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商学院讲课时,常常讲这样一个故事:王妈妈生了三个女儿,大女儿初中刚毕业,王妈妈就让她外出打工挣钱。大女儿到了富士康,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女孩儿很孝顺,除了自己花,还寄给王妈妈一些。王妈妈觉得不错,等二女儿读完初中就让她辍学,也到深圳给郭老板打工去了,当然王妈妈又有了一份收入。每送出去一个女儿,她就多一份收入,但是即便如此,她的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的,看不到前途。
王妈妈孩子的老板郭台铭则不然,他从每个女工身上赚20%的剩余价值,雇了几百万名像王妈妈女儿这样的员工,这使得他的财富在2017年达到480亿元人民币左右。因此,以王妈妈的思维方式,不仅永远接近不了郭台铭的水平,也不能理解自己为什么穷。王妈妈想,要是能有10个女儿就好了,这样就有10份收入。姑且不说王妈妈年岁已高生不了孩子了,就算她还能生,一辈子能生的孩子毕竟有限,由此看来她注定是穷苦的命。
好在王妈妈的大女儿出去几年,见了世面,知道每个月挣2000元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告诉妈妈,一定要让家里的老幺读书,改变命运。王妈妈终于想通了这个道理,不再让三女儿辍学,让她读完了高中,上了专科院校,这样老幺就成了有技能的人,而不是靠出卖体力谋生的人。虽然老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望到郭台铭的项背,但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们中国人对这种事情有个通俗的比喻——芝麻和西瓜。郭台铭是捡西瓜,王妈妈则是捡芝麻。一个西瓜的重量是一粒芝麻的两万多倍,因此,捡芝麻捡得再勤快,也捡不出西瓜的重量。当然,大部分人看到这里可能会不耐烦地讲,这个道理谁不懂啊?遗憾的是,大部分人还真不懂。我們看看下面这些在生活中捡芝麻的行为,就知道我所言非虚。
1.为了拿免费的东西打破头。
2.为了省一元出租车钱,在路上多走10分钟。
3.为了抢几元钱的红包,每隔三五分钟就看看微信。
4.为了挣几百元的外快,上班偷偷干私活。
5.为了“双十一”抢货不睡觉。
6.为了一点折扣在网上泡两个小时,或者在北京跑五家店。
这些人的时间利用得非常没有效率,更糟糕的是,他们渐渐习惯于非常低层次的追求。人一旦心气变低,就很难提升自己、让自己走到越来越高的层次上。很多时候,不仅那些低收入的人会计较芝麻大的事情,很多经济状况不错的人也会。不少人请我带过一些奢侈品,美国比中国可能可以省10%~20%的价钱,一部苹果手机或一个名牌手袋也许能省几百元到两三千元。这笔钱算不算是芝麻呢?对能够支付那些物品费用的人来讲,依然是芝麻,为了省这点钱花这么多心思非常不值,何况请别人带还欠人家一个人情。在这里我不想评论每个人的购物方式,但要指出的是,当一个人的心思放到捡芝麻上,他就永远失去了捡西瓜的可能性。
一个人在工作中也常常容易捡芝麻、丢西瓜。那些人习惯于做简单、重复且价值低的工作,因为那种工作不需要太动脑筋,不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但是,人一旦习惯这种工作,真正有创造性的工作就做不来了。我曾经批评过2016年在阿里巴巴抢月饼的人,以及为他们开脱的人,他们行为本身的对错放在其次,这种把心思放在捡芝麻上的人,让我瞧不起,因为他们永远地远离了西瓜。糟糕的思维方式和衡量价值的标准,决定了人不幸的命运。
不仅个人如此,一个单位和公司也是如此。互联网历史上曾经辉煌的雅虎,从全球第一个大互联网公司走到被出售的地步,仅仅经历了10年时间。虽然从大环境上讲它运气不太好,遇到了谷歌和脸谱网这样更强大的公司,但是它在产品上捡芝麻的习惯也害了它。雅虎开发出的互联网服务数不胜数,以至于用户在使用它的产品前,不得不先搜索一下产品的网址。然而,这么多产品却没有什么是世界第一的。很多产品在线服务的流量和盈利能力非常有限,贡献的都是一粒粒芝麻,把它们全部加起来,还不如谷歌一个产品带来的收入高。
在其他一些市场上,像雅虎这样的公司也很多,它们看到别人在一个领域挣了钱,自己也要涉足那个领域,最后分到芝麻大点的市场份额,得不偿失。与其这样,不如把自己的专长发挥好。
苹果公司的产品线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却是全世界挣钱最多的公司,因为它在捡西瓜。捡西瓜的人在思维方式上和捡芝麻的人完全不同,他们不会为那些蝇头小利动心,而是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乔布斯重回苹果时,发现公司内一大堆项目和产品都是小芝麻,他在那些项目和产品上一个个画叉,直至剩下个位数的产品,再把它们每一个变成西瓜,这才救活了苹果。
除了眼光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捡西瓜还需要有能力,它不能靠运气,需要长期培养而获得。职场中的每个人,与其把心思放在赚小钱上,不如把它们聚焦到一点,练就捡西瓜的能力,让自己从同事中脱颖而出。通常,人有能力上一个台阶,贡献、职责、影响力就可能增加一个数量级,至于收入,就更不用发愁了。当然,世界上捡芝麻的人多、捡西瓜的人少,你如果致力于捡西瓜,就要耐得住寂寞。有人说,我没有遇到西瓜呀,其实不是没有遇到,而是因为你满眼都是芝麻,天天为捡芝麻而忙碌,没有机会练就捡西瓜的能力。
