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靓亮

来源 :艺术沙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8年出生,浙江杭州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画院学员、中国美术学院附中聘任教师、杭州国画院外聘画师。


  《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张靓亮:“70后”“80后”画家们有扎实的根茎也有拥抱天空的双臂,是一个充满怀旧感同时又很当代的艺术家群体。他们怀着对古人的敬意,与来自本源的质朴之心,在最新的空气里徜徉,碰撞出时代的火花。
  《艺术沙龙》:怎样理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关于时代性,您有什么看法?
  张靓亮:“新”与“旧”并不是绝对的。传统是前人耗尽一生所得的经验,值得我们吸收学习。对知识保持敬畏与渴求是毕生的积极态度,不能简单认为传承等于守旧。在另一方面,创新其实是一个自然生发的事情,因为任何一个人无法两次涉入同一条河流,世界无时无刻不在斗转星移。作为艺术家,我会打开心扉去静观思索时空的流转与内心的照应。比起对立,我更愿意呈现出一种融合的生命力。
  《艺术沙龙》:您更在意市场认可还是学术认可?
  张靓亮:更在意学术认可。如今社会发展稳定,生活不会亏欠一个辛勤的劳动者,在日常得以保障的前提下,甘于深入学术的深处,必然是一个清冷孤寂的过程,但这是值得走的大道。当人的艺术水准达到一定高度之时,时间会淘汰虚长的泡沫,最终学术与市场的认可是会重叠的。
  《艺术沙龙》:请聊聊您最喜欢的艺术家。
  张靓亮:莫奈。他有敢于革新的胆识与能力,亦能安静笃守在自己的艺术花园里。
  《艺术沙龙》:媒体宣传对您有意义吗?您觉得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哪种媒体更适合展示您的作品?
  张靓亮:媒体是有巨大意义的。根据时代发展的脚步来看网络在未来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涉及的领域与辐射的面很大,尤其突出在速度方面,如运用恰当,可将文化信息的传播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中国优秀艺术文化的传播力相较其他领域滞缓,我的作品也希望打破这种过于内敛的传统模式,将中华文明更积极地传播出去。
  《艺术沙龙》:您如何评价“为艺术家在杂志上办展览”的期刊立意?您认为在当下,这种期刊是否仍有存在的意义?


  张靓亮:“为艺术家在杂志上办展览”的期刊立意肯定是好的。相较耗时费力的现场展览这种形式更加灵活,也可以更高频,既解放了艺术家也方便了观众。将期刊展览与现场展览相结合,同时不放低期刊展览的要求与水准,在当下将是有意义的。
  《艺术沙龙》:您认为互联网对自己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张靓亮:沟通的便捷,搜索的便捷。
  《艺术沙龙》:相比随时可被删除的电子邮件、140字的微博、符号化的短信,手书信件在当下已具有了别样的意义。如今,您还会提笔写信吗?
  张靓亮:我会保持提笔写信的习惯。一方面是我中国画的素养所附带的一种怀旧情结,另一方面是与泛滥之后的网络社交相比,此物更显真心。
  《艺术沙龙》:过去的一年中,您邂逅了哪些好书?
  张靓亮:威廉曼切斯特的《光荣与革命》、刘亮程的《凿空》《在新疆》、周晓枫的《雕花马鞍》、顾城的《树枝的疏忽》、钱谦益的《钱注杜诗》、马丁·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等。
  《艺术沙龙》:对未来一段时期的创作,您有何打算?
  张靓亮:我的很多幅作品的写生稿都可追溯到三年之长的花期。为寻找烂漫绽放的美好植物,校园内、农家旁、远方的乡间都留下过我写生的脚印。这是我将在未来继续保持的严谨创作态度,集思广益、接收各种国内外古今跨行业间的多元信息加以构思酝酿,最终创造出一个个缤纷的梦境。相对于传统绘画中常见的题材与技法,开阔思路、另辟蹊径,从新的视角、新的语言,尝试表达我们眼里与心中的世界。










