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河流域中游流量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农业灾害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_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石羊河流域中游流量变化对该地节水灌溉、水资源高效利用、生态治理和水土保持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采用趋势系数和模比系数分析了石羊河流域中游流量的变化和丰枯特征,并用Mann-Kendall法进行突变检验,最后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了该区域流量变化的主要气候因素。结果表明:近57年来,石羊河流域中游年平均流量呈略增加趋势,各年代基本都是平水年,其中春、夏季流量呈略减少趋势,秋、冬季流量呈增加趋势,流域中游年平均流量增加贡献最大的是秋季;从年内分布看,石羊河流域中游流量的年内分配因受补给条件的影响四季分明,四季流量大小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石羊河流域中游流量,年、春季流量出现多个突变点,夏、秋、冬季流量突变分别发生在1991、2015和2016年;流域中游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次是降水、蒸发、最高和最低气温。随着流域中游降水的增加趋势大于气温升高和蒸发增加的幅度,同时伴随气温升高,冰川消融加快,石羊河流域中游流量呈略增加趋势。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中游;流量;特征;气候因素
  中图分类号:P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5–0050–04
  石羊河是我国内陆河流域中人口密集、农业发达地区,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也是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流域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石羊河流域来水量面临着多变性和不确定性,进而引发植被退化、农田次生盐渍化、绿洲萎缩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1-3]。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矛盾引发的生态环境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石羊河流域生态、水资源、气候等方面的研究很多[4-15],但用最新气象和水文资料分析影响流量变化主要气候因素的研究不多。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流域中游水文特征的变化规律及气候影响因素,利用流域中游1961—2017年水文和气象资料,分析该区域流量在近57年的变化特征及主要气候影响因素,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植被恢复等一系列生态治理的实施提供科学数据。
  1 研究区概况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101°41′~104°16′E,36°29′~ 39°27′N)。东部、北部分别在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西部靠大黄山与山丹县接壤,西南部在祁连山分水岭与青海省相邻,南部、东南部在乌鞘岭和毛毛山的山脊与黄河流域交界。河流总长约300 km,流域面积4.16万km2。
  石羊河流域自东向西由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8条河流及多条小沟小河组成(图1)。河流补给来源为山区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产流面积1.11万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5.60亿m3。石羊河流域中游的河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是石羊大河的3条主要河流。石羊河流域中游,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降水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
  2 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利用石羊河流域中游河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的3个代表测站(四沟嘴、南营水库、杂木寺水文站)历年实测流量、1961—2017年逐月流量和石羊河流域4个气象观测站点(乌鞘岭、古浪、凉州、永昌)的气象观测资料。
  2.2 研究方法
  采用趋势系数和模比系数分析石羊河流域中游流量的变化和丰枯特征,并用Mann-Kendall法进行突变检验,最后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该区域流量变化的主要气候因素。其中3—5月代表春季,6—8月代表夏季,9—11月代表秋季,12月—次年2月代表冬季。
  3 石羊河流域中游流量的变化特征分析
  3.1 年内特征
  石羊河流域中游年平均流量年内分布特征表现为单峰型(图2),夏季最大,占年平均流量的55.1%。其中,夏季的7月份流量最大,其次是秋季,占年平均流量的23.2%,春季占年平均流量17.5%,最小流量出现在冬季,占年平均流量的4.2%,冬季的2月份流量最小。
  石羊河中游流量年内变化四季分明,春季流量开始增大,夏秋两季流量最大,冬季流量最小,原因在于春季流域积雪融化和河网储冰解冻,夏秋季降水较多且集中,冬季河流封冻。
  3.2 季节变化特征
  流域中游春、夏季呈减少趋势,减小幅都较小,倾向率依次是夏季为0.07 m3/(s·10 a),春季为0.05 m3/(s·10 a),秋、冬季流量都呈增加趋势,倾向率秋季为0.22 m3/(s·10 a),冬季为0.05 m3/(s·10 a)(图3)。
  由流域中游四季流量年代际变化看出(表1),20世纪60年代和2001—2010年除夏季为负距平外,其他三季均为正距平,60年代正距平最大的是春季,2001—2010年是秋季正距平最大;70年代和60年代正好相反,除夏季為正距平外,其他三季均为负距平,负距平最大的是春季;80年代秋、冬季为负距平,春、夏两季是正距平,夏季正距平最大;90年代都是负距平,负距平最大的是夏季;2011—2017年只有春季表现为负距平,其他三季均表现为正距平,秋季正距平最大。
  3.3 年代变化特征
  石羊河流域中游年平均流量呈略增加趋势,倾向率为0.03 m3/(s·10 a),未通过显著水平检验(图4)。近57年来石羊河流域中游年平均流量为7.62 m3/s,由表2看出,其中80年代正距平最大,平均流量为7.98 m3/s,其次依次为2001—2010、2011—2017和60年代,平均流量分别为7.97、7.89、7.81 m3/s;90年代为负距平,平均流量为6.89 m3/s,70年代为平水年,平均径流量为7.62 m3/s。
