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1在小蘖碱抑制脂多糖和γ-干扰素诱导的N9小胶质细胞激活中的作用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s8013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SOCS1)在小蘖碱(berberine, BBR)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中的作用。

方法

联合应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和γ-干扰素(interferon γ,IFN-γ)激活N9小胶质细胞模拟神经炎症。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拟神经炎症组(10 ng/ml LPS+10 U/ml IFN-γ)、BBR处理组(1 μmol/L BBR+LPS/IFN-γ)、SOCS1-siRNA处理组(SOCS1-siRNA+BBR+LPS/IFN-γ)和乱序-siRNA处理组(SC-siRNA+BBR+LPS/IFN-γ)。孵育24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液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和核因子κB(nuclei factor-κB, NF-κB)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细胞形态和iNOS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IFN-γ可显著增高培养基内TNF-α和IL-6含量,上调iNOS和NF-κB表达水平(P均<0.05),并增大小胶质细胞体积。1 μmol/L BBR可显著抑制小胶质细胞TNF-α和IL-6释放量,降低iNOS和NF-κB表达水平(P均<0.05),并改善细胞形态。SOCS1-siRNA能显著逆转BBR对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P均<0.05)。

结论

BBR可能通过SOCS1分子介导抑制LPS和IFN-γ对小胶质细胞的激活。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一例以皮肤色素沉着、孕酮升高、身高突增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患儿6岁男童,因肤色偏黑、身高突增就诊,辅助检查提示睾酮、孕酮和17α羟孕酮(17-OHP)水平明显升高,骨龄明显提前。基因检测提示CYP21A2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诊断"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21羟化酶缺陷症(21-OHD),外周性性早熟"明确。氢化可的松治疗过程中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升高,
目的探讨定量免疫法便潜血试验(FIT)在结直肠肿瘤伺机性筛查中的意义,提出最适宜的阈值,提高结直肠肿瘤的早期筛查水平。方法以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就诊拟行结肠镜检测的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伺机性筛查,患者结肠镜检查前留取晨起自然便,应用OC-MICRO全自动便潜血分析仪进行免疫法便潜血试验,对便潜血结果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不同阳性阈值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目的探究克罗恩病(CD)患者血清总25羟维生素D[T-25(OH)D]水平及其与外周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4月至2019年3月收住北京协和医院且行血清T-25(OH)D和细胞因子[IL-6、IL-8和(或)TNF-α]检测的CD患者60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0例CD患者
目的研究眼表碱烧伤患者视网膜电图(ERG)波形的振幅变化,并探讨功能学检查ERG在碱烧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就诊的碱烧伤患者13例,男12例,女1例,年龄19~60岁,总计伤眼15眼作为碱烧伤组;选择机械性单眼外伤患者的对侧眼15眼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行ERG检查,观察并分析比较碱烧伤组和正常对照组各项反应波幅的变化。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碱
期刊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卒中患者的一种常见神经精神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工作生活质量。近年来,作为一种无创性神经调节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已应用于卒中的康复治疗,但其在PSD治疗方面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文章对rTMS治疗PSD的疗效、可能机
背景和目的本指南旨在在单个文件中为治疗急性动脉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医生提供最新的全面系列推荐意见。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医生、综合医疗保健人员以及医院管理人员。本指南将取代2013年版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指南,同时也是对2018年版AIS指南的更新。方法写作组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卒
期刊
目的比较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治疗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CVT)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CVT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达比加群酯组和华法林组。主要转归指标为治疗后6个月时的功能转归良好,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次要转归指标包括受累静脉窦再通率以及出血发生率。
缺血性卒中预防和治疗的个性化管理依然是神经病学领域的重中之重。文章旨在阐述非传统脂质谱与传统脂质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以及复发中的作用,以期为卒中预防、风险分级和高危人群筛查提供全新指标,并试图探讨非传统脂质指标的潜在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