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忽视的重要学术领域。通过可视化分析发现,假新闻的研究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点。近年来社交媒体上假新闻泛滥的现象,引起了传播学者们的高度重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今后国内的假新闻研究,应该考虑突破学科界限,重视研究方法,同时在针对社交媒体的假新闻治理、假新闻的认知心理机制以及对外传播中的假新闻监管机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关键词】假新闻 知识图谱 虚假消息 谣言 web of science
假新闻(fake news)在形式上模仿新闻媒体的内容,而实际上是捏造的消息,包括虚假消息(misinformation)和谣言(disinformation)。①由于人们的猎奇心理,假新闻比真新闻传播得更远、更快、更深、更广。②
假新闻层出不穷,不但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影响到了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③,使得解决这个问题显得更加急迫。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假新闻研究的国际文献,探究其研究概况、发展动态及研究热点,为我国的假新闻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获取
(一)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开发的学术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该工具根植于文献计量学,采用知识图谱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现某一研究领域文献生产的时空分布、研究热点、发展演变,等等。④近些年来,CiteSpace在众多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此分析工具,通过国家、关键词和聚类、参考文献共被引等多种分析途径,呈现假新闻研究的时空分布、热点领域以及前沿演进。
(二)数据获取
SSCI是科学网(Web of Science,简称WOS)其中一个数据库,也是目前社会科学领域最为权威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了各学科领域最为核心的专业期刊。⑤在WOS中,选择SSCI,在主题词及篇名中,输入fake news、disinformation、misinformation,获取相关文献。文献检索方式具体如下:
TS=fake news or disinformation or misinformation or TI=fake news or disinformation or misinformation AND语种:English AND文献类型:Article.时间跨度:所有年份.索引:SSCI.
最后,获得文献1679条,参考文献52588条。检索日期为2018年11月2日。目前获取的2018年度假新闻研究论文以及参考文献数据并不齐全,尽管如此,还是可以从中看出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因此保留了2018年的数据。
本研究对获得的文献记录数据,通过CiteSpace软件(5.3.R4版)进行分析,数据处理条件为:时间范围1947~2018年。节点类型选取标准设定为“Top 50”,时间分区(years per slice)设定为4。
二、假新闻研究概况
1.假新闻研究的时间分布
文献的数量变化直接反映了科学知识量的变化。⑥根据文献数量的变化,可以判断出研究的发展阶段。总体上看,假新闻的研究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根据论文发表的数量,可以把假新闻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时期(1947-1990年)、发展时期(1991-2011年)和繁荣时期(2012年至今)。
1947年,《医疗信息和虚假消息》⑦發表,拉开了假新闻研究的序幕,假新闻研究的萌芽时期由此开始。长达43年,发文数量总共44篇,平均每年仅1篇左右。这表明,假新闻的研究在这一阶段发展得极为缓慢,同时,相关研究也没有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
1991年,假新闻研究文章数量首次突破10篇,研究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此后,历年发表数量均在10篇以上,持续增长至今。发展时期的发文总数量672篇,年均32篇。假新闻研究开始受到学界关注。
2012年起,假新闻的研究进入繁荣时期。除2012年之外,每年的发表数量均在100篇以上。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层出不穷的假新闻不但吸引了全球的视线,也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仅以传播学为例,2016、2017和2018这三年,假新闻研究论文的发表数量分别为7篇、16篇和38篇,连年倍增。虽然2018年度的数据仅统计到11月初,但是论文数量已经超过2017年度。短短7年时间,发文数量高达958篇,年均136.9篇,这表明假新闻研究进入繁荣时期,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学术领域。(如图1)
2.假新闻研究的空间分布
国家合作图谱(阈值≥24)的聚类结果显示:合作网络中共有节点47个,连线94条,网络整体密度为0.087,这说明假新闻研究的国际合作较为普遍;图2显示,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处于核心地位。
