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语境下的问津园空间解构

来源 :广东园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z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津园作为天津地区盐商园林的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在叙事语境的视角下探究问津园的空间要素及内涵,通过叙事语境中的叙事过程即设计者张霖的设计过程和宾客的解读过程,叙事“三要素”即设计者、景观媒介、解读者,以及叙事“四层次”即实体要素层、符号图形层、主题序列层、景观内涵层,对问津园的空间要素以及内涵进行解读,着重对张霖文人乐水的园林观和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问津园;叙事语境;张霖;盐商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21)04-0068-05
  收稿日期:2021-01-04
  修回日期:2021-04-05
  Abstract: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salt merchant gardens in Tianjin, Wenjin Garden has high artistic value and research valu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patial elements and connotation of Wenjin Gard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rrative context. Through the narrative process in the narrative context, that is, the design process of designer Zhang Lin and the interpretation process of guests, the narrative “three elements”, that is, designers, landscape media and interpreters, and the narrative “four levels”, that is, entity element level, symbol graphic level, theme sequence level and landscape connotation level, the paper interprets the spatial elements and connotation of Wenjin Garden, and focuses on Zhang Lin’s literati’s garden view of interested in water and the seclusion of sentimental landscape.
  Key words: Wenjin Garden; Narrative context; Zhang Lin; Salt merchant garden
  鹽商私家园林是明清时期伴随天津地区的发展,所产生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园林类型,其在造园技法上足以和当时的江南私家园林媲美。问津园是当时盐商园林的代表之一,根据2002年天津区县年鉴中的考证,其于顺治年间始建于天津金钟河畔,在城东五公里处[1]。前人对于问津园的研究集中在园林布局、文人活动以及盐商园林的营建历史上[2~4],而本文拟从叙事语境角度,结合时代背景与设计者张霖的造园心境,对问津园的空间进行更加深刻的解读,从全新的视角还原张霖的设计意图。
  本文将问津园的景观表达进行拆解,从叙事语境的“两过程”“三要素”以及“四层次”出发,解读问津园的空间布局以及园林要素的内涵,对问津园的空间结构进行全新的解读。
  1园林景观与叙事语境
