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图书馆周边场地景观设计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yn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景观设计有别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环境设计,校园是人文历史传承的场所,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体现着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人类活动的烙印。本次方案以南昌航空大学校园文化为主题,汲取航空元素,通过不断变换,形成以自由直线、折线以及不规则的线条为主的环境多变的景观场地,对打造一个独特的蕴含航空特色文化的校园具有探索性意义。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校园文化;航空特色;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1 南昌航空大学图书馆周边场地景观设计项目背景
  1.1 校园景观设计背景
  知识经济与信息化时代对大学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大学作为“百年树人”的场所,其景观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校园是大学生生活成长的地方,它的优美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目前,我国的大学校园建设有很大的缺陷,主要体现在绿化、美化层面上,但是这方面还未得到规划设计者和管理者的重视[1]。
  此次项目位于英雄城市——江西省南昌市,南昌是江西的省会,而南昌航空大学恰恰位于南昌繁华的红谷滩新区。其东临秋水广场和赣江,景色宜人;西邻南昌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等高校,学术氛围浓厚。学校整体以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图书馆区域地势低洼,处于环湖中心。图书馆周边是学生上下课的必经之路,是全校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因此,图书馆周边场地景观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图书馆不仅是学校师生学习交流和休闲的地方,而且是彰显我校文化的名片,所以要在尊重生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设计符合南昌航空大学的航空特色主题校园。
  1.2 校园景观发展状况
  随着知识化和信息化社会的迅猛发展,大学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其教学的方式、对环境设施的需求与设置、社会的需求等都在发生变化。同时,校园的环境景观也应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校园建设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挑战。
  虽然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校园景观的建设,但是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真正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模仿、抄袭。目前,校园景观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历史感与文化内涵缺失,加上过分公园化,校园景观本该具有的教育功能遭到削弱甚至流失。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校园景观的特殊性,要强化校园文化的传承,挖掘其潜在价值,让校园景观为教育增添一抹色彩。
  1.3 项目定位分析
  本次的校园景观项目设计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南昌航空大学图书馆周边场地。该场地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天一湖区域、图书馆以北的草坪和图书馆背面的小广场。其组合外形似水滴状,水滴的下方便是环图书馆的天一湖,“天一”之名出自汉郑玄《易经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有“以水制火”的意思,亦有“天人合一”之意。该场地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东临学校教学楼及学校正门,是航空文化的起点,西与学生二食堂、宿舍楼隔湖相望,南临学校综合楼、研究生院和后山,北靠一食堂及篮球场,综合来说位于学校中心位置,人流量及车流量较大。
  2 南昌航空大学图书馆周边场地景观设计理念及思路
  2.1 设计理念
  在设计初期,研究多个国内外知名高校优秀校园景观设计,并考虑学校现状和学校特色文化,最终确定合适的设计思路。
  首先从设计风格说起,设计的主题紧紧围绕“航天梦”展开,突出航空特色文化与学校景观的紧密融合,以飞机为代表,以强有力的线型和明快简洁的几何形为主,用自由变换的线条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此次校园景观设计,还融入了一些三角形、折线等设计元素,从而创造出与众不同且符合南昌航空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
  其次,本次项目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大学校园是师生共同学习研究和生活的地方,所以在规划校园的生活区、教学区和休闲区的绿地时,应创造安全的校园环境,营造舒适的校园氛围。在保证交通安全和景观满足师生行为习惯及心理生理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用最科学的布局,打造出平等、自由、向上的校园景观[2]。
  最后,与时俱进与可持续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大学校园作为承载年轻人梦想的摇篮,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是整个社会的先锋,所以大学校园要体现出明显的时代性和强烈的现代气息。
  2.2 设计思路
  本次校園景观设计主要采用现代风格,结合线性元素进行设计,设计主题为“飞吧,航天梦”,旨在鼓舞和激励昌航人不忘为航天事业努力的决心。设计场地主要有校史廊道、水上航道和折线广场三大部分,依次对应记忆、等候和飞翔。首先,昌航人要铭记校史,勇担使命;其次,要努力汲取,不断沉淀;最后,要做到雄鹰展翅,翱翔于天。
  在场地规划方面,充分考虑了大学校园的主体——学生,在此环境下的行为模式。学生在校园中的行为主要有学习、生活、科研、休息、娱乐等,并根据不同需求在校园各种功能区之间往返。分析南昌航空大学学生上课下课以及去食堂就寝的活动规律发现,如果从图书馆去学校二食堂,路程要多绕半圈天一湖的长度,这样不仅浪费了精力,也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根据这一问题,此次校园景观设计计划将图书馆与学校二食堂进行衔接,即打造水上廊道。这个廊道的设计,既能让学生在疲惫的学习中感到一丝惬意,也方便了出行。
