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yy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大自然始终是人的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正是如此,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建设生态文明,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现实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意义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001-02
  我党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自此以后,党的每次会议都将此问题放在议论的首位,尤其是2015年3月的“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江西、广西、吉林代表团审议,并就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全力实施新《环境保护法》,依法严厉惩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做到零容忍、全覆盖,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建设生态文明,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我国发展的唯一的出路。
  一、生态文明及其科学内涵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形成的文明成果。从狭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并列的文明形式,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物质文明,就是要求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不能随心所欲,不顾自然规律地去利用和改造自然及破坏自然,而是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方式,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精神文明,是一项融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人在建立与环境、生态和谐关系中,塑造自身的文明形象,成为既是环境、生态美的享受者,也是环境、生态美的建设者和创造者。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政治文明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其环境之间,以及人所组成的“政治体系”与“社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模式。通过这样的模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立遵循生态伦理及“生态正义”的“理治社会”,从而使我国成为一个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为一体的美丽、富强、文明的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但这些发展几乎是以环境污染加剧和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破坏为代价的。因此人类活动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综合效应,这种综合效应通常体现在:一是环境污染。当前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只要有人类生存活动,就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这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恒常的现象。二是资源枯竭。人口的增长导致了资源消耗的不断增加。严峻的资源形势首先表现在,从可再生资源的情况来看,由于人口剧增,造成了对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得这些资源难以保持一种可再生性的循环状态。三是粮食危机。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粮食增长的速度就开始放慢,粮食危机再度凸现。这导致了世界范围内连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人口成为一个庞大的数字,而这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据粮农组织统计,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有5.3亿人正忍受着饥饿的痛苦,更多人粮食短缺。”“1983—1985年非洲国家挨饿人口在整个非洲人口所占比例为32%。浩瀚广袤的大地上到处哀鸿遍野。拉丁美洲每年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的4000多万人中,有一半是儿童。如在墨西哥每天饿死270个婴儿,一年就将近饿死10万个婴儿;在巴西,营养不良也影响到1200万7岁以下的儿童;每年有20万儿童饿死。有人计算,如果为1982年死于饥饿的拉丁美洲每人默哀一分钟,就得默哀2000年。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口的增长。由人口的增长引起人口的问题,再由人口问题引起生态问题。纵观人类历史中,人类在谋求物质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增长的过程中曾经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面对如此大的能源和资源消耗量是难以承受的。
  生态文明是一种绿色文明,其科学内涵具体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生态行为文明三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道德观及消费观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体现在人们正确认识到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即人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人源于自然,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的给予,没有自然的给予,可以说人就一刻也不能生存。人受自然规律支配。因而人们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道德观及消费观以及體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表现在人并不是消极地依赖自然界生活,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和改造着自然,人类本身也在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中不断地发展自己。但是人不能随心所欲,不顾自然规律地去利用和改造自然及破坏自然,而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损害自然,提倡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与自然的公平和共享的道德观念,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规范。
  生态制度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法律制度和规章规则等。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健康和安全,立法机构应当加快生态环境立法的速度和涉及的范围,制定各种具体的规章制度。我们通过生态环境的立法和各种规章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和规章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达到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生态文明的目的。   生态行为文明是在一定的生态文化观和生態文明意识的指导下,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人们应遵循新自然主义,超越人与自然的对立,在尊重人的主体性和自然的规律性之基础上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达成超越“主客二分”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成就辉煌。但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造成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我党从十七大、十八大、一直到2015年的“两会”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并将其确立为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以此为契机推动我国的发展,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1.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飞跃,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我党从十七大开始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党代会报告中以来,一直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当做党的重要战略之一,这大大彰显了一个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升、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2.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有利于指导解决中国发展新阶段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目前因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不强而导致严重的人与自然的矛盾,造成残酷的社会现实,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污染、地力下降、生态资源锐减。这些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及人们的生活和人类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正确解决问题,在我国工业建设范围的扩大、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的情况下,以生态文明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对以上问题进行理性调控、综合治理,从而使我们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缓解现有的社会矛盾,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从我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中突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任务。为什么?主要在于我国物质文明建设成就卓著之时,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与其他目标任务同步,否则,势必会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这是应当防止和避免的。
  我党在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意义的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党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本着对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落实的态度,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措施,包括:加强政府各级各部门的协作,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提高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环境整治,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力度;建立健全我国的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实行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和理论监督;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生态文明理念等等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这样的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将有力地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以全新的形式,迎来中国社会的绿色希望。
  参考文献:
  [1]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两会)环保部部长:勇当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N].2015-03-12.
  [2]宁小莉,赵明.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4).
  [3]李子君.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J].环境保护,2002,(10).
  [4]徐燕秋,何玉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产文明[J].兰州学刊,2006,(08).
其他文献
临床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保障临床教学质量,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前提。基于此,构建临床教学质量监督控制体系是非常必要的。高等院校要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现阶段临
近年来,学习环境电子化、智能化在教育领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教与学的关系由原本的内容灌输逐渐转换成为教提供方向,为学进行实践的新型关系。电子化提供了学习效率的提升,
随着现代社会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教学中。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教学中
综述了国内外影响米粉(线)加工及品质的相关评价方法和研究成果,并就米粉(线)用大米及大米粉原料特性、米粉(线)制作及品质评价方法进行比较与分析,旨在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并为
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必须保证在85%以上,才能有种用价值,冻害是造成降低种子芽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有效防止冻害是十分关键和必须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和育种单位的损失,提
从白术的利用价值、经济效益以及环境因素等几方面论证了其在辽宁海城地区生产的可行性,并根据生产实践提出了白术的栽培技术要点。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设备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高校计算机教学也随之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依靠多媒体技术授课也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
阐述了兽药生产与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与实践,包括合理制定教学标准、加强教学改革、管理与质量监控以及建立职业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
经济法既是一种法律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是孕育经济法的深厚土壤。受文化的浸染,中国经济法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即本民族的民族特质,在横向展开上表现为经济法独有的民
目的了解大专护生对以院校合作为基础的课间见习情况满意度,分析临床见习存在的问题,为持续改进与提升大专护生见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260名大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