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总黄酮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缓解作用及BCL10/MALT1信号通路的影响

来源 :中国药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黄芩总黄酮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缓解作用及B细胞淋巴瘤因子10(BCL10)/黏膜相关淋巴瘤易位基因1(MAL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依那西普,0.5rmg·kg-1)、黄芩总黄酮低、高剂量组(50,100 nmg·kg-1),每组1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建模成功后依那西普组和黄芩总黄酮组腹膜内施用相应药物(10 ml·kg-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4周.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关节炎指数和踝关节肿胀度,观察大鼠踝关节滑膜结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炎症因子,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测定踝关节滑膜BCL10、MAL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滑膜增厚,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形成血管翳;依那西普组及黄芩总黄酮高剂量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细胞结构正常,可见较少的炎性细胞,无血管翳形成.与模型组比较,依那西普组和黄芩总黄酮组大鼠关节炎指数、踝关节肿胀度、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水平、踝关节滑膜中BCL10、MAL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黄芩总黄酮低剂量组以上各指标与高剂量组及依那西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总黄酮能明显抑制炎症反应,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缓解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黄芩总黄酮抑制大鼠踝关节滑膜BCL10、MALT1 mRNA和蛋白表达进而抑制BCL10/MALT1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其他文献
随着颈椎内固定技术的进步,不单前路钢板固定可以通过钛合金和内锁钉的结构改革减少了合并症的可能,变成一种可以通过比较简单的操作经常实施的技术。后路固定也由简单的钢丝固
目的:观察滋阴活血利水合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90只大鼠采用体质量区组化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血塞通组(阳性对照,54
目的:探讨原发脊柱肿瘤外科分区,提高手术疗效。 方法:本组共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9~59岁,病程平均5.5个月。其中良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8例。手术方法有:(1)全脊椎切除5例,(2)椎体切
经椎弓根内固定是脊柱外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近二十年来脊柱外科迅猛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椎弓根内固定的推广与普及,在临床上亦出现了不少问题,归纳起来有:经椎弓根
会议
1病例资料rn患者,男,85岁,主诉“头晕3月余,双下肢无力2天”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2.5mg,po,qd,血压控制良好.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入
临床药师参与1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综合考量患者的个体因素,结合循证证据,参与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针对两性霉素B (AmB)致肾损伤进行分析及药学监护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椎间盘疾病的新技术还会不断的创新发明并应用于临床,但到目前为止各项治疗技术均是以去除椎间盘组织为代价的,因此,近十年来有另一部分学者提出了椎
目的 设计合成去甲斑蝥素酰胺类衍生物,并评价其抗肝癌活性.方法 以呋喃和顺丁烯二酸酐为起始原料,通过Diels-Alder反应成环,再经氧化和胺化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评估目标化合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引起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临床药师参与索拉非尼引发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多学
目的:筛选黄芪改善他克莫司慢性肾毒性的活性组分,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芪总提取物组、黄芪总黄酮组、黄芪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