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_contr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 世纪,知识经济的浪潮已然席卷全球,面对瞬息万变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邓小平曾指出:“创新要靠人才,靠教育,创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如何做好创新教育的启蒙教育,如何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创新欲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进而培养科学创新的能力,就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和积极探索的问题。对小学教育而言,兴趣激励—疑问解答—任务驱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规律性特点,对这一带有规律性特点进行研究不但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对小学生教学方法的有益探索。
  1 兴趣激励教学法
  从德国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得知:兴趣在儿童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兴趣是儿童创新思维的萌芽,兴趣也是打开儿童创新思维之门的钥匙。当前,我们应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新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方法:
  1.1 以形激趣。这是激起学生形象思维的主要方法,如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寓言、童话、自然现象、生活例子等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围绕拟定的主题表演某个问题情景,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将相和》时,让学生围绕将相之争的冲突进行课本剧的表演,通过表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层次的理解,更利于对人物心理描写的诠释,充分发挥孩子的好动天性,突出教学的趣味性。
  1.2 以情激趣。通过情感丰富的朗读,幽默生动的描述,以沟通心灵、触发情感、产生学习兴趣,这是情感体验的重要方式。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乌鸦喝水》一课时,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体验如何想办法,喝水过程中用到的动作,使每一个学生乐在其中,兴趣盎然。
  1.3 以“信”激趣。通过介绍科学成就、生活信息或运用实物、图片、幻灯展示有关信息来诱发听觉、视觉等器官,要是使听、视觉同步,接受信息的刺激,更能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1.4 以“动”激趣。动手操作是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桥粱。现在上课用的多是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了解具体学习任务,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写作、画画、做实验等,并展示孩子的“成就”。如在教学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他发明了什么》一课时,学生学习完课文后充满了想要发明的冲动,这时适时的安排《我要变变变》,把生活中的废物合理利用,这既满足了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又丰富了认识的规律,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操作中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兴趣激励法教学必须以兴趣自主为原则。孩子是独立的人,兴趣是不能勉强的,在教学中应采取“合作、体验、探究、自主”的教学模式,尽量照顾孩子兴趣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只有让孩子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才容易调动起孩子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问题解决教学法
  问题解决教学法是教师针对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寻求假设,进行实验,以求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质是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小学教育者而言,问题解决教学法也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适用性。
  正确认识儿童质疑现象。著名教育学家、特级教师孙蒲远认为,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爱提问题是创造型孩子的典型特征。因为好奇心强,探究心理强烈才会喜欢提问题。面对学生提出的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老师们常常感觉难以回答,甚至把“小问号”等同于学生的“小聪明”,要么推托搪塞,要么含糊其辞,这样就不知不觉错过了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掐灭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儿童心理学专家指出,心理学上将孩子成长的这一时期称为“询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大脑处于快速发育阶段,语言和智力突飞猛进,“询问期”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孩子问问题是具有强烈好奇心的表现,每一个聪明的孩子都是一个小问号,借助提问的方式,他们急切地对这个世界进行探索。因此,呵护小问号,就是呵护小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3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任务之中,通过创设学习者有兴趣的情境,设置驱动学习者探究的任务.让学习者合作起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任务驱动法的基本环节:
  3.1 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
  3.2 确定问题(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3.3 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等。
  3.4 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评价机制,让评价掌握在孩子手中,先小组自评,然后组间互评,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乐学、好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任何创新理论都是对既有实践成果和经验的继承和总结,都需要实践的反复检验和证实,小学生创新教育理论也不例外。受能力和资料所限,结合长期教学实践本文作者仅对兴趣激励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三方面进行力所能及的研究,其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和补充。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自己的努力能为基础教育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2] [德]:卡尔·威特:《品格决定孩子的未来》[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
  [3] 青木:德国,一切都为“唤起兴趣”《环球时报》[N].2010年4月9日.
  [4] 陈世泰:谈教育创新,载于《中国当代教育科研杂志》[J].2009年10月.
  [5] 黄好胜:论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意识培养,载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5年2月.
其他文献
1 说教材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液体的压强》是学生学习了《压强》后对压强知识的延伸。学习本课既能巩固前面所学知识;也能让学生懂得不但固体产生压强,液体也会产生压强。而且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也为今后学习浮力做好知识铺垫。所以本节是联系前后知识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把这节课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讲的是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其大小,连通器的原理及其应用安排在第二课时。今天我说课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突然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室正式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方,实验的这种作用是其他教学无法代替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是
期刊
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是教师能力素质中重要的内容和组成部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向幼儿传授知识、进行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必备条件。因而可以肯定,教师语言技能的优劣、强弱,直接影响着幼儿对知识的吸收及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关系到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如何。换言之,教师的语言技能直接影响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如何发挥及发挥的效果。此外,语言不仅能够表达教师对所面对的语言
期刊
多年的教学生涯,感慨颇多,最想说的是要尊重和保护留守儿童的自尊心。人人都有自尊心,自尊心是人的内心世界最敏感的, 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就是自尊心,在青少年的心灵深处 , 就有这种自尊的需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是学生积极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家长进城打工的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也就越来越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农村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留守儿童在农村教育环境中
期刊
从教20多年,有一件事至今令我难忘。  那节课是习题课,我在讲解一套生物试卷;小张和小李两位男同学坐在一组第一排,这两位同学平时上课表现都不错,小李学习一般,小张学习不错。  不知为什么,那节课从一开始两人就在小声说话,中间我几次用眼神示意他们,都未能制止。课上到一半时,我忍无可忍,疾步走到两人跟前,顺手狠拍了他们每人一巴掌。也许是由于惊吓,也许是失了面子,也许是我用力过大,两位同学顿时面红耳赤。
期刊
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不外乎就是培养小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化知识,为今后语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自己进一步走出社会独立生活做好准备。任务是明确的,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少语文老师却将语文与生活的生生剥离开来,把语文当作纯粹的技术训练,“填鸭式”的硬压给学生,让学生机械地学习语文而压得喘不过气来,语文训练基本上是千篇一律地机械地重复:生字、词语、句子、段落分析、归纳中心思想、写作文均是
期刊
题记:康德说: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一种存在。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1 教育的使命  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使命和本质究竟是什么?关于这一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根据康德和苏格拉底的看法,教育的使命首先是人的完成,也就是说,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德性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之外,教育还涉及审美品格的培养。在弄清楚教育使命的前提下我们就有必要思考教育的方式和教育的实践。在当今所谓
期刊
识记与理解化学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因而,提高化学概念教学的质量,对于提高化学科的教学质量,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学生掌握概念,要经过理解、记忆、应用三个过程。顺利地完成这些过程,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后者,正是现在许多学生所缺乏的。所以,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下面就此谈一些教学体会。  1 教学生学会从形象事物中抽象出概念的思维方法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儿童正是在他们经历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世界的理解,并初步具有自己的理论,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我通过为儿童提供以研究为基础、以探究为中心的经历,帮助儿童构建他们的经验基础,使之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索能力。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
期刊
作为还没走出应试教育的中国教育来说,分数成了衡量学生和老师能力的一个重要准则。作为老师,谁都希望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可如何让学生考一个好成绩、高分数,成了老师们的最大困惑。要想让学生考一个好成绩,除了做好平时的教学以及期末的复习外,还应教给学生一些考试的应对能力(也就是答题技巧),特别是阅读的一些答题技巧。初中阶段阅读能力的考核占据相当的比例,一般情况下为两篇现代文阅读,说明文是每次考试中不可缺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