在SSCI刊物论文发表数量上,美国长期居于领先地位。在假新闻研究方面也不例外,美国独占鳌头,一个国家就占到了论文生产总量的一半以上。
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有不少文章发表,研究实力不俗。中国发文数量排在第10位,在假新闻研究实力上,我国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还相当大,与应有的地位不相称。(如表1)
3.假新闻研究的学科分布
假新闻研究,跨越了心理学、政府与法律、传播学等75个学科,跨学科的特点十分显著。表2列出了发文数量在40篇以上的学科,其中,心理学在假新闻研究上成果最为丰硕,政府与法律、公众环境与职业健康、传播学等学科的假新闻研究也成果较多。
4.假新闻研究的知识基础
知识基础是科学文献中的引文和共被引的轨迹。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来看,被引文献组成了一个领域中的知识基础。⑧共被引频次和中心性是衡量知识基础的两个重要尺度。文献的共被引频次越高,中心性越强,表明越是受到学术界的瞩目。本文通过文献的共被引分析,找出共被引频次和中心性较高的文献,揭示假新闻研究的知识基础。(如图3) 被引频次前10位的论文,研究焦点集中于心理学的领域。(如表3)其中,《虚假消息及其纠正:持续影响和成功消除》被引用次数81次,居于首位。作者认为,在当代社会,虚假消息普遍并且持续存在,值得公众关注。在考察了虚假消息在社会中的传播机制之后,作者提出,媒体格局的变化,包括互联网的到来,已经从根本上影响了信息及虚假消息传播的方式。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试图撤回虚假消息的努力甚至会适得其反,反而坚定受众的错误信念。最后,作者提出了澄清虚假消息的具体建议。⑨
值得关注的是,英国学者加波特(Fiona Gabbert)有3篇论文名列高被引前10。加波特比较重视记忆从众性(memory conformity)的研究。记忆从众性也就是指当两个人看到并讨论同一个事件时,一个人的记忆报告(memory report)可能会影响另一个人的记忆报告。加波特认为,如果证人之间已经相互讨论了一个事件,那么警方在判断其准确性时,应该非常注意不要过分重视其独立陈述的一致性。⑩同时,在社交中遇到的虚假消息比非社交来源的错误信息更具误导性。这对年轻人和老年人而言都是如此。11加波特与合作者研究了记忆从众性效应背后的两个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发起讨论的证人最有可能影响到其他证人的记忆报告。此外,当在讨论中遇到另一项(以前未见过的)信息时,证人最有可能受到影響。12
中心性位居前10位的论文,研究焦点同样集中于心理学领域。(如表4)加拿大学者马尔凯(Marche)的论文《记忆强度影响虚假消息的报告》中心性为0.33,排名第一。他通过实验来测试原始信息与误导信息的强度是否以及如何影响3至5岁儿童对于事件的记忆。在三个实验中,这些儿童观看幻灯片展示的事件之后,他们中的一些人被问到误导性问题,并被测试对事件细节的记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他们出现记忆障碍,但暴露于误导性信息会鼓励报告此信息。13
表3和表4的文献,既是假新闻研究中重要的知识基础,也是最受瞩目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来自于心理学领域。
三、假新闻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一)假新闻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共现的频次以及中心性,是揭示某一领域研究热点的两个重要指标。频次越高,中心性越强,表明该关键词十分重要,也就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假新闻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网络节点165个,连线351条,网络整体密度0.0259。密度低表明研究热点较多。
从图4和表5可见,虚假消息、信息和暗示感受性(Suggestibility)出现的频次最高;记忆、虚假记忆、证人记忆、事件、回忆,等等,频次位居前列。从中心性来看,儿童、成人、互联网这3个关键词中心性最强;暗示感受性、信仰、信息、知识,等等,其中心性也位居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关键词,比如虚假消息、信息、暗示感受性、知识,在频次与中心性方面,都位于前10,表明其为假新闻研究的热点。总体上看,假新闻的研究热点集中于心理学领域。
(二)假新闻的研究趋势
突现词是短时间内出现较多或使用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使用突现词能够探测某一学科发展的新兴趋势和突然变化。14为了更好地反应出研究的变化状态,此处将时间分区设定为1。
儿童记忆、事件、年龄等25个突现词,展示了该领域研究热点的转换。暗示感受性、干扰(interference)、证人证词,等等,在较长的时间内都是研究热点。进入21世纪以后,学龄前儿童、从众性、社会传染(social contagion)开始引起大家关注。最近几年,质化研究、传播、互联网和理解(comprehension)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其中,传播与互联网角度的假新闻研究热度还处于持续当中。这与上文所述,近年来,假新闻研究中的传播学论文数量连年倍增是一致的。
