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住遗址很珍贵,可以告诉我们最多的事情。西安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都是挖出两大块村落的居住遗址,很珍贵。但那是稀有遗址,不是一般考古发现的常态。
大多数时候,最有机会挖到东西的地方是古人的垃圾堆。圆山贝家就是当时的人吃完贝类,将壳集中丢弃的垃圾堆。考古学的进展必须经常依赖垃圾堆。废弃的垃圾比持续使用的东西更有可能被留下来。
最有价值的垃圾堆,是在“工坊”或“作坊”旁边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曾经办过汝窑特展,展览中的一部分展品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但另外一部分则是从河南汝州市的汝瓷博物馆借来的。这些破碎的瓷器,是考古学家从地底下挖出来的。
考古学家能挖的,是汝窑作坊做坏不要,堆到垃圾场去的。这样挖出来的东西,在古董市场上的价格很低,可是在历史研究上的价值很高,让我们可以更普遍地了解当时的工艺技术与工艺标准。
郑州商城挖出过一个最惊人的作坊及其垃圾堆,那就是“人骨作坊”。许多史学家就是以这个发掘结果证明奴隶制社会的存在,铁证如山,如果不是有大批命如草芥的奴隶,哪来的人骨材料,哪来的人骨作坊?
考古学也高度依赖墓葬,这也不会被后来的人随便乱动。考古人类学系被戏称为“挖死人骨头”,说老实话,考古学家还真的很在意死人骨头。有两个条件使我们必须在意死人骨头。第一,骨头最有可能石化,可以存留很久;第二,墓葬的方式,必定有其意义。像十三行文化遗址中人的墓葬,头都朝向同样的方向,那绝对不是偶然。
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众多的“二次葬”,用我们现在的语言就叫“捡骨葬”。如果是一次葬,出土时骨骸是照着人体形状排列的。但若是出土的骨骸集中在一起,就表示应该有二次葬的行为,也就是在下葬后经过一定时间,再将坟墓挖开,把皮肤肌肉彻底腐化后的骨头重新换个方式、换个地点再埋葬一次。为什么要这样麻烦地进行二次葬?这显然是牵涉人们对死亡、死后世界的想象与解释。
通常对特殊的人,会在他死时多做些努力,用比较复杂的下葬方式表达他的特殊性。表达特殊性的另一种手段是陪葬品。墓葬很重要,因为我们可以凭借下葬的情况去推演其社会及文化意义。为什么选择这些东西陪葬?为什么放在这里?思考解答这种问题,极有意思。
考古一般能挖到的是垃圾堆和墓葬,因此我们应该明白:考古发掘出土的资料有高度偏差,是有偏见的,绝对不可能构成全面的知识。考古学很大一部分靠概率,靠运气。
就算只有一次葬,也可以看出一些复杂的意义。人死了,身体自然僵直,最简單和直接的方法应该就是那样葬下去。但是在考古发掘的墓葬中,却常常发现侧身葬、屈身葬,甚至还有直身葬。为何如此大费周章?我们只能告诉自己这些负责下葬的活人,一定有他们特别的想法。
考古学极其神奇,带着很大的运气成分。而且不管怎么努力,甚至运气也够好,考古能发掘出来的东西,毕竟还是像一幅总共由3600片拼图碎片构成的大拼图,却只是东一个,西一个,给了360片,要我们去解答这拼图上到底画了什么。
这360片拼图碎片,每一片都花很大力气,还要靠运气才能弄到,然而它们只是巨大的3600片拼图碎片的十分之一。此外的十分之九必须依靠想象与解释。所以,想发挥考古的最大作用,要靠想象力,也要靠文字及其他史料的相互对比。
摘自《视野》
大多数时候,最有机会挖到东西的地方是古人的垃圾堆。圆山贝家就是当时的人吃完贝类,将壳集中丢弃的垃圾堆。考古学的进展必须经常依赖垃圾堆。废弃的垃圾比持续使用的东西更有可能被留下来。
最有价值的垃圾堆,是在“工坊”或“作坊”旁边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曾经办过汝窑特展,展览中的一部分展品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但另外一部分则是从河南汝州市的汝瓷博物馆借来的。这些破碎的瓷器,是考古学家从地底下挖出来的。
考古学家能挖的,是汝窑作坊做坏不要,堆到垃圾场去的。这样挖出来的东西,在古董市场上的价格很低,可是在历史研究上的价值很高,让我们可以更普遍地了解当时的工艺技术与工艺标准。
郑州商城挖出过一个最惊人的作坊及其垃圾堆,那就是“人骨作坊”。许多史学家就是以这个发掘结果证明奴隶制社会的存在,铁证如山,如果不是有大批命如草芥的奴隶,哪来的人骨材料,哪来的人骨作坊?
考古学也高度依赖墓葬,这也不会被后来的人随便乱动。考古人类学系被戏称为“挖死人骨头”,说老实话,考古学家还真的很在意死人骨头。有两个条件使我们必须在意死人骨头。第一,骨头最有可能石化,可以存留很久;第二,墓葬的方式,必定有其意义。像十三行文化遗址中人的墓葬,头都朝向同样的方向,那绝对不是偶然。
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众多的“二次葬”,用我们现在的语言就叫“捡骨葬”。如果是一次葬,出土时骨骸是照着人体形状排列的。但若是出土的骨骸集中在一起,就表示应该有二次葬的行为,也就是在下葬后经过一定时间,再将坟墓挖开,把皮肤肌肉彻底腐化后的骨头重新换个方式、换个地点再埋葬一次。为什么要这样麻烦地进行二次葬?这显然是牵涉人们对死亡、死后世界的想象与解释。
通常对特殊的人,会在他死时多做些努力,用比较复杂的下葬方式表达他的特殊性。表达特殊性的另一种手段是陪葬品。墓葬很重要,因为我们可以凭借下葬的情况去推演其社会及文化意义。为什么选择这些东西陪葬?为什么放在这里?思考解答这种问题,极有意思。
考古一般能挖到的是垃圾堆和墓葬,因此我们应该明白:考古发掘出土的资料有高度偏差,是有偏见的,绝对不可能构成全面的知识。考古学很大一部分靠概率,靠运气。
就算只有一次葬,也可以看出一些复杂的意义。人死了,身体自然僵直,最简單和直接的方法应该就是那样葬下去。但是在考古发掘的墓葬中,却常常发现侧身葬、屈身葬,甚至还有直身葬。为何如此大费周章?我们只能告诉自己这些负责下葬的活人,一定有他们特别的想法。
考古学极其神奇,带着很大的运气成分。而且不管怎么努力,甚至运气也够好,考古能发掘出来的东西,毕竟还是像一幅总共由3600片拼图碎片构成的大拼图,却只是东一个,西一个,给了360片,要我们去解答这拼图上到底画了什么。
这360片拼图碎片,每一片都花很大力气,还要靠运气才能弄到,然而它们只是巨大的3600片拼图碎片的十分之一。此外的十分之九必须依靠想象与解释。所以,想发挥考古的最大作用,要靠想象力,也要靠文字及其他史料的相互对比。
摘自《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