  对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来说,考虑主体的学习需求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是学生的首要目的,只有安静优美、能够使人放松的环境才会成为他们固定的室外学习基地。本设计选择的户外学习场地,主要集中在环湖区域,这里不但有茂盛的植被为其遮挡阳光,也有微波粼粼的湖面,环境宁静而优美。
  3 设计实践
  3.1 折线广场设计
  折线广场是本次设计的重点,设计灵感来源于两种航空元素:折线和几何图形。折线代表航天速度,能带给人强烈的韵律感和现代感,在设计中,运用丰富的角度,分割景观空间,与校园文化主题贴合。几何元素则表达学生对未来的无穷构想和对未来无限可能的向往,更体现了校园的活力和创造力。   在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对校园文化的传承,折线广场大胆使用了三角形元素,用在三大场地的设计、功能区的划分和道路的铺装上。在广场中心的三角形区域中,有六个高度不一的“纸飞机”座椅,呈“V”字形排列,代表正在腾飞的昌航。
  折线广场是学校形象的代表,是学校与外界联系的场所,要将其努力打造成昌航学子的心理认同空间,成为校友留念、聚会、聚集、回忆的核心场所。
  3.2 校史长廊设计
  校史广场位于图书馆西侧,此地环境秀美,植物茂盛,相对比较隐蔽,适合学生在户外学习。而且环抱天一湖,水能够为校园增添活泼的气氛,是一种智慧的象征,水体也能调节人的心情,消除疲劳,使精神得到放松。
  首先,为了纪念学校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事件和优秀校友平生事迹,反映学校办学历史上的光辉岁月。校史长廊设计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做成地面浮雕,另一部分雕刻在台阶座椅之中。师生无论是休息娱乐,还是学习,都能体会到前辈的精神,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其次,在场地设计中,计划打造相对私密的空间,满足学生学习、独处、恋爱等要求。私密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创新的品格,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户外空间。
  最后,本方案采用折线元素设计整体风格。用折线来处理楼梯设计,对线型、比例进行反复推敲,找到最适宜的角度,保证整体景观内在稳定、和谐,削弱景观的压迫感。
  3.3 水上航道设计
  此处的航道指的是图书馆后侧连接学生二食堂最近的河上通道,为了方便学生来回图书馆而设计。桥上设置了休闲座椅,闲暇之余可以驻足小憩。采用室外防水木质铺砖,以及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钢质栏杆。
  3.4 道路流线分析
  道路是移动的通道,是形成校园景观重要的元素之一。现代大学校园道路包括人车分流型和人车共存型,其中人车分流可以有效保证师生步行环境的安全。
  在本次设计中,主干道设计宽度为8米,供大型车辆以及消防车的通行,次要道路设计路宽为4~6米,园路的宽度为1.5~2米。整个学校规划中的园路,运用规整、直线的方式。在本方案中,主要道路设计为线形规整式道路,而所有园路均为自然式道路,路的线型设计方便学生来回于各种教学楼,同时也能满足学生晨读和休息的需求。道路绿化以遮阴为主,植物主要是樟树。
  3.5 铺装分析
  路面铺装是景观设计的要素之一,其质感、造型、尺度等能丰富景观,体现空间个性。校园景观对人们的交往、学习、活动等具有较大影响,针对学生的行为及心理习惯,挑选不同材质的铺装,可调节学生的心境。具体材料有四类。
  3.5.1 沥青混凝土
  折线广场主要运用的地面材料由人工选配,是具有一定的矿料与一定比例的路用沥青材料,在严格的控制和搅拌下形成的。铺装这种材料可以使路面较平整,舒适性较好,而且颜色可控制,不易老化,此类材料的铺装占整个折线广场设计铺装的350%。
  3.5.2 糙面花岗岩
  糙面花岗岩主要用于折线广场的部分地面铺装,主要为芝麻灰花岗岩,质地坚硬,不易风化,颜色美观,而且糙面铺装防滑,在此次设计中占40%。
  3.5.3 卵石
  卵石是自然形成的岩石颗粒,分为河卵石、海卵石和山卵石,在本设计中用于坡地小路。这种材料与混凝土拌匀后铺在地面上,不仅防水而且防滑。
  3.5.4 防腐木
  防腐木是水上廊道的主要材料。防腐木自然、環保、安全,能够直接用于潮湿环境。
  3.6 植物分析
  美国著名建筑师路易斯康认为,学校的开端是教师与学生在一棵树下平等交谈。植物作为生命体,其年轮记录着曾经的沧桑和新世纪的辉煌,向一代代学子诉说母校经历的风风雨雨。本次设计根据学校的地形与气候选用植物,必须做到植物与所在地的气候、土壤以及生长环境一致,使植物茁壮成长,发挥出独特的生态功能,同时美化环境。
  首先,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以本土植物为主,丰富校园植物景观。由于本土植物适应本地区的能力较强,而且价格低,养护成本低,抗污染、抗病虫害的能力强,所以在本次项目中的使用比例不小于70%。除此之外,南昌气温相对较高,选择植物时,应考虑植物的耐热性及遮阴效果,此次校园设计包括大乔木(21~30米)、中型乔木(11~20米)和灌木(3~6米以下)。
  3.6.1 大型乔木
  大型乔木以香樟树、银杏树和秋枫为主,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占20%,这种类型的树木,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展,枝叶茂密。用于道路两旁行道树的种植,不仅能增强校园的仪式感,而且有一定的遮阴和隔音效果。
  3.6.2 中型乔木
  中型乔木以绿色、红色、白色为主,绿色树种选用桂花树、乐昌含笑、桃花心木;红色乔木以樱花、红枫、乌桕、紫叶李等为主;白色乔木选用白玉兰等。不同颜色、众多种类的乔木合理搭配,能使校园整洁有序、赏心悦目。此类树种用于广场或园内人行道路两旁的种植,芬芳怡人,能使人心情愉悦,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占20%。
  3.6.3 灌木
  灌木有杜鹃、红花檵木、海桐、苏铁、假连翘等。低矮的灌木与高大的乔木能形成鲜明的对比,为校园增添不同的色彩。灌木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占60%。形态特征丰富、色彩变化不同的植物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大学校园景观。
  4 结语
  校园文化景观是校园历史的见证与记忆,但它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发展的动态变化状态,是大学校园里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它不仅代表当代社会先进的文化潮流,而且是学校的窗口和形象展示区
  总而言之,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必须将学校的历史、文化、学风、校训以及学校独有的办学理念联系起来,要考虑生态先行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使之与社会发展潮流相适应。通过校园景观设计,将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结合起来,体现积极的价值观,能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悟历史、品味文化。
  参考文献:
  [1] 李林.我国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7(04):1027-1028.