  3.4 突变分析   为了研究流域中游近57年来的突变情况,通过M-K法对近57年来流域中游流量的时间序列进行突变检测(图5)。流域中游春季流量(a)流量变化较平稳,增加和减少趋势不明显,出现多个突变点,说明流量总体基本稳定,且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夏季(b)流量70年代末开始出现较为稳定的上升趋势,90年代开始增幅更加明显,一直持续到2017年均为上升趋势,突变主要发生在1991年;秋季(c)流量总体变化也叫平稳,90年代末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下降一直持续到2008年开始缓慢增加,突变主要发生在2015年,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冬季(d)2000年以前流量变化趋势不是很明显,未通过0.05信度检验,2000年以后出现下降趋势,总体变化也较为平稳,90年代末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下降一直持续到2008年开始缓慢增加,2016年出现突变;年(e)流量总体变化趋势和春季相似,增加和减少趋势不明显,出现多个突变点,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不明显,说明整个流域中游流量变化不明显。
  3.5 丰枯变化
  根据多年年平均流量,计算模比系数kp值(kp=某流量/多年平均流量),可以计算当年流量的丰、平、枯水程度[16]。
  由石羊河流域中游流量不同年代的丰枯变化可以看出,流域中游各年代都为平水年,和前面几节分析结果较一致(表3)。
  4 影响流域流量的气候因素分析
  4.1 降水量
  石羊河流域年降水量及春、夏、秋、冬四季降水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秋季呈小幅度减少),趋势系数分别为0.67、0.18、0.43、-0.00、0.06(表4),但是增加趋势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冬季通过0.01显著性检验)。
  通过计算石羊河流域降水量和流域中游的相关性显示(表5),年流量及四季流量与降水有明显的正相关(冬季相关不显著),年流量及春、夏、秋季流量与降水的正相关都通过0.01信度检验,说明石羊河流域降水量和流量存在较好的一致性,降水量的增加对流量的增加表现为正贡献。
  4.2 最高气温
  石羊河流域近57年年最高气温及春、夏、秋、冬四季最高气温呈明显增加趋势,趋势系数分别为0.60、0.07、0.07、0.11、0.35,增加趋势通过0.01信度显著性检验,最高气温的季节变化以冬季的趋势系数最大,春、夏季最小。
  石羊河流域最高气温与中游流量的相关性发现,夏季流量与最高气温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通过0.01信度显著性检验,冬季流量与最高气温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通过0.05信度显著性检验,年及春、秋季流量与最高气温的负相关都未通过信度检验。说明气温高,对应晴好天气较多,无降水或降水量较小,河流补给量少;而冬季气温高,流量大,说明冬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快,有利于流量的增加。
  4.3 最低气温
  石羊河流域近57年年最低气温及春、夏、秋、冬四季最低气温也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趋势系数分别为0.57、0.12、0.15、0.13、0.17,增加趋势都通过0.01信度显著性检验,最低气温的季节变化也是以冬季的趋势系数最大,春季最小。
  石羊河流域最低气温与中游流量的相关性显示,流域中游流量与流域最低气温基本都呈正相关,夏季呈负相关,只有与秋、冬季的流量正相关明显,分别通过0.01和0.05信度检验,其他都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秋、冬季最低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快,有利于流量的增加。
  4.4 蒸发量
  石羊河流域年蒸发量及四季蒸发量均呈增加趋势,趋势系数分别为0.19、0.23、0.97、0.63、0.47,年及冬季增加趋势分别通过0.05和0.01信度检验,夏季蒸发趋势系数最大,春季最小。
  计算石羊河流域蒸发量与流域中游流量相关系数,其中年及春、夏和秋季呈负相关,均通过0.01信度检验,冬季蒸发量与流量呈正相关,未通过信度检验。说明流域蒸发大是因为气温高造成,蒸发大,水分散失快,不利于流量的增加;而冬季蒸发大,冰雪融水快,有利于流量的增加。
  从以上分析看出,流域中游降水量增加幅度明显大于气温和蒸发增加的幅度,对于以降水补给型为主的石羊河流域中游来说,流量由于降水量的增加而呈略增加趋势;春、夏季蒸发的增加趋势大于降水增加的趋势幅度,春、夏季流域中游流量呈略减少趋势;秋冬季蒸发及气温的显著升高,冰川消融加快,流域中游流量呈略增加趋势。总体来看,由于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融加快和流域中游降水量的增加,石羊河流域中游流量表现为略增加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因此石羊河流域气候因素变化对中游流量变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5 结论
  (1)从年代变化看,57年来,石羊河流域中游年平均流量呈略增加趋势,倾向率为0.03 m3/(s·10 a)。
  (2)从四季变化看,流域中游春、夏季呈减少趋势,减小幅度较小,倾向率为分别为0.05、0.07 m3/(s·10 a),秋、冬季流量都呈增加趨势,秋季增加较明显,为0.22 m3/(s·10 a),冬季为0.05 m3/(s·10 a),流域中游年平均流量增加贡献最大的是秋季。
  (3)从年内分布看,流域中游春季4月开始流量变大,夏秋两季流量最大,最大流量出现在7月份,冬季流量最小,其中2月份流量最小,究其原因是因为春季流域积雪融化和河网储冰解冻易形成春汛,夏秋季降水较多而且集中,冬季河流封冻,流量主要靠地下水补给。
  (4)突变分析显示,年流量、春季流量增加和减少趋势不明显,出现多个突变点,夏季流量70年代末开始出现较为稳定的上升趋势,突变主要发生在1991年;秋、冬季流量90年代末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到2008年开始缓慢增加,突变分别发生在2015和2016年。
  (5)通过对流量的丰枯变化分析显示,石羊河流域中游各年代都是平水年,这是该流域水资源利用中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6)中游流量變化是区域气候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流域中游降水的增加趋势大于气温升高和蒸发增加的趋势幅度,同时伴随气温升高,冰川消融加快,石羊河流域中游流量呈略增加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流域中游流量变化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依次是降水、蒸发、最高和最低气温。
  参考文献
  [1] 马全林,孙坤,王继和.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发原因与治理对策[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4, 4(5): 64-68.
