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春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起始,我国的大部分地方开始进入东风送暖、万物复苏的春季,但常言道:“百草回生,百病易发。”冬春交替时,气温忽冷忽热,反复无常,是流感、肺炎等疾病的多发季节。所以,要顺应时令变化,重视入春时节的养护,让孩子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健康成长。
春意融融,室外活动
入春之后,天气由寒转温,大地开始解冻,草木逐渐萌发新芽,明媚的春光照在身上格外温暖,绿地的负氧离子也在增加。而且经过了一冬的闭藏,人体的气血也随着春天的到来开始萌动、流通,孩子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也活跃起来,这时候增加室外活动,带孩子到室外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正好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舒展筋骨,促进生长。暖融融的阳光照在身上,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获得维生素D,摄取钙和磷,让骨骼长得结实,对增强免疫能力也有好处。
春寒料峭,莫忘春捂
早春气候多变,冷暖莫测,昼夜温差大。春寒虽然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寒冷,但由于春天机体气血流通,汗孔张开,皮肤不像冬天那么紧致,对外界病邪的防御能力相对降低了,如果冬装脱下太快,遇到倒春寒反而更容易引起不适。而且入春后,外界的病菌、病毒也滋生、活跃起来,流感、手足口病、腮腺炎、流脑、水痘、麻疹、风疹等疾病的春季发病率都比较高,所以不要让孩子太快脱下冬装,衣服要随着外界冷热的变化及时增减。
寒从脚下起,脚的保暖很重要,这时穿衣要注意下厚上薄。头是阳经会合之处,阳气旺盛,除了囟门未闭的小宝宝需注意头部保暖外,大点的孩子就不用再捂着厚帽子了,头可以凉些,以便祛散内火。
春气升发,芽菜春饼
入春之时,阳气初升,万物随阳而生,但力有不足。传统习俗认为,芽苗类的食物最具有升发之性,入其时节吃这些食物,有助于阳气勃发,生机旺盛,加强升发的力量。民间有立春吃春饼、春卷的习俗,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早春时节可适当选择一些芽苗类的蔬菜给孩子吃,如豆芽、香椿芽、荠菜、春笋等。
此外,古人还有“造五辛盘、以五香沐浴”的习俗,我们也可以效仿,给孩子佩带一个小香囊,嗅嗅花香之气,或者用白芷、桃枝皮、青木香等煮水给孩子洗澡,既可以养生,又可以增加生活情趣。
春风和煦,调畅情绪
中医认为,肝脏气机舒畅与人的情绪好坏关系非常密切。肝脏对应的是春季,也需要升发。如果情绪抑郁、烦恼会伤及肝。
人的心情变化就好像天气一样,春风和煦、微风轻拂时,情绪也开朗、舒畅;如果心情不好,就像狂风大作的天气那样,会吵闹,会抑郁。春天人的情绪容易兴奋,起伏较大。孩子的脏腑稚嫩,调控能力不足,情绪波动会更厉害。知道了这一特点,我们更要多包容孩子,尽量帮助他稳定情绪,消除不安,多给他一些关注、爱抚,而不要过多地挑逗孩子,以免把他惹恼了。遇到孩子哭闹时,不必责备他、惩罚他,你的不冷静会令孩子更加不安。
春暖花开,慎防过敏
春天生机盎然,百花争艳,春风拂动,这一切美好的景象,却也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春天空气中花粉、粉尘的含量会明显升高。再加上刚刚换季,人体的调节还没有完全适应,外出活动又增多,所以春季是容易引发过敏的季节。有些比较敏感的孩子,遇到花粉、灰尘、冷风或刺激气味,就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喘粗气、拉肚子、皮肤上起小红疹或红斑等过敏反应。
如果孩子对粉尘敏感,要注意远离致敏的粉尘或刺激物,外出时可以戴上口罩,减少皮肤的祼露。另外,通过改善体质,大多数孩子都能降低敏感性,减少严重过敏病症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合理膳食,积极锻炼身体,身体的免疫力提高了,过敏的机会也会随之降低。
春干风燥,润肤喝水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越小,体内的含水量就越大,所以需要不断地补充水分。但春季风干物燥,北方地区尤其严重,而此时阳气萌动,代谢活跃,孩子又爱动,一刻也闲不住,这些都会消耗大量的水分,但他们又不会自己找水喝,所以容易出现口唇干裂、皮肤干燥的情况,这个时节的补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每次给孩子洗脸、洗澡后,都要及时给他涂抹柔和的润肤霜,特别是脸颊、手背、脚踝等常暴露的部位。还要让孩子经常喝白开水,并适当增加新鲜的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不过,高甜度、高浓度的饮料或果汁不要喝太多。
春色满园,远眺明目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在春天肝气旺盛的时候,做些有益明目的事情可以事半功倍。天暖和了,要经常带孩子到户外,看看远处的花草、树木,还可以带着孩子到郊外,看看绿色田野,如画山水,一起放放风筝,这不仅能调节视力,放松身心,更能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亲子时刻。
