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中国业余拳击自1987年正式恢复全国锦标赛以来,至今已走过了21年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我国业余拳击运动从“开始的继承阶段、发展为学知阶段、过渡到发展阶段、再到现在的创新阶段”,使中国业余拳击在世界对抗性竞技体育项目发展中逐步成为具有自己特色的、被世界公认较为“优势”的竞技体育项目。我国业余拳击48公斤运动员邹市明,在2005、2007年获得世界业余拳击锦标赛冠军,并被赛会评为最佳技术风格奖,称之为“海盗式”打法,这是拳击项目有史以来亚洲地区运动员第一次获此殊荣,可作佐证。
一、“海盗式”打法构建的科学理念
近代业余拳击运动的发展,世界上比较公认具有先进理念和很高竞技水平的代表是前苏联(20世纪60-70年代)和古巴(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还有本文所阐述的我国现在的“海盗式”打法。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抓住了拳击运动科学理念的真谛。
(一)“直线”攻击是拳击运动的精髓
在60-70年代,前苏联在世界拳击界创立了依据拳击运动本质特点的打法——“直线”攻击的科学理念。这种理念深刻揭示了拳击运动的本质规律:“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直线运动距离最短”,“时间=距离/速度,即:速度一定,距离与时间成反比”。前苏联拳击界深刻理解了这项竞技体育运动的本质,将拳法依据“直线”攻击的方式确定技术结构和技术组合,使他们在此期间成为世界拳击运动的领跑者,在世界的各项大赛中都具有较大的优势。他们将“直线”攻击这一拳击运动的精髓进行了最好的理解和运用,并取得了较大成功,直至古巴拳击的崛起。
(二)“交叉直线”攻击是拳击运动的灵魂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古巴“拳击教父”萨嘎啦教练在继承前苏联的“直线”攻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换跳步法、梯形步法”等变化,对拳击运动技术结构和技术组合进行创新,在直线攻击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十字”攻击理论,即:“交叉直线”攻击。他们在领悟了拳击“直线”攻击的同时又开辟了拳击的“另一条直线”,变成了“双直线”攻击模式,它可以称之为拳击运动的灵魂。这一拳击运动理念的出现,改变了世界业余拳击运动的格局,古巴拳击在此理论的指导下,迅速成为世界业余拳击运动的统领者,自此之后,在世界性大赛上古巴几乎一直独揽拳击项目半数的金牌。
(三)“直线加斜线”攻击是拳击运动的真谛
以我国邹市明为代表的“海盗式”打法,在继承了“直线、交叉直线”进攻的基础上,结合“弧形步法、螺旋式步法以及击打空位”等创新的技术结构形式,重新创建了技术组合模式,构建了“直线加斜线”攻击的“海盗式”打法。它的核心在于“直线、交叉直线、斜线”三条攻击线的叠加。从以上论述的由一条线、二条线的攻击模式衍生成三条线的攻击,“海盗式”打法不仅丰富了进攻的方式,更主要的是这种模式加快了攻击技术组合,在高速运动中进行攻击变化,尽量避免“硬碰硬”的对抗模式,将拳击运动引向“技术型、技巧类”的发展方向。这种创新的拳击运动理念正逐步得到世界的认可,“海盗式”打法揭示了当今拳击运动发展的真谛。
二、“海盗式”打法成功的秘诀
(一)“海盗式”打法成功的重要因素是遵循了科学的训练理念
被誉为中国《运动训练学》开创者之一的田麦久博士创立的“项群训练”理论,结合我国人群综合素质特点,开创了以技巧类、技术型、隔网对抗类为核心的竞技体育发展道路,使中国竞技体育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体育强国。拳击运动从其竞赛特性分析,不属于以上“三大类”竞技体育项目,拳击竞技项目是我国人群综合素质特点高水平发展的“短板”。就这一“短板”,经过中国拳击界人士多年的刻苦攻关,寻找到了以邹市明为代表的将“竞技同场对抗性”项目向“技术型、技巧类”竞技项目发展转变的训练模式,在这一科学理念的指导下,贯彻科学施训原则、创新训法手段,使拳击运动项目真正发展成为中国竞技体育中的优势项目成为可能。
(二)“海盗式”打法成功的决定因素是创新了动作基本结构
