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空间”在艺术的发展的过程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作用,阿恩海姆对于艺术作品中“空间”的表现有独到的见解。本文主要是对阿恩海姆的“空间”理论在绘画中的表现进行说明。
【关键词】:绘画作品;空间;透视;层次
“空间”是很多艺术家在作画时所追求的效果,古希臘人早就知道运用透视法来表现空间,中世纪的艺术家们“开始用从前景到背景前后一致的深远法努力构成写实主义的绘画空间”。文艺复兴以前,我们所见到的绘画作品在空间的处理上基本都处于“多点透视”及“散点透视”的状态,对透视学的应用也仅仅处于一种感性认识,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界才普遍掀起了研究透视学及光影学的热潮。而现在大多数对于“空间”的解释是: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
一、绘画作品中“空间”的形成
一直以来在二维的画纸上来表现三维的空间,是很多艺术家所追求的。在阿恩海姆看来,绘画作品中的空间是这样形成的:“在纸面上划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看上
去就不像是位于纸面以内,而像是悬浮在了纸面上方空间中。由于这条直线并没有把四周那些空旷的背景分裂开来,就像砖地上的砖与砖之间的缝隙把地分开一样,位于它下面的平面看上去仍然是一个未被分割的连续整体。”这种现象并不是物理对象本身造成的,而是观察者本身对于画面的一个视觉感知。阿恩海姆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总结早期理论家提出的“梯度”和画面“图—底”层次问题,又通过一个系统的过程,例如:从“平面的分裂”“图底关系”“纵深度上的各个层次”“利用重叠、变形产生空间”“事物本身创造空间”“空间走向统一”“透视形成”向我们解释了空间的形成。 在“图—底”关系中,被封闭的面,都容易被看成“图”,而封闭这个面另一个面则被看成“基底”。一般情况下,在画面中,小块的面积会被看成图,而较大的面积会被当成底。这样就会形成空间的感觉,图在前,而底在后,视觉效果就是图离我们更近些,底离我们更远些,但这并不是真实的情况,而是观察者对于画面的一种视觉感觉。“图”和“底”在画面中的表现是两个层次上的的式样,这就在画面中形成了纵深感,就会感觉画面有了深度,像房间一样,门跟后面的墙之间是有空气流动的,是存在空间的。其实这是艺术家们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运用了一系列的知觉因素,让我们用眼睛去看画面的时候,可以感受到空间感,从而使平面的东西变得立体起来。我们学美术的都画过石膏像,在平面的素描纸上作画,画完以后画中的石膏像好像立在我们面前一样,其实并不是石膏变得立体了,而是我们在画面中运用了一些因素,使画面看起来变得立体而已,其中光影与色彩在画面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空间”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
阿恩海姆提到利用变形可以产生空间效果,眼睛对深度距离的知觉,可以通过实物的变形达到,在绘画中看到的变形并非实物真正的变形,而是为了达到了,解事物的完整面,感觉知觉对于实物的一种感知。我们可以《雅典学院》为例,画面中所表现的空间感,建筑的纵深感都是通过运用平衡透视原理,将画面中的中心点与空间中的消失点紧密结合在一起,最终才展现了这个场面宏大,人物众多,而又井然有序的场景。《雅典学院》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背景,表现了一个理想、完美的世界。所以包含了众多的人物与庞大的建筑空间,在有限的画面中表现无限的空间,这就需要运用透视法,改变我们所认为的实物的大小,比如画中的拱门,运用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越往后拱门越小,虽然在我们看来画中虽是如此,但我们感知到的是拱门的大小其实是一样的,所以这就是改变物体的大小来达到我们所要的空间感和纵深感。在纵深高大拱頂建筑作为背景的情况下,左右分别雕刻着音乐之神阿波罗与智慧女神雅典娜,巨大的拱门下聚集着众多的人物,都是历史上“黄金时期”的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包括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托勒密等等,人物形象、性格各异,丰满生动。众多人物后面的层层拱门,运用的是中心透视的原理,透视学的精确运用扩大了画面的空间感,并通过层层递进的关系,使画面的空间延伸到遥远的天际。
三、 “空间”感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
空间是绘画艺术表现的重要内容。任何物体,只要占有面积和体积就占据一定空间。由于空间的表现,使物体在二维平面上产生了三维视错觉。空间感是现实主义美术的基本要求,也能充分体现一位艺术家驾驭绘画技法的程度。任何一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都不可能回避对空间、立体关系的反映及表现。空间立体感在画面中的表现,可以更好地营造画面气氛、衬托主题。增加艺术作品的形象可感性,并与人物心理刻画相呼应。空间的表现还会形成一种形式美感。一副简单的素描作品或油画静物,会使我们感受到艺术的美感,会给人一种“现实”的感觉,这正是绘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感起到的作用,也是一副普通素描的魅力所在。在杜尚《下楼梯的裸女》中,这幅画将运动中的人体利用矩形平面和圆形平面进行组合,并进一步强调了画面形体的深度。画面中形体的重叠,遮挡以及图—底的关系,都表现了空间的纵深感和空间感。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详细的介绍了“空间”一节,他对空间的理解和阐释让我们对空间解读有了全新的看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空间在艺术探索中的重要性。之后又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艺术的空间感,引导我们从多方面来观察、分析、欣赏画面。对我们今后在艺术道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我认为当今很多艺术形式,包括摄影、电影甚至包括动画,都与绘画中“空间”的运用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如何通过影视作品展现给观众更多维度的想象画面,如何让故事情节更生动且充满艺术美感,如何让一款生硬的工业产品通过艺术设计的“空间”跨越到另一个维度来满足人们心底的审美需求。甚至我认为,在文学作品中,“空间”理论也是塑造文字中画面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总之,我认为,这些概念不仅仅是服务于艺术,而是服务于我的思想,让我浮想联翩,从而诞生灵感,创造作品。
