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枢纽,校园是文化知识汇集、人文精神荟萃的领域。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创新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所谓的和谐校园,不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建设的灵魂,是学校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
1校园文化的内涵、结构及相互关系
我们所讲的校园文化,主要偏重高等院校的高校校园文化。高校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精神面貌、思维观念、日常行为方式都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侧面反映。高校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长期的互动、交流在学校的种种层面上共同创造出本校特有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从这个概念上讲,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为核心,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的过程。在当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被凸显出来,校园活动中的大部分组织、策划工作都放手交给学生们来完成,高校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创新与和谐校园建设。当代高校校园内的人际关系、生活、行为方式等也为创新校园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精神环境和宽松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这几个层面在校园生活中全方位地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成长过程,构成了高校生活中的立体的文化氛围。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在校园生活中相互渗透,互有长短,对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殊文化影响力。在大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生活中呈现出明显的教育导向功能、凝聚激励功能、规范约束功能、社会化功能、娱乐保健功能对高校及其校园人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灵魂。
2 以学生为主体,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理念和保证
“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是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口号,绝大多数高校都积极响应,并马上行动起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以贯彻。但我们也要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不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式,也不是简单地搞一些思想教育或宣传活动就能完成的。在目前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多数高校都着重强调控制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过于片面地理解校园文化的概念。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教育任务,其主体是广大师生,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离不开在校大学生的参与。当前的高校文化建设中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这使得现存的校园老的文化传统也受到很大冲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通过学生会等学生自治组织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思维比较活跃的一大群体,他们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掌握较多的文化知识,思维、观念都比较前卫、新颖,而且富有创新精神。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青年学生身上的种种优点,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的学习成长营造出一种民主、公平的成长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心理个性,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成长过程中难免磕磕绊绊,在他们的校园生活中也免不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也不免迷惑。所以说,关心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和身體成长的情况,尽早发现问题苗头,及时解决,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保证。
3 “以学生为主体”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的对策
3.1加强制度规范
理念的贯彻实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以学生为主体,推进校园文化创新与和谐校园建设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当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须条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有充分的制度规范做保证。在国际上一些先进的发达国家里,教育管理工作简洁高效,教育水准超一流,这些国家的教育工作无一不是实现高校管理、学生参与活动制度化、规范化而取得高效和稳定发展的。
3.2重视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反馈评价
学生评价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的有效参考。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人群,他们每天都在校园中学习、生活,对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点点滴滴都看在眼里,有着细致入微的体验。学生的反馈评价是对校园文化建设最真切、直观的评估。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学生被动反馈,即将学生作为评价的客观存在主体,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来反应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缺点,积极改进缺点,修补教育教学活动的中的管理漏洞,从而达到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目的。其二是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收集整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见和建议向校方反馈。这种方式直观、简洁,有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学生的意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校园建设的客观作用。3.3大力提升教育工作者素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要求,加强学习,充实自己。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响应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教育任务,是对高校校园的思想和行为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复杂工作,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不仅是对全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更是对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充分参与高校的文化建设活动,体现出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创新高校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内涵深,任务重,必须纳入学校总体规划进行设计,学生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各相关环节有机结合、和谐联动,要全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扩大校园文化的覆盖面,加强校园生活中的文化渗透作用,在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共同发力,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
本文系课题《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研究成果。
1校园文化的内涵、结构及相互关系
我们所讲的校园文化,主要偏重高等院校的高校校园文化。高校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精神面貌、思维观念、日常行为方式都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侧面反映。高校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长期的互动、交流在学校的种种层面上共同创造出本校特有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从这个概念上讲,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为核心,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的过程。在当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被凸显出来,校园活动中的大部分组织、策划工作都放手交给学生们来完成,高校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创新与和谐校园建设。当代高校校园内的人际关系、生活、行为方式等也为创新校园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精神环境和宽松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这几个层面在校园生活中全方位地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成长过程,构成了高校生活中的立体的文化氛围。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在校园生活中相互渗透,互有长短,对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殊文化影响力。在大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生活中呈现出明显的教育导向功能、凝聚激励功能、规范约束功能、社会化功能、娱乐保健功能对高校及其校园人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灵魂。
2 以学生为主体,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理念和保证
“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是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口号,绝大多数高校都积极响应,并马上行动起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以贯彻。但我们也要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不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式,也不是简单地搞一些思想教育或宣传活动就能完成的。在目前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多数高校都着重强调控制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过于片面地理解校园文化的概念。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教育任务,其主体是广大师生,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离不开在校大学生的参与。当前的高校文化建设中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这使得现存的校园老的文化传统也受到很大冲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通过学生会等学生自治组织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思维比较活跃的一大群体,他们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掌握较多的文化知识,思维、观念都比较前卫、新颖,而且富有创新精神。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青年学生身上的种种优点,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的学习成长营造出一种民主、公平的成长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心理个性,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成长过程中难免磕磕绊绊,在他们的校园生活中也免不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也不免迷惑。所以说,关心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和身體成长的情况,尽早发现问题苗头,及时解决,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保证。
3 “以学生为主体”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的对策
3.1加强制度规范
理念的贯彻实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以学生为主体,推进校园文化创新与和谐校园建设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当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须条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有充分的制度规范做保证。在国际上一些先进的发达国家里,教育管理工作简洁高效,教育水准超一流,这些国家的教育工作无一不是实现高校管理、学生参与活动制度化、规范化而取得高效和稳定发展的。
3.2重视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反馈评价
学生评价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的有效参考。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人群,他们每天都在校园中学习、生活,对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点点滴滴都看在眼里,有着细致入微的体验。学生的反馈评价是对校园文化建设最真切、直观的评估。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学生被动反馈,即将学生作为评价的客观存在主体,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来反应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缺点,积极改进缺点,修补教育教学活动的中的管理漏洞,从而达到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目的。其二是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收集整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见和建议向校方反馈。这种方式直观、简洁,有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学生的意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校园建设的客观作用。3.3大力提升教育工作者素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要求,加强学习,充实自己。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响应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教育任务,是对高校校园的思想和行为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复杂工作,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不仅是对全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更是对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充分参与高校的文化建设活动,体现出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创新高校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内涵深,任务重,必须纳入学校总体规划进行设计,学生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各相关环节有机结合、和谐联动,要全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扩大校园文化的覆盖面,加强校园生活中的文化渗透作用,在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共同发力,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
本文系课题《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