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世界到底是会越变越好,还是会因为某个迫在眉睫的危机而变得一团黑暗?我们是要当一个傻帽悲观派,还是一个理性乐观派呢?
先从悲观谈起吧。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会让我们悲伤的事情,贫困、疾病、土壤沙化、大气层酸雨、臭氧层稀薄、生物种群灭绝、小行星撞地球、雾霾围城、癌症发病率上升、普遍的道德堕落……这些问题经过专家、教授、学者和媒体的添油加醋,已经深入人心了,他们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么说有名有利。
先说有利。有人给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算过一笔账,他光靠吓唬全世界人民就有上亿美元的进账,而他自己在田纳西州的豪宅的人均碳排放量是美国人均的十几倍,是中国的100多倍。
另外就是有名。不知有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畅销书作者、纪录片导演,都是靠给人类带来坏消息而成名的。这些人有忧郁的眉头、机智的眼神、坚定的信念,怎么可能没有善良完美的心灵呢?
一个人是不是高尚,跟他得出的结论是不是正确,这之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但是所有这样做的人,都获得了好名声;相反,所有对这个世界抱有乐观态度的人,反而显得很浅薄。
著名的经济学家哈耶克讲过一句话:“如果对人类发展的善性抱有乐观态度,这样的人就显得心智浅薄。”所以,有名又有利,还显得不浅薄,为什么人们不对悲观趋之若鹜呢?
我们现在是最糟糕的?
悲观的论调在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在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时代就有诗人吟唱道:“过去的时代多么美好,现在是多么糟糕。”古希腊人把世界历史分成3个阶段: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黑铁时代。黄金时代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而“现在”是最糟糕的黑铁时代。
中国的孔子也这么说,所有的思想家都这么说——过去很美好,现在很糟糕。孔子之后1000多年的朱熹就说:“三代以上,天理流行,王道治世;三代以下,人欲横行,霸道盛行。”
但有趣的是,所有这些“高大上”的、显得那么正确而有智慧的言论,没有对过一回。人类世界到今天为止,一直是蒸蒸日上的,所有的担忧几乎都没有实现,所有我们认为注定要恶化的情况都没有恶化。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应该说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最没有争议的、对人类贡献巨大的一个历史阶段。我们就拿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格兰来说,英格兰在1750年到1850年这10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呢?
首先,我们看到的一个表象就是人口爆炸式增长。1750年英格兰只有600万人,到1800年就变成了900万人,到1820年已经变成了1200万人。人口爆炸式增长肯定能说明一些问题,最起码食物增多了,人们普遍的营养水平提高了,生活品质提升了,才会发生人口爆炸式增长,唯有盛世才会有这么一个结果。
可是当时的文人是怎么描述那段日子的呢?大学者罗素就讲过一段话,稍微学过经济史、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工业革命带给英国人的是一场灾难,那100年英国人的幸福感和之前100年是没法比的,而这些问题都怪科学技术。”
其实当时考察过英格兰社会的人有很多,比如说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他那时候还很年轻,1844年在伦敦待过一段时间,然后写了一本书叫《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他在伦敦看到的的确都是贫民窟,是工人阶级在啼饥号寒。到了1892年,他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已是名作,正要出版第二版,恩格斯写了一篇序言,老老实实承认,当年描述的情况现在在英国已经不复存在了。在工业革命阶段,当时人们感受到的那种痛苦和不堪,后来才发现其实全是谎言,全是错误。
其实当时很多把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描述得一团漆黑的人,是根本没有在工业区待过的文人,包括有些贵族老爷到工业区一看。那么脏乱差,居然还把衣服晒在户外!
贵族老爷自然看不惯这些,但这恰恰是工业革命爆发之后,英国人生活水平改善的一个标志,他们开始换洗衣服了。那個时候法国人一般不在外面晒衣服,一辈子只有一件老棉袄,而且还是世代相传的,白天当衣服,晚上当褥子,当然不用洗。虽然看起来很原生态,可那恰恰是落后和贫困的标志。
18世纪早期,英格兰人只能吃黑麦、燕麦做的面包,但是到了工业革命快结束的1850年前后,小麦做的面包以及原来非常奢侈的肉、蔬菜、水果这些东西,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所以,那段时期是最没有争议的英格兰经济和普遍状况蒸蒸日上的时段,尽管无论是当时的人还是后来的人,都把它描述得一团漆黑。
我小时候真被吓得不轻。1968年,有几个意大利人和一个苏联学者在一幢小别墅里搞了一个聚会,把全世界很多著名的科学家都给请去了,探讨人类的未来会怎么样。一探讨,就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1972年,他们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报告,署名是罗马俱乐部。那篇报告叫《增长的极限》,内容是说整个地球的资源已经快用完了,石油最多够用30年,人类没几天好日子过了等等。
所以,我上小学、初中的时候,老师就跟我们讲要环保,要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资本主义再这么糟蹋下去,世界人民的好日子就不多了。可是实际上呢?40多年过去了,各种资源的探明储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增长的极限没有到来,我们仍然在玩命地往前跑,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又过了几十年,到了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世界各国的领导人一起签了一本特别厚的文件《21世纪议程》,就是说人类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我们再不停止发展的步伐就不行了。总而言之,大祸临头,咱们得想想未来怎么过日子。
不管这些言论有多么崇高的动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说错了,因为它们对现状的描述、对未来的预期都没有实现,最后被证明正确的是我们这些傻呵呵的理性乐观派们。
先从悲观谈起吧。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会让我们悲伤的事情,贫困、疾病、土壤沙化、大气层酸雨、臭氧层稀薄、生物种群灭绝、小行星撞地球、雾霾围城、癌症发病率上升、普遍的道德堕落……这些问题经过专家、教授、学者和媒体的添油加醋,已经深入人心了,他们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么说有名有利。
先说有利。有人给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算过一笔账,他光靠吓唬全世界人民就有上亿美元的进账,而他自己在田纳西州的豪宅的人均碳排放量是美国人均的十几倍,是中国的100多倍。
另外就是有名。不知有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畅销书作者、纪录片导演,都是靠给人类带来坏消息而成名的。这些人有忧郁的眉头、机智的眼神、坚定的信念,怎么可能没有善良完美的心灵呢?
