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写作教学的实践与操作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uswug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与写作的联姻,使得写作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也促使写作教学更加鲜活多样。网络已经深入到语文教学之中,利用网络进行写作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为了使网络写作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笔者从网络写作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网络 作文教学 尝试思考
  
  在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思路应该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观。在教学中寻求“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的教学手段,形成立体化、网络化的语文教学环境。网络作文教学,为传统的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内涵,使得传统的作文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乃至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有了深刻的变革。
  一、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优势
  (一)网络写作教学具有丰富的资源。
  写作需要感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个难题。在网络教学中,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因为网络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充实学生写作的内容,为学生进行作文创新提供帮助。同时网络提供的图片、组画、纪录片场景等多种形式的情境,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契机。只要教师做有心人,引导学生将网络当作自己观察社会、体验生活的全新窗口,让思维与社会生活同步,这无疑就会加深对社会的感悟、思考和理解,点燃对写作的激情和欲望。学生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就可以下笔如有神了。
  (二)网络写作教学体现学生个性。
  作文具备“育人”的功能,网络作文则更能培养人的个性。网络就像是马路边的一块黑板,谁都可以在上面涂鸦。网络作文不再以文字的写作为主,学生人人都可以集作者、编辑、读者于一身,把自己喜欢的图片、背景音乐、三维动画乃至音像资料等,融合于作文中,向大众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因此,网络作文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所带来的学生写作的独特性,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三)网络写作教学能够广泛交流并及时评改。
  心理学的许多实验告诉我们,及时的反馈能利用学生刚刚留下的鲜明的记忆表象,有利于及时纠正学习错误,从而给学生留下较深的正确印象,可见要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批改则是关键。
  1.网络写作教学有利于及时与广大读者交流。
  由于宽带网使用方式的日渐普及,“在线写作”已成为许多作者的写作方式——他们登陆论坛,点开发表文章的界面,完成作品的全部或某一段落,然后提交,几乎在提交的同时,已有读者进入文章并开始浏览,并且迅速地发表建议,如果作者是我们的学生,他们一定密切关注自己的作品,听到了意见不一、来自各个层次的声音,尤其是在真实世界里被礼貌和人情掩藏起来的批评,都能促进作者对于自己的作品乃至自我的多角度反思,促进修改,激励写作,最终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写作教学可以利用网上写作的优势来增进学生对于写作的情感。有的语文教师就尝试着让学生写博客,以博客代替传统的个人作品集或班级作品集,如果管理得当,博客网站既可为学生习作提供发表的空间和机会,又以互动性促进学生写作,的确可以收一石二鸟之效。
  2.网络写作教学有利于老师的及时评改。
  传统的作文教学评改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没有平等性。由老师一人凭个人喜好评判就很难做到科学合理。二是批改过程长。按现行的教学条件看,每周一篇小作文,每两周一篇大作文,等批改好讲评时,学生已忘得差不多了,讲评时,老师在上面读,学生在下面听,看不到讲评的文章,一切凭记忆,讲评效果大打折扣。三是缺少广泛交流。而网络作文教学则能有效克服以上问题。利用网络,老师在学生写作时,就能随意调看任何一个学生的作文,并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写作结束,马上能抽出有代表性的习作,利用网络发送给每个学生,对习作的优劣进行评判。学生把自己对该作文的看法、修改意见、评语等,通过网络传送给其他同学。这样一来,全班每一个人对某一篇文章的评改都一目了然。与此同时,学生利用网络还能随意评改其他同学的文章。评改结束,老师作总结。这样的作文评改,学生参与程度高,形式方便快捷,交流广泛,提高了作文反馈的效率。
  二、网络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作文教学的专题网站的建设。
  作文教学的专题网站设计、开发、建设与管理,是网络作文教学实施的前提。良好的交互性是页面设置必须考虑的重点问题,它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制作成Web网页的各种教学内容,存放到Web服务器上组成Web网站,学生可随时利用WWW浏览器,获得学习的信息并进行深入的网上交流。网站的学习模块可包含这些内容:“素材积累”、“写作目标”、 “展示园地”、“指点迷津”和“评价天地”等。在这几个模块的设计中:“素材积累”要设计成一个超媒体系统,运用超文本的方式,把视频、动画、声音、图片、文字等信息巧妙地集中在一起,可以按照作文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分类,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灵活的组合,以便于学生选择和欣赏;“写作目标”的设计,除了学生作文成品的完成情况,更重要的要考查学生在完成习作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展示园地”设计要突出展示学生写作的过程;“指点迷津”的设计,主要要体现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要灵活便利;“评价天地”的设计要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功能,利用网络实现更加广泛的互动。