总的来看,假新闻的研究热点转换相当频繁,近年来,社交媒体上假新闻泛滥的现象,引起了传播学者们的高度重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CiteSpace对假新闻的研究绘制出知识图谱。综上,假新闻的研究进入了繁荣阶段,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学术领域。在研究实力方面,美国优势明显,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实力不凡,我国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假新闻的研究,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点。心理学的假新闻研究论文,是该领域重要的知识基础。同时,研究热点也主要集中于心理学。假新闻的研究热点转换相当频繁,近年来,社交媒体上假新闻泛滥的现象,引起了传播学者们的高度重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传播与互联网角度的假新闻研究热度还处于持续当中。
与假新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相比,我国还存在诸多不足。第一,研究水平差距明显,具体表现在研究实力和影响力都不够强。在论文的数量上,我国没有明显优势;在最受瞩目的研究成果中,也难觅中国学者的身影。第二,学科相对单一。国内期刊中有关假新闻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不过,研究的学科过于集中在新闻传播学,其他学科的假新闻研究一是数量上非常少,二是影响力不大。这与国际研究现状形成了相当明显的反差。第三,对研究方法重视不足。国际上的假新闻研究,不管是采用量化研究、质性研究或者混合研究,非常强调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合理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了科学的方法作基础,使得研究的水准有了基本保障。而国内期刊中的假新闻研究,普遍对研究方法重视不够,随意性的个人见解多,有分量的实证研究少。
良好的国家形象离不开高质量的对外传播。当前对外传播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使得解决假新闻泛滥的问题显得更加急迫。有理由相信,假新闻研究的热潮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今后国内的假新闻研究,应该考虑突破学科界限,重视研究方法,针对社交媒体的假新闻治理、假新闻的认知心理机制以及对外传播中的假新闻监管机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注释:
①Dmj L,Baum M A,Benkler Y,et al.(2018).The science of fake news [J].Science,359(6380):1094-1096. ②Vosoughi S,Roy D, Aral S. ( 2018). The spread of true and false news online[J]. Science, 359(6380):1146-1151.
③王晓真.鼓励公众参与打击假新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7-6(3).
④陈超美、陈悦、侯剑华等.CiteSpace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情报学报,2009(3).
⑤李武.新闻传播学国际期刊出版态势——基于SSCI期刊的计量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3(01):85-89.
⑥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⑦Binger C.(1947).Medical information and misinformation[J].Mental Hygiene, 31(1):1-13.
⑧傅居正、喻國明.数据新闻的学科建构:演进逻辑、知识图谱与前沿热点——基于美国核心期刊数据库Web of Science(1992-2018)的文献分析[J].新闻记者,2018(10):57-69.
⑨Lewandowsky S,Ecker UKH, Seifert CM,et al.(2012).Misinformation and its correction:Continued influence and successful debiasing[J]. Psychol Sci Public Interest,13(3):106-131.
⑩Gabbert,F.,Memon,A.,& Allan,K.(2003). Memory conformity:can eyewitnesses influence each other’s memories for an event?[J].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17(5),533-543.
11Gabbert,F.,Memon,A.,Allan,K.,& Wright,D. B.(2004). Say it to my face: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socially encountered misinformation.[J].Legal and Criminological Psychology,9(2),215-227.
12Gabbert,F.,Memon,A.,& Wright,D. B.(2006). Memory conformity:Disentangling the steps toward influence during a discussion[J].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13(3),480-485.
13Marche,T. A.(1999).Memory Strength Affects Reporting of Misinformation[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73(1),45-71.
