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罂粟之家》的心理原型分析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2006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苏童小说《罂粟之家》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原型象征与隐喻,主人公刘沉草外在的的顺从与软弱是受到人格面具与阿尼玛原型影响的体现。沉草杀死演义与亲生父亲沉草的冲动则源于一直潜伏在他心中的阴影原型。在经历了阴影与人格面具的多次抗争并完全释放心中的阴影力量之后,沉草实现了自性,达到了人格的统一,在罂粟缸中获得了重生。在荣格心理学原型的视角下,《罂粟之家》是主人公刘沉草摆脱双重身份,实现人格自性的一次隐喻。
   关键词:心理原型 人格面具 阴影 阿尼玛与阿尼姆斯 自性
   《罂粟之家》是苏童“枫杨树系列”作品的代表之作,同时也是先锋文学的杰出之作。小说讲述了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在现代社会转型中逐渐走向衰亡的故事。该小说以主人公刘沉草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展现了丰富的心理原型象征及隐喻。荣格认为,原型即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1](15)而原始意象或原型作为集体无意识的结构形式,主要由那些被抑制的和被遗忘的心理素材构成。荣格通过分析每个人心中的集体无意识内容将心理学与文学连结在一起,用原始意象即原型的自我顯现来解释创作中的非自觉性现象。[1](7-8)每个人的人格中都具有四个重要原型,即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与阿尼姆斯以及自性。[2](48-63)借助荣格的心理原型学说,我们可以更好地解读小说《罂粟之家》中的人物形象,揭示隐藏在隐喻与象征背后的深刻意蕴。
   一.驯服的绵羊——人格面具下的刘沉草
   “人格面具这个词的本义是为使演员能在一出剧中扮演某一种特殊角色而戴的面具。在荣格心理学中,人格面具的作用与此类似,它保证一个人能扮演某种性格,而这种性格却并不一定就是他本人的性格。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人格面具也被称为顺从原型。”[2](48)在小说《罂粟之家》中,刘老侠的儿子沉草作为刘家未来的继承人一直被刘老侠偏爱、优待。刘家的血脉在刘老侠这一代衰弱下来,这预示着刘家乃至整个封建地主阶级无可避免地走向灭亡。
   在传统宗法制的影响下,封建家族重视血脉,重视土地的积聚与传承,所以即使刘老侠家里的粮食多到发霉但他在生活方面依然显得非常寒酸,刘家人个个面黄肌瘦,刘老侠的亲生儿子演义整日饥肠辘辘。刘老侠的行为体现着乡土社会最根本的逻辑——拥有土地就拥有一切,“更多意义上他更愿意扮演一个保存者和传递者,而不仅仅是一个占有者,但是这种传递只限于由血缘带来的家族关系,令他感到可悲的是这对他来说是最难的”[3]。为了传承土地与财富,刘老侠甘愿把自己妻子和长工偷情所生的沉草当作亲生儿子看待,送他去外地读书,交给他象征着家族权力的白金钥匙。沉草就是在这样一种错位的期望下长大的,首先他并没有刘家的血脉,他不是地主的儿子,而是长工的儿子。其次他并不想成为刘家继承人,不想拥有这让他感到眩晕的大片罂粟,以及供养着罂粟的大片土地。沉草内心抗拒着这即将到来的一切,但行为上却又表现出顺从与屈服。顺从是沉草人格面具的表现,人格面具让他被迫接受刘家继承人的位置,这样的做法违背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于他而言,他想要的是曾经的校园生活,既不是地主阶级的接班人,也不是长工的儿子。但他明白,到县城读书的机会是建立在刘家继承人的基础之上的,他在无法再回到过去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即将到来的命运。
   人格面具使得沉草最终接过了刘家的白金钥匙,并正式与过去的自己告别。人格面具掩盖着沉草内心的真实想法,也掩盖着他的原始冲动。当沉草与演义发生争执时,一向温柔有礼的沉草发疯一般地砍向了演义,虽然当时的他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但是“他听见自己数数了,连砍五刀。演义的黑血在阳光下喷溅出来时,他砍完了五刀”,[4](13)沉草对演义的恐惧与厌恶在一瞬间爆发,这几乎让他自己都难以相信。人格面具使得沉草能够以温和的态度对待演义,但当沉草受到猛烈刺激的时候,人格面具不再压抑他的真实想法,沉草在成功抵挡演义的袭击后仍然挥刀砍杀了演义。阴影的力量一触即发,人格面具已无法再约束沉草潜意识里的冲动。
   二.柴刀与手枪——阴影力量的释放
