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大语文”思想,高扬学生主体精神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sotan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大语文观"?意即教师不仅仅把语文课视为工具课,而是高屋建瓴,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给学生语言文学知识,使"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叶圣陶),还要立足于培养、熏陶美好的情感、情操,塑造完美的个性品质,帮助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发展可支持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种教学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对于只强调工具性和现实思想意义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思想来说,更适合于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和要求。以"大语文观"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一、领悟“大语文”思想,回归语文本体功能
  笔者认为,“大语文”观是一种视野,是一种思想,这种思想要求语文回归到它自身的本体功能上来。具体的体现在以下几点上:
  1、倡导回归生活
  语文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与生活同在。因此在促进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的目标定位下,就必然要求课程的建设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实际生活情境转化,让教师更多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环境来设计教学。初中语文新课标的“导言”提出“联系现实生活”,新教材对此作相应安排,在选文中拓宽了语文教育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同生活紧密联系的一个相关问题是语文的实践,教师教学中必须密切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观察、思考、交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教师要立足语文外延等于生活的大教育观念,树立“大语文观”的意识,开放教学空间,让学生在最为广阔的天地里自由发展,开放训练手段,改革现有手段单一、形式僵化的教学弊况,使学生在单位教时之外获取更大的知识量。
  2、倡导回归语文本体地位
  现在的语文教学现状是过分强调它的工具性、科学性,热衷于知识的系统化、严密化,把生动的一篇文章肢解成支离碎的字、词、名、篇、语、逻、修、文等基本知识点和基本训练点,使得学生陷于无边无际的题海之中而厌于语文学习。笔者认为,回归语文的本体地位,语文教学工作者要转变观念,确定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使之既有使用功能,又有教育和发展功能,淡化过去过分强调语言知识教学与训练的倾向,增强一度被忽视的文学教育,重视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思维和加工的能力。不难发现,语文新课标以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也有适当比例,同时兼顾国外作品,对“精读”、“略读”“识字”“背诵”等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都强调一个观点:通过大量阅读、诵读,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知识积累,培养语感、激发灵气,陶冶情操,学会欣赏,强调让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新课标对口语交际的训练也作了许多规定。总之,回归语文的本体地位的着力点在于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倡导放飞个性,健全人格
  语文由于它是抽象的,追求意境的创设,所以它的语意空间十分开阔,显得灵活而富有弹性和灵感,由于它的语言凝炼、深远,所以它的文化意蕴又特别丰厚深邃,所以人们在阅读它时,所品味出的感觉不可能像对科学语言那样精确和清晰。就如同一百个人读林黛玉就有一百个林黛玉的形象,老师绝不能以自己的观点去统一所有人的认识。
  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的这一重要特点,十分注重健全人格的教育,把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作为语文教育的一个出发点和归宿点。 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并将这一教育理念形成血脉,渗透于各章节里。教师要开放教材、开放课堂、开放教学模式、开放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建立起“大语文”教学,让学生在最为广阔的时空里学会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获得各自不同的发展。在教学方式上提倡灵活多样,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在写作上提出:“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在练习题设计上弱化对学生带有强制性的训练,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总之,“大语文”思想要根据语文特点,提倡多元思维,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放飞学生个性。
  二、尝试六“激”教学,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领悟“大语文”思想,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观念应成为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共识。教师要结合实际,运用一切教学手段、方法,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用“六激”教学方法,下面是自己的一些体会。
  1、激趣
  激趣的办法通常有三种:第一,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引导品味语言的精华,体会其精妙,把握其规律,从而感受语言学习的兴趣,领略祖国语言文学的魅力;第二,增加一定的知识坡度,引导学生站在这山望那山,品尝探求知识的乐趣,使学生学习达到“苦中有乐”的境界;第三,课内教学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的拓展知识面,让学生自觉地加大课外阅读量,以拓宽知识的广度达到理解知识,丰富课堂内容的目的。
  2、激情
  课文大都是对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感受情境是激情的重要方法。教学时,我们常用的方法有:一是根据风格、体裁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与课文的特定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教学《纪念白求恩》、《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课文时,在特定的情境感染下,学生不仅能深刻领会课文内容,也会被强烈地感染。二是从语言对形象的还原功能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如《春》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引导学生凭借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将书面语言文字在头脑中还原成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使其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物的状态,构成一种心理图象,使语言的感受、理解与思想情绪结合在一起,既理解内容又体会感情。
  3、激学
