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ji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主流文化面临了各种挑战,作为传播主流文化之重要途径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发挥其自身功能,与主流文化相结合,理性地客观对待非主流文化的影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处理好主流文化建设中的各种关系,从而促进主流文化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关键词]主流文化;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8)03-0038-02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我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一体化、科教国际化的进程,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文化被严重消解。面对各种挑战,正确认识和巩固主流文化已迫在眉睫。
  
  一
  
  文化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与社会共存。有关文化的定义可谓是众说纷纭,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术流派,对其有不同的界定,一般而言的狭义文化,是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俗等等基本要素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文化的真正要素,有其相当的永久性、普遍性及独立性,是人类活动有组织的体系,文化具有多样性,有先进和落后的文化,有有形与无形的文化,有亚文化、反文化,也有主流文化。不同形式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内容。
  所谓主流文化,就是一种表达社会主体意愿,即国家的意志、利益和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个时代、社会或地域顺应历史的发展和符合客观规律及社会心理而产生的精神文化主流,是促进入与社会积极健康向上发展的精神动力。主流文化是在文化竞争中形成的,具有高度的整合力,强大的推动力,深远的传导力和广泛的认同性的文化形式。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主流文化,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主流意识形态。因此,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文化。
  人是悬挂在由他们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而文化就是这张网,“政治社会、国家机器要想长期稳定,不能只用暴力和强制的手段,还要在社会的基层,如教会、学校、社区等不受国家机器直接支配的相对独立自主的社会机构内传播与构筑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众所周知,主流文化是以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为其自身建设的根本,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我国的主流文化对人们的政治态度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能从文化层面上强化人民对国家政权的政治认同。
  
  二
  
  主体的道德,作为生命的灵魂和核心,不是教授的结果。不在于道德的知识、行为和技能,而是在日常文化熏陶中形成的,在于心灵的感应,感应只发生在特定的文化和真实生活中,所以,主体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是文化与生活的结合点,思想道德教育与主流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思想道德教育本身是传递主流文化的过程和重要途径。
  作为传播政治文化的基本手段,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现象,而且也是一个教育过程,它所选择的文化都是能为学生所接受,较有利于他们能力的发展,知识的增长,品性的陶冶。思想道德教育的传播具有深层面、深层次性,通过一般的文化传播途径传播的往往只能是一种表层文化。不能深入其精髓,它具有高选择性,传播者与被传播者之间所建立的是一种经常的、系统的联系,进行的是稳定的、有次序的文化接触。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并不是一个机械的“传声筒”,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化渗透功能,创建良好的文化传递、文化交流、文化吸收、文化交融氛围,以促进主流文化的发展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化。
  
  (二)主流文化对道德的建构有着责无旁贷的社会担当。
  主流文化不仅是社会伦理的构成要素和支撑杠杆,而且也是社会道德的构成和支撑杠杆,高层次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主要依靠文化的积淀,尤其是主流文化的引导。主流文化作用于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都是间接的、隐性的,它潜移默化地传达思想内容和价值观念,容易被人们接受,而且一旦接受便不容易改变,其教育效果具有广泛性和深远性。文化,根本在“化”。这个“化”,就是内化、融合、升华和超越,把正确的做人做事之道渗透到灵魂里。所以,主流文化起着育魂扎根的作用。文化的基本功能即培育人。从起源说,文化是“人化”,人的主体性的对象化,从功能说,文化是“化人”,教化人、熏陶人、塑造人,主流文化对道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道德需要主流文化的滋养,教育需要主流文化的烘托。
  因此,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与主流文化相结合,从而避免使塑造人的德性的道德教育成为道德知识的灌输。任何偏离主流文化为根基的道德教育,都是盲从的、非理性的,理性地向主流文化回归,是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
  
  在迅猛发展当代中国和世界文化的进程中,正确处理主流文化建设面临的各种非主流文化的严峻挑战,思想道德教育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与主流文化相结合,共同促进主流文化的巩固和发展。
  
  (一)理性地客观对待非主流文化的影响
  面对当前社会及其文化结构的日趋开放,形式的日趋多样化,内容的日趋多元化,功能的日裆综合化这个现实,单一的主流文化将不可能再一支独秀,在其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还存在各种形式不一的各支流文化、逆流文化,同时,主流文化不可能再完全地、独裁地发生最大作用,它必须要以广阔的社会文化为背景,要与多元化主体、多样化形式、不同性质影响的非主流文化相竞争、相融合。
  虽然,负面的非主流文化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造成了不利影响,消解了主流文化的教育、引导、激励、凝聚等功能,造成了人们过分强调个人价值、物质享乐、自我满足、逃避责任等现象,但是,对此也不能一概而论,要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例如,属于支流文化中的大众文化,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虽不负载教化功能,但具有有益身心的文化娱乐。个人的社会化是通过交往而产生的,参与到大众文化的氛围中,是人们自我选择的良好的社会化方式,这种全民受众性提供了交流和磨合的空间,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解决冲突、理解、合作及其他社会生活技能。因此,要对非主流文化进行全面分析,看到其存在的必然性及合理性、形成的因素及其复杂性,不能全盘地否定,武断地压制。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一新思想、新观点的提出,为主流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要发展主流文化,必须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确保主流文化向着先进文化方向健康发展,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进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并将其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提升人们的道德素养,尤其是要加强教育工作者的道德素质,使其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从而使人们进一步形成共同的理想价值和道德规范,既尊重差异、又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使主流文化能从内容上保持先进性和普适性,从形式上增强其产业性和扩张性,从传播手段上增强科技化、多样化,从表现形式上提高亲合力和整合力。
  