   阴影原型比任何其他原型都更多地容纳着人的最基本的动物性。他是人身上所有那些最好和最坏的东西发源地,而这些东西特别表现在同性间的关系中。[2](56-57)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朱自清先生以一个青年乃至成年人的视角为我们描述了父子间的矛盾与亲情,让我们看到了父子伦理的特殊性,是整个初中语文教材中极为深沉的父子人伦的典型样本,有极高的认识价值。   关键词:《背影》 父子伦理 典型样本   马克思曾言:“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中。”在林林种种的关系中,父子关系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一般情况下,父亲在家庭中具有支
高中化学是高考当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同时也是高中教育教学当中的重要组成成员,化学教师要重视化学课堂教学,将创新意识与化学教学相结合,不断的创新化学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化
内容摘要:《边城》是沈从文描绘湘西下层普通民众独特生命形式的成熟之作。有别于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湘西土地上原始自然的生活形式天然地具有“陌生化”效果。此外,作者创造性地对文学语言、故事情节、叙事结构这三方面进行陌生化处理,进一步增强了读者对边城这一化外之境的新鲜感和好奇感,延长了对作品唯美意蕴及隐含意义挖掘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俄国形式主义 《边城》 陌生化   《边城》是沈从文描绘湘西下层普
内容摘要:为进一步探析《呼兰河传》国民性解剖主题,在概括分析小说中小城人国民劣根性和冯歪嘴形象独异性基础上,结合作者的情感态度,从启蒙和生存的视角思考其内涵意蕴。小说在刻画小城人生存困境和悲剧中揭露和批判其劣根性,同时在儿童视角的感受和作者成人视角的思考描写中凸显冯歪嘴形象体现的在生存困境中挣扎的原始生命强力、乐观顽强精神和积极反抗追求。萧红对小城人有批判有悲悯,在对小说和现實人们生存出路渺茫的悲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时期,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并且培养了自己对各科目的兴趣.课堂教学是一种模式,或者说
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是促进小学生发展的有益因子,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可以创造新的教育途径.劳动教育融入小学数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但劳
内容摘要:女性意识是丁玲历时半个世纪文学创作的母题。从五四时期审视女性对身体的合理欲望到以解放为号召的革命时代下女性对革命的贡献,丁玲对女性生存问题的关注在逐渐加深。在历经“向左转”中丁玲完成了对自我的改造,文学创作也形成了两套书写体系。创作于截然不同的两个时期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我在霞村的时候》,文本都深具女性意识,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深入解读,旨在对丁玲及其作品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关
内容摘要:《雨中猫》是美国“迷茫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厄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中呈现了两方面的对立。一方面,妻子受制于男性,失去了自我的话语权。这是男性与女性的对立。但同时,妻子的女性意识逐渐苏醒。另一方面,人类文明凌驾于自然之上。这是人类与自然的对立。小说中体现的思想恰好符合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即:自然与女性之间存在固有内在联系,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会加剧女性地位的贬低。本文旨
从初中物理教学的角度来看,通过物理教学可以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所以,需要教师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由浅及深地探索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针对高中物理新概念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以论证式教学课程作为基础,开展高中物理概念课程,以此培养学生学科论证能力.因此,本文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