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回归模型的SDBD-PA击穿特性试验研究

来源 :机械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h83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Surfac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actuator,SDBD-PA)已经成为流动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为研究SDBD-PA的击穿特性,为SDBD-PA相关研究的参数区间选取提供参考,首先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各激励器参数对SDBD-PA击穿电压和放电稳定性的影响,然后选取对击穿电压有影响的激励器参数,基于DOE方法进行试验,使用Isight软件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并分析激励器参数对击穿电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SDBD-PA击穿电压和放电稳定性有影响的参数包括频率f、电极间隙d1和激励器长度L;拟合所得三元二次回归模型经验证具有良好的精确度,可作为SDBD-PA击穿电压的预测模型;对SDBD-PA击穿电压影响最大的参数是f,其次为L和d1;f和L对击穿电压的影响为负效应,d1对击穿电压的影响为正效应;d1和f之间以及f和L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击穿电压也有很大影响,d1和L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击穿电压的影响非常小.
其他文献
张拉整体结构是由受拉的索构件及受压的杆构件组成的自平衡结构体系.基本柱、台结构单元,是构成任意复杂结构的基础.规则分形条件下,基于构件空间几何位置及构件力与构件矢量关系,简洁明了地获得了主辅分形参数:杆数目p、共节点杆与斜索另一端连接节点序号差j之间需要满足的空间几何位置关系.该几何关系以构件施加给节点的力平衡来表征.基于共点3力平衡必构成首尾相接封闭三角形原理,分析获得了稳定构型状态,上下端面节点空间位置几何关系,进而依据构件与节点间的连接矩阵定义,完成结构的构件布置,形成自应力稳定构型.
电子封装微焊点往往在电、热、力等多种载荷共同作用下服役,且具有鲜明的组织不均匀特征.研究电-热-力耦合载荷下电流密度和温度对电子封装组织不均匀线型Cu/Sn-58Bi/Cu微焊点拉伸力学性能及其尺寸效应的影响.结果 表明,较低温度和较低电流密度情况下,随焊点高度降低,Cu基底对钎料的力学约束增强,焊点拉伸强度提高,断裂发生在钎料体内,呈韧性断裂,与室温无电流情况下的力学行为和断裂模式一致.钎料内Sn相与Bi相电流密度非均匀分布所致的局部电流拥挤现象使两相间的温度梯度明显增加,因此由热膨胀系数差异所致的相界
多晶立方氮化硼(PCBN)是以CBN微晶与AlN粘结剂为原材料,在高温高压环境中烧结制成的新型超硬磨料.其独特的微结构不仅保留了传统单晶CBN磨粒(MCBN)优异的材料性能,而且有助于实现磨粒的微破碎,避免了MCBN磨粒各向异性的材料特性导致的磨粒大块破碎现象,有利于实现砂轮的高锋利度和长寿命.但是,目前对PCBN磨粒微破碎行为与砂轮自锐机理仍缺乏深刻认识,难以制定相应工艺策略以有效控制磨料微破碎行为,导致砂轮自锐能力无法充分发挥,制约了PCBN砂轮的应用.
期刊
前方车辆驾驶人意图信息对后方车辆预警防撞模型危险判断至关重要,针对传统防撞模型误警率高、制动不及时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考虑前方车辆驾驶人意图的汽车主动预警防撞模型.首先,选择BP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和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作为驾驶行为层与驾驶意图层的主体模型,并利用驾驶模拟器采集的前车制动踏板、加速踏板和车速等意图观测数据作为输入构建意图识别模型,从而实现对前车驾驶人加速驾驶、匀速驾驶、正常制动和紧急制
零件表面形貌预测对于降低产品质量波动和加工成本、减少零件废品率有重要意义.基于高清晰测量数据,提出一种时空全卷积循环神经网络非平稳时空序列预测模型,实现零件加工表面三维形貌的预测.通过计算全局莫兰指数和时间自相关函数进行时空相关性分析,为模型构建准确的输入,并克服传统预测方法未充分利用数据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的缺点以及模型输入的随意性.实例研究的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具有更优的综合预测效果,其预测精度优于传统方法12%~18%,预测时间是传统方法的1/5.
切削浅表层显微结构状态对机械构件力学性能和服役寿命有重要影响.为获得性能优良的切削表层,综合应用理论计算和测试分析的研究手段,对不同切削速度下高强合金钢浅表层微观结构演变和力学性能强化的内在关联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中高切削速度能够相对最大程度实现高强钢切削表层梯度微观结构的形成,由表及里分别为致密纳米等轴晶所在的回复层,高密度亚结构聚集的流变层和晶粒残留畸变状态的畸变层.中高切速下平均晶粒尺寸相对最小(392.1 nm),同时位错密度相对最高(1.072 5×1012cm-2),变形应变、位错和小角度晶界
接触界面间存在的接触热阻对制动盘内部热流传递过程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制动盘热机耦合仿真分析的准确性.通过建立考虑接触热阻的有限元模型,结合制动台架试验,系统分析某高速列车轮装制动盘在紧急制动过程中的温度分布、盘面变形、螺栓载荷以及螺栓孔边应力等热机耦合行为.结果表明,选定的接触热阻模型得到的仿真结果与台架试验结果在较大的速度范围内吻合较好.制动系统内的温度梯度导致制动盘体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并发生离面变形,是导致螺栓载荷增大的主要原因.制动盘面螺栓孔边沿制动盘半径方向的0°和180°位置附近的周向应力变化量较
在微电子和微机械的高压应用中,如微型机器人、软致动器、皮肤电子、微型传感器和集成电子电路等,迫切需要高输出电压的储能/补给装置.近年来,高电压微型超级电容器(High voltage micro-supercapacitors,HVMSCs)因其微小型、便携式、柔韧性、高循环寿命及高功率/能量密度等优势而频繁作为功率补给装置应用到微机电系统,可满足一定范围的电压输出和能量供给,并且HVMSCs在电路中可作为储能器件应用可使电子产品更有可能趋向于集成式、高密度以及小型化.现有研究表明,增大MSCs的工作电压
柔性结构与周围流体的耦合作用机制广泛应用于仿生机器人、水下航行器、精密仪器及生命医疗等领域.具有驱动变形大、防水性好且柔韧性好的压电宏纤维(Macro fiber composite,MFC)致动器是水下柔性结构变形控制的首选.建立MFC内部致动弯矩和水动力载荷共同作用下柔性结构的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对粘贴MFC致动器的柔性结构特征截面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分析,得到不同振动特征频率下柔性结构周围流场、压力分布及所受水动力载荷,分别拟合得到M
目前,国内机构针对星敏感器的温控研究与设计较少,多集中于星图的图像处理和图像算法的优化.着重以星图中目标能量变化、信噪比、质心定位误差等参数为指标,分析温度对该星敏感器的热影响,从而实现高精度星敏感器在空间复杂热环境下的可靠应用.进一步基于星敏感器的结构及热分布,对星敏感器进行热设计及散热路径优化,提出星敏感器热电制冷器(Thermo electric cooler,TEC)的热控措施.以典型在轨高温工况与低温工况为例,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该热设计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仿真分析.在以上的设计与分析基础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