  [2] 沈大军,崔丽娟,姜素梅.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的制度原因及对策[J].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0(2): 293-299.
  [3] 李小玉,肖笃宁.石羊河流域中下游绿洲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资源动态研究[J].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643-648.
  [4] 李玲萍,杨永龙,钱莉.石羊河流域近45年气温和降水特征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08, 25(5): 705-710.
  [5] 刘明春,李玲萍,等.石羊河流域径流量分布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西营河为例[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31(1): 193-198.
  [6] 王根绪,程国栋,沈永平.近50年来河西走廊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特征与综合防治对策[J].自然资源学报, 2002, 17(1): 78-86.
  [7] 黄玉霞,王宝鉴,张强,等.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影响评价[J]. 高原气象, 2008(4): 866-872.
  [8] 许文海,张永明,陈刚.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持续利用对策研究[J].冰川冻土, 2007, 29(2): 265-271.
  [9] 马岚,魏晓妹.石羊河下游年径流序列的变异点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24(2): 174-177.
  [10] 蓝永超,丁永建,沈永平,等.河西内陆河流域出山径流对气候转型的响应[J].冰川冻土, 2003, 25(2): 181-185.
  [11] 徐宗学,李占玲.石羊河流域主要气象要素及径流变化趋势分析[J].资源科学, 2007, 29(5): 121-128.
  [12] 沈永平,刘时银,甄丽丽,等.祁连山北坡流域冰川物质平衡波动及其对河西水资源的影响[J].冰川冻土, 2001, 23(3): 244-250.
  [13] 别强,何磊,赵传燕.基于分形方法的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研究[J].干旱气象, 2012, 30(1): 21-26.
  [14] 王宝鉴,张强,张杰.对民勤绿洲生态退化问题的探讨[J].干旱气象, 2004, 22(4): 87-92.
  [15] 康尔泗,李新,张济世,等.甘肃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的水资源问题[J].冰川冻土, 2004, 26(6): 657-667.
  [16] 高学军,赵昌瑞.石羊河流域出山径流演变趋势分析[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03, 39(4): 273-274.
  责任编辑:黄艳飞
  Analysis on Changing Character and Climatic Factors of the Runoff in Middle of Shiyang River Basin
  ZHANG Cheng-ying et al(Wuwei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Gansu Province, Wuwei, Gansu 733000)
  Abstract The change of discharge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water-saving irrigation, efficient utilizati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the trend coefficient and the modulus ratio Coefficient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variation of the discharge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with the M-K mutation detection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main climatic factors of discharge variation in this region. The average annual discharge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has increased slightly in the past 57 years, with no change in each decade, and the annual discharge has decreased in spring and summer slightly. According to the annual distribution, the annual distribution of the discharge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is affected by the replenishment conditions in four distinct seasons, with the discharge in summer, autumn, spring and winter. The maximum discharge occurs in July, minimum traffic in February. The annual and spring discharge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had many abrupt changes, and the abrupt change mainly occurred in 1991, 2015 and 2016, respectively.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maximum and minimum air temperature a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scharge vari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basin.With the increase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basin more than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evaporation,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glacier melting, the discharge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increased slightly.