  20世纪后期开始,叙事事件逐渐成为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之一,一部分欧美地区的建筑师将叙事事件融入设计主题。世界著名建筑评论家、设计师伯纳德·屈米认为“建筑是由空间、时间和活动组成的。空间是一种诱发事件,也在诉说着故事,设计不应把空间放在冰冷的位置,而应置入温情的叙说,由此空间设计才能生动起来”[5]。
  景观设计也同样开始应用叙事事件作为主题。最早将景观设计与叙事结合在一起的是杰米普灵顿(Jamie Purinton)和马修·波提格(Matthew Potteiger)的《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6],其中阐述了景观与叙事之间的关系,并将景观看作一种不断变化的叙事事件。陈从周教授认为,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直接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因此研究中国诗文亦是研究中国园林的本源[7]。
  景观叙事的“三要素”为体验者、景观、设计者,“两过程”为设计师的创作过程与使用者的体验过程。景观叙事与文学叙事的概念相对应,叙事中的叙述过程与设计者的设计过程相对应,设计者的视角即为文学叙事者的叙事视角;读者的解读过程与使用者的体验过程相对,场所的体验者的视角即为读者视角。景观叙事是将设计者的思想和内涵传递给体验者的过程,并将景观作为载体,让叙述过程被体验者理解得更充分。此外,文学叙事有4个层次,为语汇层、语义层、语法层、语境层,对应景观叙事语境同样有4个层次,为实体要素层、符号图形层、主题序列层和景观内涵层(图1)。
  2问津园的叙事要素与过程
  在叙事语境下,设计者张霖通过问津园这一媒介,让宾客从读者的视角进行空间感知,从而体会问津园空间的内在精神。问津园的景观叙事过程是张霖的造园思想和问津园空间设计表达的场所精神的体现方式,诸宾客从读者视角,将空间感受融入诗文题记当中,形成对景观空间的解读过程。
  设计者张霖在问津园的建造过程中,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与自身经历,将自身的园林观作为景观内涵,在选址布局、园林活动以及造园要素中一步步进行叙事表达。
  问津园内“树石葱篟,亭榭疏旷,垂扬细柳,流水泛舟。……登楼凭栏可观海吟啸”[3]。临水而建,是张霖园林观中对水的喜爱而决定的。一方面,由于当时漕运的发展,天津逐渐成为盐业的中心,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当地盐商发展带来了机遇。天津地区的盐商对晒盐方式进行了创新,采用“日光晒盐”方法使盐产量剧增,从而富甲一方[2]。张霖作为盐商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完成了早期的原始积累之后,选择经济较为发达的三岔河口地区购屋置地。这一位置的选择体现出盐商对于临近码头以进行贸易的条件的依赖。另一方面,问津园作为清初时期的文人园林,也带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一儒家所追求的理想人生境界。但与传统文人园林不同,对于具有盐商身份的园主张霖来说,邀请具有相同志趣的文人雅士进行游园观赏、吟诗作对、读书作画等活动[2],实质上是其想要构建文人身份认同的一种方式,从而提高社会声望和地位。   3问津园的叙事层次
  张霖文人乐水的园林观决定了问津园的景观叙事以水为主,在空间结构中以水为主线,布置建筑和植物等要素,并围绕水展开游览路线,表达情怀。本文将景观叙事语境四层次与问津园的园林要素和内涵进行对应,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从中理解问津园的设计创作过程和宾客的体验过程。
  3.1实体要素层
  实体要素层是体验者可以直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受到景观组成的最基本要素,是体验者通过感官接触形状、材料、材质、颜色等等,从而触发对景观内涵的理解的起点。通过引导和过渡,能帮助体验者更好地理解景观内在的符号图形、主题序列以及景观内涵。在问津园中,张霖文人乐水的园林观首先通过自然水体和人工水体进行表达。