14吴祥恩、陈晓慧.国际在线临场感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基于2000—2017年WOS核心数据库相关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8(02):37-45.
作者简介:邓备,博士,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编辑:孟凌霄
【关键词】假新闻 知识图谱 虚假消息 谣言 web of science
假新闻(fake news)在形式上模仿新闻媒体的内容,而实际上是捏造的消息,包括虚假消息(misinformation)和谣言(disinformation)。①由于人们的猎奇心理,假新闻比真新闻传播得更远、更快、更深、更广。②
假新闻层出不穷,不但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影响到了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③,使得解决这个问题显得更加急迫。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假新闻研究的国际文献,探究其研究概况、发展动态及研究热点,为我国的假新闻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获取
(一)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开发的学术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该工具根植于文献计量学,采用知识图谱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现某一研究领域文献生产的时空分布、研究热点、发展演变,等等。④近些年来,CiteSpace在众多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此分析工具,通过国家、关键词和聚类、参考文献共被引等多种分析途径,呈现假新闻研究的时空分布、热点领域以及前沿演进。
(二)数据获取
SSCI是科学网(Web of Science,简称WOS)其中一个数据库,也是目前社会科学领域最为权威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了各学科领域最为核心的专业期刊。⑤在WOS中,选择SSCI,在主题词及篇名中,输入fake news、disinformation、misinformation,获取相关文献。文献检索方式具体如下:
TS=fake news or disinformation or misinformation or TI=fake news or disinformation or misinformation AND语种:English AND文献类型:Article.时间跨度:所有年份.索引:SSCI.
最后,获得文献1679条,参考文献52588条。检索日期为2018年11月2日。目前获取的2018年度假新闻研究论文以及参考文献数据并不齐全,尽管如此,还是可以从中看出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因此保留了2018年的数据。
本研究对获得的文献记录数据,通过CiteSpace软件(5.3.R4版)进行分析,数据处理条件为:时间范围1947~2018年。节点类型选取标准设定为“Top 50”,时间分区(years per slice)设定为4。
二、假新闻研究概况
1.假新闻研究的时间分布
文献的数量变化直接反映了科学知识量的变化。⑥根据文献数量的变化,可以判断出研究的发展阶段。总体上看,假新闻的研究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根据论文发表的数量,可以把假新闻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时期(1947-1990年)、发展时期(1991-2011年)和繁荣时期(2012年至今)。
1947年,《医疗信息和虚假消息》⑦發表,拉开了假新闻研究的序幕,假新闻研究的萌芽时期由此开始。长达43年,发文数量总共44篇,平均每年仅1篇左右。这表明,假新闻的研究在这一阶段发展得极为缓慢,同时,相关研究也没有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
1991年,假新闻研究文章数量首次突破10篇,研究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此后,历年发表数量均在10篇以上,持续增长至今。发展时期的发文总数量672篇,年均32篇。假新闻研究开始受到学界关注。
2012年起,假新闻的研究进入繁荣时期。除2012年之外,每年的发表数量均在100篇以上。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层出不穷的假新闻不但吸引了全球的视线,也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仅以传播学为例,2016、2017和2018这三年,假新闻研究论文的发表数量分别为7篇、16篇和38篇,连年倍增。虽然2018年度的数据仅统计到11月初,但是论文数量已经超过2017年度。短短7年时间,发文数量高达958篇,年均136.9篇,这表明假新闻研究进入繁荣时期,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学术领域。(如图1)
2.假新闻研究的空间分布
国家合作图谱(阈值≥24)的聚类结果显示:合作网络中共有节点47个,连线94条,网络整体密度为0.087,这说明假新闻研究的国际合作较为普遍;图2显示,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处于核心地位。
在SSCI刊物论文发表数量上,美国长期居于领先地位。在假新闻研究方面也不例外,美国独占鳌头,一个国家就占到了论文生产总量的一半以上。
