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筛选法为《楚辞·招魂》决疑

来源 :中州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b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筛选法为《楚辞·招魂》决疑熊任望(河北大学中文系)读《招魂》者,无不感到它的“奇丽”。明人评它“构法奇,撰语丽,备谈怪说,琐陈缕述,务穷其变态,自是天地间环法文字。”(孙)然而,“鬼斧神工,人莫窥其下手处”(陆时雍),以至于作者问题、被招者问题,...
其他文献
2006年10月28日至10月31日,由中共河南省修武县委、修武县人民政府主办,《寻根》杂志社和《中州学刊》杂志社协办的首届中国·修武云台山竹林七贤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修武县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台湾政治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美中经济文化交流会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50余人进行了为期3天的学术研讨活动。会议共收到论文20余篇,报告发言40余人次。
在当今这个消费时代,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不断被篡改,被戏说,从而出现了所谓的“大话文化”。2004年底,《Q版语文》在书店和网上的火爆更是引起了教育界、文化界等各方面的关注,这一文化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热烈讨论,同时也促使人们从更深的层次上认真反思消费文化背景下的经典命运问题:“戏说经典”现象为什么这样火爆?它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价值态度?金庸作品进入传统经典的语文教材体现了怎样的文化价值倾向?等等。陶东风从分析“大话文化”的语体特征入手,揭示出文学经典的快餐化命运及造成这种命运的深层次原因;张淳从四大名著“变脸”
尊师之道,是中国两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并影响东亚各国。当前教育界、学术界相继出现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失落,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以及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我们以忧患的心情,从各个层面阐发了学术自由与规范、创新与抄袭、道德与腐败、责任与义务等的关系,并从中国现代学术规范的省思中,反思中国儒、佛两家的学术规范。这种不良行为的根源,是因为师不尊、道不重的缘故。尊师重道,一为尊师之道;一是自尊之道。前者为为学之道,后者为为师之道。教育界、学术界教师只有自尊,才能获得社会、他人、学生的尊敬。教师的为师之道包括师德、师才、师法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杰祥新著《新石器文化与夏代文明》近日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专著是国家“九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早期中国文明》丛书的第一部著作,全书约50万字,图片百余幅。该专著主要通过对现今河南省境内出土的考古资料的分析,结合文献记载和民族志等资料,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中原地区古代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及其形成过程。该专著信从恩格斯“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的著名论断,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该专著认为中原地区的个体家庭大约出现于仰韶文化中期,而古代国家政权则起源于河南龙山文
元初诗坛承宋、金季诗风,或学苏轼,或宗江西诗派,或尚四灵,或主义理,各树旗帜,各立门户,热闹纷杂,但终无自己的特色,且有号呼、粗豪、卑弱、馒钉等弊端。赵孟顺以故宋宗室子孙由南入北仕元,深知南北诗坛之弊,故而在他的诗歌创作实践中,以上追风骚、熔铸汉魏晋唐的蓑学追求,和“随物宛转,与心徘徊”的诗歌表现技巧,打破门户之见,融会各家之长,补阀纠偏,引导了元诗“宗唐得古”一代风气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