  从问津园的相关诗句中可以看出,园内的景观布置凸显了自然水体和人工水体的设置(表1)。园中有自然流水,且可供泛舟嬉戏。赵执信《问津园即事》中“绿树自随人远近,斜阳不隔水西东”,表现出问津园中自然水的痕迹。吴雯《春初过问津园诗》中“河流带残雪,轻舟问前渡”,能看到此条河流为金钟河。姜宸英《问津园雅集诗》中“又逐嬉春到水涯”,表现了宾客赏春过程中水的作用。从诗句中能够看出,问津园依靠的金钟河是一条无人工雕琢痕迹的自然水系。问津园内亦有人工砌筑的水池,由沈一揆《集张氏问津园分赋时余有楚行》中的“小筑池旁傍北郊,双扉时许故人敲”可知。
  张霖通过在园中设置人工水景和自然水景,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园林观映射在空间布局和景观要素中。
  3.2符号图形层
  语义层在叙事四层次中承担着传达情感的作用,则景观叙事中的符号图形层为体验者通过实体要素层,结合自己已有的认知来触发思考,理解景观要素的意义和内涵。问津园中的符号图形层主要通过宾客的活动诗文和抒发的情感来承载。
  问津园建于金钟河畔,从作为体验者的宾客在游赏时所作诗词中,不难看出,不论自然水系还是人工理水,均与园中文人的活动息息相关,也因此得知,问津园中的觞咏活动均依附于水,借水抒情(表2)。张霖为了摆脱单纯的商人身份,完成商人阶层向政府官员阶层的转变,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广结名仕,兴建园林,广泛进行文人雅集活动。宾客在园中饮酒作诗,泛舟游赏,接收各种实体要素在感官上的冲击。宾客对园林要素进行解读,同时针对不同的布局和设计来进行不同的活动,最后通过诗文表达情感,这也是对景观设计中符号图形的意义理解表达的过程。
  张霖的从弟张霔曾在《春晴初过问津园》中写道“野旷尽堪慰双目,但无岩壑供攀跻”,“野旷”表现出了所观之景的萧条之感;其又在《二月廿三再过问津园》中作“平桥恣远眺,飒飒野风吹”,在园内借构筑物“平桥”远眺,赏“野旷”,吹“野风”,表达其豁达心境。沈一揆曾写到:“问渡寻幽径,风来处处香”。“寻”字写出了探寻春景,在层层幽香中观赏景色的悠然之境,由此期盼荼?重开日,景相似,情更胜,“更待荼?放,重过续胜游。”吴雯《春初过问津园诗》中的“花隐弹棋局,日照吹笙处”,写出在植物氛围中下棋,在阳光沐浴下吹笙的文人日常乐趣。沈一揆《游问津园》中的“壁间留健笔,花外有茅斋”,姜宸英《问津园雅集诗》中的“登楼莫叹非吾土,吟倚阑干月上时”,说明了吟诗作画亦为问津园中的重要活动。园中不同的景觀要素营造出不同的环境和氛围,都能帮助体验者获得不同的空间体验,生成、抒发不同的情感。
  3.3主题序列层
  语法层是指文章和语言的结构秩序,在景观叙事过程中,与其对应的主题序列层是将景观要素之间的积累进行串联,从而帮助体验者更好的理解景观内涵。问津园内以水为主题进行园林空间的布局和要素的设置,除了宾客活动围绕着水而展开,园林要素之间也和水有着相应的影响和联系。水体成为一条轴线,串联其他各项要素,同时通过景观构筑物提供相应的使用功能,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进而组织文人活动,达到主题序列方面的解读。
  问津园中的建筑大多依水而建(表3),主要景观节点皆依靠水而设置。赵执信《问津园即事》中“槐阴老屋宜清簟,莲叶新陂待碧筒”,槐树下的老屋迎着莲叶漫漫的水岸,同时摆放着清簟、碧筒、美酒;宾客中不乏好酒之徒,欲将莲叶为容器盛酒。在《集张氏问津园分赋时余有楚行》诗二中沈一揆有述“冰泮玉河新水涨,一湾直过草堂西”,描述初春时节,冰雪消融,水岸新涨之盛。其在《游问津园》中有述:“壁间留健笔,花外有茅斋。”问津园中建有茅斋,斋外层林浸染,繁花烂漫;斋内诗文墨香,尽显雅致。由此几处描写推测可知,诗文中的构筑物皆为水边老屋。吴雯《春初过问津园诗》中的“河流带残雪,轻舟问前渡。沙软没屐齿,柴门向西路。却登水上楼,遥见海边树”,描写了以轻舟为载,踏入水中小岛后的场景,有柴门位于一条向西的小路尽头,过柴门即可登上水上楼,与岸边的花草树木隔岸相对。从张霔《问津亭子》中的“亭长亭短恨如何,且坐春风发浩歌”,以及张坦《夏日偕友晚过问津园诗》中的“笋屐荷衣入翠微,小亭把酒对蔷薇”可以知道,在问津园水边花丛深处,建有问津亭。此外,由张霔的“平桥恣远眺,飒飒野风吹”可知,问津园的平桥上可供遥望,视野广阔,结合记载,此桥为锦衣卫桥。因此,问津园内的构筑物为水边的老屋(茅斋)、水边的问津亭、水中小岛上的水上楼,以及不远处的锦衣卫桥(图2)。
