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实施差异教学是指教师改变教学的速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而弹性的学生分组是差异教学的核心,它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优势以及偏好组建教学小组,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活动。开展弹性分组教学的最佳时期是学生学习差异性较大的教学时期。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这些时机到来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分组。以下是笔者的具体做法:
一、同质分层小组
如,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分式方程(二),教师在讲课前感觉学生的学习差异很大,于是在课前对学生进行预考。根据考试结果,把仍需要复习分式方程(一)的学生分在A组,把掌握部分知识的学生分在B组,把已完全掌握知识的学生分在C组。然后先对A组学生多讲些课;对B组学生采取弹性的学习方式,当教师讲授他们未掌握的技能时,他们就和A组的学生一起听课,当教师讲授他们已经掌握的技能时,他们就和c组的学生一起做教师安排的其他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以应用并扩充所学知识。然后教师再安排A组做基础应用练习来巩固知识,同时检查B、c组学习情况,并解答问题。最后教师才进行新课的统一教学。
二、异质合作小组
1,根据认知方式不同进行分组
对于那些总被分到需要再教学小组中的学生,教师可根据他们的学习优势和兴趣进行分组。教师先从“多元智能检核表”收集的情况中发现他们的学习需要、优势与不足以及喜欢用什么方式来学习,并建立个人档案,使教师能更好地设计课堂教学。
如,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勾股定理,教师从“多元智能检核表”收集的情况中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和学习兴趣。并把具有语言优势、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以及喜欢用动作操作来学习的学生分别分到各个合作小组中。先让有语言优势的学生在课堂上讲述有关勾股定理的史料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再让组员在组长的领导下分工合作,有的剪拼图形,有的充当测量员,有的作记录员,有的建立数学模型。教师现场做好管理工作,进行指导解答疑难问题,使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剪拼赵爽弦图证明勾股定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积极参与,在“讲”、“观察”、“测量”、“探究”、“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这种分组,使认知方式不同的学生互相搭配,发挥不同认知类型学生的优势,从而促进学生认知风格的“相互强化”,它利用了个体之间不同的认知优势,通过合作学习共享这些资源,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2,根据数学认知结构的不同进行分析
在单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还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教师通过多次小测,对各个知识点中学会、未学会、部分学会进行分类,并作好记录,作为合作学习分组的根据,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可以达到数学认知结构的异质。这样当学生甲学会了知识点A以及与A有关的知识B、C的教材,相对于学生乙没学会该知识点,当两人被编成一组时,在学习知识点A相关教材时,学生甲将可以指导学生乙知识点不会的内容,使得学生乙藉由别人的指导而将知识点A学会。同时学生甲也把与A有关的知识B、c的资讯带给学生乙。
数学交流是学习者以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的方式,对数学的观点所建构的理解和表达。因为其中包含着主体的创造性的选择,所以数学交流也是主体建构的具体过程,因而对数学认知结构的完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把数学认知结构不同的学生分到同一个合作小组学习将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并创设了良好的交流氛围。通过数学交流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对问题的全方位的理解,完善了数学的认知结构。
差异性弹性分组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以多种方式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需要掌握的技能或者学习优势,在数学课堂中进行客观合理的分组,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创造了教学环境和适当的方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成功的、自信的学习者,课堂教学的效率不言而喻。
差异性弹性分组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优越性,但也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例如,如何根据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出有认知、理解、应用和综合四个层次的有挑战性的活动和层递式的问题,以及如何管理一个让学生在同一时间做不同活动的课堂,这对一个初实施差异性弹性分组教学的执教者来说有一定的困难。笔者在此提出几点建议:首先是执教者可以和其他同事组成合作伙伴,一起分享各种资源以及彼此的看法,共同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和层递式问题,并进行分工负责,分组教学。其次是制定在弹性分组学习时学生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制定学生完成任务后应做的事情,小组中可选一名组长负责管理。再是灵活掌握和不同小组一起工作的时间,尽可能把时间分配给那些需要更多教学指导的小组,对其他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做,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同质分层小组
如,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分式方程(二),教师在讲课前感觉学生的学习差异很大,于是在课前对学生进行预考。根据考试结果,把仍需要复习分式方程(一)的学生分在A组,把掌握部分知识的学生分在B组,把已完全掌握知识的学生分在C组。然后先对A组学生多讲些课;对B组学生采取弹性的学习方式,当教师讲授他们未掌握的技能时,他们就和A组的学生一起听课,当教师讲授他们已经掌握的技能时,他们就和c组的学生一起做教师安排的其他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以应用并扩充所学知识。然后教师再安排A组做基础应用练习来巩固知识,同时检查B、c组学习情况,并解答问题。最后教师才进行新课的统一教学。
二、异质合作小组
1,根据认知方式不同进行分组
对于那些总被分到需要再教学小组中的学生,教师可根据他们的学习优势和兴趣进行分组。教师先从“多元智能检核表”收集的情况中发现他们的学习需要、优势与不足以及喜欢用什么方式来学习,并建立个人档案,使教师能更好地设计课堂教学。
如,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勾股定理,教师从“多元智能检核表”收集的情况中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和学习兴趣。并把具有语言优势、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以及喜欢用动作操作来学习的学生分别分到各个合作小组中。先让有语言优势的学生在课堂上讲述有关勾股定理的史料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再让组员在组长的领导下分工合作,有的剪拼图形,有的充当测量员,有的作记录员,有的建立数学模型。教师现场做好管理工作,进行指导解答疑难问题,使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剪拼赵爽弦图证明勾股定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积极参与,在“讲”、“观察”、“测量”、“探究”、“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这种分组,使认知方式不同的学生互相搭配,发挥不同认知类型学生的优势,从而促进学生认知风格的“相互强化”,它利用了个体之间不同的认知优势,通过合作学习共享这些资源,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2,根据数学认知结构的不同进行分析
在单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还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教师通过多次小测,对各个知识点中学会、未学会、部分学会进行分类,并作好记录,作为合作学习分组的根据,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可以达到数学认知结构的异质。这样当学生甲学会了知识点A以及与A有关的知识B、C的教材,相对于学生乙没学会该知识点,当两人被编成一组时,在学习知识点A相关教材时,学生甲将可以指导学生乙知识点不会的内容,使得学生乙藉由别人的指导而将知识点A学会。同时学生甲也把与A有关的知识B、c的资讯带给学生乙。
数学交流是学习者以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的方式,对数学的观点所建构的理解和表达。因为其中包含着主体的创造性的选择,所以数学交流也是主体建构的具体过程,因而对数学认知结构的完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把数学认知结构不同的学生分到同一个合作小组学习将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并创设了良好的交流氛围。通过数学交流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对问题的全方位的理解,完善了数学的认知结构。
差异性弹性分组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以多种方式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需要掌握的技能或者学习优势,在数学课堂中进行客观合理的分组,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创造了教学环境和适当的方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成功的、自信的学习者,课堂教学的效率不言而喻。
差异性弹性分组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优越性,但也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例如,如何根据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出有认知、理解、应用和综合四个层次的有挑战性的活动和层递式的问题,以及如何管理一个让学生在同一时间做不同活动的课堂,这对一个初实施差异性弹性分组教学的执教者来说有一定的困难。笔者在此提出几点建议:首先是执教者可以和其他同事组成合作伙伴,一起分享各种资源以及彼此的看法,共同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和层递式问题,并进行分工负责,分组教学。其次是制定在弹性分组学习时学生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制定学生完成任务后应做的事情,小组中可选一名组长负责管理。再是灵活掌握和不同小组一起工作的时间,尽可能把时间分配给那些需要更多教学指导的小组,对其他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做,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