王妈妈孩子的老板郭台铭则不然,他从每个女工身上赚20%的剩余价值,雇了几百万名像王妈妈女儿这样的员工,这使得他的财富在2017年达到480亿元人民币左右。因此,以王妈妈的思维方式,不仅永远接近不了郭台铭的水平,也不能理解自己为什么穷。王妈妈想,要是能有10个女儿就好了,这样就有10份收入。姑且不说王妈妈年岁已高生不了孩子了,就算她还能生,一辈子能生的孩子毕竟有限,由此看来她注定是穷苦的命。
好在王妈妈的大女儿出去几年,见了世面,知道每个月挣2000元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告诉妈妈,一定要让家里的老幺读书,改变命运。王妈妈终于想通了这个道理,不再让三女儿辍学,让她读完了高中,上了专科院校,这样老幺就成了有技能的人,而不是靠出卖体力谋生的人。虽然老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望到郭台铭的项背,但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们中国人对这种事情有个通俗的比喻——芝麻和西瓜。郭台铭是捡西瓜,王妈妈则是捡芝麻。一个西瓜的重量是一粒芝麻的两万多倍,因此,捡芝麻捡得再勤快,也捡不出西瓜的重量。当然,大部分人看到这里可能会不耐烦地讲,这个道理谁不懂啊?遗憾的是,大部分人还真不懂。我們看看下面这些在生活中捡芝麻的行为,就知道我所言非虚。
1.为了拿免费的东西打破头。
2.为了省一元出租车钱,在路上多走10分钟。
3.为了抢几元钱的红包,每隔三五分钟就看看微信。
4.为了挣几百元的外快,上班偷偷干私活。
5.为了“双十一”抢货不睡觉。
6.为了一点折扣在网上泡两个小时,或者在北京跑五家店。
这些人的时间利用得非常没有效率,更糟糕的是,他们渐渐习惯于非常低层次的追求。人一旦心气变低,就很难提升自己、让自己走到越来越高的层次上。很多时候,不仅那些低收入的人会计较芝麻大的事情,很多经济状况不错的人也会。不少人请我带过一些奢侈品,美国比中国可能可以省10%~20%的价钱,一部苹果手机或一个名牌手袋也许能省几百元到两三千元。这笔钱算不算是芝麻呢?对能够支付那些物品费用的人来讲,依然是芝麻,为了省这点钱花这么多心思非常不值,何况请别人带还欠人家一个人情。在这里我不想评论每个人的购物方式,但要指出的是,当一个人的心思放到捡芝麻上,他就永远失去了捡西瓜的可能性。
一个人在工作中也常常容易捡芝麻、丢西瓜。那些人习惯于做简单、重复且价值低的工作,因为那种工作不需要太动脑筋,不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但是,人一旦习惯这种工作,真正有创造性的工作就做不来了。我曾经批评过2016年在阿里巴巴抢月饼的人,以及为他们开脱的人,他们行为本身的对错放在其次,这种把心思放在捡芝麻上的人,让我瞧不起,因为他们永远地远离了西瓜。糟糕的思维方式和衡量价值的标准,决定了人不幸的命运。
不仅个人如此,一个单位和公司也是如此。互联网历史上曾经辉煌的雅虎,从全球第一个大互联网公司走到被出售的地步,仅仅经历了10年时间。虽然从大环境上讲它运气不太好,遇到了谷歌和脸谱网这样更强大的公司,但是它在产品上捡芝麻的习惯也害了它。雅虎开发出的互联网服务数不胜数,以至于用户在使用它的产品前,不得不先搜索一下产品的网址。然而,这么多产品却没有什么是世界第一的。很多产品在线服务的流量和盈利能力非常有限,贡献的都是一粒粒芝麻,把它们全部加起来,还不如谷歌一个产品带来的收入高。
在其他一些市场上,像雅虎这样的公司也很多,它们看到别人在一个领域挣了钱,自己也要涉足那个领域,最后分到芝麻大点的市场份额,得不偿失。与其这样,不如把自己的专长发挥好。
苹果公司的产品线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却是全世界挣钱最多的公司,因为它在捡西瓜。捡西瓜的人在思维方式上和捡芝麻的人完全不同,他们不会为那些蝇头小利动心,而是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乔布斯重回苹果时,发现公司内一大堆项目和产品都是小芝麻,他在那些项目和产品上一个个画叉,直至剩下个位数的产品,再把它们每一个变成西瓜,这才救活了苹果。
除了眼光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捡西瓜还需要有能力,它不能靠运气,需要长期培养而获得。职场中的每个人,与其把心思放在赚小钱上,不如把它们聚焦到一点,练就捡西瓜的能力,让自己从同事中脱颖而出。通常,人有能力上一个台阶,贡献、职责、影响力就可能增加一个数量级,至于收入,就更不用发愁了。当然,世界上捡芝麻的人多、捡西瓜的人少,你如果致力于捡西瓜,就要耐得住寂寞。有人说,我没有遇到西瓜呀,其实不是没有遇到,而是因为你满眼都是芝麻,天天为捡芝麻而忙碌,没有机会练就捡西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