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园主人在《续诗品·勇改》中写:“千招不来,仓猝忽至。十年矜宠,一朝捐弃。人贵知足,惟学不然。人功不竭,天巧不传。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他认为诗歌有弊病,就当勇于改正,其实,不论作文还是做人,都须“知一重非,进一重境”。
《醉翁亭记》里的“环滁皆山也”,这么简单一句,据说是撕烂好多稿纸才得出来的。宋代朱熹《朱子语类》139卷,曰: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5字而已。欧阳修讲究文字简洁,不述废语,不置闲墨,他同宋祁等人合编《新唐书》,曾以“其事增于前,其文省于旧”而被夸耀。白居易的诗歌脍炙人口,其遗稿“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 老舍写文章有一个窍门,就是写完之后不断念给人听,“再念、再念、再念”。也有知名作家介绍写作经验说,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从别人的角度旁观,冷静地修改。叶圣陶讲过,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字一句都不肯随便。故陀斯妥耶夫斯基说:“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改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
人生如作文,也需要不断地修改。《寄园所寄》中有一则主考官向考生认错的故事,是对“知一重非,进一重境”很好的诠释:一介书生徐存斋,30岁就进了翰林院当编修,朝廷派他到浙江主考,该是何等的年少气盛。阅卷中,他发现一名士子在八股文中用了“颜若孔之卓”这个典,他眉头一皱,拿起笔来,划了个黑杠,批上两个字:杜撰。凡是有主考的不佳評语,考生要到堂上“领责”。这位士子捧着卷上去,一看年轻的主考大人满面愠色,不知该如何应对。但不得不为自己申辩:“大宗师见教诚当,但此语出《扬子法言》,实非生员杜撰也。”徐存斋却颇有点肯于道歉的气度,敢于认错的作风,连忙从太师椅上站起来,“本道侥幸太早,未尝学问,今承教多矣!”然后,“改置一等”。这位年轻的翰林可谓中国科举史上的一次特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出现过失不要紧,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对待、及时改正。错误有大有小,有的关涉原则立场,有的属于学艺不精,有的就是一时疏忽,但如何面对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或失误,态度却迥然不同,由此,人品立见高下。故列宁说:“聪明的人并不是不犯错误,只是他们不犯重大错误的同时能迅速纠正错误。”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咬文嚼字》杂志挑出了其书中的多处错误,并把这些错误汇总后分2次寄给莫言。莫言第一次看了后回应:“挑得很对,非常感谢。”第二次他又说:“读者提得对。我认错。”随后,他感慨道:“说实话,我连小学都没毕业,能有现在的成绩,是读者对我的错爱,还被戴上一顶‘著名作家’的帽子,实在让我汗颜。既然读者能在我的几本书里找到错误,说明大家依然喜欢我,也对我是莫大的鞭策,那我就更要善待读者,一丝不苟地继续写下去。我肯定,在我的书中,还有很多错误,我非常欢迎大家毫不客气地指出来,我一定虚心改正。”
须知,诚心认错是改过向善的前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懂得了“知耻而后勇”的道理,才能发挥出力量和勇气来改正错误,奋发进取,努力向上。“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及时省察、反思,经常观照内心,不仅是先贤们的闪光点,也是每个人的修身之要。
(编辑/张金余)
《醉翁亭记》里的“环滁皆山也”,这么简单一句,据说是撕烂好多稿纸才得出来的。宋代朱熹《朱子语类》139卷,曰: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5字而已。欧阳修讲究文字简洁,不述废语,不置闲墨,他同宋祁等人合编《新唐书》,曾以“其事增于前,其文省于旧”而被夸耀。白居易的诗歌脍炙人口,其遗稿“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 老舍写文章有一个窍门,就是写完之后不断念给人听,“再念、再念、再念”。也有知名作家介绍写作经验说,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从别人的角度旁观,冷静地修改。叶圣陶讲过,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字一句都不肯随便。故陀斯妥耶夫斯基说:“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改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
人生如作文,也需要不断地修改。《寄园所寄》中有一则主考官向考生认错的故事,是对“知一重非,进一重境”很好的诠释:一介书生徐存斋,30岁就进了翰林院当编修,朝廷派他到浙江主考,该是何等的年少气盛。阅卷中,他发现一名士子在八股文中用了“颜若孔之卓”这个典,他眉头一皱,拿起笔来,划了个黑杠,批上两个字:杜撰。凡是有主考的不佳評语,考生要到堂上“领责”。这位士子捧着卷上去,一看年轻的主考大人满面愠色,不知该如何应对。但不得不为自己申辩:“大宗师见教诚当,但此语出《扬子法言》,实非生员杜撰也。”徐存斋却颇有点肯于道歉的气度,敢于认错的作风,连忙从太师椅上站起来,“本道侥幸太早,未尝学问,今承教多矣!”然后,“改置一等”。这位年轻的翰林可谓中国科举史上的一次特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出现过失不要紧,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对待、及时改正。错误有大有小,有的关涉原则立场,有的属于学艺不精,有的就是一时疏忽,但如何面对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或失误,态度却迥然不同,由此,人品立见高下。故列宁说:“聪明的人并不是不犯错误,只是他们不犯重大错误的同时能迅速纠正错误。”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咬文嚼字》杂志挑出了其书中的多处错误,并把这些错误汇总后分2次寄给莫言。莫言第一次看了后回应:“挑得很对,非常感谢。”第二次他又说:“读者提得对。我认错。”随后,他感慨道:“说实话,我连小学都没毕业,能有现在的成绩,是读者对我的错爱,还被戴上一顶‘著名作家’的帽子,实在让我汗颜。既然读者能在我的几本书里找到错误,说明大家依然喜欢我,也对我是莫大的鞭策,那我就更要善待读者,一丝不苟地继续写下去。我肯定,在我的书中,还有很多错误,我非常欢迎大家毫不客气地指出来,我一定虚心改正。”
须知,诚心认错是改过向善的前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懂得了“知耻而后勇”的道理,才能发挥出力量和勇气来改正错误,奋发进取,努力向上。“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及时省察、反思,经常观照内心,不仅是先贤们的闪光点,也是每个人的修身之要。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