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薛宝钗一向是读者喜欢的文学形象,但在她身上还有不被人注意的劣根性,如善于迎合奉承、冷酷无情、城府很深等,当然,作为一个文学形象,作者寄托了复杂的感情和深深的感慨:批判中寄于一定的同情,赞赏中给予一定的贬谪。
关键词:文学形象 劣根性 迎合奉承 冷酷无情
Drowns in a well the suicide words and deeds from Xue Baochai to the gold bracelet to look at on the Xue Baochai body the incorrigbility
Wang Furong
Abstract:Xue Baochai always is the literary figure which the reader likes,but does not have the incorrigbility on her body which pays attention by the human,like is good at catering to the flattery,unfeeling,is a deep one and so on,certainly,took a literary figure,the author has reposed the complex sentiment and the deep feeling: In the critique sends in certain sympathy,in the appreciation gives certain relegating.
Keywords:The literary figure Incorrigbility Caters to the flattery unfeeling As hard as the nether millstone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38-02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作者塑造的文学形象大都富有本身明显的性格特征,要么是正面形象,要么是反面形象。但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塑造的人物形象打破了“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写作模式,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薛宝钗就是这样的物形象——既有她的优点,又有她的缺点。
薛宝钗一向是深受读者喜欢的文学形象,她慧质、恬淡、宽厚、豁达大度、博学,然而从金钏的投井自杀,她来看望王夫人,她的一番话看出了她身上的劣根性,也看出了薛宝钗这一悲剧形象。
要想了解薛宝钗身上的劣根性,我们先来看看金钏是如何投井自杀的。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说道:
王夫人在里间凉榻上睡着,金钏儿坐在旁边捶腿,也乜斜着眼乱恍。
宝玉轻轻的走到跟前,把他耳上带的坠子一摘,金钏儿睁开眼,见是宝玉。宝玉悄悄的笑道:“就困的这么着?”金钏抿嘴一笑,摆手令他出去,仍合上眼,宝玉见了他,就有些恋恋不舍的,悄悄的探头瞧瞧王夫人合着眼,便自己向身边荷包里带的香雪润津丹掏了出来,便向金钏儿口里一送。金钏儿并不睁眼,只管噙了。宝玉上来便拉着手,悄悄的笑道:“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金钏儿不答。宝玉又道:“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 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宝玉见王夫人起来,早一溜烟去了。这里金钏儿半边脸火热,一声不敢言语。登时众丫头听见王夫人醒了,都忙进来。王夫人便叫玉钏儿: “把你妈叫来,带出你姐姐去”。金钏儿听说,忙跪下哭道:“我再不敢了。 太太要打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子撵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此乃平生最恨者,故气忿不过,打了一下,骂了几句。虽金钏儿苦求,亦不肯收留,到底唤了金钏儿之母白老媳妇来领了下去。那金钏儿含羞忍辱的出去,不在话下。
金钏死了,死得很突然。“一句话未了,忽见一个老婆子忙忙走来,说道:‘这是那里说起!金钏儿姑娘好好的投井死了!’”
从薛宝钗在金钏自杀这件事中的言行举止,我们可以看出她身上的迎合奉承、城府极深、冷酷无情的劣根性。
1.迎合奉承
在贾府的家族权利中,内政的总当权派当然是宝钗的姨母王夫人。这一点,宝钗是很清楚的。为了讨好王夫人,在金钏悲剧事件中,宝钗的奉承讨好表现得淋漓尽致。金钏儿投井自杀后,杀人凶手王夫人心里不安。薛宝钗却安慰王夫人说:“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她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荒唐,简直是无稽之谈,你没事的时候就往井里吗?这样的理由她竟能想起来,这样的话她也能说出来,拍马屁的功夫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她除了在语言上讨好王夫人,在“行动”上也巴结王夫人,她主动把自己新做的衣服拿出来给死者装裹,宝钗“主动”拿出衣服是同情金钏吗?不是,是为了讨好王夫人。宝钗这样地为姨母“分忧”,让王夫人觉得没有“罪过”,消除“不安”,这在衣食无忧王夫人看来,在当时,人世间恐怕再没有任何礼物比宝钗这份“精神礼物”更需要,更合心意了。
2.冷酷无情
