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先介绍一款热门游戏——谁是卧底,然后介绍将此游戏与数学课课堂教育结合,给出此结合的教学意义,并给出相关例子。
关键词:谁是卧底数学教学
1 什么是“谁是卧底”
“谁是卧底”从捉鬼游戏蜕变而来,快乐大本营节目将改编后的游戏命名为“谁是卧底”,是一个非常有趣,风靡全国的比拼语言表述能力、知识面与想象力的游戏。是多人聚会聚餐时的首选欢乐游戏。玩家分为法官(出题者)、卧底以及其他人(统称平民)。游戏中平民与卧底的称谓只是为了区分两个不同的游戏身份,并无特殊的含义。
出题原则:
①不要出游戏中的玩家无法理解的词汇(例如玩家中有非本地人时,以方言出题)。②两个词不能互相包含,例如家具和桌子。③所出的两个词词性要相同,即同为动词、名词或形容词。④所出词汇不能是同一个词的两种提法,例如孙悟空和孙行者。
游戏流程:
以8或6人游戏为例,其他人数配置请参见下文。
①在场8人中7人拿到同一词语,剩下1人拿到与之相关的另一词语。这时平民与卧底都不知道互相的身份,卧底也不知道自己是卧底。②每人用一句话描述自己拿到的词语,最好不要太过明显,既不能让卧底察觉,也要给同伴以暗示。③每轮描述完毕,所有在场的人投票选出怀疑的卧底人选,得票最多的人出局。若卧底出局,则游戏结束。若卧底未出局,游戏继续。如有两人得票相同,则进入PK,大家再从两人中间投出一个。④若卧底撑到最后一轮(场上剩3人时),则卧底获胜,反之,则平民胜利。
注意:卧底和平民都要描述自己手上的牌,卧底如果猜到了平民的词汇,接下来如果卧底的描述和平民词有共性那么OK;不可以为了掩饰自己的身份说出跟卧底词不搭边的话。例如:卧底词是福尔摩斯,平民词是工藤新一。如果卧底猜到了平民词,为了混淆视听而说“他长期使用着另一个名字”这样与福尔摩斯完全没有关系的描述,是不可以的。这就是考验卧底掩饰能力的地方。
2 游戏与数学教学相结合
大学数学的每一章的结构都有一个特征,就是先介绍概念,再列举性质,再介绍计算方法,最后是应用。例如导数这一章,先介绍导数的概念,再给出导数的性质,再介绍求导的方法,最后给出导数的应用。其他知识板块也有类似的结构,因此弄懂每一章的概念,是每一章学习的第一步,概念弄不清楚,后面计算应用等方面就会出问题,因此,数学概念在数学学习里面有着首当其冲的重要性。
数学这门学科,又是含有概念非常多的学科,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的数学课里面都充斥着各种概念,而且很多概念很相似,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很多概念会混淆,例如中学学的正弦函数跟余弦函数,小学学的加法和乘法,大学学的微分与积分等等,这些成对的概念要完全弄清楚他们的差异要花一定功夫。
而谁是卧底这个游戏,考验玩家的就是描述相似实物的能力,是一种对事物有技巧地表达的能力,因为要赢得游戏,不能完全把事物的特征完全说出来,同时,又要分辨出游戏中两种事物的差异,从而找出卧底或隐藏卧底身份。所以谁是卧底这个游戏要求玩家对事物的特征了解地非常完整,这时,如果我们把一般游戏里面用的一对事物,用数学概念来代替,玩起来就需要对这些概念的特征非常熟悉,这个就是谁是卧底与数学教学的结合点。
3 例子
例1:游戏中一对事物为“加法”和“乘法”,参加人数8个学生,其中1个是卧底,其他为平民。这个例子学生如果抽到加法,则会联想另一方为减法和乘法甚至除法,而抽到乘法,就会联想另一方为除法、加法或乘法。因此,游戏第一轮,最稳妥的表述是“这是一个四则运算”,然后再通过其他人的描述,判断出这一对事物为加法和乘法,然后再通过加法和乘法相关的东西来进行游戏,例如加法比较简单,乘法比较复杂,乘法有99乘法表等等。
例2:游戏中的一对事物为“微分”和“积分”,参加人数8个学生,其中1个是卧底,其他为平民。这个例子的概念是大学的概念,所以只能在大学数学课上进行,知道微积分这门课的结构的学生都知道,这门课就两大块——微分和积分,因此,抽到积分或微分,基本都能猜到对方是什么,这两者的特征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例如微分对应求导,积分对应求不定积分,定积分等,因此,学生说一个公式就能判断是微分还是积分。因此这个游戏关键在于找出微分和积分的异同。学生在进行这个游戏之后,对微分和积分的概念就会理解的非常透彻。
另外,还可以拿很多知识点对概念来进行游戏,例如正弦与余弦,矩阵和行列式,排列与组合等等。
4 延拓
“谁是卧底”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经过反复的课堂实践,其应用效果获得了师生的一致认可。除此以外,还可以尝试将其灵活应用在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教学中。
5 结束语
上文仅仅是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来探讨“谁是卧底”游戏的具体应用情况,鉴于其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可以预见该游戏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必将更充分的发挥其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俞静.游戏,数学,玩游戏学数学[J].新课程导学,2012(27).
[2]庄玉婷,马茂年.数学游戏与课堂教学设计[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10).
[3]徐军妮.浅析游戏语言的词义构成——以快乐大本营游戏《谁是卧底》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05).
