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垂杨管别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256595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对于人生普遍共有而又各自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远在南北朝时代的江淹,早就慨乎言之了,这句话如一记清钟或警钟,袅袅的余音一直传扬到今天。而和离别有关的树木呢?树木家族的成员虽然成千上万,但春华秋实,各司其职,在中国,分工主管别意与离愁的,大约只有柳树,所以唐代诗人刘禹锡也早已概乎言之:“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杨柳轻飏,但却担负起主管别离的重任,据说源自汉代。六朝无名氏所作《三辅黄图》一书曾说:“灞桥在长安东,跨水筑桥,汉人送客至,折柳送别。”然而,早在遥远的诗经中,杨柳就在《小雅·采薇》篇中枝条摇曳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征战士久役还乡,时在雨雪纷飞的冬日,他回想离家远戌之时,正是春光明媚杨柳依依的春天。以前的诗论家对这两句诗颇为欣赏,认为在艺术上有相反相成之妙: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但我以为从民俗文化与文化象征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将柳枝与别离绾系在一起,却是汉代以后折柳送别的滥觞,线装的诗经向我们泄露的,是这方面最早的原始的消息。
  现代人对柳早已没有如此多情,柳,不过是古典诗词中的一帧风景,或是现实生活中一种供观赏的植物而已。然而,在古代,友人、恋人及至亲人之间的话别,除了两情各依依的叮咛,挥手长劳劳的怅望,许多时候就靠柳枝来传情达意,特别是在春和景明之时。六朝的无名氏说这种风俗起于汉代,他既然“氏”而“无名”,恐怕派出所里没他的户籍,我们不知到哪里才可找他证实,不过,在南北朝的诗篇里,却已可见一些蛛丝马迹,不,“柳丝”马迹。南朝齐梁之交的范云在《送别诗》中写道:“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望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同时代的刘绘《送别诗》也说:“春满方角箨,弱柳向低风。相思将安寄,怅望南飞鸿。”这,大约是正式写柳与送别的最早的诗篇吧?及至隋朝末年,在无名氏的一首《送别诗》里,我们看到的竟然已是折尽的柳条:“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这首隋代的古体诗,不仅已有了唐人绝句的音律和韵味,开启了王维《送别》的“山中相送罢,回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的先声,而且那摇烟曳水的杨柳似乎也在宣告,随后的唐代诗坛,是它们充分发挥的天地,尽情表演的舞台。
  二
  我们的先人真是富于想象力,让离愁别绪与青青杨柳结成了不解之缘。在汉语中“柳”和“留”读音相同,古人于是联想到赠柳即表示对离人的挽留,如此巧用谐音以表情意,可谓妙想。西藏拉萨寺前有一株唐柳,至今已有1300多年,相传是藏王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手植,植柳而不植其它,大约也是取其谐音之“留”吧?柳丝细长而茂盛、柔而坚韧,也可暗寓送者情丝之长情意之隆和情怀之永,如此音形并美地向对方表白眷眷之情,何乐而不为?所以白居易在《杨柳枝》一诗中,就说“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除此之外,柳树随遇而安,生长迅速,民间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諺语,唐诗人薛能《新柳》诗也有“柔性定胜刚性立,一枝还引万枝生”的赞词,众生正可借以寄寓对行人的祈愿和祝福。桃红李白之属,既然都不能寄此重任,送行话别之时,柳就自然是最佳选择的象征物了。于是,桥头,渡口,河岸,水滨,尤其是长亭复短亭之旁,就成了依依杨柳的世界,而在汉魏六朝之后,唐诗人接踵而来,在那一行行一伞伞的柳荫之下,咏唱了许多传之今世的动人的别离诗。
  一位作家,如果其作品量多质高,当然难能可贵,质高而量少,同样可以名世与鸣世。王之涣存诗只有寥寥六首,但他仅仅凭《凉州词》与《登鹳雀楼》,就可以昂首阔步走进文学史了,何况他还有一首《送别》,虽不大为人所知,但也写得深情可喜:“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这是直接写折柳送别,是所谓“明写”。另外一种则较为含蓄,王维的两首诗就是出自同一机杼: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归。
  ———《送沈子福之江东》
  诗中的杨柳不仅是点染环境,烘托气氛,而且是赠别的象征物,只是以暗示出之,这是所谓“暗写”。“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一千多年前那位不知愁的楼头少妇,一眼瞥见陌头柳色就愁绪万千,悔恨不及,这也是对别离的意在言外的不写之写。好花看到半开时,半开的花,不是常常比盛开的花更引人遐想吗?
