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农与张学良的三次“洛川会谈”

来源 :党的文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caonima3344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6年初,中共中央派代表李克农赴洛川,同张学良将军举行会谈,试图联合东北军,共同抗日反蒋。对“洛川会谈”,目前研究“西安事变”的有关书籍与文章普遍认为只进行了1次会谈,时间在1936年3月初。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李先念文选》(以下简称《文选》),反映了李先念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真理,不畏险阻,尽心尽力地为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为亿万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
第2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自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依照本法各条之规定,得组织下列各类合作社:
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的到来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迅速发展,对手工业小资本家的改造问题也要求马上确定,闻时他们也积极要求走合作化的道路。现在根据北京,天津,潍坊等地报告材料拟出此提纲,供小组讨论的参考:
中央基本上同意并批准第四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的报告特批转各地,希认真研究并贯彻执行。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同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是必要的一课。限于篇幅,本文着重谈谈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情况。
中国共产党关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经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便提上了新中国的议事日程。实践已经证明,社会主义改造在总的方面来说是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的,它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引言 毛泽东生活的时代,正处在中国由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过渡的转折点上。特别是毛泽东的晚年,“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从而摆脱了外来的控制与奴役,在民族自立的角度上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同时,广袤而贫瘠的国家也面临着艰难的局面和关键的抉择。
一 毛泽东是政治家,是诗人。他不是、也不屑于成为一名刻板的学者。他的思想一泻千里,奔腾跳跃,常有惊人之笔,但语汇粗拙、笨重,始终缺乏一个规范、精致的表达形式。他几乎从未给他使用的概念以明确的界说。斯诺1936年访问延安时曾发现毛泽东有用政治名词说明问题的习惯,这种习惯显然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党的文献》1988年2、3、4期连载的《刘鼎在张学良那里工作的时候》一文(以下简称该文),我们感到是一篇珍贵的史料,对于我们研究西安事变史很有帮助。有些材料确是档案文献中所没有记载的,如安塞会议;有一些有争议盼问题也在刘鼎的札记中得到解决,如成立学兵队,但是我们认为此文有的内容还值得研讨,提出来和该文作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