作者简介:黄皓(1983-),男,广东广州人,专职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微分方程。
关键词:谁是卧底数学教学
1 什么是“谁是卧底”
“谁是卧底”从捉鬼游戏蜕变而来,快乐大本营节目将改编后的游戏命名为“谁是卧底”,是一个非常有趣,风靡全国的比拼语言表述能力、知识面与想象力的游戏。是多人聚会聚餐时的首选欢乐游戏。玩家分为法官(出题者)、卧底以及其他人(统称平民)。游戏中平民与卧底的称谓只是为了区分两个不同的游戏身份,并无特殊的含义。
出题原则:
①不要出游戏中的玩家无法理解的词汇(例如玩家中有非本地人时,以方言出题)。②两个词不能互相包含,例如家具和桌子。③所出的两个词词性要相同,即同为动词、名词或形容词。④所出词汇不能是同一个词的两种提法,例如孙悟空和孙行者。
游戏流程:
以8或6人游戏为例,其他人数配置请参见下文。
①在场8人中7人拿到同一词语,剩下1人拿到与之相关的另一词语。这时平民与卧底都不知道互相的身份,卧底也不知道自己是卧底。②每人用一句话描述自己拿到的词语,最好不要太过明显,既不能让卧底察觉,也要给同伴以暗示。③每轮描述完毕,所有在场的人投票选出怀疑的卧底人选,得票最多的人出局。若卧底出局,则游戏结束。若卧底未出局,游戏继续。如有两人得票相同,则进入PK,大家再从两人中间投出一个。④若卧底撑到最后一轮(场上剩3人时),则卧底获胜,反之,则平民胜利。
注意:卧底和平民都要描述自己手上的牌,卧底如果猜到了平民的词汇,接下来如果卧底的描述和平民词有共性那么OK;不可以为了掩饰自己的身份说出跟卧底词不搭边的话。例如:卧底词是福尔摩斯,平民词是工藤新一。如果卧底猜到了平民词,为了混淆视听而说“他长期使用着另一个名字”这样与福尔摩斯完全没有关系的描述,是不可以的。这就是考验卧底掩饰能力的地方。
2 游戏与数学教学相结合
大学数学的每一章的结构都有一个特征,就是先介绍概念,再列举性质,再介绍计算方法,最后是应用。例如导数这一章,先介绍导数的概念,再给出导数的性质,再介绍求导的方法,最后给出导数的应用。其他知识板块也有类似的结构,因此弄懂每一章的概念,是每一章学习的第一步,概念弄不清楚,后面计算应用等方面就会出问题,因此,数学概念在数学学习里面有着首当其冲的重要性。
数学这门学科,又是含有概念非常多的学科,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的数学课里面都充斥着各种概念,而且很多概念很相似,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很多概念会混淆,例如中学学的正弦函数跟余弦函数,小学学的加法和乘法,大学学的微分与积分等等,这些成对的概念要完全弄清楚他们的差异要花一定功夫。
而谁是卧底这个游戏,考验玩家的就是描述相似实物的能力,是一种对事物有技巧地表达的能力,因为要赢得游戏,不能完全把事物的特征完全说出来,同时,又要分辨出游戏中两种事物的差异,从而找出卧底或隐藏卧底身份。所以谁是卧底这个游戏要求玩家对事物的特征了解地非常完整,这时,如果我们把一般游戏里面用的一对事物,用数学概念来代替,玩起来就需要对这些概念的特征非常熟悉,这个就是谁是卧底与数学教学的结合点。
3 例子
例1:游戏中一对事物为“加法”和“乘法”,参加人数8个学生,其中1个是卧底,其他为平民。这个例子学生如果抽到加法,则会联想另一方为减法和乘法甚至除法,而抽到乘法,就会联想另一方为除法、加法或乘法。因此,游戏第一轮,最稳妥的表述是“这是一个四则运算”,然后再通过其他人的描述,判断出这一对事物为加法和乘法,然后再通过加法和乘法相关的东西来进行游戏,例如加法比较简单,乘法比较复杂,乘法有99乘法表等等。
例2:游戏中的一对事物为“微分”和“积分”,参加人数8个学生,其中1个是卧底,其他为平民。这个例子的概念是大学的概念,所以只能在大学数学课上进行,知道微积分这门课的结构的学生都知道,这门课就两大块——微分和积分,因此,抽到积分或微分,基本都能猜到对方是什么,这两者的特征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例如微分对应求导,积分对应求不定积分,定积分等,因此,学生说一个公式就能判断是微分还是积分。因此这个游戏关键在于找出微分和积分的异同。学生在进行这个游戏之后,对微分和积分的概念就会理解的非常透彻。
另外,还可以拿很多知识点对概念来进行游戏,例如正弦与余弦,矩阵和行列式,排列与组合等等。
4 延拓
“谁是卧底”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经过反复的课堂实践,其应用效果获得了师生的一致认可。除此以外,还可以尝试将其灵活应用在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教学中。
5 结束语
上文仅仅是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来探讨“谁是卧底”游戏的具体应用情况,鉴于其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可以预见该游戏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必将更充分的发挥其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俞静.游戏,数学,玩游戏学数学[J].新课程导学,2012(27).
[2]庄玉婷,马茂年.数学游戏与课堂教学设计[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10).
[3]徐军妮.浅析游戏语言的词义构成——以快乐大本营游戏《谁是卧底》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05).
作者简介:黄皓(1983-),男,广东广州人,专职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微分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