【关键词】:绘画作品;空间;透视;层次
“空间”是很多艺术家在作画时所追求的效果,古希臘人早就知道运用透视法来表现空间,中世纪的艺术家们“开始用从前景到背景前后一致的深远法努力构成写实主义的绘画空间”。文艺复兴以前,我们所见到的绘画作品在空间的处理上基本都处于“多点透视”及“散点透视”的状态,对透视学的应用也仅仅处于一种感性认识,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界才普遍掀起了研究透视学及光影学的热潮。而现在大多数对于“空间”的解释是: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
一、绘画作品中“空间”的形成
一直以来在二维的画纸上来表现三维的空间,是很多艺术家所追求的。在阿恩海姆看来,绘画作品中的空间是这样形成的:“在纸面上划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看上
去就不像是位于纸面以内,而像是悬浮在了纸面上方空间中。由于这条直线并没有把四周那些空旷的背景分裂开来,就像砖地上的砖与砖之间的缝隙把地分开一样,位于它下面的平面看上去仍然是一个未被分割的连续整体。”这种现象并不是物理对象本身造成的,而是观察者本身对于画面的一个视觉感知。阿恩海姆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总结早期理论家提出的“梯度”和画面“图—底”层次问题,又通过一个系统的过程,例如:从“平面的分裂”“图底关系”“纵深度上的各个层次”“利用重叠、变形产生空间”“事物本身创造空间”“空间走向统一”“透视形成”向我们解释了空间的形成。 在“图—底”关系中,被封闭的面,都容易被看成“图”,而封闭这个面另一个面则被看成“基底”。一般情况下,在画面中,小块的面积会被看成图,而较大的面积会被当成底。这样就会形成空间的感觉,图在前,而底在后,视觉效果就是图离我们更近些,底离我们更远些,但这并不是真实的情况,而是观察者对于画面的一种视觉感觉。“图”和“底”在画面中的表现是两个层次上的的式样,这就在画面中形成了纵深感,就会感觉画面有了深度,像房间一样,门跟后面的墙之间是有空气流动的,是存在空间的。其实这是艺术家们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运用了一系列的知觉因素,让我们用眼睛去看画面的时候,可以感受到空间感,从而使平面的东西变得立体起来。我们学美术的都画过石膏像,在平面的素描纸上作画,画完以后画中的石膏像好像立在我们面前一样,其实并不是石膏变得立体了,而是我们在画面中运用了一些因素,使画面看起来变得立体而已,其中光影与色彩在画面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空间”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
阿恩海姆提到利用变形可以产生空间效果,眼睛对深度距离的知觉,可以通过实物的变形达到,在绘画中看到的变形并非实物真正的变形,而是为了达到了,解事物的完整面,感觉知觉对于实物的一种感知。我们可以《雅典学院》为例,画面中所表现的空间感,建筑的纵深感都是通过运用平衡透视原理,将画面中的中心点与空间中的消失点紧密结合在一起,最终才展现了这个场面宏大,人物众多,而又井然有序的场景。《雅典学院》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背景,表现了一个理想、完美的世界。所以包含了众多的人物与庞大的建筑空间,在有限的画面中表现无限的空间,这就需要运用透视法,改变我们所认为的实物的大小,比如画中的拱门,运用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越往后拱门越小,虽然在我们看来画中虽是如此,但我们感知到的是拱门的大小其实是一样的,所以这就是改变物体的大小来达到我们所要的空间感和纵深感。在纵深高大拱頂建筑作为背景的情况下,左右分别雕刻着音乐之神阿波罗与智慧女神雅典娜,巨大的拱门下聚集着众多的人物,都是历史上“黄金时期”的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包括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托勒密等等,人物形象、性格各异,丰满生动。众多人物后面的层层拱门,运用的是中心透视的原理,透视学的精确运用扩大了画面的空间感,并通过层层递进的关系,使画面的空间延伸到遥远的天际。
三、 “空间”感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
空间是绘画艺术表现的重要内容。任何物体,只要占有面积和体积就占据一定空间。由于空间的表现,使物体在二维平面上产生了三维视错觉。空间感是现实主义美术的基本要求,也能充分体现一位艺术家驾驭绘画技法的程度。任何一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都不可能回避对空间、立体关系的反映及表现。空间立体感在画面中的表现,可以更好地营造画面气氛、衬托主题。增加艺术作品的形象可感性,并与人物心理刻画相呼应。空间的表现还会形成一种形式美感。一副简单的素描作品或油画静物,会使我们感受到艺术的美感,会给人一种“现实”的感觉,这正是绘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感起到的作用,也是一副普通素描的魅力所在。在杜尚《下楼梯的裸女》中,这幅画将运动中的人体利用矩形平面和圆形平面进行组合,并进一步强调了画面形体的深度。画面中形体的重叠,遮挡以及图—底的关系,都表现了空间的纵深感和空间感。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详细的介绍了“空间”一节,他对空间的理解和阐释让我们对空间解读有了全新的看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空间在艺术探索中的重要性。之后又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艺术的空间感,引导我们从多方面来观察、分析、欣赏画面。对我们今后在艺术道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我认为当今很多艺术形式,包括摄影、电影甚至包括动画,都与绘画中“空间”的运用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如何通过影视作品展现给观众更多维度的想象画面,如何让故事情节更生动且充满艺术美感,如何让一款生硬的工业产品通过艺术设计的“空间”跨越到另一个维度来满足人们心底的审美需求。甚至我认为,在文学作品中,“空间”理论也是塑造文字中画面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总之,我认为,这些概念不仅仅是服务于艺术,而是服务于我的思想,让我浮想联翩,从而诞生灵感,创造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