从运动训练学原理揭示竞技运动项目,拳击与其它运动竞技项目同理。其技术训练实践证明,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是提高运动技术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此理念基础上,拳击作为主要依靠拳法技术以“得点”为主来判定胜负的竞技对抗性项目,我们要从“简单”的直、摆、勾拳基本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寻找它们的不同动作技术结构,也就是常说的“变形”拳法。例如:直线的“推击型”、“‘高’击打点”、“下压势”等打法;曲线的“弧线变直线”、“错位型”、“空位型”等打法;利用“梯形步法”、“弧形步法”、“换跳步法”前手变后手等打法。这类技术动作的创新,不仅是拳击运动整体的发展,更是将拳击运动向以“技术型、技巧类”项目发展转变的根本。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引起整个技术体系的震荡,破坏了原有的技术结构,建立新的技术结构,使技术在较短的时期内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往往使率先创新者在优异运动成绩的“争夺过程中得到巨大的效益”。“海盗式”打法的技术特点充分论证了创新动作基本结构,并最大化地发挥潜能是拳击运动走向“技术型”打法的成功典范。
(三)“海盗式”打法成功的核心因素是提高了技术组合水平
技术组合水平是拳击运动技术内涵的核心部分,实践中可以观察到,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往往由创新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率先创新者往往即为旧有平衡的率先打破者,并由此与对手形成技术水平的“落差”。由于人们对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摸索与适应的过程,所以使创新者可望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在专项竞技中保持明显优势。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直接提高运动成绩;第二、引起制胜因素或提高制胜因素单个水平或因素间的组合水平;第三、有效地制约现有技术;第四、更大限度地发挥人体潜能。根据拳击运动不同的分类标准,技术组合创新可分为:单个技术——技术连接方式——复合技术序列。技术连接方式可称为连接技术,它实际上是各种技术相互连接的中介环节。相同的两种或多种技术,如果连接方式不同,组成的复合技术类型就迥异,由之产生的运动成绩也将有高下之分。“海盗式”打法的真谛就是创新了技术结构、创新了技术组合,以一种崭新的技术结构、组合模式创新了拳击运动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海盗式”打法将是拳击运动“飞跃式”发展的模式,是将同场对抗性竞技体育项目向“技术型、技巧类”创新的变革,是中国拳击走向成功的关键。
(责编:赵旭文)
一、“海盗式”打法构建的科学理念
近代业余拳击运动的发展,世界上比较公认具有先进理念和很高竞技水平的代表是前苏联(20世纪60-70年代)和古巴(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还有本文所阐述的我国现在的“海盗式”打法。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抓住了拳击运动科学理念的真谛。
(一)“直线”攻击是拳击运动的精髓
在60-70年代,前苏联在世界拳击界创立了依据拳击运动本质特点的打法——“直线”攻击的科学理念。这种理念深刻揭示了拳击运动的本质规律:“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直线运动距离最短”,“时间=距离/速度,即:速度一定,距离与时间成反比”。前苏联拳击界深刻理解了这项竞技体育运动的本质,将拳法依据“直线”攻击的方式确定技术结构和技术组合,使他们在此期间成为世界拳击运动的领跑者,在世界的各项大赛中都具有较大的优势。他们将“直线”攻击这一拳击运动的精髓进行了最好的理解和运用,并取得了较大成功,直至古巴拳击的崛起。
(二)“交叉直线”攻击是拳击运动的灵魂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古巴“拳击教父”萨嘎啦教练在继承前苏联的“直线”攻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换跳步法、梯形步法”等变化,对拳击运动技术结构和技术组合进行创新,在直线攻击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十字”攻击理论,即:“交叉直线”攻击。他们在领悟了拳击“直线”攻击的同时又开辟了拳击的“另一条直线”,变成了“双直线”攻击模式,它可以称之为拳击运动的灵魂。这一拳击运动理念的出现,改变了世界业余拳击运动的格局,古巴拳击在此理论的指导下,迅速成为世界业余拳击运动的统领者,自此之后,在世界性大赛上古巴几乎一直独揽拳击项目半数的金牌。
(三)“直线加斜线”攻击是拳击运动的真谛