  (二)把网络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密切结合。
  通过网络把课堂教学和作文训练紧密地联系起来,让网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延伸。
  以教学《狼》这一课为例,课堂教学完成以后,我安排学生在网络学习中进行课文的扩写,学生们发挥个人的想象,写出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通过这样的课外延伸,实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就是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把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都激发出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通过网络,在作文训练中延伸阅读教学,加强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再从阅读教学中吸取营养充实写作教学,让阅读为写作服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网络环境下,写作即生活。学生的写作由课堂写作中的“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使写作真正成为自我生命的内在要求。”“我”成为写作的“主体”,强调“真实”是写作的生命,提倡“个性”是写作的灵魂。■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
  3.傅朝.网络语言和网上交流[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1.(3):61—63.
其他文献
Objective A highly sensitive and rapid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 with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 with 4‐fluoro‐7‐nitrobenzofurazan was d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努力构筑辽宁沿海经济带、加快形成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的新格局,是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对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使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
病人女56岁左眼视力下降20天,自幼双眼近视。右眼视力0.2,左眼0.1。双眼球前节无异常。左眼鼻侧视网膜呈灰白色隆起,4点方位赤道部有马蹄形裂孔。12~2点方位周边部视网膜有格样变性区。在局麻下
一般说来,耕作土壤在作物生长期间的氮素供应状况是影响产量的最活泼因素之一。在土壤肥力不高、氮肥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增加氮肥用量,作物产量也随之相应的增加。过去关于氮
棉铃虫幼虫下颚外颚叶的栓锥感器内一般存在4个味觉受体神经元,其中至少1个是糖受体神经元,但是,不同类别的糖是否诱导同一个糖受体神经元还不明了。本研究利用单感器记录法(single sensillum recording)测定蔗糖和L-阿拉伯糖诱导棉铃虫幼虫侧栓锥感器的电生理反应,以分析味觉受体神经元和刺激物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棉铃虫幼虫侧栓椎感器对蔗糖溶液有较强的电生理反应,但是,对L-阿拉伯
综合分析各地信访部门的工作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信访工作量在逐渐增大,信访内容也渐趋复杂多样。面对这种形势,信访工作者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以下四个方面增强工作力度。一
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 阴转晴  从我记事起,我就能感受到爸爸对我的爱。我从小在奶奶家长大,打小就没有见过我的妈妈。爸爸每周都骑车走很远的路来看我,给我带好多好吃的东西,带我出去玩,分别的时候,我哭了,爸爸也眼含着泪。这时我想说:感谢爸爸给了我生命!  走入学校的大门,开始了新的知识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题。有一次,英语考试,我本以为能够考好的,可是却因为我的粗心大意,只得了
4月中下旬,全国各地陆续进入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关键期。受气候异常、抗性品种缺乏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赤霉病呈加重发生态势,严重威胁小麦生产稳定发展和产品质量安全。为有
摘 要: 冯至作为一位在中国新诗上倍受鲁迅、朱自清等大家赞誉,较早接受现代主义思潮的诗人,其诗作有着异乎寻常的深邃思想。试以《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和《十四行集》作为他三个时期诗作的代表来描述他诗作的变化轨迹,再现诗人丰富深刻的灵魂。  关键词: 冯至 情感变化 思考历程 《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 《十四行集》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冯至并不是一个声名赫赫的诗人,他也不求人知,很少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