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阶段文言文教学的效率不高。我们要采用注重诵读,培养感知力;灵活翻译,避免枯燥;声情并茂,激发审美情趣;“授人以渔”,触类旁通等方法,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4—0043—01
初中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我国的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文言文教学应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从而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已为各方所重视,但遗憾的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语言环境、语言表达习惯、时代差异等原因,初中文言文教学始终在一种低效率中运行,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已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当务之急。笔者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总结出一些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所帮助。
一、注重诵读。培养感知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的有效途径。通过反复的诵读,可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引起共鸣,使学生能整体感受文言文的情味理趣。在学生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科学的引导,要采取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如: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集体朗读,个别朗读;分组朗读,分男女朗读等,避免单一枯燥,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始终感觉到变化,就可保持其朗读的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读有所学,读有所感。针对不同的文本,诵读的方式也要有区别,有的要泛读全篇,有的要精读重要段落,有的甚至要求反复朗读精华的句子,在有针对性的朗读中,让学生逐步读出节奏,读出语调语气,进而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总之,老师要对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朗读训练常抓不懈,这样才能能培养出学生对文言文敏锐而强烈的感知力。
二、灵活翻译。避免枯燥
文言文的翻译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以往老师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老师逐句逐字翻译,学生一字不漏的笔记,割裂了文言文的字、句、段、文,使学生不能整体把握文章,更谈不上对文章的情感、意境的体味感知。这样的翻译方法使得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学生被动记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久而久之,必然会失去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其实,文言文的翻译也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替换、保留、增加、删减、调整等。最重要的是要学生自己动手,老师主要是教给他们翻译的方法,如:看懂课文注释,学会使用工具书,能联系语言环境,用现代汉语把古人的意思表达出来,太难的地方,由教师答疑点拨。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处理文言文的翻译。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当一篇篇让人望而生畏的文言文在学生自己的努力下变成通俗易懂的文章时,学生的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自然就会对文言文的翻译有一种征服的欲望。当然也就不会觉得文言文翻译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也就会大幅提高。
三、声情并茂。激发审美情趣
以往有些老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总希望面面俱到,把文言文教成古汉语,常常将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毫不考虑文章本身的美感。其实许多优秀的文言文都深具情韵美、形象美、意境美、蕴藉美、韵律美,如果老师在教学时注意到了这些美的存在,有意识的去激发学生发现这些美,体味这些美,那么在教学上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多种途径:首先,挖掘文言文的形式美,课本中的文言文,从风格特色来看,有的音韵和谐,有的朴实写真,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婉约秀美,有的情景交融,有的直抒胸臆。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整体感悟,欣赏品味,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敬畏文言文,爱学文言文。其次,还可以在教学中展现人物的人格美。人格美深具魅力,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在对古人展现出的各种人格美的感叹中学会做人,健康成长。再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领会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陶冶。古文中的情感之美,都闪烁着动人的光芒,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展现,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学习中领悟到生活中的真、善、美。怎样教导学生学会审美呢,笔者觉得主要有以下方法:首先是“说”,即说文章的时代背景、说作者生平、说阅读感受等;其次是“读”,即阅读、朗读、诵读,在读中把语言美、人格美、情感美、等融为一体,融会贯通;再次是“论”,即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师生讨论,大家畅所欲言,通过讨论对文章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是“评”,即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行评点,或学生之间互相评点,通过点评,去伪存真,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真谛。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进行这一系列的训练,就能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兴趣盎然。
四、“授人以渔”。触类旁通
大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文言文教学就应该“授人以渔”,教会方法。教师本着“授渔”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学会触类旁通。在具体的实践中,可采用以下方法:首先,老师的讲解要突出重点,切忌贪多求全。对一些浅显的文言文,教师只需有重点地讲解和点拨,学生就能大致疏通文意,即使开始有些不懂的地方,但经过日积月累,懂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多,最怕的是教师完全代替学生去“懂”,这样,学生永远都无法自己真正“懂”。其次,文言文教学,不能仅限于学生能否看懂所学的文言文,而要看他们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训练,知识迁移训练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向与课文难度相当、主题相近的课外文言文迁移;二是向现代汉语迁移,通过古今对比,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最后,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摘抄习惯,忌动口不动手。学习文言文,摘抄相当重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所学到过的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词类活用等制成卡片,随时增补,形成系统,这样在复习的时候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初中文言文教学确实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现在文言文教学的效率不高也是事实,但只要我们老师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善于总结,敢于实践,就一定能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老师愿意教,学生乐于学;老师有规律的教,学生有效率的学的新局面就一定会出现。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4—0043—01
