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创作动机新论

来源 :运城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yig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庵梦忆》是明末散文家张岱的作品,成书于明亡以后.关于作者的创作动机,多数学者都依循朱剑芒在《考》中提出的“忏悔说”,另有部分学者则认为《陶庵梦忆》是一部寄托故国之思的作品.但是放眼全书,作者笔触所及,几乎都是对往昔繁华盛景的书写,间或夹杂着对过去享乐生活的反思,以及对晚明崇尚自由、尊重个性的文化氛围的留恋.此般种种,既非全是忏悔,也非全是怀念,而是遗民心绪的自然吐露和对启蒙思潮的真诚眷恋.
其他文献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仁宗因痿喘等病在热河猝然去世.考察《戴公墓志》的相关内容,发现行宫内的立储鐍匣真实可信.尽管储君确为绵宁,但仁宗的意外去世致使绵宁无法通过法定即位流程来获得正统身份.但《储秀宫懿旨》表明,孝和皇后利用后权给予了绵宁主观意义上的正统名分.由此储君与太后逐渐相互妥协,形成了短暂的帝后二元权力格局.因此,孝和皇后懿旨是解读宣宗即位问题及其正统来源的关键所在.
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从角色游戏的定义、要素和特点入手,分析了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中的重要作用。针对目前角色游戏中的困境提出了创设游戏环境、教师给予适当指导、重视游戏评价以及关注被忽视幼儿等策略,以期挖掘角色游戏对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价值及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为幼儿的社会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唐宋时期柳宗元和司马光分别提出“天人不相预”和“天人相济”,并据此阐释和发展了儒学的内在价值,为现实的政治秩序寻求形而上的依据.两人的天人观极大突破了汉儒的天命思想,在新的高度探索人道天道问题,启发了相关问题的探索.两人对天道人道的理解不相同,分别以“势”和“礼”建立起天人观的内在理路.柳宗元破除天命,回归大中之道,司马光则以维护封建统治强化人伦为出发点,其“天人相济”思想促进了唐宋儒学的转型,体现出宋学从思想的经典形态走向社会行为规范,走向生活世界的新儒学发展趋势.
道咸时期,山西票号业已进入了成熟阶段,中国的金融经营也初步完成了由张家口向祁太平之间的“金融中心的转移”,山西票号在张家口的金融经营基本上趋于平稳发展的阶段——与山西商人在草原和恰克图的年复一年的、周而复始的贸易状况保持同步,也与张家口的“市圈效应”保持同步.整个中国的白银货币区域化格局也基本形成,山西票号在张家口与祁太平之间的金融汇兑更表现出“标期化”特征和倾向,山西票号的利润有机构成固定在了得期、得费、得利的三分结构上,张家口城市的内地化倾向初露端倪.目前现存的山西票号的往来书信清晰地给出了山西票号在
薛瑄的心性本体论是以“性”“心”为本体而展开的,这是他在继承儒家心性之学的基础上,从本体论的角度对“性”和“心”进行的深入论述.这种心性本体论自宇宙间天地万物生成的性本体转变到以“心”为中心的心本体,在性本论向心本论的转变中实现了“性”向“心”的延伸,以及性向心的流注和心对性的存有,使性有了向心转变的可能,从而赋予本体论以主体性,为心性本体论奠定了理论契机.
近年来,大量民间文书的搜集、整理和出版为学界开启了明清以来社会文化史研究的新课题.文章以光绪十一年所立《商人孟和信稿及杂记》为考察中心,分析清末太谷县商人孟和的经商情况和家庭生活状况,体会商人与留守妇女之间的相思之情、因常年在外无法尽孝的愧疚之心、为维持生计经历的艰苦的心路历程,探究女性在婚后家庭生活中承担的责任和对家庭的贡献,感受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晋商精神.
作为西晋文坛最具代表性的诗人,陆机上承建安,下开六朝,其诗含蓄深婉又警策挺秀,兼具清丽,独辟一代诗歌“隐秀”之美.“隐秀”不但涵括了陆机诗歌情感的含蓄多义、警句的挺秀遒丽、笔调的妍丽清新等诸多新美学风貌,而且表现了他“隐”“秀”结合的性格特征和深沉内敛、英锐超拔文学个性.陆机在三国归晋的社会政治变局之中逐渐形成的“隐秀”人格,是其生命的独特体验和生存的独特智慧,并进一步影响他的文学创作,使其诗歌美学和人格美学呈现出高度一致性.“隐秀”不仅是把握陆机的艺术精神和丰满人格的重要切入点,也是连接其精神世界与艺文
人力资源共享能够减少人力资源闲置、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文章摘取了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人力资源共享的数据内容,利用CiteSpace进行了作者、机构、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分析结果显示:2012年至今我国人力资源共享研究稳步发展;研究作者与机构之间的合作性不高;研究热点包括共享经济、人力资源管理、共享经济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当今时代是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在自身企业中通过融入数字化技术进行发展和探索。小学生行为习惯也受到数字信息传播的影响,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要正视此现象,合理利用数字化信息要素促使小学生树立良好行为习惯意识。
最早的稷神是炎帝神农氏,但到夏朝后期稷没有起到作用,就不祭了.商代胡臭亶时,周弃成为祭祀的稷神,是为后稷.殷周同祭,汉代也延续了这一传统.据材料后稷为帝舜之子,而不是帝喾所生,因此得到舜的重用,主稷封邰,成为周人的始祖.《史记》虽本《诗经》,但出于当时的政治需要,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