  唐代的刑部郎中元沛,有一位能诗的夫人杨氏。巾帼不让须眉,她也作了一首《赠人》,但她不愿重复那些男性诗人的思路,而是别出心裁与新裁:
  扬子江边送玉朗,柳丝牵挽柳条长,
  柳丝挽得吾郎住,再向江头种两行。
  “柳丝”是“情思”的象征,这位芳名不传的女诗人正是由此落想,愈无理而愈妙,因为好诗有时是不讲日常之理的,如果你说柳树无知无识,再种一千行也是白搭,那就未免令作诗的伊人伤心,也使读者觉得太煞风景了。倒是李白的《劳劳亭歌》说得婉转: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不直接写众生离别之苦,也不写折柳或加种杨柳,而是寄情春风,春风尚“知”别苦而“不遣”柳条回青转绿,伤心的送者行者又何以堪?如此深婉之构思,奇警的语言,真使人感叹“诗仙”这顶桂冠,不是谁都可以戴得的。
  在文学艺术的天地里,最可贵的是思维的求异性与艺术的独创性。在初唐至盛唐至中唐众诗人同唱折杨柳歌之后,晚唐的罗隐却别调独弹,他写了一首《柳》诗和大家抬杠: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他说柳树本身尚管不住自己飞絮无定,怎么还能以柳丝去挽留行人?这是对传统的折柳送别或留别的否定。但是,诗的王国里也是少数服从多数,后代诗人并不理会罗隐的反调,一直到晚清,秋瑾《送别》诗一开篇还说“杨柳枝头飞絮稠,那堪分袂此高楼”。而现代呢?鲁迅曾作《送增田涉君归国》一诗,结句也仍然是“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当代的台湾诗人兼散文家余光中呢?他的诗文中更是多次提到折柳,如写于1976年的《从西岸到东岸》一文就说:“旧金山,西岸最美丽也是最愁人的长亭。和夏菁‘高谈’了七千哩后,便在那里分手了。也没有折柳相赠,柏油铺地的国际机场,原就无柳可折。”柳枝虽小,但却凝聚着民族的心理情结和审美体验,不然,一枝当烟舞风的轻盈杨柳,怎么会从遥远的汉代一直折到如今?   三
  古人看重别离,大约出于如下几个原因:一是人生短促,聚少别多,常常是刚刚相见却又言别;二是关山修阻,交通与通讯不便,相见时难别亦难;三是古人敦于亲情,笃于友谊,尚没有现在这样人心不古。曹植当年在《送应氏》一诗中早就长叹息:“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而杜甫的《送路六侍御入朝》一诗,似乎是我以上说法的注脚“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慢相逢是别筵。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这位姓路而排行第六的侍御,是杜甫儿时的朋友,他们一分手就是四十载后的向老之年,杜甫虽被后人尊为诗圣,但当时却未能配备一部电话,四十年来和对方竟然音讯不通,无意中故友重逢,却偏偏是在离别的筵席之上,而且后会难期。时当蜀地的春日,桃之夭夭,杨柳依依,但在重情伤别的愁人杜甫眼里,乐景徒增伤悲,见灼灼其华而厌恨,对杨柳呢,他也竟然不是“赠”柳而是“憎”柳了。
  古今之间,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当年鲁迅的诗中和余光中文里的“折柳”,已只是用典而非写实。火车站的月台是现代的长亭,长亭是钢筋架成,地是水泥铺就,送别只见依依的挥手,哪有青青的杨柳?飞机场的验票处是现代的渡口,渡口是水磨石铺地铁栏杆围成,握别时只有语音各异而版本同一的叮咛,哪还有杨柳的青青?如果你和情人话别,不去超级市场买一种价值相当又颇具意义的礼物相赠,却不辞辛苦跑到公园或郊外去攀折一根柳枝,她不怀疑你至少有一根神经出了问题才怪,你们的发展前途当然也就绝不容乐观。如果你送友人远行也是如此,知道这一典故的,会觉得人间何世,你这人真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书呆子,不知道的呢,也许会认为你为人大方,出手阔绰,送人的竟是一根惠而不费的柳枝。