,搭设脚手架组砌至斜砖或顶砖下为一段,待墙体施工完成14天后填砌梁底斜砖、顶砖为一段,在粉刷前填塞梁底的缝隙为一段,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不得少于20d后再粉刷。
(2)砖缝厚薄不均,多数组砌前,没有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未立皮数杆,砌到哪算到哪,以致部分填充墙墙体上方出现平转、半砖、甚至有的还出现碎砖。
措施建议:组砌前要进行施工设计,计算好皮数杆,用规范允许范围的砂浆厚度调整皮数,个别部位经调整,还难以符合要求的,可以在楼面用1:3水泥砂浆调整,砌筑时灰缝应均匀密实。
(3)通缝、透缝,竖缝砂浆宽窄不一,半砖、断砖上墙,缝隙无砂浆。出现较多的是在加气混凝土砌块组砌的填充墙上。
措施建议:一要熟悉不同的砌体,对通缝的不同规定;二在组砌前,除了要立皮数杆外,还要摆砖,确定每层砖的竖缝宽度后再组砌,避免立缝出现透缝或瞎缝。
(4)外墙梁底收缩裂缝。经检查,采用加气砌体的占大多数。主要原因是,多数施工单位不了解加气砌体的特性,本身砌块的强度较低,符合要求的强度仅有M3,现行规范又取消了M2.5,最低标号的砂浆为M5,而这种砌体比较理想的砌筑砂浆是M3.5-4.0,砌筑时采用的砂浆强度比较高,多数在M10以上,加上目前砌体组砌后,没有养护的要求。所以,很容易出现收缩(下降)偏大、砂浆与砌体离析的现象。
措施建议:外墙墙体尽量设计不要选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如果采用,在外墙梁底与砌体交接处,要有抗裂防渗的措施,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不得少于20d后再粉刷,并在粉刷层内设置金属加强网。
4.门窗渗漏
随着我国民用住宅的大规模发展,住宅建筑日趋高层化,因应建筑采光和外观美化的需要,门窗的单体面积日趋大型化和墙体化,导致其雨水渗漏问题越来越突出。
4.1原因分析
(1)面积较大的窗户采用单块玻璃较大,没有合理分隔,附加加强框,风压较大时,门窗振动导致型材缝隙进水,门窗设计不合理导致渗漏。 (2)门窗框与门窗口墙体之间密封胶存在气泡、开裂,部分冬季进行打胶的门窗,密封胶失去粘结力,密封不严而渗漏。
(3)现场窗框直接固定在保温层上,局部采取了防水加强处理,导致某些部位暴风雨后门窗膀保温层与墙体间出现渗漏。
(4)门窗框材料拼接缝隙、螺栓孔没有打胶,或打胶不密实,导致渗漏。
(5)合页调整不到位,采用的pvc胶条弹性较差,窗扇加工偏差较大,导致门窗框与门窗扇之间缝隙较大,密封不严渗漏。
(6)门窗型材与玻璃间填充玻璃胶条,缝隙间没有打胶密封,在风压作用下,门窗扇型材与玻璃间密封不严渗漏。
(7)泄水孔设置不当和采用的部分外泄水孔盖在风压下紧闭堵塞泄水孔,导致向内泛水。
(8)部分窗台抹灰存在空鼓、裂缝、起砂,导致密封不严渗漏,部分飘窗顶板存水、渗漏,个别窗台泛水倒坡,导致存水、渗漏。
4.2预防措施
(1)加强设计,外门窗设计应明确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等物理性能指标。7层及7层以上外窗的抗风压性能应按结构计算的风荷载确定并不宜低于4级;1~6层外窗的抗风压性能不宜低于3级;气密性能不应低于4级;7层及7层以上外窗的水密性不宜低于3级;1~6层外窗的水密性不宜低于2级;其性能等级划分应符合GB/T7106(7107、7108)-2002的规定。
(2)门窗安装前应进行三项性能(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和导热系数的见证取样检测,安装完毕后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气密性现场检验。
(3)门窗框制作尺寸按洞口的尺寸制作,确保安装后窗框和面层间的空隙尺寸为8~15mm;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固定后的外框与墙体应根据饰面材料确定间隙。
(4)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点间距:转角处180mm,框边处不大于500mm。固定方法如下:①砼墙洞口采用射钉或塑料膨胀螺钉固定;②承重多孔砖墙洞口采用塑料膨胀螺钉固定,并不得固定在砖缝处。③非承重空心砖墙体洞口应采用钻洞填入C20砼或予埋砼实心砌块的方式,用胀锚螺钉固定,不允许直接固定在空心砖薄壁上。④砼(重质、轻质)空心砌块墙体洞口,应采用予埋实心砌块或连接铁件的方式安装。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
(5)门窗框与墙身间缝隙,应于洞口清理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剂,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
(6)门窗框外侧应留5mm宽的打胶槽口(外墙面层为粉刷层时,宜贴“┴”型塑料条做槽口),清理干净干燥后,贴美纹纸,打密封胶,密封胶应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密封胶做到表面光滑,无杂物、气泡。严禁在涂料面层上打密封胶。
(7)外门窗框料与墙体间缝隙密封完成后,应做淋水试验。
总之对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的工程质量问题要从设计、施工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
[1]毛鹤琴.土木工程施工(第三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上下册)(缩印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