薛宝钗姓薛,“薛”与“雪”谐音,所以“金簪雪里埋”、“丰年好大雪”、“山中高士晶莹雪”都与这有关,难怪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向尤氏姐妹介绍宝钗时说:“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里出来的。”《红楼梦》中宝钗的意象便是雪。雪总是和冷联系在一起,接触薛宝钗就常常有一股冷森森的感觉。她的姓不仅与“冷”有关,而且她的衣食住行等也都与“冷”脱不了关系。薛宝钗生性不爱调脂弄粉,平时只穿“家常”的旧衣裳,“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在第三十二回,在金钏投井自杀事件中,她把金釧被逼死的责任完全推给“糊涂人”的死者自己,看看这时的薛宝钗多么的冷酷无情,还有那种“大不了多赏他几两银子”。这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啊,多赏几两银子能换回来吗?金钏是死于什么?是情烈,是含辱,是士可杀不可辱,是走投无路!将人逼死,想用几两银子了事,这与薛蟠打死那个冯渊,如出一辙。不用说她那打死人命如同儿戏的哥哥薛蟠,甚至连那么心很手辣的王熙凤都要望尘莫及。
3.城府很深
她一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遇事一问摇头三不知,藏愚守拙。对于金钏投井自杀这件事,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她本应该不管闲事,可她一听到是王夫人的金钏,即便她平素不与金钏多交,却马上跑到王夫人处说了一通自相矛盾的话,急于给王夫人脱罪,她怎么突然这么热心呢?分明是她早就知道金钏是因何而死。她来了本就想提这件事,但看王夫人垂泪,所以不说,这里雪芹已经写出,宝钗就是为了金钏的事来的,本来想主动提这件事,她怎么又装不知道了呢?其实她早就知道!贾环婆子们都知道了,她从园子里来,怎么可能对这么大的事没有一点听闻,如她这般在世俗上打理得点滴不透的人,能不留意王夫人的事吗?不是去买好是为了什么?安慰,安慰亲人的前提,是要知道事情到底是怎么样的,而不是不加思索上就前去,这不符合此人一贯的作风。
当然,在薛宝钗的形象中,寄托着作者复杂的感情,作者的赞美与批判、肯定与否定,不是平行的,而是交融的,批判中寄于一定的同情,赞赏中给予一定的贬谪。宝钗就是如此一个矛盾体,正因为矛盾所以才活了起来,才值得人们去细细的品位欣赏。就薛宝钗这个形象而言,今天我们的认识同作者的意图恐怕是有一定距离的。
参考文献
[1] 《红楼梦》
关键词:文学形象 劣根性 迎合奉承 冷酷无情
Drowns in a well the suicide words and deeds from Xue Baochai to the gold bracelet to look at on the Xue Baochai body the incorrigbility
Wang Furong
Abstract:Xue Baochai always is the literary figure which the reader likes,but does not have the incorrigbility on her body which pays attention by the human,like is good at catering to the flattery,unfeeling,is a deep one and so on,certainly,took a literary figure,the author has reposed the complex sentiment and the deep feeling: In the critique sends in certain sympathy,in the appreciation gives certain relegating.
Keywords:The literary figure Incorrigbility Caters to the flattery unfeeling As hard as the nether millstone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38-02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作者塑造的文学形象大都富有本身明显的性格特征,要么是正面形象,要么是反面形象。但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塑造的人物形象打破了“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写作模式,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薛宝钗就是这样的物形象——既有她的优点,又有她的缺点。
薛宝钗一向是深受读者喜欢的文学形象,她慧质、恬淡、宽厚、豁达大度、博学,然而从金钏的投井自杀,她来看望王夫人,她的一番话看出了她身上的劣根性,也看出了薛宝钗这一悲剧形象。
要想了解薛宝钗身上的劣根性,我们先来看看金钏是如何投井自杀的。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说道:
王夫人在里间凉榻上睡着,金钏儿坐在旁边捶腿,也乜斜着眼乱恍。
宝玉轻轻的走到跟前,把他耳上带的坠子一摘,金钏儿睁开眼,见是宝玉。宝玉悄悄的笑道:“就困的这么着?”金钏抿嘴一笑,摆手令他出去,仍合上眼,宝玉见了他,就有些恋恋不舍的,悄悄的探头瞧瞧王夫人合着眼,便自己向身边荷包里带的香雪润津丹掏了出来,便向金钏儿口里一送。金钏儿并不睁眼,只管噙了。宝玉上来便拉着手,悄悄的笑道:“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金钏儿不答。宝玉又道:“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 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宝玉见王夫人起来,早一溜烟去了。这里金钏儿半边脸火热,一声不敢言语。登时众丫头听见王夫人醒了,都忙进来。王夫人便叫玉钏儿: “把你妈叫来,带出你姐姐去”。金钏儿听说,忙跪下哭道:“我再不敢了。 太太要打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子撵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此乃平生最恨者,故气忿不过,打了一下,骂了几句。虽金钏儿苦求,亦不肯收留,到底唤了金钏儿之母白老媳妇来领了下去。那金钏儿含羞忍辱的出去,不在话下。
金钏死了,死得很突然。“一句话未了,忽见一个老婆子忙忙走来,说道:‘这是那里说起!金钏儿姑娘好好的投井死了!’”