不过,人生苦短会少离多虽然古今大体相似,但今日资讯与交通的发达便捷,确实早已使人类居住的星球成了“地球村”,四海七洲千山万水都近在咫尺,在这一方面,今人远比古人幸运。唐诗人岑参当年从长安去西域,“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碛中作》),驰马走了两个月还没有到达目的地,而且还不知投宿的招待所或宾馆在哪里,自己着急家人也悬念。而现在呢?天上的波音747朝发夕至,地上的手提大哥大即拨即通,天下的有情人一飛可至,一线可牵,就没有必要再去麻烦柳树柳枝,也不必望穿明媚的秋水或昏花的老眼了。
  然而,交通与资讯的发达便捷虽远非古代可比,但现今的社会也越来越世俗化商业化,古人之情也远非今人之情可比了。当今之世,道德日益沉沦,世风日见低下,生活节奏也日趋快速紧张,我所祈愿的是,友情不要功利,爱情不要蒙尘,亲情要不淡薄,希望有朝一日,人间的别恨离愁真情挚谊,不要只能在折柳送别的唐诗中去追寻。
  选自《散文天地》
其他文献
最近,通化县七道沟镇人大在党委领导下,开展普法宣传月活动,使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为了抓好全镇的“三五”普法工作,七道沟镇人大把5月中旬到6月末定为全镇“三五”普法活
回顾1997年,中国民航的机场建设形势喜人,先后完成了一批重要新建、扩建项目,例如,新建贵阳龙洞堡机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南京禄口机场、郑州新郑机场、银川河东机场及改扩建合
和平号太空站是1986年2月被送上太空轨道的,它的各个太空舱采用对接方式与主舱连接,是前苏联的第三代太空站。其设计寿命只有5年,但它已经在太空服役11年了。和平号太空站是
从商用和军用两个方面论述了卫星通信的未来。讨论了卫星通信的技术发展和新业务。同时,对用户和需求进行了评估。 Discussed the future of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from b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广州市劳动合同管理规定》的决议广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批准
美军未来的机载信号情报(SIGINT)系统平台将装备电子情报和通信情报两套设备,其正式名称是联合SIGINT航空电子设备系列(JSAF),它由高波段分系统(HBSS—对应于收集电子情报)
工艺专家组组长、工艺顾问徐乃明同志在总公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九八年一月十五日)刘纪原总经理在工作会议报告中,讲了一项“继续振兴航天工艺”的内容,并要求工艺专家组在大
近几年随着民航事业的蓬勃发展,各地区现有航路上的飞行量不断增加。由于民航的几条航路,以及京广深和京沪深等航路交由民航管理,使民航的空管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在,全
民航华北空管局雷达站单脉冲二次雷达处理器升级工作已于8月5日顺利完成。这个项目国家投资5.8万美元。升级后航迹处理容量由原来的256个升级为450个,解决了以前由于容量不
航天总公司四院41所最近在西安召开了增雨防雹火箭发展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气象局科教司、西安市科委、陕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河北省、安徽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