  乾隆年间的《天津府志》中有记载张霖“中间缘事落职,遂构问津园为偃息地”①,意为其在被罢官归家之后,修建问津园为新的休息场所。其中的许多景物,都暗含张霖被罢官之后的失意之情。例如茅斋,历来在诗句中都承载着抒发失意之情的意向,杜甫的“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陆游的“茅斋遥夜养心君,静处工夫自策勋”,都借茅斋抒发了失意之情[8~9]。
  问津园中的植物要素同样围绕水而设置(表4),其是园内氛围营造的重要组成。张霖通过寄情山水之乐,与众宾客吟诗作画,对弈饮酒,泛舟游赏,抒发自己被贬后的失意之情,将官场中的失意隐逸于园中,将自己的高洁品质寄寓在园林植物要素中,托物言志。沈一揆在《游问津园》诗二有云:“树根疑卧石,竹影渐移阶。”茅斋外不但有遍野的花,也有像卧石的树根,台阶旁亦栽有竹子。将竹来比喻君子之道,应和了文人雅士“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气节。沈一揆《集张氏问津园分赋时余有楚行》诗一中有云:“庭前不蓄闲花草,手种双松待鹤巢。”张霖在建筑门前种有两棵长青不老的松树,来表明自身品质的高洁。   3.4景观内涵层
  语境层是情感印记的表达层,其对应的景观内涵层,表达了体验者对整个景观环境的场所体验,从景观要素对视觉、嗅觉、触觉等的触发,转化为精神体验;同时表现出设计者希望通过造园而表达的情怀。宾客的诗词作品表达了对水的喜爱之情,而张霖乐水的园林观,则通过园林要素和布局进行表达。问津园选址在金钟河附近,张霖将现有的环境要素纳入其中,以水为主线,串联其他各项要素,并在人工水体旁设置建筑水上楼,作为高位观赏点,充分诠释其园林观。
  4小结
  從叙事语境角度分析问津园的空间布局得出,设计者张霖将其文人乐水的园林观和广结名仕、隐逸山水的情怀,融入媒介问津园的布局设计和内涵表达中,通过实体要素层、符号图形层、主题序列层和景观内涵层进行了表达,构建了完整的景观叙述过程。
  张霖所作的问津园,是康熙、雍正年间天津地区盐商私家园林融合北方文化与南方文人园林特点的典型代表,同时体现着盐商阶层的商人特质。对问津园的研究,能为清代北方私家园林空间格局和天津盐商阶级历史变迁的研究奠定更丰厚的基础。如今,问津园虽已重建,但并未恢复往日盛况,昔日的美景只能从诗文以及文献的解读中想象。从叙事语境角度对问津园进行全新的解读,能够更好地了解当时盐商园林的造园思想,深入园内活动,挖掘景观内涵。问津园的选址和园林布置决定了园内的文人活动,同时文人活动又在一定程度上反向决定了园林布置,功能与空间相互影响,相依共存。因此,问津园中依照文人活动要求的功能而进行的空间设计,和其中融合的文人意趣与文化内涵,值得现代景观设计进行借鉴。且现代景观设计在推行新的手法与风格的同时,也应注重在活动空间设计中对传统文化活动进行保留和传承。
  注:图片均为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 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 天津区县年鉴(2014版)[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501.
  [2]郭喜东. 天津历史名园[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13-14.
  [3] 章用秀. 天津的园林古迹[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19-22.
  [4] 边运红. 张霖及其园林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16.
  [5] 郭晓柯. 城市开放空间叙事性设计方法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6] 马修·波泰格,杰米·普灵顿. 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
  [7] 陈从周.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 李生宝. 一曲悲歌,百般心绪——杜甫《秋尽》试析[J]. 语文月刊,2017(5):88-90.
  [9] 黄肃秋. “陆游诗选”[J]. 读书,1957(5):30-31.