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有不少文章发表,研究实力不俗。中国发文数量排在第10位,在假新闻研究实力上,我国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还相当大,与应有的地位不相称。(如表1)
3.假新闻研究的学科分布
假新闻研究,跨越了心理学、政府与法律、传播学等75个学科,跨学科的特点十分显著。表2列出了发文数量在40篇以上的学科,其中,心理学在假新闻研究上成果最为丰硕,政府与法律、公众环境与职业健康、传播学等学科的假新闻研究也成果较多。
4.假新闻研究的知识基础
知识基础是科学文献中的引文和共被引的轨迹。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来看,被引文献组成了一个领域中的知识基础。⑧共被引频次和中心性是衡量知识基础的两个重要尺度。文献的共被引频次越高,中心性越强,表明越是受到学术界的瞩目。本文通过文献的共被引分析,找出共被引频次和中心性较高的文献,揭示假新闻研究的知识基础。(如图3) 被引频次前10位的论文,研究焦点集中于心理学的领域。(如表3)其中,《虚假消息及其纠正:持续影响和成功消除》被引用次数81次,居于首位。作者认为,在当代社会,虚假消息普遍并且持续存在,值得公众关注。在考察了虚假消息在社会中的传播机制之后,作者提出,媒体格局的变化,包括互联网的到来,已经从根本上影响了信息及虚假消息传播的方式。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试图撤回虚假消息的努力甚至会适得其反,反而坚定受众的错误信念。最后,作者提出了澄清虚假消息的具体建议。⑨
值得关注的是,英国学者加波特(Fiona Gabbert)有3篇论文名列高被引前10。加波特比较重视记忆从众性(memory conformity)的研究。记忆从众性也就是指当两个人看到并讨论同一个事件时,一个人的记忆报告(memory report)可能会影响另一个人的记忆报告。加波特认为,如果证人之间已经相互讨论了一个事件,那么警方在判断其准确性时,应该非常注意不要过分重视其独立陈述的一致性。⑩同时,在社交中遇到的虚假消息比非社交来源的错误信息更具误导性。这对年轻人和老年人而言都是如此。11加波特与合作者研究了记忆从众性效应背后的两个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发起讨论的证人最有可能影响到其他证人的记忆报告。此外,当在讨论中遇到另一项(以前未见过的)信息时,证人最有可能受到影響。12
中心性位居前10位的论文,研究焦点同样集中于心理学领域。(如表4)加拿大学者马尔凯(Marche)的论文《记忆强度影响虚假消息的报告》中心性为0.33,排名第一。他通过实验来测试原始信息与误导信息的强度是否以及如何影响3至5岁儿童对于事件的记忆。在三个实验中,这些儿童观看幻灯片展示的事件之后,他们中的一些人被问到误导性问题,并被测试对事件细节的记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他们出现记忆障碍,但暴露于误导性信息会鼓励报告此信息。13
表3和表4的文献,既是假新闻研究中重要的知识基础,也是最受瞩目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来自于心理学领域。
三、假新闻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一)假新闻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共现的频次以及中心性,是揭示某一领域研究热点的两个重要指标。频次越高,中心性越强,表明该关键词十分重要,也就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假新闻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网络节点165个,连线351条,网络整体密度0.0259。密度低表明研究热点较多。
从图4和表5可见,虚假消息、信息和暗示感受性(Suggestibility)出现的频次最高;记忆、虚假记忆、证人记忆、事件、回忆,等等,频次位居前列。从中心性来看,儿童、成人、互联网这3个关键词中心性最强;暗示感受性、信仰、信息、知识,等等,其中心性也位居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关键词,比如虚假消息、信息、暗示感受性、知识,在频次与中心性方面,都位于前10,表明其为假新闻研究的热点。总体上看,假新闻的研究热点集中于心理学领域。
(二)假新闻的研究趋势
突现词是短时间内出现较多或使用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使用突现词能够探测某一学科发展的新兴趋势和突然变化。14为了更好地反应出研究的变化状态,此处将时间分区设定为1。
儿童记忆、事件、年龄等25个突现词,展示了该领域研究热点的转换。暗示感受性、干扰(interference)、证人证词,等等,在较长的时间内都是研究热点。进入21世纪以后,学龄前儿童、从众性、社会传染(social contagion)开始引起大家关注。最近几年,质化研究、传播、互联网和理解(comprehension)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其中,传播与互联网角度的假新闻研究热度还处于持续当中。这与上文所述,近年来,假新闻研究中的传播学论文数量连年倍增是一致的。
总的来看,假新闻的研究热点转换相当频繁,近年来,社交媒体上假新闻泛滥的现象,引起了传播学者们的高度重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CiteSpace对假新闻的研究绘制出知识图谱。综上,假新闻的研究进入了繁荣阶段,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学术领域。在研究实力方面,美国优势明显,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实力不凡,我国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假新闻的研究,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点。心理学的假新闻研究论文,是该领域重要的知识基础。同时,研究热点也主要集中于心理学。假新闻的研究热点转换相当频繁,近年来,社交媒体上假新闻泛滥的现象,引起了传播学者们的高度重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传播与互联网角度的假新闻研究热度还处于持续当中。