一个人是不是高尚,跟他得出的结论是不是正确,这之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但是所有这样做的人,都获得了好名声;相反,所有对这个世界抱有乐观态度的人,反而显得很浅薄。
著名的经济学家哈耶克讲过一句话:“如果对人类发展的善性抱有乐观态度,这样的人就显得心智浅薄。”所以,有名又有利,还显得不浅薄,为什么人们不对悲观趋之若鹜呢?
我们现在是最糟糕的?
悲观的论调在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在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时代就有诗人吟唱道:“过去的时代多么美好,现在是多么糟糕。”古希腊人把世界历史分成3个阶段: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黑铁时代。黄金时代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而“现在”是最糟糕的黑铁时代。
中国的孔子也这么说,所有的思想家都这么说——过去很美好,现在很糟糕。孔子之后1000多年的朱熹就说:“三代以上,天理流行,王道治世;三代以下,人欲横行,霸道盛行。”
但有趣的是,所有这些“高大上”的、显得那么正确而有智慧的言论,没有对过一回。人类世界到今天为止,一直是蒸蒸日上的,所有的担忧几乎都没有实现,所有我们认为注定要恶化的情况都没有恶化。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应该说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最没有争议的、对人类贡献巨大的一个历史阶段。我们就拿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格兰来说,英格兰在1750年到1850年这10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呢?
首先,我们看到的一个表象就是人口爆炸式增长。1750年英格兰只有600万人,到1800年就变成了900万人,到1820年已经变成了1200万人。人口爆炸式增长肯定能说明一些问题,最起码食物增多了,人们普遍的营养水平提高了,生活品质提升了,才会发生人口爆炸式增长,唯有盛世才会有这么一个结果。
可是当时的文人是怎么描述那段日子的呢?大学者罗素就讲过一段话,稍微学过经济史、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工业革命带给英国人的是一场灾难,那100年英国人的幸福感和之前100年是没法比的,而这些问题都怪科学技术。”
其实当时考察过英格兰社会的人有很多,比如说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他那时候还很年轻,1844年在伦敦待过一段时间,然后写了一本书叫《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他在伦敦看到的的确都是贫民窟,是工人阶级在啼饥号寒。到了1892年,他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已是名作,正要出版第二版,恩格斯写了一篇序言,老老实实承认,当年描述的情况现在在英国已经不复存在了。在工业革命阶段,当时人们感受到的那种痛苦和不堪,后来才发现其实全是谎言,全是错误。
其实当时很多把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描述得一团漆黑的人,是根本没有在工业区待过的文人,包括有些贵族老爷到工业区一看。那么脏乱差,居然还把衣服晒在户外!
贵族老爷自然看不惯这些,但这恰恰是工业革命爆发之后,英国人生活水平改善的一个标志,他们开始换洗衣服了。那個时候法国人一般不在外面晒衣服,一辈子只有一件老棉袄,而且还是世代相传的,白天当衣服,晚上当褥子,当然不用洗。虽然看起来很原生态,可那恰恰是落后和贫困的标志。
18世纪早期,英格兰人只能吃黑麦、燕麦做的面包,但是到了工业革命快结束的1850年前后,小麦做的面包以及原来非常奢侈的肉、蔬菜、水果这些东西,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所以,那段时期是最没有争议的英格兰经济和普遍状况蒸蒸日上的时段,尽管无论是当时的人还是后来的人,都把它描述得一团漆黑。
我小时候真被吓得不轻。1968年,有几个意大利人和一个苏联学者在一幢小别墅里搞了一个聚会,把全世界很多著名的科学家都给请去了,探讨人类的未来会怎么样。一探讨,就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1972年,他们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报告,署名是罗马俱乐部。那篇报告叫《增长的极限》,内容是说整个地球的资源已经快用完了,石油最多够用30年,人类没几天好日子过了等等。
所以,我上小学、初中的时候,老师就跟我们讲要环保,要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资本主义再这么糟蹋下去,世界人民的好日子就不多了。可是实际上呢?40多年过去了,各种资源的探明储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增长的极限没有到来,我们仍然在玩命地往前跑,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又过了几十年,到了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世界各国的领导人一起签了一本特别厚的文件《21世纪议程》,就是说人类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我们再不停止发展的步伐就不行了。总而言之,大祸临头,咱们得想想未来怎么过日子。
不管这些言论有多么崇高的动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说错了,因为它们对现状的描述、对未来的预期都没有实现,最后被证明正确的是我们这些傻呵呵的理性乐观派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