  作者简介:
  王子晗/1996年生/女/河北唐山人/天津大学(天津 300110)/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风景园林历史与文化
  (通信作者)刘庭风/1967年生/男/福建龙岩人/博士研究生/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 300110)/教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历史与文化/E-mail: liutingfeng1590@126.com
  秦荣/1985年生/男/天津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 300110)/在读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风景园林历史与文化
其他文献
摘要:山地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正成为居民康体健身、休憩娱乐及社会联系的户外起居空间。以宁国市南山公园为例,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使用者行为活动的动态观察,研究使用者时空行为与空间偏好。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使用者行为偏好存在显著差异,使用者的行为偏好与使用时段、空间特征存在规律性的联系。基于结果探索满足使用者需求的空间特质,并提出保障不同功能区域间的空间边界感、适当增设趣味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有着悠久历史,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挖掘茶文化背后的价值内容,对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就有重要价值。文章针对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做出了阐述与分析,并从茶文化角度谈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的培育方式。
摘要: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在清中期经历了“一口通商”政策和两次鸦片战争后,仍然秉承传统朝贡的外交体系。从外交动力机制层面分析,广州私家园林、寺庙园林、苗圃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承担着独特的外事责任,其造园观念、功能和形式都随着外事功能发生改变;鸦片战争时期府衙花园因使用者变更导致空间布局变化;与此同时,广州租界园林问世并快速发展。这些涉外园林的历史演进过程伴随着建造观念的革新,以及功能、布局间
摘要:目前康养住区的景观设计多集中于视觉层面,很少考虑声环境。梳理前人的声景研究成果,把声景概念引入康养住区景观设计,从合理划分声景功能区、充分利用自然声景、合理配置人文声景、按需控制人工声景4个方面探讨了声景设计方法,同时以南沙滨海花园为例,通过声源采集测试、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小区声景现状、问题以及住区老人对声景的需求,提出具体的声景设计优化策略,为康养社区的景观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东晋时期的敦煌僧人单道开,是一位以习禅为务的禅僧,也是文献记载中最早饮茶的僧人。虽然《高僧传》中对单道开的记载比较详细,但是并未提及其饮茶之事,涉及其茶事的记载主要出现在唐人所撰写的《晋书》和《茶经》中。而从《治禅病秘要法》、《禅秘要法经》等佛教经典来看,药补在僧人的习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茶所具有的益思、不眠等药性是茶与禅结缘的原因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往往强调政治性,没有注重文化知识的传递,没有考虑文化中有关“立德树人”方面的内容。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不断创新,将茶文化资源融入其中,对教育机制不断优化,以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同时促进茶文化的传承。本文着重于研究茶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与实践策略。
‘金秋早’是2000年从‘尤溪金柑’果园发现的实生变异单株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果实近圆形,单果重17-26 g,果皮细致光滑,呈橙黄(红)色;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0%,总酸0.8%,总糖9.0%,维生素C 394 mg·L-1;每果种子数5-7粒,香气浓郁,果汁丰富,果肉质地柔软化渣,品质较优;果实生育期135-150 d,在福建尤溪11月上旬至11月下旬成熟。适合闽西北及生态条件相似地区栽培。定植后第3年开花结果,早结丰产。
摘要:2020年7月,采用野外实地普查法对广州市中山纪念堂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树种组成、径阶结构、树高分布、健康状况等指标,并与1983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37年来该园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83—2020年:1)公园植物种类从26种增加到104种,乡土植物从17种增加到63种;2)乔木密度从17.1株/hm2增加到202.1株/hm2,灌木密度从168.7株/hm2增加
摘要:城市高密度发展不断压缩城市绿地面积,严重威胁了居民身心健康,人們开始重视城市绿地带来的健康效益,因此学者们开始探讨城市绿地对居民健康的影响。首先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2000—2020年关于城市绿地与居民健康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国内外城市绿地健康效益研究领域动态和研究趋势。其次对城市绿地影
摘要:自上古的巫礼习俗到秦汉六朝的文赋序跋,再到两宋时期的文人图画,最后到三维的景境空间“曲水流觞”附加在不同的“形式”上进行了3次转译。综合分析“曲水流觞”在不同题材文艺作品中所呈现的艺术内涵,同时结合现存的不同时代的景观实例,评价其景境营造的优劣,得出景境“曲水流觞”的转译需要结合时代的异质性,在景观创新的过程中传承历史的文化美学价值。最后提出,现代风景园林的景观营造,应从生境、画境、意境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