  [2] 叶徐夫.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J].教育,2014(26):75.
  作者简介:任鑫鑫(1997—),女,山东青岛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更新,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自主、丰富、便利的网络课堂已经越来越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欢迎,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视唱练耳这一网络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将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并优化网络课堂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将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精选重点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实践活动环节结合作为该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
摘要: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不断发展革新,艺术家们将人机交互技术良好地运用在装置艺术上,装置艺术具有强互动性,传达的信息更加明确、生动。当这样的特质与公共艺术融合时就产生了更强的吸引力,正因如此,艺术家们不断尝试在公共空间设置装置艺术,以传达雕塑、壁画等艺术形式不能及的信息与内涵。装置艺术使用的媒介不仅有自然材料,也包括科技发展时期新出现的媒介,在未来的发展中,装置艺术将在公共空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摘要:如今,存在于社会的艺术类相关行业可分为上百种以上。对于综合类大学中的艺术专业院系来讲,其开设的专业虽然不可能涵盖所有艺术行业,但实际开设的已有十多种。高校资源有限,处理好多种专业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问题成为艺术专业院系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专业实验室的分布和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发现了存在于各个专业之间的关于实验室资源共享与矛盾的问题,并试图从问题中找到解决方法,从而开展有效
摘要: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建设,法院建筑本身也得到了人们也越来越多的关注。法院建筑作为法治文化最具代表性也是最直接的物质载体,其本身就在向人们传达着法治文化和法治理念。庄重威严是法律的先天属性,我国的法院建筑一直是庄重威严的,但过分强调庄重威严也容易使民众对法院产生畏惧心理,觉得其难以亲近,这在如今是不可取的。此外,法律是理性的产物,法院建筑本身也应贯彻这样的理性秩序,从而更好地行使司法权力,更好地
摘要:苏州现存古典园林主要延续了元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与格调,对现代苏式建筑装饰风格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本文从园林装饰纹样的历史沿革、苏州古典园林装饰纹样的生成背景、分类、形态特色等角度入手展开分析,指出其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哲学思想,对古典园林装饰纹样的研究及苏式建筑装饰艺术风格的设计与运用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装饰纹样;艺术特征;文化底蕴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
摘要:近年来城市人工湿地过于聚焦水质处理,景观美学、游憩与科普教育等功能较弱。本文通过梳理优秀案例总结出城市人工湿地景观营造方法,通过整体设计营造湿地各净水单元与场地空间的疏密节奏;分区布景将各处理单元与游憩功能结合;精细化竖向设计作为聚集景观视觉焦点的方式提高其观赏性。结合游学式景观体验、互动沉浸式活动体验、场地的故事性与可变性、“互联网+文创”的形式,营造沉浸式景观体验并在游戏中不经意地获取科
以“语迹”理论作为主要支撑,对城市中的记忆空间进行分析.面对现今各地的“千城一面”现象,去探索分析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留存的城市记忆以及保留下来的痕迹.时间作为贯穿整个
单元教学是达成核心素养目标的途径之一,也是近几年的热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想要提高课堂成效就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辅助。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等核心素养目标的导向下,以人教
摘要: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力为特征来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本文从艺术技能、感受力、创造能力、文化修养、事业执着等方面探讨艺术家应具备的特质,为艺术专业学生指明清晰的“艺术家特质”发展方向。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艺术家特质的环境设计师”总体培养目标,着重从艺术思维、人文教育、技术意识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促进高校艺术教育的改善,让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能在更高的培养目标下获得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
摘要:市场虽然不反对未受师范教育的“双一流”高校非师范生成为老师,但这类学生职后教学适应问题应引起重视。循证理念源自循证医学,因其重证据、具科学性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循证理念应用于“双一流”高校非师范生新教师的职后培养,从课程布局、课堂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师层面素养提高四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并对循证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的过程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非师范生;教学适应问题;循证理念