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三读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在“语文课程目标解析”中,它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自己,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去身体力行新课程理念呢?方法有多种多样,笔者认为,尤其要念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三读经”。
  一、初读课文,把握内容要“导读”
  老师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时,应以“导读”为主。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朗读或默读课文,给学生提出朗读的基本要求或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比如,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时,一是要准确、清楚,使用普通话;二是要自然流畅,节奏停顿恰当合理,语气畅达;三是要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是默读,也要提出相应的要求,如不动唇,不指读,注意收集信息等。通过这种初读,要求学生能了解文章大概内容,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能初步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初步了解人物的性格等。有些文章初读后,学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一点的地方,隐含在字里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领会,此时,老师也要给学生以指导,三言两语,能使他们开窍就行。教师的“导”要把握方向,指出重点,化解难点;要启迪思维,诱发想象,疏通思路;要给予方法,传授技巧,明确目标。教师要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下功夫,在具体方法上做到:把握思路,理清层次,训练思维的逻辑性;解析关键词语,挖掘句子含义,训练思维的准确性;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想象意境,训练思维的形象性。教师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让学生抱着研究目的去读,这样的“导”读,学生的阅读才会有成效。
  二、品读课文,增强感悟要“美读”
  阅读教学的内容是否厚重,程度如何,直接取决于学生与作品、作者的心灵的沟通、理解程度,要做到这点,“美读”是前提。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读出来。而目前阅读教学中普通存在“讲”有余而“读”不足,“析”有余而“感”不足,“练”有余而“品”不足的问题,这都是对美读重视不够。我们并不否认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重要性,但如果脱离了“感”的积淀,那么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取得实质性提高。
  我们所学的文章风格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深入揣摩每一篇中的“个中滋味”,有的要读得深沉凝重,有的凄婉悲凉,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生动活泼,有的周密严谨,等等。如读《最后一次讲演》时,就应激情喷涌,“拍案而起”,坚定、高昂地再现闻一多怒斥敌人、视死如归的战士形象,而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就应哀婉低沉,忧郁伤感地再现杜甫郁郁不得志、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的形象。这样用自己的情感与伟大的情感发生共鸣,实现心与心的融会交汇、灵魂对灵魂的告白。
  通过美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大自然千资百态,四季景物、风光各异、旖旎动人;山川湖泊、草原沙漠,美不胜收。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鲁彦的《听潮》、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篇,描绘了祖国山河的景象、或壮阔、或神奇,或瑰丽,或优美 ,美读的目的就是要再现这如诗如画的场面,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美好感情。
  通过美读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美的追求,课文中先进人物的伟大理想,高尚情操与光辉业绩,特别是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美好心灵,都是社会生活美的反映,如鲁迅的《社戏》、《藤野先生》,王愿坚的《七根火柴》,朱自清的《背影》等,我们要通过读来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感作者之所感。
  三、研读课文,多元理解要“创读”
  在当前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把阅读看作是能够理解课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这种阅读是一种重复式阅读,主要是对课文进行客观的解释、复述。仅仅进行这样的阅读,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不够的,应允许学生有差别地读,更要引导学生“创读”。创读就是读者根据自己经验、价值观,所处环境等对课文进行理解,就是在掌握原意的基础上,把作者想说的话说出来,把作者应该想到却没有想到的想出来,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新颖的东西,强调对课文的理解是多元的。要引导学生进行“创读”,首先要让学生树立“文本没有原意”的思想,由于自己先前的经验,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因而即使对相同一篇课文的理解也不会相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为此,应激励学生大胆超越已有的知识框架,对课文进行再创造,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当然,不是说对课文的任何理解都是对的,学生能够说出他们进行多种理解的原因就行。其次,鼓励学生利用多元的方式对课文进行理解,要求学生进行创读,就是要求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理解课文,然后把所获得的理解综合起来,从而得到对课文更深刻的理解。再次,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都有自己的声音,采用对话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由发表对课文意义的理解,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使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对话式教学过程,允许多种答案存在,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
  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念好“三读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这能大力培养学生具有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从而解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阅读能力难以提高”的问题。
其他文献
【文题回顾】  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我们或许无法选择,荒芜、繁茂将由自己来决定。  请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审题与构思】  这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式标题,整体采用比喻性手法,其重点在“耕种”上, “自己的土地”是动词“耕种”的对象。  “耕种”,即具体的行动,要
期刊
阅读作为传承文化的桥梁,作为读者从语言大师那里获取信息的渠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生作为人类文化的继承者尽可能多的接触经过历史选择和祖辈筛选的文化精华,对他们的发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使他们受益终身。做为“授业解惑”的教师又将如何帮助学生“品读”这些大师的作品呢?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的急剧更新,促使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的层次不断提高,文化品位、素质修养不断提
期刊
高效教学的特征指高效教学的独特征象、标志等,即高效教学区别于低效、负效、无效教学的方面。关于课堂的高效性教学研究,国内外的教育心理学者已经分析出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因素及相关策略,如教师特征、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因此课堂的高效性教学会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现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对小学语文课堂中高效性教学的实践,谈谈我的做法与思考。    一、 语文教师必须转
期刊
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 imulation,DBS)又称为脑起搏器治疗,是利用立体定向手术将刺激电极植入到脑深部核团,与心脏起搏器功能相似神经刺激器通过持续性释放高频电信号至刺激
每当到了求职的黄金季节,看着应届毕业生在学校窜进窜出,脸上写满焦虑,不禁窃喜自己毕业时求职之易,又疑惑当下研究生求职真的难于上青天吗?
摘要:新时期、新形势下语文教学要减负增效两手抓,面向全体促提质。首先要转变教师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坚决执行市教委“十项规定”,让减负不再是口号,让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不再是梦想。  关键字:语文教学;优化课堂;减负提质    减负增效两手抓,面向全体促提质。当“十项规定”解决五大问题口号奏响时,我们要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多数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缺乏阅读兴趣,甚至一些学生认识不到阅读的重要性,在影响自己语文学习成绩的同时,还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在此,本文针对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教学观念;优化教案;学习兴趣;续想    一.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多数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以“主导”地位自居,而学生
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篇“大文章”,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本文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一、 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
期刊
[摘要]吟诵优秀古诗词,感悟诗歌意境,不仅能让学生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丰富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文学艺术素养,而且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对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起到积极作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其丰富意蕴,让古诗词焕发时代的活力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感悟 意境 焕发 活力    小学语文教材每册都会安排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名篇,学习、吟诵这些优秀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创新思维;语文阅读;想像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