与假新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相比,我国还存在诸多不足。第一,研究水平差距明显,具体表现在研究实力和影响力都不够强。在论文的数量上,我国没有明显优势;在最受瞩目的研究成果中,也难觅中国学者的身影。第二,学科相对单一。国内期刊中有关假新闻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不过,研究的学科过于集中在新闻传播学,其他学科的假新闻研究一是数量上非常少,二是影响力不大。这与国际研究现状形成了相当明显的反差。第三,对研究方法重视不足。国际上的假新闻研究,不管是采用量化研究、质性研究或者混合研究,非常强调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合理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了科学的方法作基础,使得研究的水准有了基本保障。而国内期刊中的假新闻研究,普遍对研究方法重视不够,随意性的个人见解多,有分量的实证研究少。
良好的国家形象离不开高质量的对外传播。当前对外传播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使得解决假新闻泛滥的问题显得更加急迫。有理由相信,假新闻研究的热潮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今后国内的假新闻研究,应该考虑突破学科界限,重视研究方法,针对社交媒体的假新闻治理、假新闻的认知心理机制以及对外传播中的假新闻监管机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注释:
①Dmj L,Baum M A,Benkler Y,et al.(2018).The science of fake news [J].Science,359(6380):1094-1096. ②Vosoughi S,Roy D, Aral S. ( 2018). The spread of true and false news online[J]. Science, 359(6380):1146-1151.
③王晓真.鼓励公众参与打击假新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7-6(3).
④陈超美、陈悦、侯剑华等.CiteSpace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情报学报,2009(3).
⑤李武.新闻传播学国际期刊出版态势——基于SSCI期刊的计量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3(01):85-89.
⑥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⑦Binger C.(1947).Medical information and misinformation[J].Mental Hygiene, 31(1):1-13.
⑧傅居正、喻國明.数据新闻的学科建构:演进逻辑、知识图谱与前沿热点——基于美国核心期刊数据库Web of Science(1992-2018)的文献分析[J].新闻记者,2018(10):57-69.
⑨Lewandowsky S,Ecker UKH, Seifert CM,et al.(2012).Misinformation and its correction:Continued influence and successful debiasing[J]. Psychol Sci Public Interest,13(3):106-131.
⑩Gabbert,F.,Memon,A.,& Allan,K.(2003). Memory conformity:can eyewitnesses influence each other’s memories for an event?[J].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17(5),533-543.
11Gabbert,F.,Memon,A.,Allan,K.,& Wright,D. B.(2004). Say it to my face: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socially encountered misinformation.[J].Legal and Criminological Psychology,9(2),215-227.
12Gabbert,F.,Memon,A.,& Wright,D. B.(2006). Memory conformity:Disentangling the steps toward influence during a discussion[J].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13(3),480-485.
13Marche,T. A.(1999).Memory Strength Affects Reporting of Misinformation[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73(1),45-71.
14吴祥恩、陈晓慧.国际在线临场感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基于2000—2017年WOS核心数据库相关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8(02):37-45.
作者简介:邓备,博士,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编辑:孟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