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家资金机制

来源 :世界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p71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应对气候变化通常有两方面的措施和行动:减缓和适应。减缓偏重于影响气候系统,阻碍变化进程和幅度;适应则是要控制气候变化的风险,减轻不利影响。目前,通过《京都议定书》的谈判、生效和执行,人类在减缓方面已经做了一定工作。然而,气候、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的惯性决定了即使全球21世纪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实质性的减少。气候变暖及其不利影响仍将会持续数百年乃至上千年。这就给人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了极大的适应压力。
其他文献
丝绸之路是历史时期联通亚欧的人类文明大通道,通过这条道路,来自世界文明古国的希腊、罗马、波斯、大食、印度、中国的物质、文化、艺术、宗教得以互通,而敦煌留存下来的文
[摘要]本文是在对泾河流域古城址及古道线路文化遗产的系统考古调查中,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调查对古城址标本及地层年代依据的判断,借助GPS定位及谷歌地球软件的空间数据测算,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对唐代折墌城、高墌城历史地理考辩:唐折墌城,俗称“薛举城”,在今泾川县蒋家坪村泾河北台地上,有蒋家城址遗存;泾明乡长武城址是唐长武城,宋长武寨、长武镇,历史沿革清晰,毋庸争议;唐高墌城不在长武城址,也不在今宁县政
穿越松山滩,心中油然而生的是一种豪气。  卷云而起,连天延绵。  那一刻,天地罡气因着冥冥之中的一种律令瞬间涌动。数千年造物留赐的精灵,在天籁的和鸣中次第复活,次第运动,次第聚拢,次第陈诉起千年一梦。  “云横怒翼搏千里,气霁罡风御九秋。”千年的朔风横扫过松山大地,古道、古城、古寺,不再是大地的雕塑;凝云、草木、新村,都在昭示着生命的轮回。  古城如如  诸法体同,故名为如。万法皆如,名解如如。如
敖伦布拉格在蒙语中意为“泉水最多的地方”。但四面戈壁和沙漠的干燥仍然潮水般涌来,人们想象中“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早已疏离。万千溪流纵横、无垠草原铺陈的秀色,在
【正】 马克思在论教育的著作中曾经指出,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发展不可避免地是由生产力的历史决定的。近年来我国人民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表现出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需要,已证明了
所英国大学发布的公告中说:"这听上去可能不怎么样,但是通过大型风道中浓郁的樟脑丸,我们也许能够得到改善城镇空气质量的妙方".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002年2月26日曾在提前发表的世界水日文告中说,2003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为发展服务",因为水在维持生命和保护环境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安南的讲话虽距将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是当下中国环境所面临的窘境,我们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实际上是相当尖锐的。与此同时,我们早已成为基本国策的环境保护工作,至今无法得到
本文总结几年来在地震数据传输方面的工作经验,考虑目前地震遥测数据几种传输方式的优缺点,为采用网络传输进行九五设备升级提供些许借鉴。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地震异常信息是否在我国现有的技术手段中有明显的异常体现,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本文用收集到的全国"十五"地热观测网中的190个地热前兆观测点的数据资料,对汶川8.0级地震的映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0个观测点震前有前兆异常,86个观测点有同震响应及震后调整。其中有前兆异常的观测点仅占16﹪,震中距≤1100km出现前兆异常观测点占全部异常点(30个)的77﹪,占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