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改不是政变,不是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是一种口号,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更不是领导者的政绩,也不是教育者借以炫耀的资本,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如影随形,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内在的规律,也是教育发展内在的动力,是教育者应有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一种思想,是伴随教育终生,伴随教育者终生,服务于学生终生的一种要求。
关键词:课改 新课标 形式 内容 传统教学 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2(c)-0000-00
我是非常支持课改的,关于课改的示范课我在几年前就听过了许多,近几年来,大家都在积极地搞课改,可是我们仍处在摸索阶段,有些课改思想还很浮浅,目前的课改有点拘泥于形式,有时看上去更像是在搞宣传,做样子,而真正能够用到我们学生身上的课改,试问一下,我们做了多少呢?
学生在课堂上,在我们自己的课堂上,课改如果不立足于我们自己课堂上,而是照搬外校之教学模式,这与当年将苏联革命形式强搬到中国来进行有何区别。
我想谈一谈我在课改方面的反思,首先我认为课改本身就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思想,不是说用了课改的教材就叫课改,不是说讲了所谓的课改形式的课就叫课改,不是说一切放给学生就叫课改,不是说规定某一年级实施课改才叫课改,那些都是形式,课改的本质是什么啊,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够让学生具备更强的能力,能够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能够让学生受益一生,那就是我们的课改。所以课改本身就应该没有教学内容的限制,没有教学形式的限制,没有教学方法的限制,没有时间的限制,只有一个限制,那就是看一下你的教育能否更好地培养好我们自己的学生,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课改。
用纸糊的花大锤早晚是要被磕破的,静下心来,脚踏实地搞课改,才能有成功的希望。而这些都要立足于课堂实践。
每位领导和老师都清楚,有些学校的学生的平均知识基础很薄弱,平均素质也不高,如果一切知识,能力,一切都由他们自己构建,素材太少,能力也不太够,就像你现在需要一辆汽车,作为一名教师,你去给你自己组装一辆好了,你肯定做不到的,你会花钱买一辆组装好的汽车来,能用就行了,同样,如果学生的知识都要靠思,思而不学则罔,想一辈子或许连一元二次方程都不会想出来的。
有些知识是需要老师来直接告诉学生的,甚至可以说不用学生们有任何的思考,难道这就只是传统教育中的模式,而在新课标中不应该有吗。有人说,只需要对学生进行指点,其余的都由学生去完成好了,那是不是说,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母亲把乳头露出来,让婴儿看见,婴儿就能自己爬上来吸吮呢?当然不能,做母亲的都知道把孩子抱到自己胸前,接下来孩子才会吸吮,才能吃到奶。
所以我们现在都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课改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颠覆,而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课改不是和传统教学对着干,而是对传统教学进行继承和发扬,传统中不适应教育现状的就要改,改完了就会成为新的传统,说到底,教育的好坏不是看教育本身是怎样的形式,怎样的状态,而是要看它能不能在其主体上面体现出最好的效果。也就是说,学生能做到的,当然就不用我们再去帮他们做,但是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我校学生的知识基础才行,事实告诉我们,那些非重点学校的学生,是有很大一部分知识是不能够靠思,而应该是靠学的。要是意识不到这一点,就会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夸大化,导了许多,学生也跟着东跑西颠,最后什么也没学到,我们还自欺欺人地把一个看不到的功绩加在学生身上,美其名曰:“学生的素质提高了”,我看是学生腾云驾雾的素质提高了吧。这和哄着巧妇做无米之炊又有什么区别呢?最后就算没有把事情搞成,我们却在那里大喊,哇,这种无米之炊好好吃唉,就像举国上下面对祼体的皇帝大喊:“哇,皇帝的新装好漂亮啊!”大家想一想,我们是不是有点这样的感觉。
作为一些二流三流高中现阶段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最明显的三个特点就是学习兴趣不够浓,基础知识薄弱,组织性纪律性也很差。根据这几点,就不应该盲从外校课改的形式,不过课改的方法還是要学的。
首先,当前课改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我们就得先想尽一切办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即使兴趣再浓厚,每次考试过后,都会给他们浇上一盆冷水,这样,好不容易形成一点兴趣,具备了一点探究能力,又被我们扼杀在摇篮之中了,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是并重的,这二者并不是相矛盾的,只是在不同的学习主体面前,应该有不同的侧重而已,如果很大一部分时间都交给学生,那么他们当中爱学的由于基础知识的限制会很茫然,而更有一部分学生则处于自由散漫的无组织状态,可以说是一盘散沙,这和浪费时间没有什么区别的。
而这次我校教务主任在做山东名校考察报告时介绍的一项内容,我觉得很值得吸收,那就是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学生能通过合作探究学会的,老师也不讲,讲了不会的,老师也不讲,这才是课改的本质,但是就我们学校的学生知识层次而言,以上几种情况的比例,恐怕不能硬搬,每年都会改,每个班都要改,每个学科都要改,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自己的学生,自己的课堂来决定自己课改的方向。
课改不是政变,不是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是一种口号,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更不是领导者的政绩,也不是教育者借以炫耀的资本,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如影随形,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内在的规律,也是教育发展内在的动力,是教育者应有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一种思想,是伴随教育终生,伴随教育者终生,服务于学生终生的一种要求。所以说课改不仅仅是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从有教育那天起,课改就在进行,而且将来只要有教育就要有课改。所以说课改不是一种教育形式,我们也不能草率地说这样就是课改,那样就不是课改,课改是永远在课堂上发挥驱动力的一种教学精神,课改永远要立足于其教育的主体——学生,要立足于现阶段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身心发展特点。
关键词:课改 新课标 形式 内容 传统教学 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2(c)-0000-00
我是非常支持课改的,关于课改的示范课我在几年前就听过了许多,近几年来,大家都在积极地搞课改,可是我们仍处在摸索阶段,有些课改思想还很浮浅,目前的课改有点拘泥于形式,有时看上去更像是在搞宣传,做样子,而真正能够用到我们学生身上的课改,试问一下,我们做了多少呢?