春天给孩子适当吃些动物肝,既可以补肝,对眼睛的发育也有好处。要引导孩子从小养成好的用眼习惯,不要让他花太多的时间看电视、玩电脑和手机游戏,炫目的动态画面虽然很漂亮,对孩子的吸引力也大,但很容易让孩子的眼睛疲劳。而户外柔和的静态美景则可以让眼睛休息一下,让人们放松情绪,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春意融融,室外活动
入春之后,天气由寒转温,大地开始解冻,草木逐渐萌发新芽,明媚的春光照在身上格外温暖,绿地的负氧离子也在增加。而且经过了一冬的闭藏,人体的气血也随着春天的到来开始萌动、流通,孩子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也活跃起来,这时候增加室外活动,带孩子到室外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正好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舒展筋骨,促进生长。暖融融的阳光照在身上,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获得维生素D,摄取钙和磷,让骨骼长得结实,对增强免疫能力也有好处。
春寒料峭,莫忘春捂
早春气候多变,冷暖莫测,昼夜温差大。春寒虽然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寒冷,但由于春天机体气血流通,汗孔张开,皮肤不像冬天那么紧致,对外界病邪的防御能力相对降低了,如果冬装脱下太快,遇到倒春寒反而更容易引起不适。而且入春后,外界的病菌、病毒也滋生、活跃起来,流感、手足口病、腮腺炎、流脑、水痘、麻疹、风疹等疾病的春季发病率都比较高,所以不要让孩子太快脱下冬装,衣服要随着外界冷热的变化及时增减。
寒从脚下起,脚的保暖很重要,这时穿衣要注意下厚上薄。头是阳经会合之处,阳气旺盛,除了囟门未闭的小宝宝需注意头部保暖外,大点的孩子就不用再捂着厚帽子了,头可以凉些,以便祛散内火。
春气升发,芽菜春饼
入春之时,阳气初升,万物随阳而生,但力有不足。传统习俗认为,芽苗类的食物最具有升发之性,入其时节吃这些食物,有助于阳气勃发,生机旺盛,加强升发的力量。民间有立春吃春饼、春卷的习俗,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早春时节可适当选择一些芽苗类的蔬菜给孩子吃,如豆芽、香椿芽、荠菜、春笋等。
此外,古人还有“造五辛盘、以五香沐浴”的习俗,我们也可以效仿,给孩子佩带一个小香囊,嗅嗅花香之气,或者用白芷、桃枝皮、青木香等煮水给孩子洗澡,既可以养生,又可以增加生活情趣。
春风和煦,调畅情绪
中医认为,肝脏气机舒畅与人的情绪好坏关系非常密切。肝脏对应的是春季,也需要升发。如果情绪抑郁、烦恼会伤及肝。
人的心情变化就好像天气一样,春风和煦、微风轻拂时,情绪也开朗、舒畅;如果心情不好,就像狂风大作的天气那样,会吵闹,会抑郁。春天人的情绪容易兴奋,起伏较大。孩子的脏腑稚嫩,调控能力不足,情绪波动会更厉害。知道了这一特点,我们更要多包容孩子,尽量帮助他稳定情绪,消除不安,多给他一些关注、爱抚,而不要过多地挑逗孩子,以免把他惹恼了。遇到孩子哭闹时,不必责备他、惩罚他,你的不冷静会令孩子更加不安。
春暖花开,慎防过敏
春天生机盎然,百花争艳,春风拂动,这一切美好的景象,却也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春天空气中花粉、粉尘的含量会明显升高。再加上刚刚换季,人体的调节还没有完全适应,外出活动又增多,所以春季是容易引发过敏的季节。有些比较敏感的孩子,遇到花粉、灰尘、冷风或刺激气味,就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喘粗气、拉肚子、皮肤上起小红疹或红斑等过敏反应。
如果孩子对粉尘敏感,要注意远离致敏的粉尘或刺激物,外出时可以戴上口罩,减少皮肤的祼露。另外,通过改善体质,大多数孩子都能降低敏感性,减少严重过敏病症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合理膳食,积极锻炼身体,身体的免疫力提高了,过敏的机会也会随之降低。
春干风燥,润肤喝水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越小,体内的含水量就越大,所以需要不断地补充水分。但春季风干物燥,北方地区尤其严重,而此时阳气萌动,代谢活跃,孩子又爱动,一刻也闲不住,这些都会消耗大量的水分,但他们又不会自己找水喝,所以容易出现口唇干裂、皮肤干燥的情况,这个时节的补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每次给孩子洗脸、洗澡后,都要及时给他涂抹柔和的润肤霜,特别是脸颊、手背、脚踝等常暴露的部位。还要让孩子经常喝白开水,并适当增加新鲜的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不过,高甜度、高浓度的饮料或果汁不要喝太多。
春色满园,远眺明目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在春天肝气旺盛的时候,做些有益明目的事情可以事半功倍。天暖和了,要经常带孩子到户外,看看远处的花草、树木,还可以带着孩子到郊外,看看绿色田野,如画山水,一起放放风筝,这不仅能调节视力,放松身心,更能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亲子时刻。
春天给孩子适当吃些动物肝,既可以补肝,对眼睛的发育也有好处。要引导孩子从小养成好的用眼习惯,不要让他花太多的时间看电视、玩电脑和手机游戏,炫目的动态画面虽然很漂亮,对孩子的吸引力也大,但很容易让孩子的眼睛疲劳。而户外柔和的静态美景则可以让眼睛休息一下,让人们放松情绪,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