  (三)在主流文化建设中应处理好的关系
  在主流文化建设中,要正确处理好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民族多元文化、大众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方面。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心理基础,是构建道德体系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主流文化构建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教人如何做人,提高道德修养,因此必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通过思想道德教育,让人们晓以事理,明辨是非,分辨善恶,理知美丑,懂得荣辱等,沟通与融合传统文化,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传统文化精粹在异质文化的冲击下不但能存在,而且能找到新的位置,获得新的发展,融入主流文化中。
  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方面。“文化成了一种舞台。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彼此交锋,文化决非什么心平气和、彬彬有礼、患事宁人的所在,毋宁把文化看作战场,里面有多种力量崭露头脚,针锋相对。”西方文化的入侵,其目的是要占据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消除我国的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对此情况,我们不应极端地采取全盘拒绝或全盘吸收的态度,只有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各国的优秀文化和科学技术,才能不断提炼和发展本族文化的特色。因此,要不断加强教育和管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理性的眼光去发现西方文化的精髓,是我们主流文化丰富的真正途径。
  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方面,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一定的文化总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民族区域产生演变的。文化认同是文化群体中基本的价值取向,是民族形成、存在与发展的凝聚力,是文化群体的粘合剂。那么,主流文化怎样才能具有真正代表各民族的“主流”地位,怎样取得各民族文化的认同?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以引导、典型示范、领导带头等方式逐步推进,摈弃旧俗陋习。加强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思想教育,让双方的文化在交融中丰富,多元文化孕含新的交融契机,形成的有机整体就是有着强烈民族认同的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色即有机和谐的主流文化。
  与大众文化的关系方面。大众文化既是主流文化的营养基因,又是主流文化异化的力量。大众文化对感性欲望的刺激与满足,极大地提高了人的生活质量,但在以满足人们好奇心为内容传播着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同时,也渲染了脱离现实社会的、违背人类本性的和民族歧视的极端化倾向以误导民众,大众文化的工业化、娱乐感性化、商业化、大众日常化使它具有双重的实践功能,大众文化所渲染的、适合人们消极意识的价值观念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以主动、理性的方法告诉人们正确选择、享受大众文化带来的诸多有利,利用大众文化最善于借助的电子媒介手段,引导人们在思想道德的修养中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最终将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有机融合,合成有机养料,营造主流文化发展的优质土壤。
  
  [责任编辑:张振华]
其他文献
[摘 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新的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继承和发展,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只有解放思想抓发展、抢抓机遇抓发展、强化责任抓发展、求真务实抓发展、才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增强市委“十二个坚持”的主动性、自觉性、坚定性。才能坚持既定的正确发展
近些日子此起彼伏的养生怪现象,迎来了冲击波般的质疑声,却并不妨碍“张神医”.“李神医”你方唱罢我方亮相的轮番登场,混淆了人们的视线,模糊了人们的理性。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世纪初,"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决定我国现代化成败的瓶颈问题.从世界上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发展历史看,一开始都是从农村进行积累,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的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医院的经营目的是以社会效益为主导,以经济效益为基础,两者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只有加强医院
严严冬日,挡不住青少年科技爱好者追逐创新梦想的热情。2011年1月23日,内蒙古科技馆内热闹非凡,以“创新-体验·成长”为主题的第二十六届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正
第十七届全国农药交流会暨农化产品展览会(简称ACE展会)、第二届中国国际肥料展览会(简称CIFE展会)将于2017年10月15日-17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拉开序幕。本届展会覆盖上海世博展览
为了解国际上Alzheimer病的研究水平和动向,对Meline CD-ROM 1989-1998十年来收集的AD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发现:十年来Medline CD-ROM共收录了AD文献共14422篇,来自49个国
<正> 腺苷脱氨酶(ADA,EC3、5、4.4)是嘌呤核苷分解代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临床上常用于肝胆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测定胸腔积液有助于结核性与癌性胸腔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生命与水息息相关。这就是为什么科学家们用探测器来寻找火星上过去或者现在是否存在水的原因。  像细胞膜一样,肥皂泡也是由分子构成的。这种分子的一端很容易与水混合,另一端则不容易与水混合。学生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认识到:细胞膜和肥皂泡膜有相似的分子末端结构,形成方式、形状及物质通过的方式等都很类似。  1. 用剪刀将吸管切成两半。  2. 将较长的线穿过两段剪开的吸管,把线的两端连在
[摘要]目前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中仍存在着教材体系僵化、教学内容陈旧、灌输式教学、教师素质偏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形成的深层原因不仅仅在于教师与学生主动性的缺失,也和学科的性质、成绩的考核、学校的管理密切相关。只有改革教材体系、提升教师素质、转变教学理念、完善考核机制,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实现质的跃迁。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