  茶事
  在阳光淡淡且奢侈的日子里,临窗把喜爱之物的样子一张张静静画下,外边陪我站立三季的银杏叶早已随风把温暖卷起来,埋藏进昨夜的泥土。严酷的冬天把满墙的春华秋实喊进地窖,沉默的冬天把满大街奔跑的人儿吹回家。在昏黄的灯火下,围炉夜话,像是冬日特有的仪式。雪花飘飞如屏风,将屋内外分开,铺下大地的被褥,封锁了过去的消息,剩屋内的人心贴心地拾起回忆取暖。在冬日催生出《茶事》这样一小组小品,高低错落、大小不一,以此重现那样温暖的场景。





其他文献
1970年出生,山东枣庄人。先后修业于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高级研究班高卉民工作室、中央美术学院张立辰中国写意画高级创作研究班、教育部首届中国写意画博士课程班。现为山东省中国画学会会员、山东省花鸟画艺委会委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岳黔山艺术工作室助理导师。  《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白清龙: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大多数画家科班出身,有西画基础,让艺术创作
期刊
以浪漫、多彩而又富有诗意著称的加拿大夜生活,吸引了无数当地人、外来移民和游客的眼球,即使离开了加国,仍令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随着夜幕的徐徐降临,缤纷的霓虹灯映照得街道灯火通明。      一、酒吧 也许酒吧注定是你我漂泊的港湾,清晨醒来她便不再重要,但在夜里确是最好的偎依……加拿大的酒吧各具特色,比较知名的有魁北克的酒吧街和散落各地的Sport bar。加国人喜欢围坐在酒吧里一起观看冰球和蓝球比
期刊
中国1/3城市年轻人能容忍婚外情    1/3的中国城市年轻人认为婚外情和婚前性行为不但可以容忍,甚至是“有益”的。这份调查的对象是中国8大主要城市的1000多名年龄介于23岁至26岁的年轻人。  调查发现,33%的人认为他们能容忍婚外情的发生,34.8%的人认为婚前性行为对婚姻生活有好处。中国年轻人对这些数千年来被社会道德所压抑的现象,态度变得越来越宽松。  婚姻 = 一辈子?  有3/4的受访
期刊
1971年出生,福建莆田人。本科毕业于解放军南京指挥学院,1991年进入北京画院研修班学习。现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首届研修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会员、中国彩墨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徐国雄:我觉得“70后”和“80后”画家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70后”还有一种怀旧的情怀,特别是关于现实生活和现
期刊
1974年出生,江苏徐州人。199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2005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曾任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研究部副编审。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供职于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  《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程阳阳:还要在传统上多下功夫。  《艺术沙龙》:您觉得“新水墨”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吗?如何看待“
期刊
1981 年出生,台湾台北人。2006 年毕业于台北艺术大学美术创作系,获硕士学位。现就读于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创作理论博士班。  《艺术沙龙》:您觉得“新水墨”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吗?如何看待“新水墨”的发展?  黄柏皓:回首过去近二十年水墨艺术创作者学习、融合西方理论或转换、重新建构的实验过程,许多有难度的问题仍需要时间去解决。但无论过程中,每一阶段的个案所调整的探讨方向、所建构的思路是对或是错,都是
期刊
Expression: Individualized viewpoint  At that time, there was a bright sun in the sky. At that time, you walked among the crowd toward an unknown distance to chase the sun. As time went by, there was
期刊
1977年出生,湖南冷水江人,笔名流原。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现为湖北美术出版社北京书画图书艺术中心主任。  《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苏国强:因为生活时代的不一样,所以“70后”与“80后”画家,这两代在艺术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70后”画家的优势在于他们的阅历更加丰富,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这对画家的价值观起很大的作用。可问题是“7
期刊
1985年出生,台湾嘉义人。2008年、2011年于台南大学美术系分别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  《艺术沙龙》:您觉得“新水墨”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吗?如何看待“新水墨”的发展?  高义胜:以中国在世界的局势来看,水墨画是有可能会成为绘画艺术的主流的。当西方国家强势时,西方艺术便容易受到各界的关注。从某方面来说,主流艺术的状况除了艺术发展的成熟性之外,很容易取决于政治。  如果我们把不同时期的水墨画看
期刊
号听雨斋主人,1976年出生,浙江乐清人。现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画家协会理事,浙派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美术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刘海勇:“画至化境,形神皆著我意。‘夺’者,须有我之精神移入于物,交流引动,方可夺物之精神也。是精神,实为我精神之融合。”(《潘天寿谈艺录之读〈黄宾虹画语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