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顶孢霉培养物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来源 :饲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1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旨在探究日粮中添加地顶孢霉培养物(Acremonium terrestris culture,ATC)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荷斯坦泌乳牛4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个重复.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30 g/(头·d)的ATC.预试期15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 显示,试验组奶牛平均日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奶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氮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牛奶中乳蛋白、乳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奶牛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130 g/(头·d)的地顶孢霉培养物可显著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功能.
其他文献
合理选取标志放流鱼的规格是成功监测放流鱼类动态及评估增殖效果的关键步骤.本研究以黄鳍棘鲷为对象,通过2个实验评价标志鱼的适宜规格.实验1对比了4种体长的黄鳍棘鲷(平均体长5、7、11和14 cm)作T型标志后其生长、存活和标志保留情况,并利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别分析标志鱼存活率和标志保留率的规格特异性;实验2模拟了不同混合比例下2种体长黄鳍棘鲷标志鱼与不标志鱼的捕捞情况,并利用重抽样方法对捕捞结果作计算机重抽样,分析2种鱼能否充分混合以及标志鱼的规格、比例对捕捞结果的影响.结果 显示:①7、11和14 c
以草鱼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溶血对肝脏的损伤机制,以揭示血红蛋白对机体的损伤作用.首先在体内注射血红蛋白,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发现注射血红蛋白组的肝脏组织中坏死细胞明显增多,普鲁士蓝染色揭示肝脏中存在大量的铁沉积,进一步的实时定量PCR (qRT-PCR)检测结果显示,注射的血红蛋白激活了铁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探究体内出血对肝脏的影响,实验通过体内注射苯肼模拟体内出血,H.E和普鲁士蓝染色结果表明,大量的溶血导致肝脏细胞坏死和铁的沉积增加,通过检测肝脏中血红蛋白和铁含量发现,苯肼组中,肝
能量与营养物质的正常获取是维系造礁石珊瑚生命活动的基础,这主要与其两种营养方式——光合自养和异养营养有关.当前,国内外学者对造礁石珊瑚的研究以光合自养为主,而对其异养营养的认识则相对不足.基于此,本研究以鹿回头礁区(海南三亚)的3种代表性造礁石珊瑚——丛生盔形珊瑚、鹿角杯形珊瑚和美丽鹿角珊瑚为对象,通过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水族用桡足类、酵母浸出粉溶液及水族珊瑚粮这4种食物,探讨了3种造礁石珊瑚的食性、摄食方式.结果 显示,丛生盔形珊瑚对上述4种食物均表现出明显的摄食行为;相反,美丽鹿角珊瑚对4种食物均不表
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物种分布模型,以解析生物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与传统回归模型相比,该模型可以灵活处理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但其结构复杂,在参数设置方面存在不确定性,从而影响模型的预测与应用.根据2016-2017年山东近海口虾蛄渔业资源调查与环境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口虾蛄资源分布模型,同时利用数据分组处理算法(group method of data hand-ling,GMDH)、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自适应算法(adapt
学位
学位
通过测定冬凌草甲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和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及其对菌体形态、电导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蛋白质和DNA的影响,探究冬凌草甲素对耐药性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及其机制.结果 显示,冬凌草甲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MIC为256 μg/mL,MBC为512μ
为掌握影响我国沿海刺网渔船网具遗失率(RG)的因子及其程度,对中国沿海渔民开展了问卷调查.利用调查数据,结合GAM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刺网渔船网具遗失率的因子及其程度.结果 显示:①影响我国沿海刺网渔船网具遗失率的因子(解释偏差)分别为单航次天数(86.8%)、年作业天数(4.2%)、单航次渔具携带重量(2.8%)、作业水深(2.4%)、渔船吨位(0.9%)和年均渔具采购数量(0.1%);②GAM模型能用于研究渔船网具遗失率和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③随着单航次天数和年作业天数的增加,RG呈上升的趋势;④随着作
为了研发用于预防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IHN)灭活疫苗,实验以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在胖头鱥上皮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d,EPC)上对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进行连续传代培养,通过测定各代病毒滴度,结合病毒收获时间确定最佳增殖方案;采用不同浓度的β-丙内酯
水环境病原菌对人类和水生动物的健康以及水产品生物安全带来了重大威胁,是公共卫生、水产养殖、食品安全等行业的重点监测对象.然而水环境病原菌数据库建设相对滞后,相关数据库分散在临床医学和水产动物病害等领域,且缺乏信息交流与融合,完整性仅限于各自独立的学科,不能满足区域尺度或生态学视角下,大规模水源性病原鉴定及生物安全评价等高通量监测的需求.因此,本研究通过整理人类介水传染病、水生动物、哺乳动物、植物和跨宿主疾病等7大类细菌病原信息,构建多线程可调度通讯模型和全局序列匹配算法,开发了水环境细菌病原数据库(D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