以我国邹市明为代表的“海盗式”打法,在继承了“直线、交叉直线”进攻的基础上,结合“弧形步法、螺旋式步法以及击打空位”等创新的技术结构形式,重新创建了技术组合模式,构建了“直线加斜线”攻击的“海盗式”打法。它的核心在于“直线、交叉直线、斜线”三条攻击线的叠加。从以上论述的由一条线、二条线的攻击模式衍生成三条线的攻击,“海盗式”打法不仅丰富了进攻的方式,更主要的是这种模式加快了攻击技术组合,在高速运动中进行攻击变化,尽量避免“硬碰硬”的对抗模式,将拳击运动引向“技术型、技巧类”的发展方向。这种创新的拳击运动理念正逐步得到世界的认可,“海盗式”打法揭示了当今拳击运动发展的真谛。
二、“海盗式”打法成功的秘诀
(一)“海盗式”打法成功的重要因素是遵循了科学的训练理念
被誉为中国《运动训练学》开创者之一的田麦久博士创立的“项群训练”理论,结合我国人群综合素质特点,开创了以技巧类、技术型、隔网对抗类为核心的竞技体育发展道路,使中国竞技体育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体育强国。拳击运动从其竞赛特性分析,不属于以上“三大类”竞技体育项目,拳击竞技项目是我国人群综合素质特点高水平发展的“短板”。就这一“短板”,经过中国拳击界人士多年的刻苦攻关,寻找到了以邹市明为代表的将“竞技同场对抗性”项目向“技术型、技巧类”竞技项目发展转变的训练模式,在这一科学理念的指导下,贯彻科学施训原则、创新训法手段,使拳击运动项目真正发展成为中国竞技体育中的优势项目成为可能。
(二)“海盗式”打法成功的决定因素是创新了动作基本结构
从运动训练学原理揭示竞技运动项目,拳击与其它运动竞技项目同理。其技术训练实践证明,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是提高运动技术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此理念基础上,拳击作为主要依靠拳法技术以“得点”为主来判定胜负的竞技对抗性项目,我们要从“简单”的直、摆、勾拳基本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寻找它们的不同动作技术结构,也就是常说的“变形”拳法。例如:直线的“推击型”、“‘高’击打点”、“下压势”等打法;曲线的“弧线变直线”、“错位型”、“空位型”等打法;利用“梯形步法”、“弧形步法”、“换跳步法”前手变后手等打法。这类技术动作的创新,不仅是拳击运动整体的发展,更是将拳击运动向以“技术型、技巧类”项目发展转变的根本。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引起整个技术体系的震荡,破坏了原有的技术结构,建立新的技术结构,使技术在较短的时期内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往往使率先创新者在优异运动成绩的“争夺过程中得到巨大的效益”。“海盗式”打法的技术特点充分论证了创新动作基本结构,并最大化地发挥潜能是拳击运动走向“技术型”打法的成功典范。
(三)“海盗式”打法成功的核心因素是提高了技术组合水平
技术组合水平是拳击运动技术内涵的核心部分,实践中可以观察到,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往往由创新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率先创新者往往即为旧有平衡的率先打破者,并由此与对手形成技术水平的“落差”。由于人们对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摸索与适应的过程,所以使创新者可望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在专项竞技中保持明显优势。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直接提高运动成绩;第二、引起制胜因素或提高制胜因素单个水平或因素间的组合水平;第三、有效地制约现有技术;第四、更大限度地发挥人体潜能。根据拳击运动不同的分类标准,技术组合创新可分为:单个技术——技术连接方式——复合技术序列。技术连接方式可称为连接技术,它实际上是各种技术相互连接的中介环节。相同的两种或多种技术,如果连接方式不同,组成的复合技术类型就迥异,由之产生的运动成绩也将有高下之分。“海盗式”打法的真谛就是创新了技术结构、创新了技术组合,以一种崭新的技术结构、组合模式创新了拳击运动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海盗式”打法将是拳击运动“飞跃式”发展的模式,是将同场对抗性竞技体育项目向“技术型、技巧类”创新的变革,是中国拳击走向成功的关键。
(责编:赵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