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就是教与学的过程。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得教学思路清晰,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要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准备。同时每一堂课,在认真反思后,都能有效地帮助教师成长。所以,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
关键词:教学;分切块;共同进步
中图分类号:G42
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前提下,高质量地完成历史教学复习任务,提高学生的成绩,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现在我们学校在教学方法上提倡"211",根据这种方法对教学知识进行分切块,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对教学中的内容进行了"分切块",把重点的与难点的分开来,但要有思路性;把精华的从繁琐中提炼出来,但要有归纳性;把难理解的与简单的分清楚,但要有针对性。
一、分切块,把重点与难点分开,但要有思路。
每个学生每门课的基础是不一样的,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琢磨问题的设置。问题设置的恰当,才能让学生融入课堂和对知识的理解中去。设置的问题最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变换情景的提问设计,推动学生思维开拓,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这种设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露脸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有时我们在讲复习课的时候,从头讲到尾,和上新课时没什么两样,没有认真研究考纲,突出哪是重点,哪是难点。现在利用分切块、自主探究就可以明显的告诉了学生。也可以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同类项合并",有可比性的知识进行比较。但是一定在设置切块的时候要有思路性,否则学生听完课后,或者一节课上完后稀里糊涂。我在备课和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把一节课的重点突出出来就是分成一个个的切块,把难点设置成自主探究,或者是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把精华的从繁琐中提炼出来,但要有归纳性。
往往我们课本里的每一段也给我们总结性的课题了,而且学生也习惯了这种思路,就是拿到一节课,从头到尾看下去,文字很多,小标题有时无法概括,那我在备课时特别是制作课件时就把这一课的精华先提炼出来,分成切块,但是教师在分切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所有的切块就是这节课的线索,切块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然后再让学生看细节的东西,这样不会让学生有那样的感觉,一节课学完,什么都不知道了。让学生自己提问,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气氛,也可能會让他们在学习上的养成"攀比"的习惯。例如,我在复习《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这一节课的导入时,给学生这样一段材料1921年10月,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说:"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让学生看完这则材料后,问学生假设你是出题者,你会对这段材料提出什么样问题?学生很容易会问"坚冰"是什么?怎么打破的?"道路"是什么?怎么指明的?
我觉得学习历史还是其他的学科,重要的是要慢慢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自己给自己提问。这样的话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无形中也可能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创新性、自觉性和好奇心。
"青年教师素质大赛"让我想方设法去找到如何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如何在快乐中学习历史,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而不是昏昏欲睡。上课时就注意尽量让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自己去演历史,讲历史,做历史,发表自己的看法,推测历史的结果,提出疑问,让其他同学帮他解决。渐渐地我觉得我教学不再累,学生学习历史不再累了。后来学校提倡我们每位教师都用"分切块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这下我的教学方式就更明确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就是把学生也分切块。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切块。第一切块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切块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三切块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静下心来学习。
三、把难的与简单的分清楚,但要有针对性。
一方面,由于我校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且初中的时候并不重视历史;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感觉就是"背",其实我觉得所有学科都是要记忆的,但看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设计,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就是把教学内容分层次、分梯度进行设计。在教学案的设计上,理清重难点,问题设计有梯度性,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针对于某些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发言,都有言可发。
关键词:教学;分切块;共同进步
中图分类号:G42
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前提下,高质量地完成历史教学复习任务,提高学生的成绩,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现在我们学校在教学方法上提倡"211",根据这种方法对教学知识进行分切块,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对教学中的内容进行了"分切块",把重点的与难点的分开来,但要有思路性;把精华的从繁琐中提炼出来,但要有归纳性;把难理解的与简单的分清楚,但要有针对性。
一、分切块,把重点与难点分开,但要有思路。
每个学生每门课的基础是不一样的,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琢磨问题的设置。问题设置的恰当,才能让学生融入课堂和对知识的理解中去。设置的问题最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变换情景的提问设计,推动学生思维开拓,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这种设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露脸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有时我们在讲复习课的时候,从头讲到尾,和上新课时没什么两样,没有认真研究考纲,突出哪是重点,哪是难点。现在利用分切块、自主探究就可以明显的告诉了学生。也可以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同类项合并",有可比性的知识进行比较。但是一定在设置切块的时候要有思路性,否则学生听完课后,或者一节课上完后稀里糊涂。我在备课和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把一节课的重点突出出来就是分成一个个的切块,把难点设置成自主探究,或者是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把精华的从繁琐中提炼出来,但要有归纳性。
往往我们课本里的每一段也给我们总结性的课题了,而且学生也习惯了这种思路,就是拿到一节课,从头到尾看下去,文字很多,小标题有时无法概括,那我在备课时特别是制作课件时就把这一课的精华先提炼出来,分成切块,但是教师在分切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所有的切块就是这节课的线索,切块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然后再让学生看细节的东西,这样不会让学生有那样的感觉,一节课学完,什么都不知道了。让学生自己提问,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气氛,也可能會让他们在学习上的养成"攀比"的习惯。例如,我在复习《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这一节课的导入时,给学生这样一段材料1921年10月,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说:"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让学生看完这则材料后,问学生假设你是出题者,你会对这段材料提出什么样问题?学生很容易会问"坚冰"是什么?怎么打破的?"道路"是什么?怎么指明的?
我觉得学习历史还是其他的学科,重要的是要慢慢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自己给自己提问。这样的话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无形中也可能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创新性、自觉性和好奇心。
"青年教师素质大赛"让我想方设法去找到如何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如何在快乐中学习历史,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而不是昏昏欲睡。上课时就注意尽量让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自己去演历史,讲历史,做历史,发表自己的看法,推测历史的结果,提出疑问,让其他同学帮他解决。渐渐地我觉得我教学不再累,学生学习历史不再累了。后来学校提倡我们每位教师都用"分切块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这下我的教学方式就更明确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就是把学生也分切块。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切块。第一切块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切块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三切块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静下心来学习。
三、把难的与简单的分清楚,但要有针对性。
一方面,由于我校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且初中的时候并不重视历史;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感觉就是"背",其实我觉得所有学科都是要记忆的,但看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设计,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就是把教学内容分层次、分梯度进行设计。在教学案的设计上,理清重难点,问题设计有梯度性,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针对于某些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发言,都有言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