  教学过程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愿学、乐学的心境,达到会学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第一、合理调控,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如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师提供了三种学习方法,“自学探索法”:先读再译,然后谈想法,最后改写。“以读促写法”:先背,再吟,然后说想法,最后改名。“四段教学法”:一读诗句,二学词句,三释诗情,四背诵诗句。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力求探索诗意的心理倾向得到充分的调动。第二,成功评价,激发学生探索创造的心理愿望。如教学《范进中举》,教师让学生评价文中“范进”和“胡屠夫”这两个人物,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师生再共同归纳,这一评价课文人物的过程,也是深入挖掘课文思想性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受到感染熏陶,而且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第三,学法迁移,提高学生自己学的能力。如教学《春》,课文中写到春天到了的几幅春天的画面,教师讲第一个画面“春风图”,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这种分析方法,学习第二、三个画面,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既理解了知识,又学到了方法,又陶冶的情操。
  4、激疑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思维过程,思维发展往往是问题开始的,所以激疑是培养学生主体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动力。第一,教师要营造思维的氛围,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挖掘更深、更广、更有价值的思考内容,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教师请学生质疑,学生思维活跃,提出:(1)我不明白课文中“我”的父母为何这样对待新叔叔?(2)课文中最后出现的那副画面有何寓义?教师肯定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主动精神,然后,师生在边思边议中共同寻找问题答案。第二,激发学生的求异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思考与见解,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创新性和敢于挑战前人的精神大有裨益,学生从小一旦形成了这种思考方法,其潜能便得以大大的开发。
  5、激悟
  只有感悟了的东西,才是最能变为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消极地等待学生去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而要依据教学规律,积极引导,提高学生悟的质量,如教学《羚羊木雕》一文,高度赞美了我和万方之间的真诚无私的友情。为了让学生理解其原因,我们在教学时,抓住语言与情理的结合进行探究、思考,再对具体事件进行阅读理解,后悟出本文的蕴含思想:本文围绕“羚羊木雕” 通过对六个人物的刻画,表现了两类人的不同内心世界,一类人珍异友谊,一类人重财轻义。文章歌颂了少年朋友们真诚无私的纯洁的友谊,并告诫人们要理解少年的心理,尊重他们的友谊,。
  6、激用
  激用就是要激发学生善于将阅读中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灵活运用,如学习了写人的文章,我们及时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方法的描写技巧对熟悉的人进行具有个性特征的描绘,这样就避免了千人一面的现象。再如学习了写景的文章,我们把学生带出去,要求抓住特点,有条理,有重点地观察景物,在描写时通过语言文学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又如课外阅读,这是对课堂学习的延伸,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的方法运用到课外学习之中,这样,既培养了读书习惯,又增强了学习能力。“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激用的着眼点就是要放在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其他文献
作家郭文斌在创作了系列文学作品《大年》《点灯时分》《吉祥如意》《中秋》《端午》之后,乔家上庄的大先生夫妇、小儿子六月和姐姐五月又唱起《目连救母》、打开《九九消寒
近年来,社会生产以及人民日常生活对电力系统的应用需求逐步提升,与此同时,电力系统的供应压力显著增加,火电机组与储能系统联合自动发电控制调频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我国的电
情感是世上最美的一种感情,它像美丽的鲜花开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思想品德新课标也对情感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情感教学常被忽视  一方面,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地位。另一方面,从实际情况看,在教学中普遍表现出的是“学生厌学,老师难教”。从效果来看,也不能令人满意,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着:重视的,只重视分数,为分数而学习;不重视的,公开喊出60分万岁
学科德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有效地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目标的教育过程。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因素多、范围广,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这个特点主要表现在"渗透"二字上。如何"渗透",不仅仅是一个方法问题,重要的是一个教育思想问题。因此,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新形势下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这个问题解
商业贿赂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它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破坏了经济秩序,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同时也是腐败的表现形式。当前,商业贿赂在我国正趋蔓延之势
通过1:5万黑红山幅区调工作,在内蒙古北山造山带的额勒根地区新发现并详细填绘出一套由玄武岩、斜长花岗岩、硅质岩和砂板岩构成的蛇绿构造混杂岩组合,该蛇绿混杂岩带呈NWW向
学位
波利,来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镇,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傣族人.rn一早笔者来到波利的连襟兼工作搭档波开的家中,而迎接我们的是傣族人待客的一大坛子“壮胆酒”,
期刊
爱学生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每位教师不仅要做到心中有爱,还要讲究爱的艺术、爱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然而,实际生活中往往并非如此。有关研究机构曾对几所学校进行随机调查:问题一(对教师):你热爱你的学生吗?答案是90%以上的教师回答“是”;问题二(对学生):你感受到教师的爱了吗?结果回答“是”的只占18%。如果我们的爱学生没有感受到,那么还会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作用吗?  一个教师倾听学
“执行力”,一个源于企业管理在企业管理界得到广泛推崇的理念,正日益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渗透,并被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执行力对企业的重要性在学术界和企业管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