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时间大揭秘

来源 :老同志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救命来说,每分每秒都极其珍贵,都是在与“死神”赛跑。不同病种的救命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猝死的救命时间是多少?答案:6分钟内。猝死发生后的4~6分钟是救命时间,一旦超过这个时间,脑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死亡。脑死亡了,即便心脏恢复了跳动,人也无法清醒。因此,如果身边有人突然倒地不省人事,一定要尽早为其做心肺复苏。心梗的救命时间是多少?答案:6小时内。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越早采取措施,心肌梗死的面 For lifesaving, every minute is extremely precious, all in “Death” race. Different types of life-saving time, ranging from a few minutes to several hours. What is the life-saving time of sudden death? Answer: 6 minutes. Sudden death after 4 to 6 minutes is the life-saving time, once more than this time, there will be irreversible brain cell death. The brain is dead, and even if the heart resumes beating, one can not awake. Therefore, if someone suddenly falls unconscious, be sure to do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What is the life-saving tim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swer: within 6 hours. In the even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e is invaluable. The sooner the measure is taken, th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urface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调动全省民营企业积极性,推动“民企帮村”活动深入开展,今年元月,山东省委统战部、省委农工办和省工商联联合召开全省“民企帮村”经验交流会议。会议表彰了山东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在日常生活中,烧伤难免发生也经常发生,几乎每个人都有被烧伤的经历,在程度上多为一到二度。现在认为烧伤创面愈合过程包括炎症,组织重塑的复杂过程。 In everyday life, it
目的:探讨院内生命救援队在住院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抢救中的作用以及工作流程。方法:选择生命救援队成立前后住院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病例80例,分为救援队研究组、对照组,
2012年高考早已落下帷幕,静下心来欣赏每一道高考题,发现有许多考题立意创新,角度新颖,令人称道;也有许多考题立足基础,于朴实无华中彰显数学永恒的魅力.笔者现对其中一道解
还记得曾经陪伴我们度过童年时期的那只善良、乐观、聪敏、好奇的小鼹鼠吗?八十年代中期,正当中国的电视荧屏上日本的铁臂阿童木和一休哥,还有来自大洋彼岸的米老鼠、唐老鸭
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基础,统计的目的概括地说就是掌握真实材料,加以分析,找出矛盾,也就是用统计分析来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说明工作中的成绩
目的:研究盐酸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组26例。其中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中连续动态监测血乳酸并联合中心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2014年于我科救治的46例脓毒症患者,根据
编者推荐辞: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好几篇入选。陈建忠先生将《药》《孔乙己》《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作品中的“看客”们集中到一起,旁征博引,条分缕析,精辟论及,异彩纷呈,成一家之言。基于此,我向读者朋友推荐这篇文章。  在鲁迅小说的人物画廊中,看客形象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鲁迅收入《呐喊》《彷徨》的25篇小说中几乎三分之二的小说都不同程度地勾勒、描绘了看客形象,其描写的看客人物众多,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