初中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我国的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文言文教学应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从而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已为各方所重视,但遗憾的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语言环境、语言表达习惯、时代差异等原因,初中文言文教学始终在一种低效率中运行,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已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当务之急。笔者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总结出一些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所帮助。
一、注重诵读。培养感知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的有效途径。通过反复的诵读,可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引起共鸣,使学生能整体感受文言文的情味理趣。在学生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科学的引导,要采取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如: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集体朗读,个别朗读;分组朗读,分男女朗读等,避免单一枯燥,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始终感觉到变化,就可保持其朗读的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读有所学,读有所感。针对不同的文本,诵读的方式也要有区别,有的要泛读全篇,有的要精读重要段落,有的甚至要求反复朗读精华的句子,在有针对性的朗读中,让学生逐步读出节奏,读出语调语气,进而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总之,老师要对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朗读训练常抓不懈,这样才能能培养出学生对文言文敏锐而强烈的感知力。
二、灵活翻译。避免枯燥
文言文的翻译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以往老师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老师逐句逐字翻译,学生一字不漏的笔记,割裂了文言文的字、句、段、文,使学生不能整体把握文章,更谈不上对文章的情感、意境的体味感知。这样的翻译方法使得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学生被动记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久而久之,必然会失去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其实,文言文的翻译也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替换、保留、增加、删减、调整等。最重要的是要学生自己动手,老师主要是教给他们翻译的方法,如:看懂课文注释,学会使用工具书,能联系语言环境,用现代汉语把古人的意思表达出来,太难的地方,由教师答疑点拨。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处理文言文的翻译。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当一篇篇让人望而生畏的文言文在学生自己的努力下变成通俗易懂的文章时,学生的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自然就会对文言文的翻译有一种征服的欲望。当然也就不会觉得文言文翻译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也就会大幅提高。
三、声情并茂。激发审美情趣
以往有些老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总希望面面俱到,把文言文教成古汉语,常常将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毫不考虑文章本身的美感。其实许多优秀的文言文都深具情韵美、形象美、意境美、蕴藉美、韵律美,如果老师在教学时注意到了这些美的存在,有意识的去激发学生发现这些美,体味这些美,那么在教学上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多种途径:首先,挖掘文言文的形式美,课本中的文言文,从风格特色来看,有的音韵和谐,有的朴实写真,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婉约秀美,有的情景交融,有的直抒胸臆。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整体感悟,欣赏品味,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敬畏文言文,爱学文言文。其次,还可以在教学中展现人物的人格美。人格美深具魅力,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在对古人展现出的各种人格美的感叹中学会做人,健康成长。再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领会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陶冶。古文中的情感之美,都闪烁着动人的光芒,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展现,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学习中领悟到生活中的真、善、美。怎样教导学生学会审美呢,笔者觉得主要有以下方法:首先是“说”,即说文章的时代背景、说作者生平、说阅读感受等;其次是“读”,即阅读、朗读、诵读,在读中把语言美、人格美、情感美、等融为一体,融会贯通;再次是“论”,即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师生讨论,大家畅所欲言,通过讨论对文章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是“评”,即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行评点,或学生之间互相评点,通过点评,去伪存真,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真谛。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进行这一系列的训练,就能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兴趣盎然。
四、“授人以渔”。触类旁通
大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文言文教学就应该“授人以渔”,教会方法。教师本着“授渔”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学会触类旁通。在具体的实践中,可采用以下方法:首先,老师的讲解要突出重点,切忌贪多求全。对一些浅显的文言文,教师只需有重点地讲解和点拨,学生就能大致疏通文意,即使开始有些不懂的地方,但经过日积月累,懂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多,最怕的是教师完全代替学生去“懂”,这样,学生永远都无法自己真正“懂”。其次,文言文教学,不能仅限于学生能否看懂所学的文言文,而要看他们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训练,知识迁移训练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向与课文难度相当、主题相近的课外文言文迁移;二是向现代汉语迁移,通过古今对比,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最后,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摘抄习惯,忌动口不动手。学习文言文,摘抄相当重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所学到过的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词类活用等制成卡片,随时增补,形成系统,这样在复习的时候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初中文言文教学确实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现在文言文教学的效率不高也是事实,但只要我们老师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善于总结,敢于实践,就一定能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老师愿意教,学生乐于学;老师有规律的教,学生有效率的学的新局面就一定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