  Key words Middle of Shiyang river basin; Runoff; Character; Climatic factors
其他文献
摘要 面对暴雨预报精细化难题,利用商丘地区汛期暴雨的数值模式和实况降水资料对商丘地区的暴雨进行检验。采用2017—2020年的Micaps数据资料,利用对比分析等方法检验EC-thin模式和日本模式在商丘区域性暴雨落区和强度预报的误差。结果表明:无论暴雨降水量级还是落区,EC-thin模式预报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暴雨预报准确率高,临近预报效果较好,但稳定性较差。而日本模式稳定性较好,暴雨漏报率高,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活动进入新阶段。为了有效带动农业经济发展,除了加强粮食种植外,还可以种植水果,综合当地气候,选择合适的水果品种,有效带动农业经济发展。基于此,在研究中要加强分析柳县城气候环境对芒果种植的影响,综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做好柳城县芒果种植利弊分析等相应工作,为当地芒果种植活动提供有效参考,提升柳城县乡村振兴专项服务整体水平。  关键词 广西;柳城县;气候条件;芒果
摘要 2016年5月6—8日受地面冷锋前、后不同天气系统影响,铜仁连续发生了两次不同特点的强降水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 再分析资料及卫星、雷达资料,对这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热力及水汽输送条件、中小尺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冷锋前后,由于温湿条件不同、系统配置不同,中小尺度系统强度不同,导致铜仁发生了不同的天气现象。5月6日强降水是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
摘要 农业发展可以提升国民经济水平,但是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于此,分析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再有效分析了农业气象与生态系统的工作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  关键词 农业气象;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摘要 利用朝陽地区138个区域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对2011—2020年发生在朝阳地区的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得出朝阳地区短时强降水多发生在6—8月,7月出现次数最多;短时强降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活跃时段为15:00~23:00,主峰值出现在17:00前后,午夜04:00为短时强降水的次峰值。结合朝阳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短时强降水进行分析,将雷达产品按照回波特征分为3类,分别统计
摘要 利用常规资料、ECWMF数值预报产品、FY2红外云图等资料对乌鲁木齐市2018年11月一场持续性降雪降温过程环流形势、动力、能量诊断及数值预报检验产品进行分析。此次天气受东欧高压脊缓慢东南移动,西伯利亚至中亚咸海一带低槽东移南下影响,亚洲高压中心前部向东南移动,冷暖气流交界处相互作用加强,1 050 hPa高压控制乌鲁木齐地区,24 h内降温幅度达11.5℃,出现中雪级别以上天气,引发寒潮。
摘要 利用石林1981—2016年的氣候资料,分析了石林地区气候:一是石林县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全年温暖舒适,四季温差小,具有“避暑、避寒、四季如春”的养生气候;二是雨量适中,降水干、湿季分明,全年80%以上降水主要集中于5—10月;三是光照充足,光质良好,光能潜力大,太阳能资源较好;四是光、温、雨、热同步,5—10月光、温、雨配合较好,有效积温多,光能利用率高;五是冬季、春季风能资源较好。  关
摘要 设施农业有着良好的光照条件、保温性能,在农业种植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农业产量。对于设施农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建立安全型的环境温室,同时拥有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确保及时掌握设施农业气象预报。基于此,明确掌握设施农业气象装备技术要点与提高设施农业气象观测数据准确性的策略尤为关键。简要介绍了设施农业气象装备技术作用,提出了保证和提升设施农业气象观测数据准确性的策略,包括应用温度观测装备的关
摘要 根据吉安县1981—2010年30年气象资料整编,统计了吉安县主要农业灾害性天气,调研了部分农户、种植大户和吉安县人保财险农险业务部人员对气象为农服务的需求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吉安县农业防灾减灾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防灾减灾;气象为农服务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5–0097–02  吉安县是江西省吉安市下辖的一个县,古称庐陵
摘要 利用国家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1°×1°资料、以及加密观测数据,对2019年7月22日和29日的保定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都是受到高空槽、切变线以及副热带高压共同作用产生的暴雨天气过程。(2)22日过程的副高位置整体偏南,阻挡作用不如29日过程明显,因而在降水的持续时间方面较弱。(3)29日过程的副高外围的西南急流较强盛,因而水汽、热力条件都要更好,降水更剧烈。(4)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