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元难倒总司令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11月,朱德总司令的老师的儿子邓辉林从四川随抗日部队来到洪洞县八路军总部看望朱德,告诉他四川老家仪陇正逢旱灾,家里人因他参加革命而遭受株连和迫害,生活異常艰难。一番话让朱德想起了自己80多岁的生母和养母。由于自己忙于革命,一直没能照顾她们。他担心二老不能度过荒年,很想接济一下,尽一个孝子应尽的义务。然而,身为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却苦于身无分文,于是在11月29日,他给四川的儿时好友、同学戴与龄写去一封借款信,并直言,所借的钱必定不能偿还。信件全文如下:
  与龄老弟:
   我们抗战数月,颇有兴趣。日寇占领我们许多地方,但是我们又去恢复了许多名城。昨邓辉林、许明扬、刘万方等随四十一军来晋,已到我处,谈及家乡好友,从此话中知道好友行迹,甚以为快。更述及我家中近况颇为寥落,亦破产时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顾及他们。唯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佰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朱德二哥之子)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望你做到复我。
   此候
  近安
   朱德
  11月29日于晋洪洞战地
  心湖涟漪
   读着这段承载着报国之志、孝母之心和勤廉之德的特殊文字,感受这封短短的求助信透出的恳切和无奈,无法不为之感慨。200元难倒了总司令,大孝为国是此心!
其他文献
多彩五月,粽葉飘香。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奶奶的绿豆糕和往年一样如期而至。奶奶是极古朴守旧的小老太太,头上插一根传家的木头簪子;绿豆糕也是极朴素的绿豆糕,淡黄色的,小小的几块,细心地盛放在一个看上去有些年头的瓷盘中——这一切放在过去是极能撩拨起人的胃口的。  但女孩很忙碌,也很烦躁。女孩的目光一直盯在电脑屏幕上——网课的主讲老师滔滔不绝。奶奶觉得电脑好像要被孙女的目光点燃了。女孩
期刊
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作业,我烦躁地扔了笔。想打开窗透透气,站在窗边,竟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  一切都仿佛被笼罩在一片绮丽中,西边天空的云彩,全都被染成了玫瑰金,有的像雄狮,有的像巨人,有的像调了色的高山。橙黄的光线透过这些云彩,将剩余的光辉洒向大地,天空犹如拉开了一张巨大的帷幕。  太阳好似一个巨大的灯笼,中间被照得发亮发白,周围一圈则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红:玫瑰红、桃红、粉红、大红……这时的太阳好似
期刊
南飞,是大雁每年都要经历的挑战。每一年,在这万里征途中,大雁都要面临无数危险:遥远的路途、猎人的猎枪、恐怖的风雨……但每一年,大雁都能顺利完成这次长征。这群大雁靠的不仅仅是各自的勇气和毅力,更是团队的合作。一队大雁排成“人”字形,在空中飞行,它们借这种方式,节省了很多体力。这时,头雁总是最为劳累的,因此,當头雁疲倦时,就会有另一只雁来代替它的位置,这样轮流交替,大雁靠着完美的团队协作,在每年的迁徙
期刊
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这海底中的大片江山,统统是我们海葵家族的。我们之所以能在这里坐拥如画美景,是因为有一群可靠的小伙伴。   比如可爱的小丑鱼。那红、黑、白分明的匀称身躯总是出没在我们的身边,不仅悦目,而且赏心。我们坚定地维持着友好的邻里关系,当小丑鱼们遇到危险时,我们的身体便成了它们的屏障,同時,我们带有剧毒的触手也不假思索地挥舞,每每不到一曲终了,那些天敌中幸运一点的便被死亡之舞吓跑,剩余的大
期刊
再见你,愿你还是旧时的模样。  当列车缓缓驶出车站时,我凝望着这个被绿水围绕着的温柔小城,午后的阳光细致地将光亮铺洒在每一片土地上,四周很安静。  不知一千年以前,这片土地上,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一个午后?陆游在午后的沈园里不经意地抬头一看,眼前人的面容竟是如此熟悉!那是唐婉,他们曾伉俪相得,琴瑟甚和,可是现在,她已是他人妻。沈园的风抚摸着两人的鬓角,两个伤心人的目光胶着在了一起,他们的眼中拂过一段
期刊
1942年,祖父出生于南昌市抚河桥边一个贫苦家庭。他的父亲想把他卖了换酒喝,他的母亲拼命阻拦才救下他。为了供他读书,母亲日夜不停地工作。即使是这样,他也只读完小学,便不得不辍学了。   祖父辍学后,他的父亲就让年仅14岁的他去拖板车。一天下来,整个人都要散架了。不但工钱被父亲夺去,更要受打骂之苦。祖父回忆道:“那是我人生中最无助的时候,但我不断告诉自己,要坚强,要坚强。”   1958年,祖父的父
期刊
我们家乡有一种香瓜叫作“灯笼红”。这瓜熟透了以后,瓤儿红得像点亮的灯笼。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的灯笼红。她面孔黧黑,布满老树皮般的皱纹,可是心灵却如瓜瓤,又红又甜。我的童年时期见过不少这样的老人,他们经历了艰难的一生,最后在生命的内部酿出并积聚起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   曾祖母至少活到80岁以上,我4岁那年,她无疾而终。我跟她在一盘大炕上挨着睡,她死的那天晚上,把我的被褥铺好,像往常那样,如打坐的
期刊
常言道:“一言一行,传出性情。”写人的文章,自然离不开人物的言语与行动。而人物的言行,往往又得以具体的事例作为载体。因此,人物塑造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例是否恰当,是否典型,是否鲜活。具体而言:所谓恰当,是讲选择的事例要符合人物的性情,切中命题的要求;所谓典型,是讲材料要精彩动人,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所谓鲜活,是讲材料要源于现实生活,蕴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要与众不同,展示自我独特匠心。
期刊
父亲小时候家里很穷。过生日的时候,能吃上一个鸡蛋,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了。只有在他生病的时候,奶奶才会做肉汤给他喝。神奇的是,父亲喝了肉汤后,病就好了(喝肉汤能治病?这太不可思议了,后来我才明白,父亲是因为营养不良才生病的)。   父亲从小勤奋好学。虽然家里穷,但没有浇灭他对学习的热情。每天天刚蒙蒙亮,父亲就会牵着牛,迎着露水,一边放牛,一边读书。牛在吃草,父亲在看书;当别的小孩在玩耍时,父亲还在看
期刊
直到我16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7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睡在那种用木板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   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   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同样的,孩子们也是。   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因为他不在,所以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的形容是“貓不在,老鼠呛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