学生在课堂上,在我们自己的课堂上,课改如果不立足于我们自己课堂上,而是照搬外校之教学模式,这与当年将苏联革命形式强搬到中国来进行有何区别。
我想谈一谈我在课改方面的反思,首先我认为课改本身就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思想,不是说用了课改的教材就叫课改,不是说讲了所谓的课改形式的课就叫课改,不是说一切放给学生就叫课改,不是说规定某一年级实施课改才叫课改,那些都是形式,课改的本质是什么啊,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够让学生具备更强的能力,能够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能够让学生受益一生,那就是我们的课改。所以课改本身就应该没有教学内容的限制,没有教学形式的限制,没有教学方法的限制,没有时间的限制,只有一个限制,那就是看一下你的教育能否更好地培养好我们自己的学生,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课改。
用纸糊的花大锤早晚是要被磕破的,静下心来,脚踏实地搞课改,才能有成功的希望。而这些都要立足于课堂实践。
每位领导和老师都清楚,有些学校的学生的平均知识基础很薄弱,平均素质也不高,如果一切知识,能力,一切都由他们自己构建,素材太少,能力也不太够,就像你现在需要一辆汽车,作为一名教师,你去给你自己组装一辆好了,你肯定做不到的,你会花钱买一辆组装好的汽车来,能用就行了,同样,如果学生的知识都要靠思,思而不学则罔,想一辈子或许连一元二次方程都不会想出来的。
有些知识是需要老师来直接告诉学生的,甚至可以说不用学生们有任何的思考,难道这就只是传统教育中的模式,而在新课标中不应该有吗。有人说,只需要对学生进行指点,其余的都由学生去完成好了,那是不是说,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母亲把乳头露出来,让婴儿看见,婴儿就能自己爬上来吸吮呢?当然不能,做母亲的都知道把孩子抱到自己胸前,接下来孩子才会吸吮,才能吃到奶。
所以我们现在都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课改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颠覆,而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课改不是和传统教学对着干,而是对传统教学进行继承和发扬,传统中不适应教育现状的就要改,改完了就会成为新的传统,说到底,教育的好坏不是看教育本身是怎样的形式,怎样的状态,而是要看它能不能在其主体上面体现出最好的效果。也就是说,学生能做到的,当然就不用我们再去帮他们做,但是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我校学生的知识基础才行,事实告诉我们,那些非重点学校的学生,是有很大一部分知识是不能够靠思,而应该是靠学的。要是意识不到这一点,就会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夸大化,导了许多,学生也跟着东跑西颠,最后什么也没学到,我们还自欺欺人地把一个看不到的功绩加在学生身上,美其名曰:“学生的素质提高了”,我看是学生腾云驾雾的素质提高了吧。这和哄着巧妇做无米之炊又有什么区别呢?最后就算没有把事情搞成,我们却在那里大喊,哇,这种无米之炊好好吃唉,就像举国上下面对祼体的皇帝大喊:“哇,皇帝的新装好漂亮啊!”大家想一想,我们是不是有点这样的感觉。
作为一些二流三流高中现阶段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最明显的三个特点就是学习兴趣不够浓,基础知识薄弱,组织性纪律性也很差。根据这几点,就不应该盲从外校课改的形式,不过课改的方法還是要学的。
首先,当前课改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我们就得先想尽一切办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即使兴趣再浓厚,每次考试过后,都会给他们浇上一盆冷水,这样,好不容易形成一点兴趣,具备了一点探究能力,又被我们扼杀在摇篮之中了,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是并重的,这二者并不是相矛盾的,只是在不同的学习主体面前,应该有不同的侧重而已,如果很大一部分时间都交给学生,那么他们当中爱学的由于基础知识的限制会很茫然,而更有一部分学生则处于自由散漫的无组织状态,可以说是一盘散沙,这和浪费时间没有什么区别的。
而这次我校教务主任在做山东名校考察报告时介绍的一项内容,我觉得很值得吸收,那就是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学生能通过合作探究学会的,老师也不讲,讲了不会的,老师也不讲,这才是课改的本质,但是就我们学校的学生知识层次而言,以上几种情况的比例,恐怕不能硬搬,每年都会改,每个班都要改,每个学科都要改,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自己的学生,自己的课堂来决定自己课改的方向。
课改不是政变,不是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是一种口号,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更不是领导者的政绩,也不是教育者借以炫耀的资本,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如影随形,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内在的规律,也是教育发展内在的动力,是教育者应有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一种思想,是伴随教育终生,伴随教育者终生,服务于学生终生的一种要求。所以说课改不仅仅是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从有教育那天起,课改就在进行,而且将来只要有教育就要有课改。所以说课改不是一种教育形式,我们也不能草率地说这样就是课改,那样就不是课改,课改是永远在课堂上发挥驱动力的一种教学精神,课改永远要立足于其教育的主体——学生,要立足于现阶段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身心发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