从薛宝钗在金钏自杀这件事中的言行举止,我们可以看出她身上的迎合奉承、城府极深、冷酷无情的劣根性。
1.迎合奉承
在贾府的家族权利中,内政的总当权派当然是宝钗的姨母王夫人。这一点,宝钗是很清楚的。为了讨好王夫人,在金钏悲剧事件中,宝钗的奉承讨好表现得淋漓尽致。金钏儿投井自杀后,杀人凶手王夫人心里不安。薛宝钗却安慰王夫人说:“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她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荒唐,简直是无稽之谈,你没事的时候就往井里吗?这样的理由她竟能想起来,这样的话她也能说出来,拍马屁的功夫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她除了在语言上讨好王夫人,在“行动”上也巴结王夫人,她主动把自己新做的衣服拿出来给死者装裹,宝钗“主动”拿出衣服是同情金钏吗?不是,是为了讨好王夫人。宝钗这样地为姨母“分忧”,让王夫人觉得没有“罪过”,消除“不安”,这在衣食无忧王夫人看来,在当时,人世间恐怕再没有任何礼物比宝钗这份“精神礼物”更需要,更合心意了。
2.冷酷无情
薛宝钗姓薛,“薛”与“雪”谐音,所以“金簪雪里埋”、“丰年好大雪”、“山中高士晶莹雪”都与这有关,难怪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向尤氏姐妹介绍宝钗时说:“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里出来的。”《红楼梦》中宝钗的意象便是雪。雪总是和冷联系在一起,接触薛宝钗就常常有一股冷森森的感觉。她的姓不仅与“冷”有关,而且她的衣食住行等也都与“冷”脱不了关系。薛宝钗生性不爱调脂弄粉,平时只穿“家常”的旧衣裳,“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在第三十二回,在金钏投井自杀事件中,她把金釧被逼死的责任完全推给“糊涂人”的死者自己,看看这时的薛宝钗多么的冷酷无情,还有那种“大不了多赏他几两银子”。这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啊,多赏几两银子能换回来吗?金钏是死于什么?是情烈,是含辱,是士可杀不可辱,是走投无路!将人逼死,想用几两银子了事,这与薛蟠打死那个冯渊,如出一辙。不用说她那打死人命如同儿戏的哥哥薛蟠,甚至连那么心很手辣的王熙凤都要望尘莫及。
3.城府很深
她一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遇事一问摇头三不知,藏愚守拙。对于金钏投井自杀这件事,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她本应该不管闲事,可她一听到是王夫人的金钏,即便她平素不与金钏多交,却马上跑到王夫人处说了一通自相矛盾的话,急于给王夫人脱罪,她怎么突然这么热心呢?分明是她早就知道金钏是因何而死。她来了本就想提这件事,但看王夫人垂泪,所以不说,这里雪芹已经写出,宝钗就是为了金钏的事来的,本来想主动提这件事,她怎么又装不知道了呢?其实她早就知道!贾环婆子们都知道了,她从园子里来,怎么可能对这么大的事没有一点听闻,如她这般在世俗上打理得点滴不透的人,能不留意王夫人的事吗?不是去买好是为了什么?安慰,安慰亲人的前提,是要知道事情到底是怎么样的,而不是不加思索上就前去,这不符合此人一贯的作风。
当然,在薛宝钗的形象中,寄托着作者复杂的感情,作者的赞美与批判、肯定与否定,不是平行的,而是交融的,批判中寄于一定的同情,赞赏中给予一定的贬谪。宝钗就是如此一个矛盾体,正因为矛盾所以才活了起来,才值得人们去细细的品位欣赏。就薛宝钗这个形象而言,今天我们的认识同作者的意图恐怕是有一定距离的。
参考文献
[1] 《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